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仓鼠肺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微核试验与常规微核试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倪祖尧 刘玉清 +4 位作者 李寿祺 董奇男 杜宝佺 李旭东 翟祥群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3年第6期17-17,共1页
本研究测试了细胞松弛素B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双核细胞的最佳时间的浓度;比较研究了丝裂霉素C,甲基磺酸甲酯,水合氯醛和秋水仙碱4种诱变剂在细胞周期阻滞法中诱发双核细胞微核率及常规微核试验中诱发单核细胞微核率的大小,结果... 本研究测试了细胞松弛素B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双核细胞的最佳时间的浓度;比较研究了丝裂霉素C,甲基磺酸甲酯,水合氯醛和秋水仙碱4种诱变剂在细胞周期阻滞法中诱发双核细胞微核率及常规微核试验中诱发单核细胞微核率的大小,结果表明:细胞松弛素B诱发CHL双核细胞的最佳时间为1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仓鼠 诱发 核试验 细胞周期阻滞 肺细胞 核细胞 对照研究 细胞松弛素 诱变剂 核率
下载PDF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评价接触职业危害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艳艳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95-3197,共3页
微核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检测遗传损伤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可观察到多种遗传学终点的试验,它能分析染色体断裂、DNA错误修复、基因扩增、坏死、凋亡和细胞分裂抑制等,其在接触职业危害评价中得到大... 微核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检测遗传损伤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可观察到多种遗传学终点的试验,它能分析染色体断裂、DNA错误修复、基因扩增、坏死、凋亡和细胞分裂抑制等,其在接触职业危害评价中得到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分裂阻滞核试验 职业危害 遗传毒性
下载PDF
一种多观察终点的生物检测方法—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虞琳 王民生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关键词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染色体损伤 基因突变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基于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的细胞组学进展和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段化伟 郑玉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447,共4页
微核试验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不同的取材,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及不同的培养方法,现已有多种试验种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是最常用的试验细胞。也有使用上皮组织脱落细胞、人发毛囊细胞、鱼红细胞、软体动... 微核试验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不同的取材,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及不同的培养方法,现已有多种试验种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是最常用的试验细胞。也有使用上皮组织脱落细胞、人发毛囊细胞、鱼红细胞、软体动物细胞、蚕豆根尖、紫露草等微核试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试验 细胞组学 胞质分裂阻滞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体内试验 体外试验 哺乳动物
原文传递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试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叶珍 楼建林 何继亮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3-566,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Howell和Jolly在人体网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富尔根阳性反应的核小体,称之为Howell-Jolly小体,即为微核试验中的微核。微核来自染色体断片或在细胞核分裂后期滞后的整条染色体,是细胞受遗传毒物作用后的一种遗传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Howell和Jolly在人体网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富尔根阳性反应的核小体,称之为Howell-Jolly小体,即为微核试验中的微核。微核来自染色体断片或在细胞核分裂后期滞后的整条染色体,是细胞受遗传毒物作用后的一种遗传学终点。微核试验已成为检测遗传毒性标准的细胞试验。微核试验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1976年,Countryman和Heddle报道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试验方法,并用于快速评估染色体损伤。1985年,Fenech和Morley报道了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evtokinesls—block micronueleus cytomeassay,CBMN),在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B,Cyt—B),通过识别双核细胞(binucleated cells,BN)来区别分裂细胞与未分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分裂阻滞核法 核试验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染色体损伤 网状细胞 细胞培养物 细胞核分裂 cells
原文传递
