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芥菜材料的创制
1
作者 李崇娟 吕凤仙 +9 位作者 杨鼎 张丽琴 兰梅 杨红丽 徐学忠 胡靖锋 申时品 吴毓飞 和江明 董相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8-1068,共11页
为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利用远缘杂交将芥菜的B基因组导入白菜,通过连续回交法结合胚挽救技术,创制出保留白菜雄性不育基因的芥菜。用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白菜CCR17001与可育叶用芥菜JC17000杂交,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进行5代回... 为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利用远缘杂交将芥菜的B基因组导入白菜,通过连续回交法结合胚挽救技术,创制出保留白菜雄性不育基因的芥菜。用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白菜CCR17001与可育叶用芥菜JC17000杂交,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进行5代回交,获得萝卜胞质雄性不育芥菜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材料植株形态与轮回亲本相似,蜜腺发育良好,雄蕊高度退化成花瓣,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且不育性稳定,有正常结籽能力,可作为芥菜优势育种的可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远缘杂交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 胚挽救
下载PDF
与大白菜温度敏感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转化相关的同工酶分析初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少丽 张鲁刚 +1 位作者 吉雪花 张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90-93,共4页
以经过低温处理发生育性转化的大白菜胞质不育系(AT系)、未经处理的不育系(A系)及对应的保持系(B系)6叶苗龄期的根,叶和花期的大、中、小花蕾为试材,采用薄层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的方法,分析了POD、ATP、AMY、EST同工酶。结... 以经过低温处理发生育性转化的大白菜胞质不育系(AT系)、未经处理的不育系(A系)及对应的保持系(B系)6叶苗龄期的根,叶和花期的大、中、小花蕾为试材,采用薄层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的方法,分析了POD、ATP、AMY、EST同工酶。结果表明:POD、ATP、AMY同工酶与大白菜不育性没有显著关系;苗期A系与B系酯酶同工酶也无差异,小花蕾差异很大,B系酶活性明显强于A系,且B系比A系多5条α-EST带,其迁移率分别为0.62、0.68、0.72、0.75、0.83等,B系比A系多4条β-EST带,其迁移率分别为0.68、0.72、0.75、0.83。A系经低温处理(9℃下处理18d)发生育性转化后,迁移率为0.83的α-EST带消失,可能与不育性转化有关。结合试验结果还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 性转化 大白菜 同工酶分析 温度敏感 聚丙烯酰胺凝胶 胞质雄性不育 初报 相关 EST同工酶 不育系 酯酶同工酶 迁移率 低温处理 试验结果 POD ATP 保持系 不连续 不育性 生育 花蕾 花期 苗期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育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火林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5期6-9,共4页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玻里玛(Polima)为不育胞质供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pm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为受体,通过种间远缘杂交,经过连续回交和选择,育成了3份不育株率100%的具有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不结球白菜异源...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玻里玛(Polima)为不育胞质供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pmestrisL.ssp.ChinensisMakino)为受体,通过种间远缘杂交,经过连续回交和选择,育成了3份不育株率100%的具有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其中不育系19302A育性不易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播种期处理下育性较稳定。其他不育系的育性在不同播期处理中育性不稳定,其育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但结合不同的采种方法可克服部分玻里玛异源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胞质雄性不育 稳定性 异源胞质雄性不育 稳定性研究 育性 甘蓝型油菜 选育 不育细 不育
下载PDF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竹君 张明方 +2 位作者 汪炳良 董伟敏 黄素青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6,共7页
榨菜(BrassicajunceaCoss.tumidaTsenetLee)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形态有两种类型:1)雄蕊无花药结构;2)雄蕊花药瘦小而干瘪。不育系雄性器官败育时期有两种类型:1)孢子体败育型;2)配子... 榨菜(BrassicajunceaCoss.tumidaTsenetLee)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雄蕊形态有两种类型:1)雄蕊无花药结构;2)雄蕊花药瘦小而干瘪。不育系雄性器官败育时期有两种类型:1)孢子体败育型;2)配子体败育型,属小孢子发育受阻。不育系雄蕊内源激素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极缓慢地增长,在花盛开时,每枚雄蕊分别为8.0ng和22.4ng,近保持系的1/4和1/6,出现明显的IAA和ZT含量亏损现象。雄性不育率和不育度均为100%,不育性世代稳定。不育系90%的植株雌蕊育性正常,人工授粉后平均单果结籽14.6粒,比保持系多1.2粒。其余10%的植株其雌蕊部分不育。在保持系为父本进行自然授粉条件下,不育系单株种子产量7.2g,较正常株高16.6%。不育系经济性状优良,基本达到保持系和栽培品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 繁殖力 经济性状
下载PDF
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与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制种 被引量:29
5
作者 方智远 刘玉梅 +4 位作者 杨丽梅 王晓武 庄木 张扬勇 孙培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23,共7页
利用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79-399-3Ms)和引进的CMSR3625等改良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作不育源,以优良自交系作转育父本,育成了一批不育性稳定、生长发育正常、配合力好的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16等6个甘蓝新品种。用雄性... 利用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79-399-3Ms)和引进的CMSR3625等改良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作不育源,以优良自交系作转育父本,育成了一批不育性稳定、生长发育正常、配合力好的雄性不育系,配制出中甘16等6个甘蓝新品种。用雄性不育系进行规模化制种,每667m2生产杂交种种子40~50kg。不育系亲本可在隔离网棚用蜜蜂授粉繁殖,成本较低。杂交率比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的高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 胞质雄性不育 选育 制种
下载PDF
葱胞质雄性不育花蕾生化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苗锦山 杨文才 +3 位作者 刘彩霞 李美芹 乔宁 沈火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2-1148,共7页
以葱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葱不育系花蕾的IAA和... 以葱胞质雄性不育系C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C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葱不育系花蕾的IAA和GA3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ZR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不育系花蕾COD和ATPase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中蕾期后显著低于保持系,可溶性糖在不同发育时期均基本低于保持系。(2)不育系花蕾IAA和GA3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不育系ZR和保持系ABA含量则分别与COD、ATPase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葱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蕾中IAA和GA3亏缺,而ZR和ABA盈余,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营养物质含量与能量代谢有关酶活性相关性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 内源激素 营养物含量 ATP酶活性
