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胫骨腓骨角和股骨腓骨角预测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彦杰 何阿祥 +5 位作者 周滢 陈亚楠 刘亚茹 于晓巍 张先龙 刘万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20例采用M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3~35.7 kg/m^(2),平均26.7 kg/m^(2)。骨关节炎累及左膝11例、右膝9例;病程2~6年,平均3.8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术前使用截骨大师软件设计截骨撑开高度和角度,测量模拟截骨撑开后的TFA、FFA;术中参考术前模拟撑开后TFA、FFA调整实际撑开高度。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第2天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承重线(weight-bearing line,WBL)比率、TFA、FFA。计算TFA、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62.5%)差值(Y),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指标相关性。根据患者BMI中位数(25.81 kg/m^(2)),将患者分为高BMI组(>25.81 kg/m^(2),n=10)以及低BMI组(≤25.81 kg/m^(2),n=1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WBL比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前后LDFA、JL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A、mFTA、WBL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术中测量值为(89.5±4.0)°,术后为(87.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8);T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95,P=0.006)。FFA术中测量为(86.9±4.3)°,术后为(85.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94);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36,P=0.015)。经过BMI分层,在低BMI组X是Y的影响因素(P<0.05),但在高BMI组中X不是Y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截骨撑开后的FFA和TFA可以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对于BMI≤25.81 kg/m^(2)的患者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开放性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腓骨 股骨腓骨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杨 李艳丽 +1 位作者 胡轶 何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相同;术毕即刻观察组予...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相同;术毕即刻观察组予芬太尼0.015 mg/kg+氯胺酮2 mg/k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静滴,对照组予芬太尼0.02 mg/kg+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静滴,速度均为4.2 ml/h。分别于术后5、8、12、24 h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SS评分法评定镇静效果;并观察术后24 h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相似,对照组术后5、8 h镇静效果强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氯胺酮 镇痛 骨折 胫骨腓骨
下载PDF
自体腓骨移植治疗胫腓骨骨折胫骨缺损失败病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景明 刘昱 《吉林中医药》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腓骨胫骨骨折缺损 骨移植 失败病例分析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山林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8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钢版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治疗情况、随访疗效,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68例...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8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患者均接受锁定加压钢版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治疗情况、随访疗效,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91.26±1.0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3.29±19.26)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3.28±1.09)周,术后AO-FAS量表评分结果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部分胫骨后肌腱与腓骨长肌腱合并一例
5
作者 张美勤 张美俭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胫骨后肌腱腓骨长肌腱合并 肌腱畸形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抗痨药物致股骨—腓骨—胫骨发育不全一例
6
作者 王何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抗痨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股骨-腓骨-胫骨发育不全
下载PDF
MIPPO技术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汪璟 丘宏伟 +3 位作者 李远景 张德 马勇 刘干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8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粤北人民医院自2009年以来骨科28例使用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患者,与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2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并发...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粤北人民医院自2009年以来骨科28例使用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患者,与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2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并发症,优良率等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MIPPO技术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及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方法。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术式相比,MIPPO技术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可以显著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 胫骨腓骨 内固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保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太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期151-152,1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将7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急诊清创后,跟骨牵引、手法整复、长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AO外固定架治疗。随访6~21个月。结果按Johner-W...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将7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急诊清创后,跟骨牵引、手法整复、长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AO外固定架治疗。随访6~21个月。结果按Johner-Wruh评定标准,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2.1%和67.6%,经卡方检验,χ2=6.85,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保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为治疗该种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腓骨骨折 开放性 夹板 中药
下载PDF
