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齐勇 孙鸿涛 +3 位作者 樊粤光 黎飞猛 王韵廷 葛茶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8-713,725,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获得骨、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获得骨、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eomagic对图像进行修饰,再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在建立三组膝关节伸直位模型后,每组模型再分别建立屈膝30°和90°的模型。将膝关节不同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给予加载负荷进行计算分析:伸直位模型胫骨固定,股骨侧给予施加1150 N的垂直负荷;屈膝30°模型胫骨固定,股骨施加750 N垂直负荷及10 N·m的外旋负荷;屈膝90度模型股骨侧固定,胫骨侧施加134 N的前向负荷。在各模型中分析ACL及胫骨-股骨的相对位移。结果: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在伸膝状态下,ACL承受的张力随着胫骨后倾角的增加而增加:PTS为2°时ACL张力为12.195 N,7°时为12.639 N,12°时为18.658 N;胫骨-股骨相对位移:PTS为2°时为2.735 mm,7°时为3.086 mm,12°时为3.881 mm。在屈膝3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最大张力如下:2°时为24.585 N,7°时为25.612N,12°时为31.481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5.590 mm,7°时为6.721 mm,12°时为6.952 mm。在屈膝9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最大张力如下:2°时为5.119 N,7°时为8.674 N,12°时为9.314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0.276 mm,7°时为0.577 mm,12°时为0.602 mm。结论:在膝关节承受应力时,随着PTS的增加,ACL承受的张力和胫骨-股骨之间相对位移都随之增大,较大的PTS可能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世伟 王翔奕 姜萍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方法 1在106例无膝关节疼痛、畸形和膝部手术史的成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为10~29岁组、30~49岁组、50~69岁组、70岁以上组测量胫... 目的研究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方法 1在106例无膝关节疼痛、畸形和膝部手术史的成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为10~29岁组、30~49岁组、50~69岁组、70岁以上组测量胫骨干骺角及胫骨后倾角,并以此数据为依据分析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2对28例30~49岁年龄段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6例采用髓内定位进行胫骨截骨(A组),12例采用髓外定位进行胫骨截骨(B组),记录术前、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前、术后的胫骨后倾角。结果 1 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存在中度直线正相关关系。2 28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A组术后胫骨后倾角和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确立我国川南人群中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呈正相关关系。2在30~49岁人群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采用髓内定位法行胫骨截骨,可恢复患者胫骨平台的生理后倾角度,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骺角 胫骨后倾角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胫骨后倾角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许维亚 吴海山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骨关节炎 解剖结构 生物力学 X线投照
下载PDF
不同胫骨后倾角下两种方法重建ACL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齐勇 孙鸿涛 +3 位作者 江辉耀 麦卓敏 黎飞猛 樊粤光 《外科(汉斯)》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索不同PTS对两种不同方法重建ACL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 目的:探索不同PTS对两种不同方法重建ACL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伸直位三维模型,以及不同后倾角下不同屈伸状态模型。在不同屈伸角度的三种不同后倾角模型中,去除前叉韧带,按照ACL过顶位重建和解剖单束重建方法模拟重建,共重建出不同后倾角、不同屈膝状态下的模型18个,无ACL模型9个。将不同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给予加载负荷进行计算分析,在各模型中分析ACL所承受应力及胫骨-股骨之间的相对位移。结果:18个ACL重建模型和9个ACL缺失模型经有限元分析分别获得ACL所承受应力及胫骨-股骨相对位移,详细结果见正文。将各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随着后倾角的增加,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ACL承受的张力也增加,过顶位单束重建模型组的胫骨-股骨相对位移数据小于解剖单束重建,重建的ACL承受张力相对也低。结论:两种重建方法均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无论解剖重建还是过顶位重建,随着PTS的增大,ACL承受的应力及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均会随之增大。在相同PTS下,解剖单束重建后出现旋转中心的下、内移,ACL力距变小,导致在相同负荷下ACL承受的张力、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均大于过顶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过顶位单束重建 解剖单束重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OWHTO中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及髌骨高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克亮 叶鹏程 +3 位作者 冯文俊 曾建春 陈锦伦 曾意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894-898,903,共6页