下载PDF
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金兵 侯喜林 +3 位作者 陈晓峰 张静宜 王述彬 潘宝贵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9-631,共3页
研究了甜椒(Capsicum annuum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和保持系T6B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叶片中还是在花药中,不育系可溶性糖含量、... 研究了甜椒(Capsicum annuumL.)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和保持系T6B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叶片中还是在花药中,不育系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均低于其保持系;SOD和POD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这说明上述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可能与甜椒CMS T6A的不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酶活性
下载PDF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述彬 赵华仑 +2 位作者 刘金兵 孙洁波 丁犁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技术 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利用 辣椒 甜椒
下载PDF
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及其保持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金兵 侯喜林 +1 位作者 王述彬 潘宝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保持系的可育花药;不育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低于保持系。核遗传背景差异导致3份同质异核甜椒不育系花药中同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花药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杂交种陕油8号的选育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振生 刘创社 +2 位作者 董军刚 刘绚侠 李红兵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陕油 8号是利用 2 1 2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改良恢复系 1 1 0 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 ,1 998~ 1 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 ,2年综评居参试品种第 1位 ,平均单产 2 0 87.3 3 kg/hm2 ,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 (单产 1 978.88kg/hm2 ... 陕油 8号是利用 2 1 2 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改良恢复系 1 1 0 2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 ,1 998~ 1 999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 ,2年综评居参试品种第 1位 ,平均单产 2 0 87.3 3 kg/hm2 ,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 (单产 1 978.88kg/hm2 )增产 5 .48%。1 999年参加陕西省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 2 2 66.8kg/hm2 ,比对照秦油 2号 (平均单产 2 0 90 .2 5 kg/km2 )增产 8.45 %。陕油 8号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毒病、耐菌核病 ,适应性广 ,芥酸含量 0 .2 8% ,硫甙含量 2 5 .71μmol/g,含油量 41 .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胞质雄性不育 杂交种 陕油8号 选育
下载PDF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结构与育性表现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曾志红 王永清 +1 位作者 陈学群 康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0-44,共5页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胞质雄性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菜用芥菜中笋子芥(B.juncea var.crassicaulis)、茎瘤芥(B.juncea var.tumida)和大头芥(B.juncea megarrhiza)为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莱用...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胞质雄性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菜用芥菜中笋子芥(B.juncea var.crassicaulis)、茎瘤芥(B.juncea var.tumida)和大头芥(B.juncea megarrhiza)为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莱用芥菜三个变种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每世代全部植株的花器结构均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雄蕊增长、柱头突出蕾外。不育系蜜腺发育良好,大而浓绿,在蕾期和花期间存在明显的“突柱期”。初花期比保持系推迟3~7天,整个花期延长1~3天。其雌蕊育性正常,人工授粉后平均单荚结籽15.6粒,比保持系多1.2粒。不育系花粉败育,无生活力花粉94%以上,不育株率100%,不育性世代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胞质雄性不育 突柱期 雌蕊育性 花器
下载PDF
烟草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齐元 刘飞虎 +2 位作者 黄海泉 何宽信 肖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6-830,共5页
用124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烟草2对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有112个引物未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占引物总数的92.56%,这反映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的同源性。同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间也... 用124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烟草2对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间有112个引物未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占引物总数的92.56%,这反映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的同源性。同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间也发现了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片段与雄性不育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DNA BAPD
下载PDF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POD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忠民 巩振辉 +2 位作者 王妍妮 张恩慧 程永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育成稳定多代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以盛花期的根、叶、花蕾和花以及9d和13d幼苗的叶和根为试样,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分析了POD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POD同工酶存在谱带增减,活性... 以育成稳定多代的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以盛花期的根、叶、花蕾和花以及9d和13d幼苗的叶和根为试样,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分析了POD同工酶的谱带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POD同工酶存在谱带增减,活性强弱变化和器官特异表达等差异;不育系和保持系间POD同工酶差异以花、大蕾和小蕾最大,叶和根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胞质雄性不育 POD同工酶 电泳分析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晓辉 张蜀宁 +1 位作者 侯喜林 杨寅桂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2-525,共4页