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并骨外露36例报告
9
作者 闫乔生 许有 +3 位作者 贾晶 杨波 马志国 常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1,共1页
目的对应用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6例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例陈旧性胫腓骨折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病例采用隐神经营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结合胫骨交锁髓内钉Ⅰ期固定骨折及创面修复。结果... 目的对应用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6例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例陈旧性胫腓骨折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病例采用隐神经营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结合胫骨交锁髓内钉Ⅰ期固定骨折及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折固定良好,经术后2年随访,骨折愈合,皮瓣外观正常,不臃肿,最短术后40天即可负重行走,短期内恢复生活自理及创面覆盖。避免长期换药及治疗周期长等弊端。结论应用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骨外露、局限性骨髓炎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腓骨 神经营养皮瓣 移植 交锁髓内钉
下载PDF
Ⅱ期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社国 曹永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8期24-25,34,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Ⅱ期微创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6月微创治疗胫腓骨复杂骨折病例147例。AO分型:42C1型76例、42C2型41例、42C3型30例。中上1/3段31例,中1/3段66例,中下1/3段50例。其中53例为开放... 目的探讨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Ⅱ期微创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6月微创治疗胫腓骨复杂骨折病例147例。AO分型:42C1型76例、42C2型41例、42C3型30例。中上1/3段31例,中1/3段66例,中下1/3段50例。其中53例为开放性,Gustilo分类Ⅰ度17例、II度28例、III度8例,余为闭合性。所有病例手术均为Ⅱ期进行。早期以全身及局部情况恢复为主,骨折先予以外固定支架或跟骨结节牵引术等暂时固定。待情况稳定后,Ⅱ期采用微创技术对骨折予以内固定,内固定物选用交锁髓内钉(103例)或钢板(44例),术后不辅以其他外固定。第2天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伤口愈合可,骨折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髓内钉组及钢板内固定组分别为14.7周及15.1周。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及89%。结论正确应用微创技术Ⅱ期治疗严重复杂胫腓骨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腓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微创术 Ⅱ期手术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急诊处理胫腓骨开放性骨折28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星 王鹏飞 庄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41-342,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GustiloⅡ型、Ⅲ型胫腓骨骨折,均一期清创,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VSD覆盖创面,待感染消除、肉芽组织培养良好后而关闭其创面。其中植皮11例,...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GustiloⅡ型、Ⅲ型胫腓骨骨折,均一期清创,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VSD覆盖创面,待感染消除、肉芽组织培养良好后而关闭其创面。其中植皮11例,局部皮瓣转移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结果随访3~12个月。28例均无骨髓炎发生,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8个月。结论: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同时处理软组织缺损,后期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腓骨骨折固定术 外/方法外固定器引流术
下载PDF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仁林 蓝祖秀 杨家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4-85,共2页
目的 总结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47例的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 (钢丝、螺钉、克氏针和丝线 )加单侧外固定架固定 ;术后 2~ 3周扶拐杖下地活动 ,骨性愈合后取外固定架。结果 术后随访 6~ 1... 目的 总结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47例的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 (钢丝、螺钉、克氏针和丝线 )加单侧外固定架固定 ;术后 2~ 3周扶拐杖下地活动 ,骨性愈合后取外固定架。结果 术后随访 6~ 18个月 ,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 认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少 ,骨折复位良好 ,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快 ,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腓骨骨折 内固定器 外固定器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3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武民 王更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05-906,共2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腓骨 外固定器/利用 骨折固定术/方法 儿童
下载PDF
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治军 张莉丽 +1 位作者 王正君 李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0-930,共1页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腓骨手术固定术 内/方法
下载PDF
胫腓双骨折内固定是否固定腓骨的比较
15
作者 陈尚桐 陈跃平 +5 位作者 黄川洪 董盼锋 章晓云 卓映宏 黄柯琪 李加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9-984,共6页
[目的]比较胫腓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否固定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固定腓骨,25例不固定腓骨... [目的]比较胫腓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否固定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固定腓骨,25例不固定腓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固定组手术时间[(112.4±13.3)min vs(81.0±11.2)min,P<0.001]、切口总长度[(7.0±1.3)cm vs(4.9±1.2)cm,P<0.001]显著长于未固定组,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3.0±0.9)次vs(5.1±1.4)次,P<0.001]、术后首次触地时间[(8.4±1.4)d vs(24.9±3.0)d,P<0.001]均显著少于后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固定组[(22.1±1.3)周vs(23.4±1.0)周,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HSS、AOFAS评分及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固定组VAS[(0.2±0.3)vs(1.3±0.8),P<0.001]、HSS[(88.8±0.7)vs(87.3±2.1),P<0.001]、AOFAS[(91.3±6.6)vs(79.7±14.0),P<0.001]评分及膝伸-屈ROM[(134.9±5.5)°vs(126.2±6.1)°,P<0.001]、踝背伸-跖屈ROM[(58.1±8.4)°vs(44.2±10.4)°,P<0.001]均优于非固定组。影像方面,固定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未固定组(P<0.05),固定组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非固定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固定腓骨临床结果更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腓骨固定 腓骨不固定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轶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57-458,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手术治疗4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前外展型9例。