目的探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中不同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的影响,为维持术后PTS及PH稳定及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 目的探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中不同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的影响,为维持术后PTS及PH稳定及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OWHTO的35例患者(38膝),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61.5±9.8)岁。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行膝关节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OWHTO中矫正角度,按术中常规矫正角度平均分为三组:A组7°~9°,B组10°~12°、C组13°~15°,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PTS及PH[Insall-Salvati指数(IS)、Blackbume-Peel指数(BP)]指数值,计算手术前后PTS、IS和BP指数的差值(术前值-术后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矫正角度组间的PTS、IS及BP的差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时间5.2~25.5个月,平均随访(10.0±5.4)个月。A组12例(13膝),B组11例(13膝),C组12例(12膝)。所有患者术前KSS评分平均为(60.4±7.3)分,末次随访提高至(83.2±6.9)分;术前VAS平均为(5.2±1.1)分,术后降至(1.2±1.0)分;HSS评分由术前(59.4±7.2)分提高至(87.7±5.7)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SS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优良率达81.5%。术后IS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98±0.11)降至(0.81±0.13);术后BP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76±0.13)降至(0.65±0.1);术后PTS平均角度由术前(7.82±0.93)°增大至(10.76±0.93)°;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IS、BP指数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85.922,F=73.518,P<0.05),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S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70.883,P<0.05),三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WHTO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OWHTO术后PTS和PH均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术后PTS变化与术中矫正角度的大小呈正相关;PH变化与矫正角度的大小总体呈负相关趋势,尤其当矫正角度过大(>12°)时,PH降低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矫正角度 胫骨后倾角 髌骨高度
下载PDF
单平面与双平面截骨对OWHTO术后胫骨后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建春 曾意荣 +5 位作者 罗伟 李杰 冯文俊 陈锦伦 叶鹏程 吴克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单平面截骨与双平面截骨两种不同的截骨方式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PT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6... 目的评价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单平面截骨与双平面截骨两种不同的截骨方式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PT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3例(29膝)因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OWHTO患者,其中8例(10膝)采用单平面截骨(单平面截骨组),15例(19膝)采用双平面截骨(双平面截骨组),均采用Tomofix钢板固定。影像学测量包括: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机械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 alangle,mLDFA)、PTS、股胫角(anatomical femoro tibial angle,aFT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6~2.0年,平均(1.30±0.54)年。两组术前mMPTA、mLDFA、a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平面截骨组PTS大于双平面截骨组,分别为(14.56±4.55)°和(9.87±2.63)°。两组术后mMPTA明显增大,aFTA明显减小。单平面截骨组PTS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平面截骨组PTS明显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平面与双平面OWHTO均可有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但双平面截骨更容易导致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而单平面截骨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 胫骨平台后倾角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对术后中期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蒋言坤 张启栋 +5 位作者 黄诚 丁冉 刘朝晖 程立明 王卫国 郭万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UKA)胫骨后倾角(PTS)的变化对术后患者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连续收治的135例(150膝)OUKA患者资料,随访至少10年时间。依据手术前后胫骨内侧平台... 目的探讨Oxford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UKA)胫骨后倾角(PTS)的变化对术后患者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连续收治的135例(150膝)OUKA患者资料,随访至少10年时间。依据手术前后胫骨内侧平台PTS的变化值ΔPTS将患者分为3组:A组(后倾减小>5°)、B组(后倾变化≤5°)、C组(后倾增大>5°)。比较3组病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临床评分(KSS-C)、膝关节学会功能评分(KSS-F)、牛津膝关节评分(OKS)、关节遗忘评分(FJS)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截至末次随访,6例患者死亡,9例患者失访,共纳入120例患者(135膝),男30例,女90例,年龄为(66.29±8.62)岁,随访时间为(10.54±0.72)年。其中,A组32例34膝,B组77例90膝,C组11例11膝。截至末次随访,A组1例出现假体松动,C组2例出现聚乙烯垫片脱位,1例出现垫片碎裂,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KS为(33.91±6.59)分,KSS-F为(43.46±8.99)分,KSS-C为(41.05±5.70)分,ROM为115.23°±13.53°,术后则分别为(18.82±7.01)分、(81.51±7.34)分、(82.64±7.94)分和119.07°±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A组OKS为(21.44±8.46)分,FJS为(63.83±11.40)分,B组分别为(17.07±5.81)分和(70.49±12.45)分,C组则分别为(25.09±5.07)分和(59.48±10.09)分,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术后KSS评分、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UKA手术前后,当ΔPTS<5°时,术后中期疗效更好,同时OUKA中PTS虽以Oxford推荐7°为中心,但要个体化,建议参考术前角度,手术前后变化最好不要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胫骨后倾角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EOS双平面成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王杨雨凡 李剑 +1 位作者 王渭君 蒋青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成像的EOS系统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的预测价值,并与3种传统X线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1例术中确诊为ACL损伤(ACL损伤组)及34例非ACL损伤(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OS法、全长法、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对患者的PTS进行评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PTS测量方法对ACL损伤的预测特异性。结果应用EOS法、全长法和近端法测量ACL损伤组患者的PTS,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EOS法(0.955)和全长法(0.657)均优于近端法(0.558)和后皮质法(0.484)。对照组和ACL损伤组EOS法和全长法的测量结果均具有相关性(r=0.612,r=0.641)。结论采用EOS系统和基于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的全长法测量PTS预测ACL损伤的易发性优于近端法和后皮质法,在没有EOS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全长法评估患者的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EOS成像 膝关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9
