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思想分析及其本体论立场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迪江 盛洁 《外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翻译研究层面向整体性的宏观翻译研究层面的转变。生态翻译学作为胡庚申翻译思想的特识,将"何为译""谁在译""怎样译"与"为何译"之间动态的互联互动生...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翻译研究层面向整体性的宏观翻译研究层面的转变。生态翻译学作为胡庚申翻译思想的特识,将"何为译""谁在译""怎样译"与"为何译"之间动态的互联互动生成一个多元一体式的本体论体系,其本体论立场也在为"译者中心"辩护之中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实现了翻译生态、文本生命、译者生存、译者责任等方面的共存互生与通融和谐,反映了生态翻译学分析视域的拓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 翻译 本体论立场
下载PDF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罗迪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 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式和生态结构,赋予翻译活动整体的研究视野,这使它与传统翻译学形成鲜明对比,为当代翻译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翻译 方法论
下载PDF
和谐返璞,译事之所向兮——胡庚申与王寅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3
作者 吴小芳 程家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2-45,166-167,共4页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和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是新世纪中国译界两大翻译思想。这两者的最大联系充分体现在"和谐论"上。本文主要从和谐翻译哲学基础、和谐翻译含义、和谐翻译实现者、翻译和谐术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翻译思想... 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和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是新世纪中国译界两大翻译思想。这两者的最大联系充分体现在"和谐论"上。本文主要从和谐翻译哲学基础、和谐翻译含义、和谐翻译实现者、翻译和谐术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两种翻译思想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和谐返璞乃新世纪翻译研究之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胡庚申翻译思想 王寅翻译思想 比较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胡庚申教授访谈 被引量:45
4
作者 胡庚申 孟凡君 +2 位作者 蒋骁华 边立红 李素文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6期26-33,125,126,共10页
胡庚申教授系生态翻译学创始人。原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现为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translatology Research)创始会长... 胡庚申教授系生态翻译学创始人。原为清华大学二级教授,现为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co-translatology Research)创始会长,亚太国际交流英语学会(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English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理事长,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会议执委会主席,国际期刊《生态翻译学学刊》(Journal of Eco-translation Studies)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交流英语系列教程》总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系列文集》总主编等。他分别于2008年和2018年主持生态翻译学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38部。其中,2019年在世界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专著《生态翻译学: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建构》(Eco-Trans-latology:Towards an Eco-Paradigm of Translation Studies),被学界誉为"开发本土学术资源的一面旗帜"。胡庚申教授在2013年出版的专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提出"三生"的概念。所谓"三生",即翻译生态、译本生命和译者生存,指的是以"生"为线索展开研究和论证阐述,表明"生"是生态翻译学发展之基石(1)。2016年,胡庚申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指出,"生"是指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生命"及其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Life here refers to the life of the texts involved in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vital statu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exts)(2)。在2018年"第六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胡庚申又提出"生生之谓译",成为生态翻译学的新发展和新方向。2019年,胡庚申在研究论文中反复强调生态翻译学的"三生"主题和翻译文本的"生命"形态(3),并在"全国第三届生态翻译与认识翻译研讨会"的主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尚生—摄生—转生—化生"的生态翻译学"四生"理念(1)。"四生"理念的提出和日渐明晰,引起翻译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生态翻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孟凡君、蒋骁华、边立红和李素文,就生态翻译学"四生"基本理念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等,集体专访胡庚申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 国际交流英语 国际期刊 国际关系学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青年学者 学术期刊
下载PDF
胡庚申译学思想生成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俊玲 黄忠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实践的时长与涉及面决定翻译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从口译评价“信任”模型、国际交流语用学到翻译适应选择论,再到生态译学,胡庚申译学思想始于实践、成于跨科,至今他仍在精进术语体系、优化学科结构,其思想愈加深邃醇厚。本文从其半生实... 实践的时长与涉及面决定翻译思想的深度和厚度,从口译评价“信任”模型、国际交流语用学到翻译适应选择论,再到生态译学,胡庚申译学思想始于实践、成于跨科,至今他仍在精进术语体系、优化学科结构,其思想愈加深邃醇厚。本文从其半生实践入手,探其译思、译论、译学的生成路径,以期裨益中国学界原创理论的生产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译学思想
下载PDF