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不同时期的蕾和花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 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不同时期的蕾和花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其保持系;SOD、POD和CAT活性则是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POD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不育系和保持系也存在差异,这说明上述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可能与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Pol胞质雄性不育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酶活性
下载PDF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58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忠民 张恩慧 +2 位作者 程永安 巩振辉 马青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Ogura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58及其保持系B158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有明显差异,不育系CMS158小孢子败育时期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至单核花粉期,与可育花药相...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Ogura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58及其保持系B158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发育有明显差异,不育系CMS158小孢子败育时期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至单核花粉期,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系的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挤压小孢子,导致小孢子相互粘连,不能形成正常花粉粒而导致败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胞质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生
下载PDF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6
作者 龚义勤 汪隆植 +4 位作者 柳李旺 邓代信 崔群香 徐彦 瞿国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50,共3页
介绍了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生化特性和生产应用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萝卜 胞质雄性不育 CMS 线粒体
下载PDF
高粱胞质雄性不育及保持系的RAPD技术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范昌发 孙春昀 +4 位作者 孙毅 王景雪 贾敬芬 何军贤 郭骁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A1Tx6 2 3 A/B,A2 V4 A/B为材料 ,考察了 Mg2 + ,Taq酶 ,d NTP,引物 ,模板等的用量、循环参数及不同的 PCR仪对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 2 5 μL体系中 ,Mg Cl2 2 .0 mmol/L,... 以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A1Tx6 2 3 A/B,A2 V4 A/B为材料 ,考察了 Mg2 + ,Taq酶 ,d NTP,引物 ,模板等的用量、循环参数及不同的 PCR仪对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 2 5 μL体系中 ,Mg Cl2 2 .0 mmol/L,Taq酶 0 .75 U(1 U=1 μmol/min) ,d NTP0 .1 5mmol/L,引物 1 6 .5 ng,模板 3 0 ng,明胶 0 .0 0 1 % ,KCl5 0 mmol/L,Tris1 0 mmol/L(p H8.3 )为最佳反应混合物组合。对 Peltier Thermal Cycler 2 0 0而言 ,94℃预变性 5 min,94℃变性 1 min,3 5℃退火 1 min,72℃延伸 2 min,最后 72℃保温 5 min,共计 40个循环为最佳扩增条件 ;对 Perkin ElmerCetus DNA Thermal Cycler- 480而言 ,采用 94℃预变性 3 min后 ,前 3个循环 ,94℃变性 1 min,3 5℃退火 1 min,72℃延伸 2 min,后 3 7个循环 ,94℃变性 3 0 s,3 6℃退火 45 s,72℃延伸 1 min,最后72℃保温 5 min的循环程序可获得理想扩增。并阐述了优化 RAPD实验体系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RAPD技术 技术优化 实验设计
下载PDF
甜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某些酶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8
18
作者 白薇 田自华 +3 位作者 盖连玉 赵秀红 闫海鹏 邵金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甜菜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营养生长阶段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的4个时期,保持系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高于其相应不育系;过氧化... 以甜菜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为材料,对营养生长阶段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阶段的4个时期,保持系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高于其相应不育系;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在块根分化形成期,不育系中的活性高于其相应保持系,而在糖分积累期则为保持系高于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系 胞质雄性不育 过氧化氢酶活性 甜菜 营养生长 过氧化物酶 酸性磷酸酯酶 分化 过氧化氢酶 块根
下载PDF
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回交亲本 被引量:8
19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董永梅 田琴 李有忠 司爱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 将常规育种选择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对用于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33个早熟陆地棉品系进行筛选。用9个主要性状观察值和260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均可将33个品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从基于分子标记结果划分出的A1、A2、B1、B2亚类中挑选出关键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优良品系,并参照主要性状观察值的聚类结果剔除表现型相似的品系,筛选出8个典型代表优良品系,用以进一步回交转育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棉花胞质雄性不育 回交转育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粱新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理及三系配套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荷亭 侯丽娟 +2 位作者 仪治本 侯旭东 袁爱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9,共4页
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 研究了A1至A7胞质不育与 10 0 0余种品种资源的育性反应 ,从而建立了A1至A77种胞质不育恢保体系的创新体系。研究了A1,A2 ,A3,A5,A6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制 ,找到了A1,A2 ,A5,A6胞质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的差异和有许多共同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原因。研究了A3胞质不育杂交种F2 分离比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创新体系 遗传机制 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