作者 翟凯 王冰 +3 位作者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7膝)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例,为聚乙烯衬垫脱位;B组3例,分别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聚乙烯衬垫脱位、胫骨平台假体松动;C组3例,分别为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三组并发症发生率:C组(8.57%)>B组(2.78%)>A组(1.59%),206膝假体生存率为96.6%。结论对于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的选择要个体化、精准化,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后倾角 膝关节功能 假体生存率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希萌 王信杰 +1 位作者 毛子木 余家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大小与健康人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灰度、体积及横截面积的关系。方法2020年1~8月招募健康受试者212例,男、女各106例。年龄30~60岁,(39.3±7.3)岁。BM...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大小与健康人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灰度、体积及横截面积的关系。方法2020年1~8月招募健康受试者212例,男、女各106例。年龄30~60岁,(39.3±7.3)岁。BMI 17.7~36.3,(24.3±3.3)。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3D重建模型测量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及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对比男、女性测量结果,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与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女性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大于男性[(8.0±3.8)°vs.(6.3±4.1)°,t=-3.068,P=0.002],ACL体积和横截面积小于男性[(1339.4±458.4)mm 3 vs.(1699.6±468.6)mm 3,t=5.658,P=0.000;(36.4±13.0)mm 2 vs.(45.2±14.8)mm 2,t=4.614,P=0.000],男、女性内侧后倾角和ACL灰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性健康受试者内、外侧后倾角与ACL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人群中,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交叉韧带的灰度、体积和横截面积均无相关性。健康女性的外侧后倾角大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灰度
下载PDF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盼盼 青浩渺 +1 位作者 任思勰 张园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79-4384,共6页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314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影像,根据前交叉韧带影像学表现分为正常组12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107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84例,测量3组之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两者差值,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1)31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与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正常组(P <0.05),3组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表明,内胫骨侧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阈值为10.50°,曲线下面积AUC=0.676[95%CI(0.618,0.735),P <0.001],灵敏度为55.5%,特异度为71.5%;(4)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增大,但两者差值大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预测指标,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越大前交叉韧带越容易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 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膝关节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在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徐文杰 刘沛东 +2 位作者 王斌 许晓栋 杨自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86-790,共5页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复习文献认为应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并结合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减少误差。较大的PTSA会增加ACL损伤的风险,因此,对于>12°的患者在ACL重建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及必要时联合胫骨截骨术矫正治疗,可有效预防韧带再损伤的风险。步态分析对于术前致病模式及术后的康复功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对以PTSA为依据的个体化康复策略的制定有着指导意义,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翻修率 胫骨高位截骨术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正浩 陈旺 +2 位作者 冯硕 张乐曙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54-2860,共7页
