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抗辐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梦梅 欧阳涛 +2 位作者 华天桢 李琨 于兵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光辐射等辐射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过程中常伴有活性氧(ROS)的激活和DNA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金属酶,在氧化-抗氧化平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光辐射等辐射导致的组织器官损伤过程中常伴有活性氧(ROS)的激活和DNA损伤,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抗氧化金属酶,在氧化-抗氧化平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大量研究表明EC-SOD在多种组织器官的辐射损伤中发挥着抗辐射的作用,其主要通过降低ROS水平、抗血管生成,抗趋化和抗炎等方式防止细胞和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因此,本文将对EC-SOD及其模拟物或类似物在辐射防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EC-SOD应用于辐射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辐射损伤 抗辐射 活性氧
下载PDF
桑螟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融合表达及重组蛋白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云财 苏航 +4 位作者 王沛城 徐雅岚 魏天铖 王华兵 徐豫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5,共8页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是蚕区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鉴定其抵御各种环境胁迫相关的基因,是制定防治新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桑螟幼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桑螟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ec Cu/Zn SOD)基因在应对高温胁迫时的表...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是蚕区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鉴定其抵御各种环境胁迫相关的基因,是制定防治新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桑螟幼虫转录组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桑螟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ec Cu/Zn SOD)基因在应对高温胁迫时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为了明确ec Cu/Zn SOD在桑螟应对不良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克隆和鉴定了其编码基因Gpec Cu/Zn SOD(Gen Bank登录号:MG566057)。Gpec Cu/Zn SO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序列与脐橙螟(Amyelois transitella)的一种SOD蛋白基因(Gen Bank登录号:XP_013197347.1)编码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高达83%。采用邻近相接法构建桑螟与其他昆虫的Cu/Zn SOD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Cu/Zn SOD被分为ec Cu/Zn SOD和ic Cu/Zn SOD两类,主要是随物种进化而进化。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不同温度处理桑螟5龄幼虫的Gpec Cu/Zn SOD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幼虫体内的Gpec Cu/Zn SOD在高温(40℃)和低温(4℃)条件下表达量最高。构建p Cold-Gpec Cu/Zn SOD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异源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重组Gpec Cu/Zn SOD蛋白,采用WST-1法测定重组Gpec Cu/Zn SOD蛋白在40℃时的酶活性最高,并且经60~70℃处理后仍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采用牛津杯法分析重组Gpec Cu/Zn SOD的抗氧化活性表明:过表达Gpec Cu/Zn SOD的大肠埃希菌抗氧化的能力显著增强,显示Gpec Cu/Zn SOD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研究结果暗示Gpec Cu/Zn SOD在桑螟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 高温胁迫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融合表达 酶活力
下载PDF
小胸鳖甲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 马纪 +1 位作者 库尔班·吐松 刘小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3,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家族。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胸鳖甲Micordera punctipennis胞外铜锌SOD的重组蛋白(本文定义为Trx-His-MpecCu/Zn-SOD)。经Ni 2+亲和层...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家族。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胸鳖甲Micordera punctipennis胞外铜锌SOD的重组蛋白(本文定义为Trx-His-MpecCu/Zn-SOD)。经Ni 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研究了重组蛋白的部分酶学性质。通过足垫加皮下注射法3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1.33 mg·mL^-1,酶活力为27.52 U·mg^-1。Trx-His-MpecCu/Zn-SOD在25~45℃具有比较稳定的酶活性,在35℃最高,同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酸碱耐受性(pH3~12),最适pH为9.0,表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蛋白免疫法制备的鼠抗MpecCu/Zn-SOD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于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免疫结合重组蛋白Trx-His-MpecCu/Zn-SOD和小胸鳖甲体内天然MpecCu/Zn-SOD,但不能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的总蛋白结合,说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较高且特异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胸鳖甲ecCu/Zn-SOD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胸鳖甲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人EC-SOD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范立强 贺华君 +2 位作者 袁勤生 杨冠珍 吴祥甫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62,共5页
将编码人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 EC- SOD)成熟肽的 c DNA插入含 T7启动子的质粒p ET- 2 8a( + )中构建表达质粒 p ET- EC- SOD,表达菌株用 1 mmol/ L异丙基硫代 - 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 3h~ 5 h后 ,产生较多的重组人 EC- SOD,... 将编码人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 EC- SOD)成熟肽的 c DNA插入含 T7启动子的质粒p ET- 2 8a( + )中构建表达质粒 p ET- EC- SOD,表达菌株用 1 mmol/ L异丙基硫代 - β- D-半乳糖苷( IPTG)诱导表达 3h~ 5 h后 ,产生较多的重组人 EC- SOD,并形成包含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分析表明 ,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的 2 6%以上。经纯化和复性后的EC- SOD比活为每毫克纯化酶蛋白 1 2 0 0 U。将 EC- SOD c DNA基因插入昆虫杆状病毒供体质粒p Fast Bac HTb中 ,重组杆状病毒 Bac HT- EC- SOD转染粉纹夜蛾 Tn- 5 Bl- 4细胞 ,经扩增后在细胞内进行表达。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粉纹夜蛾细胞中表达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2 8ku的特异蛋白质带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该特异条带即为 EC- SOD蛋白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得表达产物比活为每毫克细胞裂解物 2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SOD 大肠杆菌 昆虫杆状病毒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EC-SOD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希强 袁勤生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4A期31-34,共4页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EC -SOD。