潍坊市城区大气PM_(2.5)致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雪峰 邹晨容 +1 位作者 刘宗伟 翟庆峰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区大气PM_(2.5)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采暖期)和2014年4月(非采暖期)潍坊市城区大气监测数据,包括SO_2、NO_2、PM_(10)、CO、O)3、PM_(2.5)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时采集潍坊城区大气PM...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区大气PM_(2.5)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采暖期)和2014年4月(非采暖期)潍坊市城区大气监测数据,包括SO_2、NO_2、PM_(10)、CO、O)3、PM_(2.5)和空气质量指数(AQI)。同时采集潍坊城区大气PM_(2.5)并制备成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液。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采暖期高剂量组、采暖期低剂量组、非采暖期高剂量组、非采暖期低剂量组,采用气管滴注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0.3 ml/kg(低剂量组:1.5 mg/kg;高剂量组:7.5 mg/kg),每日1次,连续染毒14 d。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检测其细胞毒性及遗传损伤情况。结果采暖期大气SO)2、NO)2、CO、O)3、PM_(10)、PM_(2.5)和AQI的日平均值均高于非采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显示,对于相同采样期,采暖期高剂量组双核细胞率、核分裂指数低于低剂量组,坏死细胞率、微核率、核芽率高于低剂量组;非采暖期高剂量组坏死细胞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相同剂量组,非采暖期低剂量组微核细胞率、核质桥率低于采暖期;非采暖期高剂量组双核细胞率、核分裂指数高于采暖期,坏死细胞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低于采暖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暖期PM_(2.5)可使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并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PM2.5 遗传毒性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原文传递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遗传毒性
7
作者 黄明明 高分飞 +3 位作者 王晓婉 周焕槟 许俊楷 翁叶彬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遗传毒性。方法:招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5名工作人员为暴露组,其平均年龄为(33.3±3.0)岁,平均工作年限为(8.4±1.8)年;10名未接触过抗肿瘤...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遗传毒性。方法:招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5名工作人员为暴露组,其平均年龄为(33.3±3.0)岁,平均工作年限为(8.4±1.8)年;10名未接触过抗肿瘤药物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其平均年龄为(34.3±4.8)岁。清晨采集两组人员外周静脉血3 mL,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裂状态。结果:暴露组平均微核细胞率为(4.6±2.0)‰、平均微核率为(4.8±2.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1.7)‰和(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有潜在遗传毒性,应重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职业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抗肿瘤药物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下载PDF
The HUman Micro Nucleus project.International Date Base Comparison for results with the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assay in human lymphocytes. Ⅰ.Effect of laboratory protocol,scoring criteria,and host factors on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被引量:8
8
作者 Ste fano +3 位作者 Bonasi Michael Fenech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7-219,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胞质运动阻滞微核试验 人体核计划 国际数据库比较法 评分标准 实验协议
下载PDF
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端粒长度的改变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垚 刘新霞 +8 位作者 邢秀梅 赵志强 欧晓燕 苏晓琳 孙易 陈静莉 申碧羚 蒋骏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浓度、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指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指标以及相对端粒长度改变情况。结果:铅暴露工人的血铅浓度为(3.08±1.86)mg/mL,与对照人群(0.26±0.25)m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彗星试验中,铅暴露组工人的慧星尾长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中,暴露组工人双核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铅暴露工人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较对照人群缩短(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胞质阻滞微核试验的指标中双核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桥率与工龄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47、0.432、0.351,P均<0.05)。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工人工龄、血铅水平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06、-0.394,(P均<0.05)。结论:铅暴露可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遗传损伤 铅暴露 彗星试验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下载PDF
氯乙烯暴露对作业工人染色体的损伤 被引量:3
10
