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解有机质对光照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中H_2O_2生成的影响
1
作者 董德明 张影 +3 位作者 花修艺 姜旭 梁大鹏 郭志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0-808,共9页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 2种典型溶解有机质(DOM)成分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中过氧化氢(H_2O_2)生成特征的影响,并研究了体系初始pH值、DOM浓度、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DOM的存在对自...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 2种典型溶解有机质(DOM)成分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中过氧化氢(H_2O_2)生成特征的影响,并研究了体系初始pH值、DOM浓度、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DOM的存在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体系中H_2O_2的生成有明显影响.光照能促使EPS产生H_2O_2,而EPS的存在对生物膜产生H_2O_2的直接影响不显著,EPS与生物膜共存体系中的H_2O_2由二者共同产生; EDTA本身不产生H_2O_2,且对H_2O_2分解影响很小,但会显著抑制生物膜产生H_2O_2,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体系pH值、DOM浓度和DO均能不同程度影响EPS产生H_2O_2及EDTA抑制生物膜产生H_2O_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质 自然水体生物膜 外聚合物 乙二胺四乙酸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有机质组分对发酵工业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东霞 周子安 +4 位作者 刘岩峰 冯志合 胡修玉 祁光霞 董黎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该研究选取了味精、柠檬酸、酱油、食醋、赖氨酸和酵母6种典型生物发酵制品工业的废水污泥,开展了污泥有机质(VS/TS)、流变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剩余污泥VS/TS为62.22%~82.53%,... 该研究选取了味精、柠檬酸、酱油、食醋、赖氨酸和酵母6种典型生物发酵制品工业的废水污泥,开展了污泥有机质(VS/TS)、流变特性、胞外聚合物(EPS)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工业的剩余污泥VS/TS为62.22%~82.53%,脱水性能差异较大,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差,毛细吸水时间(CST)分别高达(259.44±9.87)s和(251.71±8.85)s,污泥比阻(SRF)分别为(3.85±0.21)×10^(14)m/kg和(2.61±0.17)×10^(14)m/kg,其次为食醋和味精污泥;不同污泥的初始表观黏度(剪切速率10 s^(-1))相比极限表观黏度(剪切速率300 s^(-1))的差异更大,但都与CST和SRF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发酵工业的污泥为黏度值越大污泥脱水性能越差。然而CST、SRF、污泥黏度等都与污泥的VS/TS成反比,与市政污泥结果相反。污泥EPS中有机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除赖氨酸污泥外的其他污泥有机组分总量均为蛋白质>多糖>腐殖酸,酵母和柠檬酸污泥的蛋白质总量分别达(624.96±24.08)mg/(gTS)和(361.30±3.11)mg/(gTS),赖氨酸污泥的多糖总量高达(361.59±11.60)mg/(gTS);蛋白质在污泥各EPS层的含量分布均为TB-EPS>Slime-EPS>LB-EPS,且近50%的蛋白质和多糖分布在TB-EPS层中;从荧光光谱的分析来看,色氨酸类蛋白质在各EPS中占比最大,是主要蛋白类物质。脱水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污泥中腐殖酸及蛋白质组分与黏度、CST和SRF均成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对污泥黏度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比腐殖酸更大,Slime-EPS和LB-EPS层的蛋白质含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业 剩余污泥 脱水性能 有机质 外聚合物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杆菌在水稻苗床应用效果
3
作者 唐伯宇 李雪娇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6期30-31,共2页
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当地主推品种,11叶品种,生育日数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试验在庆丰科技园区水田区进行,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其中有机质含量5.8%,碱解氮172.6mg/kg,速效磷42.9mg/kg,速效钾178mg/kg,p... 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当地主推品种,11叶品种,生育日数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试验在庆丰科技园区水田区进行,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其中有机质含量5.8%,碱解氮172.6mg/kg,速效磷42.9mg/kg,速效钾178mg/kg,pH值6.1。供试药剂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有效成分:3000亿个/g)由常州兰陵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杆菌 供试水稻品种 草甸白浆土 有机质含量 主推品种 庆丰 碱解氮 科技园区
下载PDF
太湖蓝藻胞内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巧颖 孙伟 +1 位作者 杜瑛珣 巩小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70-1878,共9页
蓝藻水华消亡时,藻细胞裂解会产生大量的胞内溶解性有机质(I-DOM).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考察太湖蓝藻I-DOM在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组成变化,并研究了温度(20、25和30℃)和I-DOM初始... 蓝藻水华消亡时,藻细胞裂解会产生大量的胞内溶解性有机质(I-DOM).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考察太湖蓝藻I-DOM在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组成变化,并研究了温度(20、25和30℃)和I-DOM初始浓度(5、10和20 mg·L^(-1))对I-DOM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I-DOM能较好被微生物降解,14 d后,DOC的去除率为50%~74%.初始I-DOM主要包含类色氨酸组分C1(80%),存在C2(一种广泛存在的类腐殖质,16.0%)和C3(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3.7%);几乎不含C4(微生物来源类腐殖质,0.3%).微生物降解过程,这些组分既被消耗,同时又能被产生,呈现以下变化趋势:C1组分减少;C2组分变化趋势复杂,其先下降后增加,随后又下降;C3和C4先增加后减少.S_(r)、E_(2)∶E_(3)和HIX指标的变化显示,降解过程中,溶液中DOM分子量增大,腐殖性增强.本实验条件的温度和I-DOM初始浓度范围均不改变各组分的变化趋势;3个温度中25℃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随着I-DOM初始浓度的增加,I-DOM降解增强.结合笔者关于I-DOM光降解的研究,推断太湖水华消亡产生的DOM可能有以下的归趋:其中类色氨酸能被有效降解,而各类腐殖质难以完全降解;这些类腐殖质芳香性较强,极可能与金属物质发生作用而从水体中去除,被埋藏在沉积物中.本研究有助于探明太湖蓝藻水华消亡产生DOM的归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内有机质(i-dom) 生物降解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 太湖
