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丘陵长诗的命名问题
1
作者 肖学周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从2003年到2009年,胡丘陵创作并发表了系列长诗《2001年,9月11日》《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和《拂拭岁月:1949—2009》。这些作品引发了评论家的热议,出现了"第三代抒情诗"、"后政治抒情诗"、"新政治抒情... 从2003年到2009年,胡丘陵创作并发表了系列长诗《2001年,9月11日》《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和《拂拭岁月:1949—2009》。这些作品引发了评论家的热议,出现了"第三代抒情诗"、"后政治抒情诗"、"新政治抒情诗"、"现代史诗"、"精神史诗"、"大诗"、"个人化的现代时事诗"等不同命名。本文结合胡丘陵长诗的实质,对这些命名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用"人文抒情诗"来命名胡丘陵的这四部系列长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丘陵长诗 命名 政治抒情诗 人文抒情诗
下载PDF
公共空间、历史意识与主体重建——论胡丘陵的长诗写作 被引量:2
2
作者 邓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胡丘陵长诗以理性的批判和清醒的历史意识,穿行于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公共空间,注重选择那些充满吊诡、残酷和偶然性的一面,以便拆除历史的线性链条和戳破历史必然性的假面,在无限靠拢历史瞬间的书写中完成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在强... 胡丘陵长诗以理性的批判和清醒的历史意识,穿行于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公共空间,注重选择那些充满吊诡、残酷和偶然性的一面,以便拆除历史的线性链条和戳破历史必然性的假面,在无限靠拢历史瞬间的书写中完成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在强烈的反思与自我反思中为主体重建寻求位置,并在体式上显示出对现代长诗写作的创新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丘陵长诗 公共空间 历史意识 主体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