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1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理论再探——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的文化政治
1
作者 王晓平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以“主观战斗精神”指导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目前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但若从文化政治的角度重新检视这一重要讨论,我们将发现这一文学主张包含了一个文化政治议程。胡风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市民阶级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由其领导时代的前进方向;“革命的市民阶级”所开创的“五四”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应该成为“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讨论反映了左翼内部不同派别文化主张的显著差异,也显示了当时的文化场域里的各方的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主观战斗精神 现实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文化政治
下载PDF
胡风同人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基于《七月》《希望》杂志的视角
2
作者 吴井泉 《学术交流》 2024年第5期182-192,共11页
胡风创办的《七月》《希望》杂志不仅继承、发展了鲁迅的斗争精神,坚持以推动抗战文艺的蓬勃发展、启蒙广大民众投入反侵略战争为己任,而且也通过两刊汇聚了有着共同文艺理念与政治目标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同人群体——胡风同人圈。胡风同... 胡风创办的《七月》《希望》杂志不仅继承、发展了鲁迅的斗争精神,坚持以推动抗战文艺的蓬勃发展、启蒙广大民众投入反侵略战争为己任,而且也通过两刊汇聚了有着共同文艺理念与政治目标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同人群体——胡风同人圈。胡风同人圈作为一个在文艺观念、政治目标上相同或接近的知识群体,有着互为影响、互为支持的显著特质。一方面,同人们为《七月》《希望》的创办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胡风也“通过刊物团结一批作家,形成一股力量,把中国的文艺向前推进”,并且这些“志同道合之人”通过《七月》《希望》的同人空间,发表“趋向接近”的文艺作品,表达共同抗敌的强烈心声。同时,胡风的同人圈对新时期文学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同人圈 鲁迅 《七月》 《希望》 抗战文艺
下载PDF
盛唐边塞诗中的“胡风”书写
3
作者 郑子璇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47-49,共3页
盛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时代,最能够体现这种时代精神的是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唐自建国以来,胡汉之间摩擦纷争不断,大小战争无数,渴望建功报国的诗人纷纷走向边地,他们的见闻构成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或写胡地风光,或写胡人善战,... 盛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时代,最能够体现这种时代精神的是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唐自建国以来,胡汉之间摩擦纷争不断,大小战争无数,渴望建功报国的诗人纷纷走向边地,他们的见闻构成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或写胡地风光,或写胡人善战,或写胡汉的战争与交流。不知不觉中,“胡风”遍布在这些诗歌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边塞诗对于情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诗歌 边塞诗 胡风
下载PDF
“拟男”“胡风”与佛道:唐代女性日常生活的三重坐标及其文化意蕴
4
作者 刘礼堂 程昊卿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7,共8页
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均呈现出多彩奔放的特点。这种多彩奔放的日常生活,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离不开对男性生活方式的模仿、对周边民族风俗的崇尚和对佛道宗教文化的利用。从性别、民族和宗... 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均呈现出多彩奔放的特点。这种多彩奔放的日常生活,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离不开对男性生活方式的模仿、对周边民族风俗的崇尚和对佛道宗教文化的利用。从性别、民族和宗教的视角来看,“拟男”“胡风”与佛道是容纳唐代女性日常生活的三重文化坐标,它们既能够解释这种生活方式的成因,也能够显示出这种生活方式的边界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女性生活 “拟男” 胡风 佛道
下载PDF
唐代龟兹乐舞中“胡风”审美风尚探析
5
作者 刘莉 张佳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9-145,共7页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形成一股以“胡风”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唐代由三大胡舞引领的这股胡风热潮,对中华传统乐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唐诗中大量的乐舞诗保存了龟兹乐舞表演的现场记录,剥离掉唐人审美经验的主观感... 西域乐舞传入中原,在唐代形成一股以“胡风”为美的时代审美风尚,唐代由三大胡舞引领的这股胡风热潮,对中华传统乐舞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唐诗中大量的乐舞诗保存了龟兹乐舞表演的现场记录,剥离掉唐人审美经验的主观感受,再用出土文物及历史文献加以参证,我们能够“还原”龟兹乐舞的历史原貌。探究这股“胡舞”唐人观舞后达成的一般审美共识,对“胡风”审美风尚的兴起、东渐及呈现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从西域乐舞中进行文化溯源,解读中华美学精神“和合”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龟兹乐舞 胡风 审美风尚
