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死因新探
1
作者 朱忠文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优待并拉拢胡惟庸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中下层官员,重点打击李善长等开国文臣集团的上层官员。明太祖与李善长的良好关系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李善长最终的悲剧相当程度上是由他不合理的举动导致的。
关键词 胡惟庸案 李善长 明太祖
下载PDF
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3,共5页
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王建华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到明初达到了最完备的形态。明初皇帝权力的强化,是以丞相胡惟庸一案为开端的。胡惟庸党案是明初主权与相权之争的必然产物。自此之后,“遂结千余年中书柄政之局”(孟... 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王建华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到明初达到了最完备的形态。明初皇帝权力的强化,是以丞相胡惟庸一案为开端的。胡惟庸党案是明初主权与相权之争的必然产物。自此之后,“遂结千余年中书柄政之局”(孟森语),中国历史上再无丞相之名。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惟庸 明初 皇权之争 相权之争
下载PDF
胡惟庸:“反臣”,还是“棋子”
3
作者 黄波 《江淮文史》 2019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案,是明代初叶的一件大事。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上个世纪,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先生写了篇论文《胡惟庸党案考》,论述此案的影响时说:因胡惟庸事件,"党狱析连前后十四年,一时功臣宿将诛夷殆尽,前... 丞相胡惟庸谋反一案,是明代初叶的一件大事。对于胡惟庸案的说法,历来也都是莫衷一是。上个世纪,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先生写了篇论文《胡惟庸党案考》,论述此案的影响时说:因胡惟庸事件,"党狱析连前后十四年,一时功臣宿将诛夷殆尽,前后达四万余人。且因此和日本断绝国交关系,著之《祖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惟庸 谋反 祖训 功臣 胡惟庸考》 十四年 史学家
下载PDF
胡惟庸党案的真与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梧桐 《文史知识》 2008年第2期39-46,共8页
胡惟庸是以“谋危社稷”即谋反的罪名被杀的。此案前后延续十几年,共计诛杀三万多人,对明初的政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人认为,胡惟庸党案是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事实果真如此吗?
关键词 胡惟庸 冤假错 罪名
原文传递
耿再成与耿炳文家族关系初探
5
作者 方超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1-64,共4页
耿再成与耿炳文作为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两位将领,为大明帝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耿炳文更是在洪武后期与建文初期深受重用。官方史籍记载中的耿再成与耿炳文归属于各自不同的家族,但笔者通过比对地方志与碑刻材料的相关记载后发... 耿再成与耿炳文作为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的两位将领,为大明帝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耿炳文更是在洪武后期与建文初期深受重用。官方史籍记载中的耿再成与耿炳文归属于各自不同的家族,但笔者通过比对地方志与碑刻材料的相关记载后发现,以耿再成为代表的泗州耿氏与以耿炳文为代表的濠州耿氏其实是存在联系的:出于同一家族且为叔侄关系。而官方史籍将其分割为不同家族,是由于耿氏家族成员牵涉明初胡惟庸党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再成 耿炳文 家族关系 胡惟庸案
下载PDF
朱元璋与胡蓝党案
6
作者 樊树志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21,共9页
《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 《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尽管刘邦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还是遭致后人无穷的非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胡蓝党 明朝 历史研究 胡惟庸 蓝玉党 吴晗 胡惟庸考》 《朱元漳传》 李善长 刘基 徐达
原文传递
明初高僧释宗泐行实新考
7
作者 孙海桥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2,共5页
释宗泐为元末明初高僧,其一生经历比较传奇,曾经非常受明太祖宠信,后被明太祖派往印度取经,取经归来后又不幸卷入胡惟庸案,最终导致明太祖颁发《清教录》,释来复等人被诛杀。本文分析了宗泐取经的原因,还原《清教录》案出现的经过,解决... 释宗泐为元末明初高僧,其一生经历比较传奇,曾经非常受明太祖宠信,后被明太祖派往印度取经,取经归来后又不幸卷入胡惟庸案,最终导致明太祖颁发《清教录》,释来复等人被诛杀。本文分析了宗泐取经的原因,还原《清教录》案出现的经过,解决了宗泐人生当中的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宗泐 取经 清教录 胡惟庸案
原文传递
明初遣日使的外交斡旋与信息搜集——以洪武五年使团的活动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炫羽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36,共7页
在以往研究中,明使赵秩的山口之行,与同时期祖阐、克勤的使日活动,各自被孤立看待,其实赵秩属于祖阐、克勤使团的分支,山口之行承担为陷入外交僵局的使团打开局面的任务。使团分成两路,赵秩留驻山口,与日僧春屋妙葩建立了良好关系,也隐... 在以往研究中,明使赵秩的山口之行,与同时期祖阐、克勤的使日活动,各自被孤立看待,其实赵秩属于祖阐、克勤使团的分支,山口之行承担为陷入外交僵局的使团打开局面的任务。使团分成两路,赵秩留驻山口,与日僧春屋妙葩建立了良好关系,也隐约知晓春屋与幕府管领细川赖之的政治斗争。祖阐、克勤抵达京都,带回有关北朝权力结构的第一手信息,构成朱元璋对幕府外交政策的基础,相反,赵秩的信息未受重视。日本方面,春屋妙葩重返政治中枢,鉴于与赵秩交往的良好体验,积极促成洪武十二年的遣明活动,但足利义满本人的权臣形象及直接与丞相胡惟庸交涉的外交方式,触及朱元璋的权力痛点,不仅致使日本入贡被拒,还成为胡惟庸案的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秩 《云门一曲》 遣日使 中日关系 胡惟庸案
原文传递
碑石——关于吴晗的随感
9
作者 李辉 《书摘》 2016年第7期36-40,共5页
不知为什么,一进入明史研究的领域,青年吴晗就把目光注视在冤案上。1934年6月在《燕京学报》上,他便发表了研究明代最大的文字狱胡惟庸党案的长篇论文《胡惟庸党案考》。
关键词 吴晗 胡惟庸考》 随感 碑石 《燕京学报》 1934年 明史研究 文字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