论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四译说”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罗迪江 《翻译论坛》 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
胡庚申的以'何为译''谁在译''如何译'与'为何译'的互联互动构成的'四译说'思想本质上是生态翻译学本体论、人本论、方法论与目的论'四位一体'的生态整体与'一分为四'的理论建... 胡庚申的以'何为译''谁在译''如何译'与'为何译'的互联互动构成的'四译说'思想本质上是生态翻译学本体论、人本论、方法论与目的论'四位一体'的生态整体与'一分为四'的理论建构辩证模式。由此而来,'四译说'成为了生态翻译学的阐释基底与展示生态关怀的价值取向,满足了生态翻译学整体论的方法论要求。这对于我们重审翻译现象的本质,建构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扩展对翻译活动的认识,深入地重考翻译学中的基本论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四译说” 翻译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新思维对谈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领顺 李正栓 +3 位作者 黄勤 姜淑芹 袁丽梅 李鹏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 本刊按:译者行为研究及其理论建设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特邀周领顺、李正栓、黄勤、姜淑芹、袁丽梅和李鹏辉等学者进行对谈,以期推动译者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李正栓:当前中国翻译界作出最大理论贡献的有三人:胡庚申、周领顺、黄忠廉。他们的翻译理论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周领顺 黄忠廉 胡庚申 中国翻译界 翻译理论 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正栓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研究解读
8
作者 梅汉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7-39,共3页
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生态翻译学是我国专家学者所需要的新型翻译指导理论,其涉及生态学(ecology)和翻译学(translatology)这两个学科,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结合。本文拟借助生态学和翻译学的... 清华大学的胡庚申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生态翻译学是我国专家学者所需要的新型翻译指导理论,其涉及生态学(ecology)和翻译学(translatology)这两个学科,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结合。本文拟借助生态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定义,探究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该理论所诞生的国内外背景(全球性的生态思潮,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生态取向的翻译研究),厘清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三维转换这些生态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并借助中国知网平台对该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展开多个维度层面的分析,以期帮助广大学者能够快速了解生态翻译学,进而对生态翻译学展开更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生态学 翻译学
下载PDF
翻译研究当独树一帜——读《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 被引量:3
9
作者 覃江华 《民族翻译》 2014年第2期88-92,共5页
胡庚申教授的新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在融摄达尔文进化论、当代西方生态学和东方传统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中国气派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该书对生态翻译学的发生与发展、总体理论架构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焦点与视角进行了... 胡庚申教授的新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在融摄达尔文进化论、当代西方生态学和东方传统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中国气派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该书对生态翻译学的发生与发展、总体理论架构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焦点与视角进行了系统介绍,对生态翻译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进行了深入阐发和科学论证,并通过一系列实例演示了其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在肯定其重要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中国翻译话语
下载PDF
“译者为中心”:解构中的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渭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译者为中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本文论述了"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是对传统的"原文为中心"和"译文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的解构,同时又为译学研究建构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译者为中心 生态翻译学 原文为中心 胡庚申 译语文本理论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少林寺官网翻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晓博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7期170-172,共3页
生态翻译学是关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的整体性研究,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去研究少林寺官网的英译翻译,不但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实际指导作... 生态翻译学是关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的整体性研究,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去研究少林寺官网的英译翻译,不但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实际指导作用,并给景点资料英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寺官网 生态翻译学 多维转换 胡庚申
下载PDF
一部具有探索精神的译学新著——《翻译适应选择论》评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云虹 许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翻译研究有多种途径,包括语言学途径、文艺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等。最近,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一部探索译学新途径的著作: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在这部专著中,作者将翻译活动... 翻译研究有多种途径,包括语言学途径、文艺学途径、社会符号学途径、交际学途径等。最近,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一部探索译学新途径的著作: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在这部专著中,作者将翻译活动放入“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重新审视,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胡庚申 湖北教育出版社 探索精神 书评 翻译学