下载PDF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耿彦昊 张志贤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唐代胡风文化盛行背景下杌凳类坐具形制的发展特点及与其的内在关联。以唐代胡风文化背后的社会风气作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坐具形制创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背景资料,分析胡风影响下唐... 本文旨在研究唐代胡风文化盛行背景下杌凳类坐具形制的发展特点及与其的内在关联。以唐代胡风文化背后的社会风气作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坐具形制创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典籍、绘画、壁画艺术等背景资料,分析胡风影响下唐代杌凳出现的创新形制与变化特征,并由此进一步剖析杌凳类坐具文化适应现象中呈现的内在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唐代杌凳大致经历了由低型到高型、固定到灵活、箱板式到框架式的演进历程,胡风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唐代杌凳类坐具的发展,但在文化交融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选择适应性和自主性。本文立足于家具文化研究视角,探究了民族文化碰撞融合中唐代杌凳类坐具的“胡化”与“汉化”现象,为时下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文化 杌凳 唐代 文化适应
下载PDF
典型隐没 主观高扬——论胡风文艺理论体系的个性化建构
7
作者 李耀威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8-85,共8页
胡风文艺批评术语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语境中,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他将典型的内涵阐释为类型化的普遍性、必然化的社会性、情感化的主体性三方面。之后,他以国外作家作品为中介,将典型概念改造为:到处都有生活、突入生活、精神奴役的创伤... 胡风文艺批评术语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语境中,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他将典型的内涵阐释为类型化的普遍性、必然化的社会性、情感化的主体性三方面。之后,他以国外作家作品为中介,将典型概念改造为:到处都有生活、突入生活、精神奴役的创伤、主观战斗精神,从而建立起较为严密的文艺理论体系。纵观改造全过程可知,除鲁迅思想与五四启蒙精神获得继承与坚守,他对所有思想资源均加以深度改造,使之符合现实革命要求和改造国民性的宏大目标。胡风文艺理论体系在今日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典型 主观战斗精神 精神奴役的创伤
下载PDF
胡风的新诗创作简论
8
作者 钱志富 邹林芳 《新传奇》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胡风的新诗创作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持续到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过《野花与箭》《为祖国而歌》,其宏伟诗篇《时间开始了》是中国新诗史上政治抒情诗中的精品。胡风在诗歌创作上坚持从人生至上到艺术至上的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他的... 胡风的新诗创作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持续到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过《野花与箭》《为祖国而歌》,其宏伟诗篇《时间开始了》是中国新诗史上政治抒情诗中的精品。胡风在诗歌创作上坚持从人生至上到艺术至上的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他的诗歌创作深刻地发挥了主观战斗精神,富于热情和战斗气息,也有丰富的现实和历史内涵。本文意在剖析胡风的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思想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新诗 创作 现实主义
下载PDF
1955:胡风案中的鲁迅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新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在当年对胡风的批判中,鲁迅成了一个缺席的被批判者。但时代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清除胡风而保留了鲁迅。把鲁迅与胡风区别开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它成功地把鲁迅从胡风案中解脱了出来,却在事实上使鲁迅遭到了阉割,导致鲁迅的一些重要... 在当年对胡风的批判中,鲁迅成了一个缺席的被批判者。但时代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清除胡风而保留了鲁迅。把鲁迅与胡风区别开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它成功地把鲁迅从胡风案中解脱了出来,却在事实上使鲁迅遭到了阉割,导致鲁迅的一些重要遗产陪同胡风一起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风 周扬 胡风
下载PDF
胡风文学批评研究断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文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3-97,共5页
要深化胡风文学批评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开阔视野,搞好实证性研究,同时要平心静气精心研读胡风的批评著作;要抓住关键方面作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应当努力吸收新的学科理论,将其运用到胡风文学批评研究中来。
关键词 胡风 胡风理论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破名者的姿态”--评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亦聪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4-37,共4页
中国近世文化的一个痼疾是名与实的高度分离,新文化运动以后,此种痼疾并未消失,反而与新的文化资源、社会思潮结合产生了“现代名教”。金理的《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以章太炎、鲁迅、胡风、胡适为... 中国近世文化的一个痼疾是名与实的高度分离,新文化运动以后,此种痼疾并未消失,反而与新的文化资源、社会思潮结合产生了“现代名教”。金理的《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以章太炎、鲁迅、胡风、胡适为中心,就他们对现代名教的批判展开研究,一方面立足文学史视野对现代思想史进行反观,另一方面也是站在现代思想史的角度提示我们现代文学的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理 《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 现代名教 “名” 章太炎 鲁迅 胡风 胡适 文学史 思想史
下载PDF
戴着镣铐跳舞——论胡风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
12
作者 卜召林 董燕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2,共5页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胡风文艺理论的二元论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双重社会角色的调和 ,一方面是对当时强大的社会本体和现实政治形势所作出的不失原则的文化妥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胡风文艺思想 时代性 审美性 二元论态势
下载PDF
胡风与冯雪峰冲突之滥觞——《胡风家书》疏证数则
13
