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雅乐考论
1
作者 朱宏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9,共6页
“雅乐”一词在先秦典籍中不见经传,是由孔子最早提出和命名。追根溯源,关于“雅”字的解释,历史上众说纷纭,古代文献中更是各执一说。由于经历自春秋战国之后的战乱和秦火,礼乐制度遭到破坏,郑声乱雅,雅乐已难寻其貌。汉代统治阶级根... “雅乐”一词在先秦典籍中不见经传,是由孔子最早提出和命名。追根溯源,关于“雅”字的解释,历史上众说纷纭,古代文献中更是各执一说。由于经历自春秋战国之后的战乱和秦火,礼乐制度遭到破坏,郑声乱雅,雅乐已难寻其貌。汉代统治阶级根据政治的需要,重新树立雅乐的地位,汉代乐府兴衰百余年,乐谱虽已亡佚,今可考曲调包括雅声、楚声、新声和胡声。汉代雅乐遵循古制,在雅俗并举之间,不断推陈出新。雅乐复兴虽然多有缺陷,但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楚声大振、胡乐入雅、新声变曲使得汉代礼乐文化走出一条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雅乐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声 楚声 新声 胡声 雅乐流变
下载PDF
略论曲词不产生于燕乐
2
作者 王洪 孙艳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0-36,共7页
燕乐的名称需要重新界定,燕乐的本质为外来胡乐,曲词并不产生于燕乐胡声,而与六朝江南清乐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隋代初唐的燕乐,是以胡乐为主体、以大曲为表演形式的宫廷俗乐;盛唐时期的曲子,乃是经过法曲变革之后所形成的以清乐(吴声西... 燕乐的名称需要重新界定,燕乐的本质为外来胡乐,曲词并不产生于燕乐胡声,而与六朝江南清乐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隋代初唐的燕乐,是以胡乐为主体、以大曲为表演形式的宫廷俗乐;盛唐时期的曲子,乃是经过法曲变革之后所形成的以清乐(吴声西曲)为主体、以声乐为本质属性,以内宴、家宴为主的音乐品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 胡声 清乐 曲词
下载PDF
汉礼与胡风糅合的北周乐府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人雄 唐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8,144,共8页
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仿效周礼,建立了以传统汉礼为主杂以胡风的礼仪制度。音乐体制方面,北周依托南朝雅乐融入胡声、旧曲,建立起宫廷音乐,并仿效周制,以乐配礼,同时沿袭魏制建立了乐署乐官。为礼乐制度服务,乐府诗多宫廷诗,尤其多郊庙歌... 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仿效周礼,建立了以传统汉礼为主杂以胡风的礼仪制度。音乐体制方面,北周依托南朝雅乐融入胡声、旧曲,建立起宫廷音乐,并仿效周制,以乐配礼,同时沿袭魏制建立了乐署乐官。为礼乐制度服务,乐府诗多宫廷诗,尤其多郊庙歌辞,少文人言志诗,缺乏乐府民歌。礼乐制度建设带动了文人乐府诗创作。由于民族交流频繁促进了各地域、各民族音乐的传播和相互融合,北周统一北方期间,北狄乐、西域音乐、外国音乐、中原旧乐、南朝音乐、鼓吹曲、杂曲音乐等实现了初步融合,为隋代七部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这一时期的龟兹乐,在北周完成了新、旧乐的融合以后,到隋唐发展为宫廷七部乐、十部乐等,可以说对后世雅乐、俗乐和戏剧音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雅乐 胡声 乐府诗 七部乐 龟兹乐
原文传递
天宝十三载改诸乐名与燕乐体系的确立
4
作者 李飞跃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30,共14页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形成了新的命名规范,是胡乐东渐、胡部新声之后音乐融合的结果。“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及诸乐改名深化了佛道、胡汉、雅俗音乐的融合,标志着唐代音乐的重构和燕乐体系的确立。“...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形成了新的命名规范,是胡乐东渐、胡部新声之后音乐融合的结果。“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及诸乐改名深化了佛道、胡汉、雅俗音乐的融合,标志着唐代音乐的重构和燕乐体系的确立。“声辞繁杂”的胡、俗之乐崛起,获得与雅乐、清乐的合法平等地位,促进了杂曲子及其变体的独立与繁荣,为倚声填词和曲子词的兴起奠定了音乐基础。从音乐制度和历史活动层面考察唐代音乐体系的变化,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词的起源及其发生机制和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部新声 燕乐 词调 曲子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