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行腘静脉穿刺 被引量:6
1
作者 赵传林 沈峰 +2 位作者 刘红菊 朱兰菊 于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研究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经皮腘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对41例(44支)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进行分析,测量每支腘静脉的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统计计算中位数,设计出在X线透视下以胫骨... 目的:研究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经皮腘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对41例(44支)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片进行分析,测量每支腘静脉的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统计计算中位数,设计出在X线透视下以胫骨外侧髁间隆起为骨性标志的穿刺进针点和穿刺方法,并在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初步验证。结果:44支腘静脉中,中轴线与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投影图像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2mm,最小-5mm(即内侧5mm),中位数2.75mm,此即腘静脉的中心值。取胫骨外侧髁间隆起尖部旁开3mm(取2.75mm之整数)处进针,可兼顾腘静脉内外不同位置的穿刺。本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以此方法穿刺腘静脉,初步证实成功率100%。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经皮腘静脉穿刺术 胫骨外侧髁间隆起 X线检查
下载PDF
胫骨外侧髁骨折塌陷对关节轴线及接触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波 F.Kummer +2 位作者 D.Sala K.J.Koval P.Wolinsky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0,294,共5页
目的:研究在胫骨外侧髁骨折中关节面塌陷和外侧半月板切除对膝关节轴线、接触面积及压力的影响。方法:6个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胫骨外侧髁劈裂骨折模型,通过使用支撑垫片制成关节面塌陷0、1、2、4和6mm。膝关节在屈膝0°,负荷500... 目的:研究在胫骨外侧髁骨折中关节面塌陷和外侧半月板切除对膝关节轴线、接触面积及压力的影响。方法:6个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制成胫骨外侧髁劈裂骨折模型,通过使用支撑垫片制成关节面塌陷0、1、2、4和6mm。膝关节在屈膝0°,负荷500N和屈膝30°,负荷350N。通过数码相机记录关节轴线的变化;而关节内外间隙的压力和压力扩散则由F-Scan感应器记录。每个标本在保留和切除外侧半月板下进行测试。结果:随着关节面塌陷高度的增加,膝关节外翻角度、外侧间隙的平均和最大的接触压力逐渐增加,而接触面积则逐渐减少。在屈膝0°,关节面塌陷6mm时,外翻角度平均增加7.6°,平均接触压力和最大接触压力分别增加208%和97%;而接触面积则减少33%。在同一关节面塌陷高度,切除半月板平均增加38%的外翻角度和外侧间隙45%的接触压力;而接触面积则减少2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胫骨外髁劈裂骨折中,减少关节面的塌陷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需切除半月板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髁 骨折 半月板切除 接触压力 关节面塌陷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研究
3
作者 施建辉 陈秀清 邱大学 《东南国防医药》 2009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①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出分支进入髌骨;②于髌尖外下方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的膝下外侧动脉蒂长、径粗、位置恒定;③髌骨关节面与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结论带血管蒂髌骨可移位至胫骨外侧髁,利用其关节面,修复上关节面缺损,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膝下外侧血管 血管蒂 胫骨外侧髁上关节面 缺损
下载PDF
经腓骨头上方入路与其他入路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效果及疗效对比
4
作者 钟良寅 黄崇旺 杨启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
对比涉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中经腓骨头上方入路与其他入路的手术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取计划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广西岑溪市中医医院及岑溪市人民医院共40例累及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分为对照组前外侧入路、截腓骨头入路、fr... 对比涉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中经腓骨头上方入路与其他入路的手术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取计划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选取广西岑溪市中医医院及岑溪市人民医院共40例累及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分为对照组前外侧入路、截腓骨头入路、froch、倒“L”入路等入路内固定(20例)及治疗组经腓骨头上方入路或联合内后侧入路内固定(20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CT片及患者的主观感受、膝关节疼痛程度、屈曲活动度、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均短于对照组(P<0.05),主观满意度95.00%(19/20)高于对照组60.00%(12/20)(χ2=5.161,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屈曲活动度、HS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00%(18/20)高于对照组60.00%(12/20)(χ2=4.800,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35.00%(7/20)(χ2=3.906,P<0.05)。结论 涉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中经腓骨头上方入路的手术效果及疗效较其他入路显著,且为微创入路,术中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腓骨头上方入路 主观感受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道前 邵卫东 +1 位作者 周业松 刘开祥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共70例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共70例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6±1.2)个月,对照组为(8.2±2.4)个月,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85.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3.5(P<0.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为17.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0.5(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感染、皮肤坏死以及内固定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相比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外侧骨骨折 内固定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垒 吴祖锋 +1 位作者 吴风晴 吴连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复位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切口及"L"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复位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切口及"L"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根据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于术后9~12周达到临床愈合,平均10.4周,28例患者获得(8~36个月)随访,至随访结束未发生感染、骨折移位、关节面塌陷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Rasmussen评分优1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能够充分暴露骨折端,为骨折的直视下复位、植骨及内固定物安放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且不会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L"型钢板可以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并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操作简单、安全,近期治疗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小头上入路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边缘曲线”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喜州 张世民 +2 位作者 胡孙君 杜守超 马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弧形轮廓的角度及长度,为临床钢板塑形和设计新型水平带状钢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0例成人膝关节CT数据[男31例,女19例,平均(37.68±12.76)岁]。在横断面平扫图像下,以腓骨头尖初次显露为标准图片...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弧形轮廓的角度及长度,为临床钢板塑形和设计新型水平带状钢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0例成人膝关节CT数据[男31例,女19例,平均(37.68±12.76)岁]。在横断面平扫图像下,以腓骨头尖初次显露为标准图片,在胫骨平台外侧髁边缘标记A、B、C、D、E五点。分段测量并记录其连线的长度与夹角,计算后外侧髁曲线长度和曲线的转折角。结果胫骨平台后外侧髁曲线长度平均(44.04±11.33)mm (19.50~75.50 mm),由前向后的三点折弯角平均为(163.36±7.67)°、(127.95±20.85)°和(160.50±11.99)°。手术中按照该测量参数进行钢板折弯与塑形,5例患者术后CT显示,钢板形状与胫骨平台后外侧髁贴服紧密,对皮质轮廓包绕良好。结论按照骨骼测量的边缘曲线参数进行术中钢板折弯和设计新型解剖钢板,能够提高钢板与后外侧髁的贴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胫骨平台轮廓 边缘曲线 水平带状钢板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峥 刘丹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8-40,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205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膝关节后侧两个手术入路治疗,其中8例应...