原文传递
河道藻源胞内有机质光化学-生物降解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心怡 肖峰 +3 位作者 晏明全 魏子卓 郑磊 莫山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6-1503,共8页
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体释放大量的胞内有机质(intracellula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I-DOM)。I-DOM在河道中将经历复杂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影响其在河道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为了探明光照和微生物对I-DOM的降解机制,开展了光... 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体释放大量的胞内有机质(intracellula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I-DOM)。I-DOM在河道中将经历复杂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影响其在河道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为了探明光照和微生物对I-DOM的降解机制,开展了光降解、生物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I-DOM经7 d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后,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81%;虽然光照1 d能去除38%的DOC,但后续生物降解(光-生物降解)与无光照生物降解对DOC的去除效率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低于光-生物降解过程,说明相比于生物降解过程,光-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光照后生物呼吸时所利用I-DOM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生物呼吸时O_(2)的消耗和CO_(2)的产生。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利用原始的I-DOM分子;而在光-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降解过程的微生物主要利用经光降解转化后的I-DOM分子。光-生物降解过程中,光照消耗了I-DOM中可生物降解的脂质、蛋白质和木质素类组分,导致I-DOM的生物降解效率降低;同时,光照将I-DOM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高O/C的小分子物质,使微生物代谢需要的O_(2)减少,小分子物质则更易被生物降解矿化生成CO_(2),导致RQ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河道水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光降解 内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原文传递
微细砂含量对模型污泥胞外有机质消化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孙相娟 王有晴 +3 位作者 杨早 翟浩景 董滨 戴晓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84-88,共5页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污水厂污泥中微细砂含量高的泥质特征,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采用5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以人工配水的方式,控制进水微细砂(平均粒径为19.9μm)含量,培养出不同微细砂含量(2.1%、20.7%、38.3%、44.7... 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污水厂污泥中微细砂含量高的泥质特征,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采用5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以人工配水的方式,控制进水微细砂(平均粒径为19.9μm)含量,培养出不同微细砂含量(2.1%、20.7%、38.3%、44.7%、57.5%)的模型污泥(VS/TS值由86.1%逐渐下降至67.8%、54.8%、40.0%、35.8%),探究微细砂含量对模型污泥基本性质、厌氧消化性能、干燥速率及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微细砂含量的增加,污泥中单位有机质产甲烷量由0.32m^3/kg VS逐渐降至0.22m^3/kg VS,VS降解率由81.4%逐渐降至62.5%;而模型污泥中单位有机质EPS含量与其厌氧产气及降解特性呈显著相关性,消化污泥干燥速率与自由水、间隙水总量随单位有机质EPS含量变化趋势亦呈现同一规律。在高有机质阶段(VS/TS值>54.8%),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与水分分布特征随着有机质含量的下降而降低,在低有机质阶段(VS/TS值≤54.8%),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与水分分布特征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PS含量的变化是微细砂影响污泥有机质厌氧消化性能和水分分布特征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厌氧消化性能 微细砂 有机质 水分分布
原文传递
微生物在有机质沉积和埋葬过程中的作用——古老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庆珍 腾格尔 +2 位作者 秦建中 谢小敏 边立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8,共16页
本文对现代海洋以及海洋沉积物中四种来源的有机质(海水的可溶有机质,海雪和颗粒有机质,底质表面的生物席以及陆源输入的有机质)的形成机理和沉积规律进行了解析与归纳;介绍了当前海洋学所流行的观念,列举烃源岩生烃母质研究的部分实例... 本文对现代海洋以及海洋沉积物中四种来源的有机质(海水的可溶有机质,海雪和颗粒有机质,底质表面的生物席以及陆源输入的有机质)的形成机理和沉积规律进行了解析与归纳;介绍了当前海洋学所流行的观念,列举烃源岩生烃母质研究的部分实例,展示了寒武、奥陶、志留和二叠纪烃源岩中保存的显微与超显微有机组份(寒武系细菌状化石、可能的微微型疑源类以及寒武系与志留系的胞外聚合物、二叠系微微型浮游生物状化石)。可以认为粘土有机复合体,海雪、生物席和有机质的陆源输入是从源头上影响烃源岩发育的四大主要母质类型。它们的各自发育又受许多因素的控制。但是,在有机质沉积和埋葬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微生物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显微有机质组份 细菌 微微型浮游状化石 透明外聚合物 疑源类
原文传递
“桔中之王”——脆皮金桔
8
作者 邓定洪 《现代农业科学》 2005年第11期25-25,共1页
脆皮金桔是我国最新育成的金桔品种,是从普通金桔中选育出来的。单果重12-15克,最大果重20克, 果实于11月份成熟,成熟时橙黄色。它具有以下特点: 1、品质优良。脆皮金桔皮极其光滑, 油胞稀少,无剌鼻麻辣味,全果带皮食用。
关键词 黄龙病 带皮 桔皮 成年树 平均株产 微酸性 中性土壤 有机质含量 第二年
下载PDF
施用菌肥可抑制土传病害
9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土传病害 菌肥 施用 农田土壤 微生物种类 有益微生物 杆菌 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