方法 将表达质粒EC -pet2 8a(+)转入宿主菌BL2 1 (DE3)plysS中进行表达,在低温下培养含表达质粒EC -pet2 8a(+)的宿主菌BL2 1 (DE3) ,通过SDS -PAGE电泳,观察其在超声上清中的表达。结果 EC -SO...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EC -SOD。方法 将表达质粒EC -pet2 8a(+)转入宿主菌BL2 1 (DE3)plysS中进行表达,在低温下培养含表达质粒EC -pet2 8a(+)的宿主菌BL2 1 (DE3) ,通过SDS -PAGE电泳,观察其在超声上清中的表达。结果 EC -SOD在BL2 1 (DE3)plysS中表达,其量比在BL2 1 (DE3)降低约2 0 %,上清中有明显表达;在2 0℃和1 5℃培养时,EC -SOD在BL2 1 (DE3)的超声上清中有表达。结论 EC -SOD在BL2 1 (DE3)plysS中或在BL2 1 (DE3)中低温培养,均可实现部分上清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SOD 大肠杆菌 可溶性表达 基因表达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人EC-SO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希强 袁勤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对含人EC-SOD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形成包涵体。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考察了诱导时间和诱导剂种类、浓度对EC-SOD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细胞培养温度对产物表达形式的影响,并对菌体密度不同时诱导表达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诱导剂 基因表达 发酵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重组人ECSOD包涵体的复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希强 袁勤生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6A期28-30,共3页
目的 将E.coli中表达的人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hEC SOD)包涵体进行复性。方法 分离包涵体,用8mol L尿素溶解后进行透析复性。结果 包涵体蛋白可以部分复性,比活达到900U mg protein。结论 透析复性法可以复性EC SOD包涵体。
关键词 EC—SOD 包涵体 复性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透析法
下载PDF
EC-SOD基因修饰B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鸿尤 夏鹰 +1 位作者 曹作为 陈达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究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基因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在293T细胞中培养的含EC-SOD序列的载体转染至BMSCs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 目的探究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基因修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将在293T细胞中培养的含EC-SOD序列的载体转染至BMSCs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C-SOD蛋白表达验证EC-SOD转染情况。Zea-longa线栓法建立脑梗死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注射150 mmol/L PBS缓冲液10μL)、BMSCs组(注射BMSCs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1×10^5个/μL×10μL)、MSCs+EC-SOD组(注射转染EC-SOD表达载体的BMSCs细胞悬液1×10^5个/μL×10μL),对照组(不造模,仅结扎颈外远端动脉对照处理;注射150 mmol/L PBS缓冲液10μL),每组15只大鼠。以神经功能缺损(mNSSS)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EC-SOD表达情况,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NS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EC-SOD表达阳性率、Bcl-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BMSCs+EC-SOD组大鼠mNS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BMSCs+EC-SOD组大鼠EC-SOD表达阳性率升高(均P<0.05);与BMSCs组相比,BMSCs+EC-SOD组大鼠mNSSS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EC-SOD表达阳性率、Bcl-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EC-SOD基因修饰BMSCs可降低脑梗死大鼠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对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 移植治疗 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凋亡
下载PDF
Immune respons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to the injection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被引量:1
9
作者 鄢庆枇 张俊杰 +3 位作者 邹文政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5-91,共7页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infection immune respons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160 healthy fish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nfected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individual fish in the infected group was injected intr...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nti-infection immune response of Pseudosciaena crocea, 160 healthy fish sampl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infected and control groups. Each individual fish in the infected group was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i.p.) with 0.2 ml bacterial suspension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in density of 2×107 CFU/ml, while each individual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i.p. with 0.2 ml sterile saline solution (0.85%).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rtificial injection of V. alginolytic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erythrocytes, leucocytes, 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as well as peripheral serum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antibody titer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granulocyte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id phosphyt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of serum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is suggested that non-specific immune factors including leucocytes and anti-bacteria substance in peripheral blood played important rol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infection, and specific immune factors such as antibody then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response to anti-infection at the latter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sciaena crocea Vibrio alginolyticus artificial infection immune respon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