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术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谢玉海 陈亚琼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术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海红十字医院麻醉科2022年1月至12月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胫后动脉组(25例)、桡动脉组(25例)与足背动脉组(30例),分别利用超声引导技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术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海红十字医院麻醉科2022年1月至12月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胫后动脉组(25例)、桡动脉组(25例)与足背动脉组(30例),分别利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新生儿动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三组置管时间、穿刺成功率、动脉直径与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胫后动脉组置管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直径与深度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新生儿麻醉中,超声引导下胫后动脉置管术穿刺置管时间更短,首次穿刺成功率更高,动脉直径以及动脉宽度数据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新生儿麻醉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胫后动脉置管术 新生儿麻醉
下载PDF
右胫后动脉真性动脉瘤卡压右胫神经1例
2
作者 苏颖馨 李慎义 +3 位作者 张轶 龙湘党 李喜 杨孟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8-1748,共1页
患者男,57岁,右足底部异物感、麻木感10月余,偶发疼痛;外院右足MRI提示右踝关节腔及部分趾间关节间隙积液;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超声:右坐骨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右小腿中上段及腘窝水平胫神经变细,其上、下端胫神经... 患者男,57岁,右足底部异物感、麻木感10月余,偶发疼痛;外院右足MRI提示右踝关节腔及部分趾间关节间隙积液;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下肢超声:右坐骨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右小腿中上段及腘窝水平胫神经变细,其上、下端胫神经增粗、回声减低、结构尚清晰(图1A),该段胫神经前方胫后动脉见66mm×32mm瘤样扩张,管腔内壁见稍低回声;邻近腘动脉呈串珠状瘤样扩张;CDFI于瘤样扩张内均探及血流信号,呈动脉频谱(图1B);右踝管水平胫神经较对侧增粗、回声减低,结构尚清晰(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神经 腘动脉 胫后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变异1例
3
作者 秦育黎 何治宏 +1 位作者 张凯旋 朱俊琛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在对1具老年男性标本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存在变异。经查阅相关文献,尚未有类似报道,为进一步丰富变异数据库,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长约170 cm,形体偏廋,外观发育未见明显畸形。在解剖左侧小腿区时发现... 在对1具老年男性标本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存在变异。经查阅相关文献,尚未有类似报道,为进一步丰富变异数据库,报道如下。该标本为老年男性,身长约170 cm,形体偏廋,外观发育未见明显畸形。在解剖左侧小腿区时发现,左侧胫后动脉(图1):自左侧腘动脉(直径约6.0 mm)于腘肌下缘处分出胫前动脉(直径4.0 mm),向前穿入小腿前区,营养邻近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足背动脉 变异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进展研究
4
作者 曾泓杰 蒲丹 秧茂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0068-0071,共4页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解剖类型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中在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与优缺点。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并作出综述。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胫后动脉为血供来源动脉,操作...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解剖类型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中在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与优缺点。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并作出综述。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胫后动脉为血供来源动脉,操作相对简单,血管蒂部位置恒定,鲜有变异,无需牺牲主干动脉血供,动脉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足,供区创伤小,可修复面积大,可适用场景较广,创面可直接缝合或通过简单的植皮手术一期闭合等优点。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对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类型划分、皮瓣供区设计和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面均存有诸多主张,这仍然是我们需要持续研究和讨论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修复重建 筋膜蒂
下载PDF
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5
作者 孙艺然 陈勇 +4 位作者 王倩 王慜 邹鸣立 仲海燕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 目的探索DSA联合多普勒超声辅助,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共5例。术前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走行及穿支发出位置,选择优势穿支,多普勒超声确认优势穿支发出点,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皮瓣,并进行皮瓣移植。供瓣区植皮修复。结果DSA检查显示,5例患者中2例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3例胫前动脉损伤、远端闭塞;5例患者均可见胫后动脉穿支。5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小腿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结论应用DSA观察胫后动脉穿支并选择优势穿支,联合多普勒超声定位,指导皮瓣设计,在修复小腿下段前侧和内侧创面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缺损 小腿
下载PDF
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6
作者 黄伟雄 李波 +3 位作者 邓映艳 黄洁 邓求民 周文造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 目的探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1 cm)。结果本组行急诊一期修复5例,二期修复17例。设计皮瓣旋转点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5 cm者12例,位于内踝与跟腱中点上10 cm者10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6 cm×12 cm),切取时间29~42 min,平均(35.0±3.6)min。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0±3.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皮瓣无臃肿,无溃疡发生。8例吻合隐神经后感觉恢复较好,2点辨别觉10~20 mm,其余14例大部分恢复感觉。皮瓣后期无整形,患足穿鞋及行走正常。术后踝-后足功能AOFAS评分69~94分,平均(79.0±8.2)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改良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具有创伤小、简单易取、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足踝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 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及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张丽艳 刘霄 +2 位作者 韩子阳 王琪鑫 周大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与局部皮瓣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n=7)与B组(n=6)。A组采用局部皮瓣封闭创面,B组采用胫后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封闭创面。比较两组的皮瓣成活率、皮瓣切取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周功能满意度、术后3个月活动受限情况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6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A组2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情况,经过换药治疗创面封闭,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活动受限、功能满意情况及皮瓣供区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均能较好治疗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局部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8