背景:既往倾向于研究单髁关节置换术后最佳胫骨平台后倾角,忽略了与术前角度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在接受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对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 背景:既往倾向于研究单髁关节置换术后最佳胫骨平台后倾角,忽略了与术前角度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在接受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对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内侧骨性关节炎行单髁关节置换的患者65例(67膝)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减去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差值进行分组,正值为后倾增大,负值为后倾减小;A组后倾减小>2°,B组后倾变化≤2°,C组后倾增大>2°。记录3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牛津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遗忘指数,并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1)此次研究共纳入65例(67膝),根据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情况进行分组,A组13膝、B组38膝、C组16膝;(2)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及假体型号大小等基线资料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比较,C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A组(P=0.014)和B组(P=0.032);(4)B组末次随访牛津膝关节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04);(5)在末次随访人工关节遗忘度指数上,B组显著优于A组(P=0.012);(6)提示单髁关节置换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的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疗效较好,单髁置换过程中应当注重胫骨侧个体化、精确化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单髁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关节活动度 人工关节遗忘指数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桑昭一 张国秋 李超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8579-18584,共6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各类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术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是TKA中进行胫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各类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术后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是TKA中进行胫骨平台截骨和关节假体植入的重要参数,PTS直接决定了下肢力线及关节处力的传导方式,截骨不当会导致力线恢复不良、屈伸间隙失衡和假体松动,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尽管PTS在TKA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学者和临床医生尚无法确定最佳的截骨角度。因此本文对PTS在TK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TKA中PTS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后倾角
下载PDF
矢状面楔形撑开对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15
作者 张嘉贺 孙玖阳 杨久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903-906,915,共5页
目的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 目的研究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矢状面楔形撑开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省中医院运动损伤骨科接受OWHTO治疗的63例KO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6.29±3.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48±1.77)kg/m~2;按照上下1/2~2/3的近似比例在矢状面楔形撑开截骨间隙。对照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9~59岁,平均(55.66±2.66)岁;BMI(27.13±2.39)kg/m~2;常规撑开间隙。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评分、PTS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之内首次拍片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2个月,平均(26.81±2.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评分在各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且通过矢状面楔形撑开可有效避免PTS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位 楔形撑开 内侧开放楔形截骨 胫骨平台后倾角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同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备 田阳婧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术的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术的9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7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9.23±7.36)岁。两名研究者独立在术后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别采用解剖轴法、后皮质轴法和前皮质轴法测量PTS,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稳定性。结果采用解剖轴法测得PTS均值为(10.63±3.60)°,后皮质轴法测得PTS均值为(9.05±3.74)°,前皮质轴法测得PTS均值为(13.28±3.57)°。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三种测量方法组内男女性之间的PTS差异,结果显示解剖轴法和前皮质轴法测量的PTS组内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皮质轴法测量的PTS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皮质轴测量PTS方法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icient,ICC)为0.953,组间一致性ICC为0.882,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中最高。结论后皮质轴法测量PTS的稳定性最高,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胫骨平台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测量方法
下载PDF
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 被引量:45
17
作者 张树栋 曲广运 +1 位作者 张光辉 杨林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0-211,共2页
