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适之问”: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川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80,192,共12页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问” “像样的大学” 大学真义
下载PDF
“我的朋友胡适之”——印象王尧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建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0,共6页
二00九年的岁末,我们几个朋友在杭州西湖聚会。为王尧兄赴哈佛一燕京学社访问送行,亦是这次聚会的主题之一。湖光山色间,三五知己小憩,话题仍然离不开文学。杭州朋友安排我们住的酒店,下榻过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大人物。从店门出人... 二00九年的岁末,我们几个朋友在杭州西湖聚会。为王尧兄赴哈佛一燕京学社访问送行,亦是这次聚会的主题之一。湖光山色间,三五知己小憩,话题仍然离不开文学。杭州朋友安排我们住的酒店,下榻过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大人物。从店门出人时,觉得自己也夹杂其中。这当然是幻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 王尧 胡适之 现代文学史 印象 杭州西湖 大人物 聚会
下载PDF
《新青年》的吸引力——论陈独秀、胡适之互补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早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2-38,共7页
1917年1月的《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之后,二卷六号刊出主编陈独秀的呼应文章《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在新文学史的叙述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文学革命的标志性文本。《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的《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之后,二卷六号刊出主编陈独秀的呼应文章《文学革命论》。这两篇文章在新文学史的叙述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文学革命的标志性文本。《文学改良刍议》被称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反映了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历史发展趋势”;《文学革命论》则“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子”,“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陈独秀 胡适之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吸引力 新文学史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胡氏兄弟:胡绍之的“重实轻文”和胡适之的“弃农从文”
4
作者 张向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4-18,共5页
胡适的二哥胡绍之对胡适早年的学习兴趣和专业选择产生过较大影响。胡适初到上海读书时,受二哥的影响,对数学曾一度很痴迷;他赴美留学,选择康奈尔大学的农学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二哥的意愿。胡适后来在"弃农从文"的过程中... 胡适的二哥胡绍之对胡适早年的学习兴趣和专业选择产生过较大影响。胡适初到上海读书时,受二哥的影响,对数学曾一度很痴迷;他赴美留学,选择康奈尔大学的农学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二哥的意愿。胡适后来在"弃农从文"的过程中,还曾一度与他二哥发生过矛盾。胡适的"弃农从文",折射出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传统制约与创新求变、身世背景与专业认知等诸多方面的交错、纠结。了解"胡氏兄弟"的关系及胡适"弃农从文"真实背景和原因,对认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转变与身份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氏兄弟 胡适之 胡绍之 重实轻文 弃农从文
下载PDF
胡适之悲
5
作者 杨树荫 《观察与思考》 2011年第10期58-58,共1页
古老的文明,走上现代化之路,便是阵痛。便是涅粲,便是浴火重生,这就注定了胡适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胡适之 悲剧命运 现代化
下载PDF
新星版《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勘误——兼论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6
作者 陈希亮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18-24,共7页
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公认的研究晚年胡适的必备参考书。该书现有台北联经、北京友谊和新星三个版本。各版本均有不同程度的舛误,新星版的"技术处理"问题尤多。联系是书中胡适关于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的种... 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公认的研究晚年胡适的必备参考书。该书现有台北联经、北京友谊和新星三个版本。各版本均有不同程度的舛误,新星版的"技术处理"问题尤多。联系是书中胡适关于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的种种论述,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讹误 技术处理 学术训练 学术规范
下载PDF
杨荫杭 杨绛之父 胡适之师
7
作者 智效民 《民主与科学》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他经历了清末民初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法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
关键词 胡适之 杨绛 历史阶段 清末民初 独立自由 经历 主法
下载PDF
亦凡亦圣胡适之——唐德刚《胡适杂忆》漫评
8
作者 魏斌宏 《电影评介》 2014年第9期98-100,共3页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1962年2月24日,“我的朋友胡适之”遽归道山之际,蒋介石以这样的挽联为其辉煌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且撇开撰联者本人的是非功过不论,至少这两句话大体还可以算作切中肯綮的持平之论,它将...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1962年2月24日,“我的朋友胡适之”遽归道山之际,蒋介石以这样的挽联为其辉煌的一生做了一个总结.且撇开撰联者本人的是非功过不论,至少这两句话大体还可以算作切中肯綮的持平之论,它将身处新旧夹缝中的胡适所发挥的作用表露无遗. 至迟从1917年起,不管是在海内还是海外,生前还是死后,也无论是作为早年叱咤风云的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还是作为“反动思想权威”的缺席被告,抑或是滋兰树蕙、奖掖后学的青年导师,胡适几乎不曾淡出过人们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杂忆 唐德刚 胡适之 口述自传 新文化运动 鲁迅 大我 乐观主义 人生观 小我
下载PDF
特定生命诉求铸就独特戏剧语言——《中国人胡适之》管窥
9
作者 陈留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23-27,共5页
长篇纪实文学剧本《中国人胡适之》是一个崭新的创造,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的空白。它是胡适及其创作者特定的生命诉求铸就的独特的戏剧语言,其特点在于:一是以口语化的文人语言为主,而真正适合民众的大众语较少;二是语言的叙述性较为充足,... 长篇纪实文学剧本《中国人胡适之》是一个崭新的创造,填补了中国文化史的空白。它是胡适及其创作者特定的生命诉求铸就的独特的戏剧语言,其特点在于:一是以口语化的文人语言为主,而真正适合民众的大众语较少;二是语言的叙述性较为充足,而冲突性、动作性则显不够;三是语言的写实性很强而诗意性较弱,语言庄重有余而趣味性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胡适之 生命诉求 文学语言
下载PDF
胡适之进北大VS达尔玛打“内战”
10
作者 班允刚 《广告主》 2009年第6期53-53,共1页
同为异乡归客,胡先生适之,而达尔玛终究怎样?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傅斯年"那里有答案吧!