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2 位作者 程良坤 郑云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6.0 cm×10.0 cm~8.0 cm×15.0 cm。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感觉、并发症及供区情况;同时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的足部功能结果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中,供区一期缝合15例,植皮13例;2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皮瓣远端1/3~1/4坏死),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换药处理后均得到良好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色泽可、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术后供区瘢痕增生明显,皮瓣周围无瘢痕挛缩。踝关节伸、屈功能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为(90.9±4.8)分,与术前(72.7±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01);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9.2%。结论老年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软组织缺损,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操作简单、可靠,是修复此类损伤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 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下载PDF
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柳昊 叶澄宇 余国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胫后血管为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有关问题。方法  1992年 9月~ 1999年 5月应用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 12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并骨和软组织缺损 7例 ,慢性溃疡并骨髓炎 2例 ,恶性黑色素... 目的 探讨以胫后血管为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有关问题。方法  1992年 9月~ 1999年 5月应用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 12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并骨和软组织缺损 7例 ,慢性溃疡并骨髓炎 2例 ,恶性黑色素瘤 2例 ,骨肿瘤切除术后骨和软组织缺损 1例。缺损范围 2 .5 cm× 5 .0 cm~4.5 cm× 11.0 cm。游离移植 5例 ,桥式转移 3例 ,逆行移位 4例 ,其中骨膜肌皮瓣加自体松质骨或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 8例 ,肌皮瓣 4例。皮瓣最大 12 cm× 2 5 cm,最小 6 cm× 8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 期愈合 ;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 ,经切除坏死痂皮后换药 ,创面 期愈合。10例创面修复后 16周 X线片示骨愈合。术后经 6~18个月随访 ,除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 ,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充分 ,血管口径粗 ,蒂长 ,皮瓣切取面积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瓣 胫后动脉 创面修复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胫后血管蒂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蔡青松 邵文年 +2 位作者 赵玉华 周卫松 李建银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 目的探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骨科接收的103例足踝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早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最晚为2022年2月。依据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案进行分组,接受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治疗后,以患者足踝部功能、手术时间、皮瓣修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愈合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组间足踝部功能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皮瓣长度、皮瓣宽度数值均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创面愈合优良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高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足踝部功能,但后者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方面略有优势,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足踝部创面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被引量:10
11
作者 金敏 唐举玉 刘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0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病人,术前均采CDFI探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于主干发出的部位、动静脉内径、穿皮瓣位置、数量,并予体表标...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像技术在设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病人,术前均采CDFI探测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于主干发出的部位、动静脉内径、穿皮瓣位置、数量,并予体表标记和记录,与手术对照。结果共探及49条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皮支动脉内径0.5~1.47mm,皮支静脉内径0.6~1.8mm,手术证实CDFI定位准确,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CDFI显像客观,无创使用,能够准确测定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穿出部位和血管内径,对临床皮瓣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内踝上皮支皮瓣 胫后动脉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CDFI 血管内径 静脉内径 定位准确 参考价值 皮瓣设计 显像技术
下载PDF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
12
作者 刘克 李柱田 +1 位作者 林野 李林 《吉林医学》 CAS 1989年第1期26-28,共3页