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对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解放军第205医院收治的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膝关节后侧两个手术入路治疗,其中8例应用后外侧入路,8例应用后正中入路,术后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数据、内固定效果、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后外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HSS评分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外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暴露清楚、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外侧入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治疗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储旭东 谢友洋 +3 位作者 徐瑞生 周江山 钱华钧 过锡敏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的难点及改良方法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12例。改良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治疗的难点及改良方法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8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12例。改良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3~66岁,平均48.5岁;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7.1岁。改良组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环抱支撑解剖钢板进行显露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普通L形钢板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定期复查,指导膝关节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未次随访的Rasmussen放射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功能评分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改良组(42.92±15.44)mL与对照组(51.25±14.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51.00±6.80)min vs.(63.58±7.79)min、骨折愈合时间(10.75±1.48)周vs.(12.75±1.96)周、末次随访的膝关节Rasmussen评分(17.08±2.11)分vs.(12.58±4.38)分和HSS评分(88.42±7.69)分vs.(74.83±13.2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膝关节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改良组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4例,良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自制环抱支撑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 内固定 入路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致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79-8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甲组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乙组患者应用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 目的对比分析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42例。甲组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乙组患者应用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10%(37/4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HSS评分和ROM分别为(86.04±5.15)分、(122.34±5.35)°,与乙组的(84.92±4.49)分、(120.56±4.64)°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入路骨折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均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与借鉴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膝外侧半月板后根止点解剖变异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以坤 董学平 张新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8-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2021年7月因“意外摔倒扭伤致左膝疼痛16天”入院。患者于16天前意外摔倒扭伤左膝,当即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不能负重行走,当时予以冰敷,次日到外院就诊,拍摄左膝关节MRI显示: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可能... 1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2021年7月因“意外摔倒扭伤致左膝疼痛16天”入院。患者于16天前意外摔倒扭伤左膝,当即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不能负重行走,当时予以冰敷,次日到外院就诊,拍摄左膝关节MRI显示: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可能。随予以草药外敷后疼痛逐渐缓解。但其后左膝关节间隙偶有酸痛感,左膝关节伸直活动受限,同时行走伴有关节交锁感,遂至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膝关节皮肤无破损,未见红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半月板 解剖异常 胫骨外侧髁间嵴
下载PDF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储旭东 刘晓晖 +5 位作者 陈伟南 高建明 骆宇春 朱建平 蔡福金 周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2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2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后外侧髁骨折1例,后外侧髁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9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90 min~32 h,中位时间4.5 h。入院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8 d。取腓骨小头上入路,骨折复位Pilon钢板固定;一期处理合并骨折及半月板损伤。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防时间6~26个月,平均19.1个月。术后无肢体麻木、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2周;随访期间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及关节面丢失发生。末次随访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18~30分,平均27.9分;其中优16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5%。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腓骨小头上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祝 彭嘉斌 +1 位作者 廖瑛 陈志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科收治12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并置入“L”形锁定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科收治12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并置入“L”形锁定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同期处理其他部位损伤。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参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获69~94分,平均86.42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67%。[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暴露清楚,关节面支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小头上入路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成 周其佳 +2 位作者 孙月柏 胡智雅 王友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6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安全性。方法自2008-09—2014-06共诊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0例,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及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主要观察有无...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安全性。方法自2008-09—2014-06共诊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0例,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及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主要观察有无动、静脉损伤,术后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结果 10例均无动、静脉损伤,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3周后功能恢复。本组均获得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骨折愈合后复位无丢失,HSS评分82~95分,平均88.5分。术后3个月膝关节平均屈曲121.5°(100°~130°),伸膝平均2°(-5°~5°)。结论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术野显露清楚,骨折可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腓骨小头部分切除 腓肠肌外侧头切断 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股胫关节面的形态与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5
作者 单云官 王连鹏 +3 位作者 张金波 吴杰 刘未 徐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6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5.2)mm;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三角形,长(15.1±3.6)mm,压迹朝前内方向角度为71.7°±6.7°。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1±2.9)mm,左右宽(28.5±2.3)mm,关节面周缘长(111.7±4.5)mm;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一字形,压迹长(16.4±7.3)mm,压迹朝前外方角度为73.3°±7.5°。②胫骨内侧窝关节面前后方向深(3.3±0.7)mm,左右方向深(6.0±0.8)mm;胫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5.3±2.7)mm,左右宽(30.7±1.8)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关节窝前后方向深(1.8±0.6)mm,左右方向深(5.1±0.9)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1.4±3.9)mm,左右宽(31.9±2.2)mm。结论: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中部有内、外侧压迹,与胫骨近端内、外侧髁关节窝及半月板共同形成股胫关节的扣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侧 股骨外侧 股骨内外侧压迹 胫骨外侧关节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