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旭 宋关阳 +2 位作者 刘心 张辉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0-955,共6页
目的:明确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发生率。配比一组无前内侧撞击... 目的:明确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发生率。配比一组无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为对照组,与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后向不稳定和内翻不稳定的程度;再根据骨折块大小将前内侧撞击骨折组分为边缘型骨折组和压缩型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后向不稳定和内翻不稳定的程度。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266例,其中,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共19例,发生率为7.1%。与对照组相比,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P=0.030),但两组内翻不稳定并无显著性差异(P=0.800);边缘型骨折组和压缩型骨折组相比,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P=0.026),两组内翻不稳定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P=0.397)。虽然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腘动脉和腓总神经)的风险更大。结论: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发生率为7.1%。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患者,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若前内侧撞击骨折为压缩型,其后向不稳定也较边缘型骨折更为严重。对存在压缩型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病例,除需检查后向和后外向稳定性外,还需对血管神经情况进行仔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前内撞击骨折 后外复合体损伤 后向不稳定 内翻不稳定
下载PDF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外联合后内侧入路 Wahlquist C型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胡世锵 王小平 +3 位作者 黄俭 韦展图 陈路遥 吴玮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20日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外...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20日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2组治疗优良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评分为(22.35±5.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4±5.32)分,观察组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后外側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路治疗,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优良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下载PDF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正中入路 内外侧双切口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振 凌嵘 +3 位作者 时强 程银树 桑树行 张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6例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改良Frosch入路的病人29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前外侧入路的病人27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疼痛强度、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7.00±1.25)min明显较对照组(132.52±1.12)min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8.97±2.41)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85±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53±0.05)月稍快于对照组(4.64±0.0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28±0.63)分、(85.83±1.20)分,对照组为(55.15±0.17)分、(83.44±0.22)分,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97±0.94)°、(119.45±0.97)°,对照组为(111.26±0.69)°、(117.78±0.87)°,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安全可靠,较前外侧切口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复位满意,有着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改良Frosch入路 外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黎明 赵云珍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7
作者 金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0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扩大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研究组(56例),接受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使用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0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扩大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研究组(56例),接受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指标和影像学等方面的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5、14.71、7.53,P均<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各角度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88、6.88、4.85、5.92、6.73,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扩大前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治疗中具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
8
作者 张东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膝关节镜...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三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膝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介质指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前神经肽Y(NPY)、P物质(SP)以及前列腺素E2(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NPY、SP以及PG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下外侧入路 疼痛介质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孙洪浪 袁静 孟国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伸直角度以及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多项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结合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飞扬 夏邦传 吴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浅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前设计中应用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日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浅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前设计中应用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日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影像学检查评估规划后进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评估规划后进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减少;术后12个月,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两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较术后6个月均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应用于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术前检查和设计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设计 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三维医学影像处理系统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胜 尕蓉莉 续斌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sen评分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双髁骨折 外侧入路 内侧联合外侧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智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3期421-422,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66例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依据有无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4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性... 目的探讨并分析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66例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依据有无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4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稳定性程度。并依据患者的骨折情况,将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患者分为边缘型16例和压缩型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后向不稳定性程度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内翻不稳定性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缩型骨折患者的血管神经损伤总发生率显著高于边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患者的发生率较低,且后向不稳定性更为严重,其中压缩型骨折患者的血管神经损伤更为严重,因而在临床检查中应注重对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患者的后向稳定性检查、后外向稳定性检查以及血管神经情况进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前内撞击骨折 膝关节 后外复合体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平泉 曹烈虎 +3 位作者 闵重函 沈忠伟 阳青松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46,共2页
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Ⅳ型骨折在下肢外伤中最为常见,然而若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撕脱,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其治疗目的在于使胫骨平台... 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Ⅳ型骨折在下肢外伤中最为常见,然而若同时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撕脱,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其治疗目的在于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修复膝关节韧带,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交叉韧带 骨折 关节镜 微创外科手术
下载PDF
玻璃酸钠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耀华 刘玉章 +3 位作者 庞泽琴 唐晓龙 胡洋洋 段永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 ml,1次/周,连续注射5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比较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骨代谢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骨代谢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胫骨平台骨折 交叉韧带损伤
下载PDF
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红卫 王子阳 +1 位作者 李军 赵胜春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最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侧入路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贺洪辉 向亮 陆细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2-774,共3页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下对1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及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骨折均愈合,应用Lysholm膝关节... 目的观察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下对1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及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骨折均愈合,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3.4%。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能避免前交叉韧带的二期重建、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疗效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平台骨折 交叉韧带 微创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聂喜增 马湘毅 +3 位作者 王书行 李峰 刘树民 刘金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9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早期在关节镜下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收治此类病人14例,均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未发生感染和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2周骨性愈合。Lysholan膝关节评分:≥85分者11例,达78.6%;14例均≥75分。结论关节镜下微创一期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固定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最小的创伤下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稳定关节以及正常的下肢力线,避免了二次手术,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力 闫红旗 +3 位作者 陈德高 方伟 李志高 冯瑛琦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 对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用关节镜及C臂机辅助,对8例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5~2 h,术中出血100~200 mL,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6.3 d,均未发生切口... 目的 对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用关节镜及C臂机辅助,对8例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5~2 h,术中出血100~200 mL,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6.3 d,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例(50%),良2例(25%),中2例(25%).结论 关节镜及C臂机辅助治疗累及前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交叉韧带二期重建,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30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罡 周锦明 +1 位作者 陈勇 孙敬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9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前、...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5年1月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X线胫骨平台复位情况(Rasmussen评分)、胫骨平台内外翻角、后倾角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本研究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14±4.7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53±4.27)周;最后一次随访HSS评分(83.96±5.17)分,Rasmussen评分(15.69±1.76)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达到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膝关节功能,减少复位丢失、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 外侧 联合入路
下载PDF
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涛 冯刚 +3 位作者 李子泉 吴俊学 郭明刚 刘跃辉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 目的比较前内侧入路与后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前内侧入路组、后侧倒L入路组,前内侧入路组25例采取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后侧倒L入路组25例采取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骨折复位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后侧倒L入路组较前内侧入路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后侧倒L入路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后侧倒L入路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也明显优于前内侧入路组(P<0.05)。结论后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较前内侧入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更快,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患者的首选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内侧入路 后侧倒L入路 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