自1983年起,我们在新鲜肢体解剖观察、染料灌注及 X 线皮肤筋膜血管造影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应用57例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既保留了游离皮瓣的主要优点,又不需复杂的显微外科操作,修复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胫后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皮瓣设计 游离皮瓣 皮肤筋膜 临床应用 受区 胫后血管 切取范围 血管蒂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洪武 李德华 +2 位作者 刘学元 王盼 刘学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8-109,115,191,共4页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前)内外径及动脉壁厚度。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30岁以下,n=16);中年组(年龄30-50岁,n=26);老年组(年龄50岁以上,n=18),并进行性别、年龄、侧别的比较。采用PEMS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后动脉中点的外径(2.74±0.51)mm,内径(1.29±0.47)mm,管壁厚度(0.62±0.18)mm,与近、远端比较,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侧的远、中、近三处胫后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值无显著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及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胫后动脉解剖学相关资料及数据比较、分析,其结果为临床对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胫后动脉置管
下载PDF
踝足部血管吻合支的研究与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永清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石瑾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形态 ,测量血管的内径。结果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后动脉经足底弓、足底深支与胫前动脉的吻合支最粗 ,内径为 2 .3mm。结论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之一断裂或栓塞时 ,只要三者之间在踝足部的主要吻合支未遭受破坏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远端仍可作为皮瓣受区血管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动脉 胫后动脉 腓动脉 吻合支 逆行血供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胫后动脉皮支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15
作者 黄继锋 王增涛 +1 位作者 郭德亮 李主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 目的 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经临床应用验证其实用价值。方法采用 2 0侧成人下肢标本 ,分别从股动脉和肌间隙皮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后 ,解剖观测胫后动脉在小腿内侧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的数目、行程、管径、高度及分布范围。结果 胫后动脉在小腿上、中、下 1/ 3段均发出数量不等的肌间隙皮动脉 ,每个皮动脉有 1~ 2条静脉伴行。以皮动脉为蒂设计小腿内侧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可修复小腿和足部的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 12例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便 ,不切断胫后动脉 ,成活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筋膜皮瓣 肌间隙皮动脉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链型供血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 被引量:16
16
作者 魏在荣 王达利 +4 位作者 王玉明 孙广峰 唐修俊 韩文杰 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61-2162,共2页
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创面,但筋膜组织的代谢率低,筋膜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差。肌瓣以及肌皮瓣具有丰富可靠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转移组织量大、容易塑形、充填... 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小腿内侧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创面,但筋膜组织的代谢率低,筋膜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差。肌瓣以及肌皮瓣具有丰富可靠的血供、抗感染能力强、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转移组织量大、容易塑形、充填缺损等诸多优点。文献报道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时可携带部分腓肠肌形成肌皮瓣,携带的肌肉可获得足够血供,转移覆盖感染创面获得良好效果。我们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链型皮瓣或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以往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并且携带了肌或骨形成复合组织瓣,扩大了临床使用的范围,共使用12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链型皮瓣 胫后动脉 复合组织瓣 修复
下载PDF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1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平均每侧2.2支,外径1.1±0.2mm。肌间隙主分出升支、降支,分布胫骨内侧中、下段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设计胫骨内侧骨膜瓣,可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已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骨膜瓣 转位术 骨骨折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组对胫后神经SEPs痛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露芬 刘建桥 +3 位作者 邓建铭 李敬道 程金莲 严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穴组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电刺激正常人下肢胫后神经获得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复合波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 ,观察针刺秩边、次穴与合谷、三阴交穴对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波幅、潜伏时的变化影响。结果 :两组配... 目的 :比较不同穴组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电刺激正常人下肢胫后神经获得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复合波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 ,观察针刺秩边、次穴与合谷、三阴交穴对痛相关成分P2 50 -N350 波幅、潜伏时的变化影响。结果 :两组配穴都具有镇痛作用 ,但镇痛程度差异明显 ,分别为P <0 0 0 1,P <0 0 5。结论 :对于产妇产程缓慢、子宫收缩无力者 ,应优先选择合谷、三阴交配穴 ;对于产程中以疼痛为主的产妇 ,应优先选择秩边、次配穴以有效地抑制疼痛 ,减轻产妇痛苦 ,保证产妇的顺利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神经 SEPs痛成分 疼痛 分娩 并发症 针灸疗法 针刺镇痛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 双轴点皮瓣 双轴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胫后血管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液循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裴国献 李忠华 +2 位作者 赵东升 杨润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X线血管造影;摹拟术式行胫后静脉逆行加压灌注试验。观察主干血管间的分支吻合、皮瓣血供来源途径及静脉回流方式。结果:小腿主干血管间有粗大的交通支和多途径的吻合,逆行皮瓣静脉血通过深—深、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而逆流。结论: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腓动脉间的广泛交通吻合是设计胫后动脉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供的形态学基础;静脉瓣节段性失效是此型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形态学 解剖学 皮瓣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