作者 吴永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121,共4页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曾发生冲突,尽管其由来貌似蕞尔小事,如后者曾批评前者于"七七"事变后携眷返乡及为鹿地亘口译拿报酬等,但引起的后果却不容小觑。此际胡风与冯雪峰之间的欲密还疏的...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曾发生冲突,尽管其由来貌似蕞尔小事,如后者曾批评前者于"七七"事变后携眷返乡及为鹿地亘口译拿报酬等,但引起的后果却不容小觑。此际胡风与冯雪峰之间的欲密还疏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视为其后胡风与政党关系的缩影。胡风与冯雪峰冲突之滥觞,可从近年出版的《胡风家书》中窥得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家书》 胡风 冯雪峰
下载PDF
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14
作者 梅琼林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67-73,共7页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理论 胡风现象 “主观战斗精神” 人格力量 创作主体 精神奴役的创伤 真实性 自我扩张
下载PDF
论胡风研究中的几种倾向──兼与解志熙先生商榷
15
作者 蒙雨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21-32,共12页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以下简称“胡风事件”或“胡风案”)是建国后文艺界最早、最大的政治案件。史学界和文学界对“胡风事件”的理解一般是:胡风从“左联”时期开始就因文艺论争、人事纠葛和宗派情绪与党在左翼文艺界内的组织者、... “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以下简称“胡风事件”或“胡风案”)是建国后文艺界最早、最大的政治案件。史学界和文学界对“胡风事件”的理解一般是:胡风从“左联”时期开始就因文艺论争、人事纠葛和宗派情绪与党在左翼文艺界内的组织者、领导者产生了较大分歧,这种分歧所造成的矛盾在共和国的文艺体制中逐渐升级,并被毛泽东用来作为“整治”知识分子的切入口,最终使“胡风派”这一文艺团体被定罪为“反革命集团”。总之,“胡风案”是一桩政治冤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研究 反革命集团 左翼文艺界 胡风事件 政治案件 文艺论争 “左联” 文艺体制
下载PDF
胡风现象: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建构
16
作者 梅琼林 颜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0-36,共7页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胡风曾以其极为鲜明的“异端”色彩震惊和影响了中国文艺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声讨声中苏醒过来并开始对胡风理论进行理性反思的时候,却感到了胡风理论的独特性质及其...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胡风曾以其极为鲜明的“异端”色彩震惊和影响了中国文艺界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声讨声中苏醒过来并开始对胡风理论进行理性反思的时候,却感到了胡风理论的独特性质及其命名的巨大困难。在包罗万象的“无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 胡风理论 胡风现象 人格力量 “主观战斗精神” 真实性 创作主体 精神奴役的创伤 自我扩张
下载PDF
作为鲁迅精神传人的胡风与唐弢——以藏书为中心的比较考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刚 张鸿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45,共11页
在鲁迅众多弟子与追随者中,胡风与唐瞍,是步先生后尘而有所成就的佼佼者。二人分别承续先生思想与艺术一脉而卓立于文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大家,由二人演绎的不同的文学风景以及背后的话题,也持续吸引着今天研... 在鲁迅众多弟子与追随者中,胡风与唐瞍,是步先生后尘而有所成就的佼佼者。二人分别承续先生思想与艺术一脉而卓立于文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和影响的大家,由二人演绎的不同的文学风景以及背后的话题,也持续吸引着今天研究者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了诸多思考。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评价二人的歧见与交锋。专门对两人的知识结构、文化取向和审美趣味方面探讨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唐弢 胡风 中国现代文学史 藏书 传人 知识结构 审美趣味
下载PDF
鲁迅的遗产与胡风的悲剧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6-143,共8页
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胡风的悲剧与鲁迅的遗产密切相关:鲁迅生前结怨甚多,胡风承载了许多恩怨;在鲁迅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的时候,胡风执著地继承着鲁迅精神;在文学的发展日益远离鲁迅的时候,胡风执意坚持鲁迅的方向;在知识分... 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事件,胡风的悲剧与鲁迅的遗产密切相关:鲁迅生前结怨甚多,胡风承载了许多恩怨;在鲁迅精神已经不合时宜的时候,胡风执著地继承着鲁迅精神;在文学的发展日益远离鲁迅的时候,胡风执意坚持鲁迅的方向;在知识分子独立人格日益失去生存空间的时候,胡风仍然试图像鲁迅那样立足于文坛。这一切构成了胡风与时代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风 五四传统 当代文化
下载PDF
鲁迅纪念中的胡风声音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本朝 刘志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7-23,共7页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纪念 胡风声音 精神资源
下载PDF
胡风问题及左翼文学的分歧之反思——兼论胡风与鲁迅的精神传统问题 被引量:9
20
作者 解志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92,共17页
本文从周恩来和胡风在1945年10月重庆举行的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发言的区别入手,辨析了注重社会政治革命的"政治左翼"与注重文化思想革命的"启蒙左翼"之异同,进而追溯了胡风等"启蒙左翼"派的"主... 本文从周恩来和胡风在1945年10月重庆举行的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发言的区别入手,辨析了注重社会政治革命的"政治左翼"与注重文化思想革命的"启蒙左翼"之异同,进而追溯了胡风等"启蒙左翼"派的"主观战斗精神"的思想来源及其与"政治左翼"的矛盾之症结,并对"胡风集团"冤案的成因与左翼文学运动的终结给出了不同于习见的历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问题 鲁迅的精神传统 左翼文学 政治左翼 启蒙左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