原文传递
生态翻译学的还原论与整体论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世洪 王渝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86-96,共11页
本文以胡庚申关于"生态翻译学即‘三生相’关系学"的论断为思考的出发点,以生态翻译学的典型范例为分析对象,尝试探讨生态翻译学的范式要素。本文认为,生态翻译学应该坚持以下主张:翻译的本体性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互借、互明... 本文以胡庚申关于"生态翻译学即‘三生相’关系学"的论断为思考的出发点,以生态翻译学的典型范例为分析对象,尝试探讨生态翻译学的范式要素。本文认为,生态翻译学应该坚持以下主张:翻译的本体性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互借、互明、互鉴、互惠和互生,翻译一种语言就是翻译该语言所对应的生活形式,即翻译就是在译出语生活形式(生活形式S)和译入语生活形式(生活形式T)之间建立平衡关系。生态翻译学应该秉持的理论原则是:译者在寻求平衡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处理还原论和整体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整体论视角下,系统内部的翻译选择是由两种语言相关的各种系统的整体性来决定;而在还原论视角下,系统内部的翻译选择却是以组成翻译内容的基本单位为基点。译者首先要在方法论上处理好整体论和还原论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次,译者要解读生活形式S的系统平衡关系。译者还要构建生活形式T的系统平衡关系。另外,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构建审美平衡关系。最后,译者要在生活形式S和生活形式T之间追求平衡关系。生态翻译学的价值标准是:翻译及其研究必定以上述五大关系是否达到平衡作为衡量标准,即这五大平衡关系就是检验某项翻译理论研究或翻译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生态翻译学范式的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还原论 整体论 平衡关系 胡庚申
原文传递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琪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71-I0073,共3页
文学艺术是人类的宝贵财产,自产生起便不断滋养着人类精神,而文学翻译正是通过吸纳别国文学作品滋养本国国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关于翻译层面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成果也是多种多样,如“信达雅”理论... 文学艺术是人类的宝贵财产,自产生起便不断滋养着人类精神,而文学翻译正是通过吸纳别国文学作品滋养本国国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关于翻译层面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成果也是多种多样,如“信达雅”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目的论等均是翻译领域的著名理论成果,由清华教授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则是基于跨学科视角研究翻译问题,在翻译领域引起剧烈反响。在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立足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翻译研究》便是研究结果之一。阅读该书不仅能更加深入了解生态翻译学理论,还能为文学翻译策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生态翻译学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领域 跨学科视角 胡庚申 文学翻译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翻译效应论的生态翻译思想述评
15
作者 王崧珍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47-I0047,共1页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多元化和信息化特征更趋明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性特征也愈来愈凸显。生态翻译学研究是近10年来兴起的翻译研究新视角,以胡庚申教授为主的一批国内学者将翻译学和生态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作为...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多元化和信息化特征更趋明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性特征也愈来愈凸显。生态翻译学研究是近10年来兴起的翻译研究新视角,以胡庚申教授为主的一批国内学者将翻译学和生态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学视角研究作为人文科学的翻译学问题,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跨学科研究视角。由刘瑞强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翻译效应论》从语言学、生态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了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翻译效应论 生态学视角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庚申 人类社会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人文科学
原文传递
生态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16
作者 徐冠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58-I0059,共2页
生态是一种集竞争、共生、再生、自生为一体的生存发展机制,具备着将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实现系统性整合的功能,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力求不断完善。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以方法论的形式支配着社会思维方式,... 生态是一种集竞争、共生、再生、自生为一体的生存发展机制,具备着将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实现系统性整合的功能,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力求不断完善。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以方法论的形式支配着社会思维方式,通俗来讲,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又能融于人文社会学科。但是生态翻译却不同于此,它是以哲学作为前提的一种综合翻译研究。在中国的翻译研究界,胡庚申教授于2013年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一书,他从生态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研究,是一本系统性地立足于生态视角对翻译学展开探讨的专著,诠释出了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生态视角 人文社会学科 胡庚申 商务印书馆 思维方式 方法论 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