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验证在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羊膝关节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正常志愿者及10只健康山羊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重建出完整羊及人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与假体相关的胫骨近端的...目的验证在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羊膝关节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正常志愿者及10只健康山羊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重建出完整羊及人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与假体相关的胫骨近端的解剖测量,并比较羊膝关节及人膝关节解剖参数的异同。结果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宽度及胫骨棘的前后径约为人膝关节的2/5,截骨后胫骨平台前后径及内外径约为人膝关节1/2,两者具有较高的类似性。羊膝关节与人膝关节内侧截骨面具有相近的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0.55 vs 0.54,t=1.47,P=0.13),但外侧截骨面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大于人膝关节(0.89 vs 0.74,t=8.24,P<0.05)。结论羊膝关节是进一步研究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较好的动物模型。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DTT-HTO治疗的26例(28膝)患者,其中男4例,女22例;左膝9个,右膝19个;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68±6.53)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MPTA和WBLR评估手术前后下肢力学状态的变化;并计算手术前后MPTA和WBLR的改变值,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计算手术前后HSS的改变值。本研究将WBLR设置在50%~70%的良好位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计算50%和70%WBLR对应的MPTA临界值。根据两个临界值将患者分为矫正不足组、矫正适当组和矫正过度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术前、术后WBLR、MPTA、HSS和手术前后的改变值。用SPSS 25.0软件绘制术前、术后和手术前后改变值WBLR和MPTA的相关性分析散点图。结果术后WBLR、MPTA、H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术前、术后或手术前后改变值,MPTA均与WBLR相关,AUC均大于0.5。计算得出,50%和70%WBLR对应的MPTA的临界值分别为90.5°和93.5°,50%和70%WBLR对应的MPTA改变值的临界值分别为6.5°和9.5°。三组术前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MPTA、术后MPTA改变值、术后MPTA、术后WBLR、术后HSS和术后WBLR改变值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阳性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论MPTA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简单省时的单关节测量方法,建议将MPTA应用于C型臂膝关节术中图像,并作为除下肢力线外HTO测量的参考值,以达到术中测量准确、方便的要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验证在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羊膝关节作为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正常志愿者及10只健康山羊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重建出完整羊及人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并进行与假体相关的胫骨近端的解剖测量,并比较羊膝关节及人膝关节解剖参数的异同。结果羊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宽度及胫骨棘的前后径约为人膝关节的2/5,截骨后胫骨平台前后径及内外径约为人膝关节1/2,两者具有较高的类似性。羊膝关节与人膝关节内侧截骨面具有相近的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0.55 vs 0.54,t=1.47,P=0.13),但外侧截骨面内外径与前后径比值大于人膝关节(0.89 vs 0.74,t=8.24,P<0.05)。结论羊膝关节是进一步研究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较好的动物模型。
文摘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上使用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案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各自临床效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等,检索2011~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随机和半随机对照文献,应用Rev Man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篇,1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同质性(P=0.71>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优良率方面无明显临床效果差异[OR=0.59,95%CI(0.19,1.91),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近端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术后随访,发现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文摘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DTT-HTO治疗的26例(28膝)患者,其中男4例,女22例;左膝9个,右膝19个;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68±6.53)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MPTA和WBLR评估手术前后下肢力学状态的变化;并计算手术前后MPTA和WBLR的改变值,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计算手术前后HSS的改变值。本研究将WBLR设置在50%~70%的良好位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计算50%和70%WBLR对应的MPTA临界值。根据两个临界值将患者分为矫正不足组、矫正适当组和矫正过度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术前、术后WBLR、MPTA、HSS和手术前后的改变值。用SPSS 25.0软件绘制术前、术后和手术前后改变值WBLR和MPTA的相关性分析散点图。结果术后WBLR、MPTA、H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术前、术后或手术前后改变值,MPTA均与WBLR相关,AUC均大于0.5。计算得出,50%和70%WBLR对应的MPTA的临界值分别为90.5°和93.5°,50%和70%WBLR对应的MPTA改变值的临界值分别为6.5°和9.5°。三组术前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MPTA、术后MPTA改变值、术后MPTA、术后WBLR、术后HSS和术后WBLR改变值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阳性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论MPTA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简单省时的单关节测量方法,建议将MPTA应用于C型臂膝关节术中图像,并作为除下肢力线外HTO测量的参考值,以达到术中测量准确、方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