作者 仇玉兰 王威 +4 位作者 刘静 孙品 吴芬 金如峰 夏昭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目前职业卫生标准条件下,接触氯乙烯(VCM)能否对作业工人染色体造成损伤。方法选择上海某化工厂205名VCM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并以41名不接触VCM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两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目的探讨在我国目前职业卫生标准条件下,接触氯乙烯(VCM)能否对作业工人染色体造成损伤。方法选择上海某化工厂205名VCM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并以41名不接触VCM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两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因素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中的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VCM接触组工人和对照组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3.58±2.33)‰和(1.22±1.19)‰。Poisson回归分析VCM暴露与微核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进入方程的变量为VCM暴露、性别和年龄。在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后VCM暴露的校正FR值及95%CI为3.1043(2.3523,4.1946)。以男性作为参比,女性FR值为1.1823,95%CI为(1.0249,1.3625)。年龄作为连续变量FR值为1.0164,95%CI为(1.0064,1.0264)。结论在当前我国职业卫生标准情况下,VCM暴露仍能够对作业工人遗传物质造成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染色体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下载PDF
叶酸对1,3-丁二烯诱发的小鼠DNA低甲基化和染色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治 凌曦 +7 位作者 张国伟 高建芳 邹鹏 井澈 林哲韬 刘晋祎 曹佳 敖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FA)对1,3-丁二烯(BD)诱发的小鼠遗传损伤和DNA甲基化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喂养相应饲料3周建立叶酸正常组(FA-C)、叶酸缺乏组(FA-D)以及叶酸补充组(FA-S)动物模型,每组小鼠18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BD低剂量... 目的:探讨叶酸(FA)对1,3-丁二烯(BD)诱发的小鼠遗传损伤和DNA甲基化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小鼠喂养相应饲料3周建立叶酸正常组(FA-C)、叶酸缺乏组(FA-D)以及叶酸补充组(FA-S)动物模型,每组小鼠18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BD低剂量和高剂量染毒组(0、13.82、1 382.14 mg/m^3),染毒组小鼠每天吸入染毒6 h,每周5 d,连续染毒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FA浓度和肝组织基因组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a mRNA的表达,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损伤。结果:动物喂养3周后,与FA-C组相比,FA-D组血清FA浓度显著降低,FA-S组显著升高。在相同FA处理条件下,随BD染毒剂量升高,小鼠肝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甲基转移酶表达出现降低趋势,微核、核质桥及核芽突比率显著升高。在相同BD染毒条件下,与FA-C组比较,FA-D组的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1、DNMT3a的mRNA表达出现下降趋势,而微核率等染色体损伤出现升高趋势;相反,FA-S组的DNA甲基化水平及DNMT1、DNMT3a的mRNA表达出现升高趋势,染色体损伤出现降低趋势,尤其在高剂量BD染毒条件下,叶酸补充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BD可诱导小鼠的DNA低甲基化改变及染色体损伤,叶酸缺乏可加重BD所致DNA低甲基化和遗传损伤,而补充叶酸则对BD诱导的甲基化改变和遗传损伤具有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1 3-丁二烯 DNA甲基化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 CYTOKINESIS BLOCK MICRONUCLEUS ASSAY FOR BIOMONITORING PURPOSES:INCLUSION OF MICRONUCLEI IN NON-DIVIDED MONONUCLEAR LYMPHOCYTES AND NECROSIS/APOPTOSIS
12
作者 Micheline Kirsch-Volders +2 位作者 Michael Fenech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胞质运动阻滞核检测 生物监测 未分化单核淋巴细胞 细胞坏死 职业接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核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焕荣 赵肃 +2 位作者 王宏 杨衍凯 谢怀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损害。方法以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对接触苯乙烯作业工人54人及不接触苯乙烯工人25人进行细胞遗传毒性效应研究。结果高浓度接触工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工龄的延长,双核淋巴细... 目的探讨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损害。方法以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CB-MNT)对接触苯乙烯作业工人54人及不接触苯乙烯工人25人进行细胞遗传毒性效应研究。结果高浓度接触工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工龄的延长,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苯乙烯对接触工人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可作为苯乙烯遗传损害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遗传毒性 淋巴细胞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原文传递
NER通路基因多态与氯乙烯所致微核率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晓文 王金玮 +6 位作者 王琪 张放 孙原 冯楠楠 周莉芳 邵华 夏昭林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3-740,共8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修复基因多态与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评价317名氯乙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66名对照组工人的染色体损伤水平,利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通路修复基因多态与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所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评价317名氯乙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166名对照组工人的染色体损伤水平,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NER通路中5个关键基因的7个常见位点的多态,分析各基因多态与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的关系,以及氯乙烯暴露剂量和各基因多态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接触组的微核率为(3.47±2.65)‰,高于对照组(2.51±1.96)‰(P<0.05)。