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末十六国北方胡族政权与汉族豪族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海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晋末十六国胡族政权虽未在根本上改变魏晋以来豪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但是在胡汉、胡胡矛盾的相互作用下,汉族豪族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门士族由于对西晋政权的严重依赖,无法适应胡族统治而迁往江南;地方士族为了保存宗族... 晋末十六国胡族政权虽未在根本上改变魏晋以来豪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但是在胡汉、胡胡矛盾的相互作用下,汉族豪族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门士族由于对西晋政权的严重依赖,无法适应胡族统治而迁往江南;地方士族为了保存宗族利益,则演变为既出仕胡族政权又在乡里以土豪面目存在的复合型豪族;而遍布各地的土豪强宗则以坞堡为组织形式,成为各胡族政权地方社会基层秩序的主导者,其向背成为各胡族政权存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胡族政权 地方士 土豪 坞壁
下载PDF
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乐群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4-87,共4页
十六国时期,在西周宗法制、先秦夷夏观、两汉名教思想和魏晋门阀制度的潜在影响下,汉民族正统意识不仅因藉民族矛盾的激化浸透南北汉民族人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各胡族人民的政治观念。十六国胡族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名份需要,... 十六国时期,在西周宗法制、先秦夷夏观、两汉名教思想和魏晋门阀制度的潜在影响下,汉民族正统意识不仅因藉民族矛盾的激化浸透南北汉民族人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各胡族人民的政治观念。十六国胡族政权出于维护统治的名份需要,从汉文化传统中寻找理论依据,出现了奉有德政权为正统,视无道政权为僭伪;奉中原政权为正统,视周边政权为僭伪;奉大一统政权为正统,视偏安政权为僭伪等正统之争。但是,传统的汉民族正统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亦非口头上的正统之争和浅层汉化措施所能化解,故直至北魏统一北方后,随着孝文帝等胡族统治者推行深层汉化政策,北朝诸胡族政权才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彻底汉化实现民族融台。并最终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成为与南朝诸汉族政权分庭抗礼的中原胡族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胡族政权 正统之争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北方豪族的政治境遇
3
作者 刘东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1,共5页
十六国时期胡族君主为了政权统治需要,大量征辟汉族士大夫进入中央政府。但是由于胡族政权权力分配结构和汉族士大夫本身的仕进心态不积极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大多数汉族士大夫仕途不畅。此外,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实力的倒挂,直接导致... 十六国时期胡族君主为了政权统治需要,大量征辟汉族士大夫进入中央政府。但是由于胡族政权权力分配结构和汉族士大夫本身的仕进心态不积极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大多数汉族士大夫仕途不畅。此外,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实力的倒挂,直接导致了胡族君主对汉族士大夫普遍存在着猜忌心理,这也是传统的"夷夏之防"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族政权 仕进心态 观念
下载PDF
东晋北伐失败原因探微
4
作者 孔令艳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0-91,共2页
从317-420年,统治江南达百佘年的东晋王朝,地盘狭小(仅限长江中下游十几个州),人口稀少,经济不如中原发达。而发达的中原大片领土却为胡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五朝十六国)所占。一些志士为收复中原... 从317-420年,统治江南达百佘年的东晋王朝,地盘狭小(仅限长江中下游十几个州),人口稀少,经济不如中原发达。而发达的中原大片领土却为胡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史称五朝十六国)所占。一些志士为收复中原进行了多次的北伐,其中以祖逖和桓温的北伐尤为著名,并取得了一些暂时的胜利。但总的说来,东晋的北伐是失败的。探其根源,现行教材多数认为在于东晋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北伐 失败原因 政治集团 胡族政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