关键词 胡适之 北大 内战 “实用主义” 北京大学 蔡元培 哲学系 讲台
下载PDF
致胡适之先生
11
作者 袁伟时 《国家人文历史》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适之先生:1962年2月24日,先生突然撒手西去,倏忽50年过去了.1999、2005年,两次到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 新文化运动 中央研究院 武力统一 帝国主义 北洋时期 军阀割据 张作霖
下载PDF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姑妄听之 被引量:1
12
作者 散木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7,共3页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胡适学”中相当重要的一本书,庶几也是晚近学术史或学人谈屑的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此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的一个版本,作序者是耿云志先生;近有新星出版社2006年的一个版本,...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胡适学”中相当重要的一本书,庶几也是晚近学术史或学人谈屑的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此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的一个版本,作序者是耿云志先生;近有新星出版社2006年的一个版本,“序”替换为毛子水1983年所作,“毛序”视此书与德国爱克尔曼记录的《歌德谈话录》相似.可分别见出东、西两位文化巨子“老年时的智慧”,此论颇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谈话录》 胡适之 晚年 中国大陆 出版公司 “序” 学术史 耿云志
下载PDF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季羡林 《基础教育》 2006年第9期10-11,共2页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文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关键词 胡适之 中国 北京大学 校长 季羡林 人物传记 教育家
下载PDF
浅析胡适之西化与传统
14
作者 甘成质 陈建军 《学习月刊》 2011年第8期32-33,共2页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传统"。那么,在西化与传统的天平中,胡适何以平衡二者之关系,何以对二者做出理性的阐释,向时人作出解答,为后人树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化派 胡适之 传统 学术风气 学生 天平
下载PDF
胡适之死 被引量:1
15
作者 智效民 《民主与科学》 2011年第3期61-63,共3页
胡适晚年因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连1962年元旦也必须在医院度过。元旦过后,医生允许他出院休养,临走时还对他“约法三章”:第一,每天上午工作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包括会客时间,每人不超过15分钟。第二,每天午睡两小时,晚上... 胡适晚年因心脏病多次住院治疗,连1962年元旦也必须在医院度过。元旦过后,医生允许他出院休养,临走时还对他“约法三章”:第一,每天上午工作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中包括会客时间,每人不超过15分钟。第二,每天午睡两小时,晚上9点半必须上床休息。第三,饮食、用药、体检都按照住院惯例,不得随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 “约法三章” 心脏病 住院 元旦
下载PDF
“一个完全的人”:胡适之母冯顺弟
16
作者 张守涛 《同舟共进》 2017年第10期84-86,共3页
胡适在《论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胡适的母亲便对胡适影响至深,“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可以说,是胡适母亲一手培养出了这位文化大师。
关键词 胡适之 家庭教育 文化大师 母亲
下载PDF
陈独秀狱中应胡适之邀写自传
17
作者 张家康 《江淮文史》 2017年第3期109-116,共8页
五四运动时,陈独秀有段惊人的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 五四运动时,陈独秀有段惊人的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 世界文明 自传 研究室 五四运动 发源地 陈独秀 监狱
下载PDF
百年语文:胡适之
18
作者 何永生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2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语文 胡适之 白话文 人物评价 学术成就
下载PDF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19
作者 季羡林 《武汉文史资料》 2010年第6期9-15,共7页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然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关键词 胡适之 历史 北京大学 人生经历
下载PDF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20
作者 季羡林 《教育家》 2003年第10期4-8,共5页
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
关键词 胡适之 中央研究院 台湾省 学者 教育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