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理论结合中医治疗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邓鹏军 邓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9期51-51,65,共2页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据骨折严重程度划分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以及中医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愈合...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理论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据骨折严重程度划分为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各2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以及中医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2.86%(26/2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79.37%(22/28)(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1/28)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10.71%(3/28)(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中医联合应用于此种伤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论 胫骨开放性骨
下载PDF
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翻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翔宇 黄钡冬 +1 位作者 姚运峰 荆珏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内翻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内翻膝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膝...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HTO)治疗内翻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内翻膝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8.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中优20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9.6±3.9)分高于术前的(63.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内侧疼痛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中2例外侧铰链皮质骨折患者延迟下地,定期复查后均愈合良好;2例患者因合并皮肤疾病及糖尿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多次换药及伤口护理,于术后1个月左右伤口愈合并给予拆线,术后复查X线提示患者矫形效果满意、下肢力线良好。结论内翻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膝关节炎 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部分开放式组织瓣移植术治疗36例开放性胫骨骨感染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谭宝利 孙娜 张浩亮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0期6-7,共2页
目的探析临床采用部分开放式组织瓣移植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感染的疗效。方法现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一定程度开放性胫骨骨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感染患者的疗效。结果感染程度低患者移植组织瓣成活率... 目的探析临床采用部分开放式组织瓣移植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感染的疗效。方法现选择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一定程度开放性胫骨骨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感染患者的疗效。结果感染程度低患者移植组织瓣成活率明显高于感染程度低患者(P<0.05);感染程度低患者伤口愈合和手术创面闭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开放式组织瓣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感染由于患者感染程度存在差异,疗效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其为治疗该疾病可行有效的方法,治疗周期短,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感染 部分开放 组织瓣移植术
下载PDF
关节镜在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唐强 陈胜利 +1 位作者 闵筠杰 武志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12期24-26,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在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使用关节镜行关节腔内操作的效果。方法将内侧间隙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共30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纯行HTO术,观察组在行HTO术中采用膝关节镜处理关节腔... 目的探讨在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使用关节镜行关节腔内操作的效果。方法将内侧间隙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共30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纯行HTO术,观察组在行HTO术中采用膝关节镜处理关节腔。比较2组骨愈合时间,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6、9个月疼痛评分(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9个月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9个月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联合膝关节镜处理关节腔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短期内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膝功能恢复,虽对远期功能预后价值不大,但对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高位截 膝关节性关节炎 关节镜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目标力线设定对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蒙 刘培来 +2 位作者 卢群山 苗壮 罗德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 目的:探讨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中采用不同目标力线对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16年9月~2018年9月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目标力线分为固定力线组和个体化力线组,固定力线组19例患者采用统一调目标力线至Fujisawa点治疗,个体化力线组22例根据术中关节软骨Outerbridge分级、个体化调定目标力线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5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变化,并对比术前和12个月时MRI及关节镜影像。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力线组术后1.5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优于固定力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关节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软骨再生。结论:采用OWHTO治疗单间室KOA,根据患者不同软骨磨损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力线方案有利于患者早期疼痛的改善,但其长期功能的恢复及软骨再生与固定力线方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力线 个体化力线 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 膝关节性关节炎 再生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术中并发外侧铰链断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宽宽 吴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总结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中并发外侧铰链断裂的相关研究成果。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OWHTO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WHTO术中发生外侧铰链断裂后,导致术后矫正角度... 目的总结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中并发外侧铰链断裂的相关研究成果。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OWHTO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WHTO术中发生外侧铰链断裂后,导致术后矫正角度丢失、截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问题。外侧铰链对截骨术后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术中可以采用"安全区"内截骨保护措施;当发生外侧铰链断裂时可选择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以提供足够稳定性。对于发生外侧铰链断裂患者,可根据铰链断裂分型指导功能锻炼及确定完全负重时间。结论完整外侧铰链利于OWHTO术后愈合及康复,OWHTO术中医师应高度重视,避免发生外侧铰链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 外侧铰链断裂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两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7
作者 肖马平 冯爽 王永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35-39,共5页