急诊手术16例;伤后2~3d手术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手术治疗48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前外展型9例。急诊手术16例;伤后2~3d手术29例,3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3个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35个月,平均18个月。下胫腓固定者中,18例在术后8~12周取钉(3例潜在分离)。使用可吸收性螺钉7例中2例发生再分离,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3例陈旧性骨折中2例恢复良好,另1例因创伤性关节炎行融合术。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3例;良18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5.4%。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正确的术前术中诊断、骨折类型、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陈旧性骨折及术后功能锻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外科学 踝损伤 胫骨腓骨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下载PDF
治疗慢性骨髓炎一例报告
17
作者 谢务栋 《河北中医》 1983年第3期6-6,共1页
朱××,男,15岁,学生,因砸伤右下肢胫骨腓骨骨折合并败血症,用保守治疗,败血症已愈,而罹患骨髓炎。1977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形体瘦弱,乏力,右下肢胫骨腓骨骨折处内侧局部有瘘管形成,经常流脓水,下肢活动受限... 朱××,男,15岁,学生,因砸伤右下肢胫骨腓骨骨折合并败血症,用保守治疗,败血症已愈,而罹患骨髓炎。1977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形体瘦弱,乏力,右下肢胫骨腓骨骨折处内侧局部有瘘管形成,经常流脓水,下肢活动受限,只能扶双拐下地,活动后即感疼麻,舌苔黄,舌质红,脉沉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保守治疗 胫骨腓骨骨折 住院治疗 瘘管形成 下肢活动 败血症 右下肢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卢鸿超 魏屹东 +2 位作者 张震 王毅军 汪伟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本文旨在观察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术的疗效,并作出分析。方法:纳入对象选取本院的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患者11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患者治疗选取时间,从中选出55例患者... 本文旨在观察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术的疗效,并作出分析。方法:纳入对象选取本院的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患者11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患者治疗选取时间,从中选出55例患者列入对照组,并行常规切开复位治疗,将剩下55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并行胫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用时、术后消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用时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两组手术用时、术后消肿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用时均较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虽(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0%)于对照组(5.45)相比较低。结论: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时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消肿消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从而有效降低费用支出,可将其接入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髓内钉固定术 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同侧腓骨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19
作者 银守河 王道合 杨蓉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8期140-141,共2页
目的分析并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麻醉剂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氯胺酮15μg/(kg·h... 目的分析并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麻醉剂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氯胺酮15μg/(kg·h)联合小剂量芬太尼0.1μg/(kg·h)术后镇痛;对照组予芬太尼0.25μg/(kg·h)联合氯胺酮20μg/(kg·h)术后镇痛,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并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结果对比5、8、12、24 h各个时间点VA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胫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对患者而言,不良反应小,适合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芬太尼 氯胺酮 胫骨和(或)腓骨骨折 术后镇痛效果 观察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distal tibiofibular synostosis on ankle func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振海 周继红 +4 位作者 叶虹 施建国 郑隆宝 姚军 倪志明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stal tibiofibular synostosis on ankle function. Methods: Prom October 1998 to October 2004, a total of 281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s because of ankle fractures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stal tibiofibular synostosis on ankle function. Methods: Prom October 1998 to October 2004, a total of 281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s because of ankle fractures or dist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Distal tibiofibular synostosis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 in 8 patients.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averaged 20.6 months (14-44 months). The ankle function was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functional rating system described by Mazur. Results: According to Mazur's ankle evaluation system, 4 patients achieved an excellent result, 2 a good result and 2 a fair result. The dorsiflexion of the synostosis ankle reduced by 8.26 degree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alateral ankle, and there w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plantar flexion. All the patients had a normal gait. Conclusion: The distal tibiofibular synostosi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ankle fractures or dist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usually gives rise to few symptoms and needs no specific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OSTOSIS ANKLE Fractures b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