目的测量国人胫骨后倾角 ,为全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提供确切的胫骨后倾角数值。方法25具尸体(50个胫骨标本) ,切除胫骨平台表面软组织及半月板 ,测量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度 ;并摄X线片 ,模拟手术方法测量髓内、髓外胫骨后倾角度。结... 目的测量国人胫骨后倾角 ,为全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提供确切的胫骨后倾角数值。方法25具尸体(50个胫骨标本) ,切除胫骨平台表面软组织及半月板 ,测量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度 ;并摄X线片 ,模拟手术方法测量髓内、髓外胫骨后倾角度。结果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为15.02°±4.20°,外侧后倾角为11.74°±3.80°。胫骨X线片髓内定位胫骨后倾角为11.55°±3.60°,髓外定位胫骨后倾角为14.67°±3.68°,退变关节的胫骨后倾角增大。结论无论正常或退变关节的胫骨平台后倾角 ,内侧大于外侧 ;胫骨X线片髓内定位胫骨后倾角小于髓外定位胫骨后倾角 ,后者与实际解剖测量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建议将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的数值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参考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解剖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后倾角
原文传递
胫骨前方闭合楔形截骨合并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倾角过大的前交叉重建失败的短期疗效
18
作者 李晓波 苏继线 +1 位作者 李翰林 丁然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前方闭合楔形截骨联合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翻修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过大的ACL重建术后失败病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在2020年1月...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前方闭合楔形截骨联合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翻修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过大的ACL重建术后失败病人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例初次ACL重建术后移植物失效的病人,其中术后再次外伤2例,无明显外伤3例。男4例,女1例;年龄28~41岁。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的ACL断裂症状和体征,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阳性,MRI及术中探查证实重建的ACL失效。5例病人均伴有病理性的胫骨平台后倾(PTS>12°),术前PTS为17.2°±1.9°(中位数:17°;范围:15°~20°)。所有病人均接受一期胫骨平台前方闭合楔形截骨合并ACL重建术。比较术前及术后轴移试验、股骨髁后移距离、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结果本组病人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1年的PTS和股骨髁后移距离分别为6.4°±1.1°(中位数:6°;范围:5°~8°)、(1.8±0.8)mm(中位数:2 mm;范围:1~3 mm),显著低于术前的17.2°±1.9°(中位数:17°;范围:15°~20°)、(11.2±0.8)mm(中位数:11 mm;范围:10~12 mm);术前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51.2±2.4)分(中位数:51分;范围:48~54分)、(4.2±0.8)分(中位数:4分;范围:3~5分)、(51.0±2.0)分(中位数:51分;范围:48~54分),术后1年显著提高至(87.8±3.1)分(中位数:87分;范围:85~92分)、(7.0±0.7)分(中位数:7分;范围:6~8分)、(85.0±3.5)分(中位数:85分;范围:81~89分)。结论本研究显示存在PTS过大的ACL重建失效的病人,通过胫骨截骨合并一期韧带翻修手术能有效恢复关节稳定性,提高关节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近端前方闭合楔形截骨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翻修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9
作者 黄文华 姜楠 +1 位作者 钟世镇 余正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后倾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7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不同部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厚度;②80例干燥骨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 目的为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后倾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7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不同部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厚度;②80例干燥骨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③80例正常成人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结果尸体标本、干燥骨性胫骨标本、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得的胫骨外内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分别为:10.2°±2.5°、11.6°±3.3°;12.7°±3.5°、14.4°±3.2°;8.7°±4.5°和11.4°±2.2°。尸体标本测量外内侧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分别为2.2°±1.5°、3.0°±2.1°;伸直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半月板上缘连线基本水平(0°~5°)。结论TKA术中胫骨后倾截骨应该恢复包括软骨、半月板的后倾角度,而不是骨性后倾角度,建议以0°~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膝关节置换术 解剖测量
下载PDF
胫骨后倾角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健 吴溢峰 +1 位作者 赵洪普 张振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对因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患者,测量评价术前、术后胫骨(假体)平台后倾角(PSA),为TKA中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2007年1月~200... [目的]对因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患者,测量评价术前、术后胫骨(假体)平台后倾角(PSA),为TKA中胫骨平台截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因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的30膝24例术后HSS评分70分以上的患者,收集术前、术后X线侧位片的医学数字影像通信标准DICOM格式的相片,测量髓内、髓外胫骨(假体)平台后倾角。[结果]髓内参照法,术前胫骨内、外侧平台及术后假体后倾角分别为13.1°±3.3°,9.8°±3.5°,5.1°±2.3°,三者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髓外参照法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参照法,术后假体后倾角和5°后倾截骨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同,术中胫骨截骨应符合髓内参照法5°或髓外参照法8°后倾截骨标准,以恢复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在内的后倾角度,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假体 胫骨后倾角 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