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佛政府时期美国公众舆论对其东亚政策的影响
1
作者 惠春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1929年到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衰败是“满洲危机”发生的国际大背景,同时也是西方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东亚国际事务漠视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影响美国东亚政策制定的舆论力量主要包括国内媒体的态度,和平主义运动,公众对日本侵华的反应... 1929年到1933年的全球经济大衰败是“满洲危机”发生的国际大背景,同时也是西方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东亚国际事务漠视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影响美国东亚政策制定的舆论力量主要包括国内媒体的态度,和平主义运动,公众对日本侵华的反应以及学者对中国形象的塑造。这使得胡佛政府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显现出摇摆、妥协、退让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坚持和与国联的合作以及史汀生“不承认”政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佛政府 九一八事变 公众舆论 东亚政策
下载PDF
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
2
作者 唐彩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2-115,共4页
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受孤立主义传统和当时美国国内反对《凡尔赛和约》同情德国情绪影响,以及对美国在欧洲经济利益的考虑,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从支持德国“权力平等”要求转向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
关键词 胡佛政府 裁军 对德政策
下载PDF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其评价
3
作者 杨大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7-49,共3页
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 ,是胡佛本人“自由放任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 ,预示着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思潮的没落 ,同时 ,也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关键词 胡佛政府 反危机 自由放任 '新政' 国家干预
下载PDF
美国胡佛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态度及政策的演变
4
作者 黄定天 段永富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9年第1期352-367,共16页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胡佛政府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考察这一时段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部分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提出、确立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 从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胡佛政府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紧张局势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考察这一时段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到与国联部分合作,再到'不承认主义'的提出、确立过程,总的趋势是朝着逐渐强硬的方向发展。'不承认主义'的提出历经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既是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最后态度,也是美国对新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的政策基调。同时,它的提出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是国际法上不承认原则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佛政府 史汀生 不承认主义 伪满洲国
原文传递
略论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曾醒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47-52,共6页
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当时所起的作用,而且还在于它的历史影响.从新政肇始,国家干预,尤其是财政干预通过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常规.这对于防止30年代大萧条那种动乱局面的再现,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 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当时所起的作用,而且还在于它的历史影响.从新政肇始,国家干预,尤其是财政干预通过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常规.这对于防止30年代大萧条那种动乱局面的再现,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积重难返的问题.这就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国债大增和高利率.这是造成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的深刻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历史影响 胡佛政府 反危机 自由放任主义 国家干预 就业利息 资本主义国家
下载PDF
试析以经济大危机为契机的美苏关系转变
6
作者 王利 《黑河学刊》 2009年第7期69-71,共3页
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面对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美国在外交上调整了对苏关系,期间经历了从胡佛政府的不承认政策到罗斯福时期的正式建交。尽管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对苏的态度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
关键词 经济大危机 美苏关系 外交策略 胡佛政府 罗斯福政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