接触组XPA Ala23Gly,XPC Ala499Val,XPC Lys939Gln,XPF 5′-UTR T2063A四个单核苷酸位点多态均与遗传易感性有关(FR及其95%CI分别为1.20、1.05~1.39,1.17、1.04~1.32,1.23、1.09~1.38,0.75、0.64~0.91,均P<0.01),且与累积接触剂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此外,XPC(PAT)(-499)(-939)单体型分析显示,PAT-CG/PAT-TG,PAT+TG/PAT+TG,PAT+CA/PAT+CA以及PAT+TG/PAT+TA微核率显著高于PAT-CA/PAT-CA(FR及其95%CI分别为2.45、2.01~3.75,1.08、1.02~1.32,1.35、1.13~1.57,1.57、1.02~1.96,P<0.01或P<0.05);而PAT-CA/PAT+CA的微核率显著低于PAT-CA/PAT-CA(FR为0.25,95%CI为0.12~0.57,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空气VC浓度低于我国现行职业限值的情况下,VC仍可致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NER通路某些损伤修复基因多态可能与VC致染色体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染色体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DNA损伤修复基因 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柯诺拉赞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荣华 侯艳 乔红群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28-430,F0003,共4页
1-[5-(2-氟-苯基)-1-((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磺酰基)-1H-吡咯-3-基]-N-甲基甲胺盐酸盐(柯诺拉赞)是一种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P-CAB),属于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1-2]。在胃壁细胞泌酸的最后步骤... 1-[5-(2-氟-苯基)-1-((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磺酰基)-1H-吡咯-3-基]-N-甲基甲胺盐酸盐(柯诺拉赞)是一种新型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P-CAB),属于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1-2]。在胃壁细胞泌酸的最后步骤,通过抑制K^+与H^+-K^+-ATP酶的结合,终止胃酸的分泌,达到抑酸效果[3-4]。柯诺拉赞为沃诺拉赞的Me-better药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主要优势为在同一剂量下,柯诺拉赞在胃分布较多,抑酸率更高[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 柯诺拉赞 遗传毒性 AMES试验 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 骨髓细胞核试验
原文传递
短期苯暴露对工人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学生 刘楠 +4 位作者 关维俊 庞淑兰 白玉萍 徐国卉 刘英莉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苯暴露对鞋厂工人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方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检查203名苯暴露工人(暴露组)与当地未暴露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178名健康工人(对照组)的血常规指标。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 [目的]探讨短期苯暴露对鞋厂工人外周血象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方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检查203名苯暴露工人(暴露组)与当地未暴露苯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178名健康工人(对照组)的血常规指标。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试验结果评价研究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结果]暴露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HCT)、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活力(RDW)降低的阳性率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21、21.37、18.02、22.17、36.59、41.23,P均〈0.01;将暴露组按接苯工龄分为≤8个月、9~15个月和16~24个月3组,中性粒细胞(GRAN)减少的阳性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47,P〈0.05);进一步按性别分类,发现暴露组女工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PLT、血红蛋白含量(HGB)、RDW异常率明显高于男工,矿值分别为21.04、36.26、6.94、71.62、12.91,P均〈0.01。暴露组CBMN率[(2.98±1.49)‰]明显高于对照组[(0.39±0.72)‰],P〈0.001。[结论]短期苯暴露对作业工人的血液系统及染色体损伤有一定影响,并且上述指标的改变早于白细胞的异常,在职业性苯中毒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厂工人 外周血 分裂阻滞核试验 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
原文传递
1,3-丁二烯作业工人XRCC4基因多态性与染色体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楠 关维俊 +6 位作者 孟会林 崔涛 李忠生 程娟 肖经纬 王学生 李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酶XRCC4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BD)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89名BD作业工人和83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MN)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酶XRCC4基因多态性与1,3-丁二烯(BD)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89名BD作业工人和83名行政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BMN)评价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RCC4基因3个单体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A245G、T1394G和C1475T),Clark运算法确定个体XRCC4基因的单体型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对,协方差分析校正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具有不同XRCC4基因型或单体型对的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BMN率的差异。