目的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两种截骨术(腓骨截骨、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研究比较其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治疗的4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均分... 目的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两种截骨术(腓骨截骨、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研究比较其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治疗的4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取腓骨截骨术进行治疗,20例)与观察组(采取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治疗,20例),研究观察两种截骨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血量较多[(327.62±115.84)mL vs(251.28±84.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变化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 h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较低[(1.32±0.57)分vs(1.86±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同时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分数与骨性关节炎(Weern O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WOMAC)分数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8 h与24 h的VAS分数、治疗前后HSS分数与WOMAC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腓骨截骨术相比,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效果更佳。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腓 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 膝内侧间室关节炎 临床疗效对比
下载PDF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并发外侧铰链断裂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敏 王照东 +4 位作者 周平辉 张宽宽 陈笑天 肖玉周 官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4-861,共8页
目的比较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发生铰链断裂者与无铰链断裂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资料,以评估铰链断裂对MOWHTO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18年7月,采用MOWHTO治疗84... 目的比较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发生铰链断裂者与无铰链断裂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资料,以评估铰链断裂对MOWHTO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18年7月,采用MOWHTO治疗84例(97膝)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10膝),女74例(87膝);年龄45~65岁,平均57.7岁。依据术中透视影像和术后即刻X线片判定是否并发有外侧铰链断裂,依照Takeuchi分型对铰链断裂分型。手术前后通过X线片测量比较铰链未断裂组(A组)和铰链断裂组(B组)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24.8个月。97膝中78膝(80.41%)未发生铰链断裂(A组),19膝(19.59%)发生外侧铰链断裂(B组),其中Ⅰ型13膝(13.40%)、Ⅲ型6膝(6.19%),未见Ⅱ型铰链断裂。Ⅰ型断裂未予以进一步处理;Ⅲ型术中将外侧平台骨折解剖复位后,自外侧平台下方辅助2枚螺钉固定。随访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术后3个月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接骨板及螺钉松动、断裂发生。A、B组(Ⅰ、Ⅲ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KA、FTA、MPT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A、B组KS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WHTO术中可能会并发外侧铰链断裂,只要根据铰链断裂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术后可以取得与铰链未断裂者相似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炎 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 外侧铰链断裂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术中胫骨腓骨角和股骨腓骨角预测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彦杰 何阿祥 +5 位作者 周滢 陈亚楠 刘亚茹 于晓巍 张先龙 刘万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20例采用M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3~35.7 kg/m^(2),平均26.7 kg/m^(2)。骨关节炎累及左膝11例、右膝9例;病程2~6年,平均3.8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术前使用截骨大师软件设计截骨撑开高度和角度,测量模拟截骨撑开后的TFA、FFA;术中参考术前模拟撑开后TFA、FFA调整实际撑开高度。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第2天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承重线(weight-bearing line,WBL)比率、TFA、FFA。计算TFA、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62.5%)差值(Y),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指标相关性。根据患者BMI中位数(25.81 kg/m^(2)),将患者分为高BMI组(>25.81 kg/m^(2),n=10)以及低BMI组(≤25.81 kg/m^(2),n=1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WBL比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前后LDFA、JL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A、mFTA、WBL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术中测量值为(89.5±4.0)°,术后为(87.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8);T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95,P=0.006)。FFA术中测量为(86.9±4.3)°,术后为(85.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94);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36,P=0.015)。经过BMI分层,在低BMI组X是Y的影响因素(P<0.05),但在高BMI组中X不是Y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截骨撑开后的FFA和TFA可以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对于BMI≤25.81 kg/m^(2)的患者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开放性高位截 膝关节 关节炎 胫骨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OWHTO并发外侧铰链骨折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清瀚 王大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对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并发症外侧铰链骨折(later hinge fracture,LHF)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OWHTO及LHF的相关文献,对LHF的病因、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 对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并发症外侧铰链骨折(later hinge fracture,LHF)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OWHTO及LHF的相关文献,对LHF的病因、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LHF的发生与铰链的位置与大小、截骨间隙、内固定的选择及其他因素等有关,LHF的发生可导致截骨部位不稳定、矫正失效及截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应用拉力螺钉及顶端钻孔可以降低LHF发生的风险。结论:LHF的防治方法理论上有效,但未广泛投入临床使用,仍需进一步床实践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 外侧铰链 拉力螺钉 顶端钻孔
下载PDF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bout soft-tissue flaps covering of severe open tibial fracture
11
作者 侯之启 徐中和 苏增贵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1年第4期245-247,共3页
Objective: To sum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bout management of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open tibial fracture over a 6-year period. Methods: Twenty-two flap reconstructions were performed to treat soft-tissue de... Objective: To sum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bout management of soft-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open tibial fracture over a 6-year period. Methods: Twenty-two flap reconstructions were performed to treat soft-tissue defect of 22 patients with open tibial fracture Type IIIB (Gustilo) from 1993 to 1998. The cas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trospectively after follow up of 12-61 months. Results: The size of the flap ranged from 6.6 cm 2 to 28.18 cm 2 and the rate of flap failure was 13.6%. Besides, 3 partial necrosis and 2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occurred in this series. Conclusions: For soft tissue defect of delayed open tibial fracture Type IIIB, flap reconstruction is still an optimal option. The experiences we obtained are ① to design a triangular skin extension or a small Z-plasty over the pedicle to reduce the flap tension; ② to select a 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ion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any secondary manipulation; and ③ to use serial debridement to diminish flap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 Fractures open Flap reconstru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