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影响因素后,BD作业工人CBMN率为(7.17±5.41)‰、核质桥(NPB)率为(1.20±1.43)‰、核芽(NBUD)率为(2.87±2.44)‰,对照组的CBMN率为(3.10±2.56)‰、NPB率为(0.24±0.66)‰、NBUD率为(1.68±1.92)‰,差异有显著性(P<0.01);暴露组中XRCC4A245G位点AA基因型个体NPB率显著高于AG基因型或GG基因型个体(P<0.05);按年龄分层<39岁组中XRCC4T1394G位点TT基因型个体CBMN率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1)。结论 XRCC4A245G和T1394G位点的多态性能影响职业性BD暴露导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 XRCC4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体型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染色体损伤
原文传递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林晓芬 陈爱政 王士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2223-2228,共6页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前提之一.生物相容性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目前认为,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评价应从整体、细胞和分子这3个水平全方位进行.本文主要...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前提之一.生物相容性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目前认为,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评价应从整体、细胞和分子这3个水平全方位进行.本文主要将近期通过细胞、分子和整体水平相关试验进行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的进展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氧化铁 纳米颗粒 生物相容性 RT-PCR 胞质分裂阻滞 核试验
原文传递
氯乙烯遗传毒性及其基准剂量在职业接触限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郝延慧 王威 +3 位作者 仇玉兰 刘静 朱怡良 夏昭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氯乙烯累积暴露造成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氯乙烯接触与遗传损伤效应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估算氯乙烯致遗传毒性的基准剂量值。方法选择上海某氯碱化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为氯乙烯接触组(229人),对照组138人,使... 目的探讨氯乙烯累积暴露造成的遗传毒性效应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氯乙烯接触与遗传损伤效应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估算氯乙烯致遗传毒性的基准剂量值。方法选择上海某氯碱化工厂氯乙烯作业工人为氯乙烯接触组(229人),对照组138人,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个人健康信息,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计算基准剂量(BMD),推算基准剂量的95%低限水平(BMDL)。结果对照组微核计数值为(1.23±0.11)‰,接触组微核计数值为(3.73±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乙烯累积接触量与微核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得到BMD10的范围在7.20~9.64 mg/(m3.年),基准剂量下限值介于1.71~3.614mg/(m3.年)之间[2.86 mg/(m3.年)]。将工作年限按40年计,氯乙烯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应为0.072 mg/(m3.年)。结论氯乙烯作为确定的致癌物质,氯乙烯累积接触量与氯乙烯作业工人微核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基于遗传毒性的职业接触限值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以保护职业有害物质接触人群为目标的职业安全制度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基准剂量 遗传毒性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氯乙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损伤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颖佳 冀芳 +2 位作者 王威 柴尚健 夏昭林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7,120,共4页
[目的]3年随访观察氯乙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损伤状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氯乙烯暴露时间、吸烟、饮酒、氯乙烯代谢酶多态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对某化工厂77名氯乙烯接触工人进行随访,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 [目的]3年随访观察氯乙烯接触工人的染色体损伤状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氯乙烯暴露时间、吸烟、饮酒、氯乙烯代谢酶多态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对某化工厂77名氯乙烯接触工人进行随访,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试验检测染色体损伤状况,比较3年内微核细胞率变化情况;采用PCR-RFLP法检测CYP2E1、CYP2D6基因多态;采用PCR法检测GSTT1、GSTM1基因缺失情况。[结果]2007年所检测的微核细胞率高于2004年,两者相差3.63‰(P<0.05);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表明,微核细胞率有随工龄的延长而升高的趋势,CYP2E1(CG/CC)基因型和CYP2D6(CG/GG)基因型为危险因素,两者的相对危险度(frequency ratio,FR)分别为1.29(95%CI:1.02 ̄1.63)和1.40(95%CI:1.12 ̄1.77);未见GSTT1和GSTM1基因型对微核细胞率变化有明显影响。[结论]氯乙烯作业工龄、CYP2E1和CYP2D6基因等因素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染色体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核试验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