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效果分析
1
作者 梁嘉铭 何永浩 李森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20-01—2022-01收治的5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2020-01—2022-01收治的50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内-外缝合及后交叉韧带B-T-B修复技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4周时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4周、术后4个月时通过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NRS评分、术后首次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周时的ADL、Lysholm、AK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2组反向轴移试验、后抽屉试验及研磨试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术后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首次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半月板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并后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应用股骨和胫骨隧道技术联合U形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既能保障修复效果,又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更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股骨隧道 胫骨隧道 U形缝合 后交叉韧带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被引量:3
2
作者 汤海军 许元元 +2 位作者 邓同明 黎小艇 周星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21例ACL断裂患者。记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21例ACL断裂患者。记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侧、胫骨侧骨隧道建立定位点良好。术后MRI检查显示重建的ACL信号均匀,连续性良好,张力良好。术后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显示患膝关节稳定性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伸直0°、屈曲90°,术后6周伸直0°、主动屈曲120°。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术后1、3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患者患膝关节均无弹响、打软腿情况,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治疗ACL断裂,在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前提下,可保障重建的韧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胫骨隧道技术 前交叉韧带断裂
下载PDF
高位前入路与加用后内侧入路定位胫骨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比较
3
作者 肖德意 王福科 +3 位作者 刘江华 杨晓勇 壮云翔 王鹏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膝前高位双入路与加用后内侧入路的两种镜下定位胫骨隧道的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后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3月在本院PCL重建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双入路,34例采用三入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膝前高位双入路与加用后内侧入路的两种镜下定位胫骨隧道的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后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3月在本院PCL重建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双入路,34例采用三入路。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双入路组手术时间少于三入路组(P<0.05),但2组术后随访关节功能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Lysholm和IKDC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2组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高位双入路与三入路两种方法定位后交叉韧带胫骨骨道重建后交叉韧带均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定位技术 膝关节镜
下载PDF
基于Rhinoceros软件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3D模型的建立方法
4
作者 张政 滕元君 +5 位作者 贾更新 李昌玺 谭念 马龙 王遵林 夏亚一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三维(3D)模拟软件(Rhinoceros)建立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3D模型并测量胫骨隧道相关参数的方法。方法:采集4名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CT数据,利用Rhinoceros软件建立膝关节3D模型,并模拟PCL重建术中3种不同角...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三维(3D)模拟软件(Rhinoceros)建立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3D模型并测量胫骨隧道相关参数的方法。方法:采集4名健康志愿者的膝关节CT数据,利用Rhinoceros软件建立膝关节3D模型,并模拟PCL重建术中3种不同角度的胫骨隧道并测量隧道的相关参数,隧道与胫骨平台所成角度分别为45°、50°、55°。结果:成功建立P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3D模型,可基于Rhinoceros软件从任意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准确测量胫骨隧道的重要参数。结论:基于Rhinoceros软件模拟胫骨隧道用于PCL重建术前规划的3D手术模型成功建立,该项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模拟PCL重建手术过程,展示胫骨与胫骨隧道的解剖结构和空间关系,可以为术者提供准确的隧道参数用于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3D模型 术前规划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尚仲 方玉基 +1 位作者 李仕本 王希收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烟台芝罘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烟台芝罘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内侧半月板挤压比值(MME)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评估手术结果。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复查MRI显示半月板根部修复均完全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VS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而MME比值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患者术前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级术后进展为I级,其余患者K-L分级无改变。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可显著改善半月板愈合,缓解患者疼痛,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关节镜 胫骨隧道 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比较
6
作者 王森 何芒 +1 位作者 夏俊峰 张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每组4...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与经前内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每组48例。经胫骨隧道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经前内入路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经前内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手术过程中于关节镜下使用测深尺测量2组患者的股骨骨道长度,测量2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的股骨骨道冠状面中心线与关节线夹角角度及股骨纵轴线与股骨骨道夹角;采用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评估2组患者术后1 a的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2组患者术前、术后1 a膝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胫骨隧道组患者的股骨骨道长度显著长于经前内入路组(P<0.001),股骨骨道冠状面中心线与关节线夹角角度、股骨纵轴线与股骨骨道夹角显著大于经前内入路组(P<0.001)。术后1 a,经胫骨隧道组患者的Lachman试验阴性率和轴移试验阴性率显著低于经前内入路组(P<0.05)。术前、术后1 a,经胫骨隧道组与经前内入路组患者的Lysholm、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Lysholm、IKDC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01)。经胫骨隧道组和经前内入路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2%(5/48)、6.25%(3/48);2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 经胫骨隧道、经前内入路均可作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入路方式,其中经前内入路能够获得更好的镜下视野、准确的定位及足够的隧道长度,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经前内入路 膝关节稳定性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熊健斌 赵劲民 +2 位作者 沙轲 程建文 韦庆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39-3142,共4页
背景: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的定位一直是手术的难点,把计算机导航技术运用到后交叉韧带重建中,希望能提高胫骨隧道定位的精度。目的: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中准确定位胫骨隧道的方法,评价其在后交叉韧带重建中... 背景: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的定位一直是手术的难点,把计算机导航技术运用到后交叉韧带重建中,希望能提高胫骨隧道定位的精度。目的: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在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中准确定位胫骨隧道的方法,评价其在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醛防腐成人下肢标本50侧,切断标本后交叉韧带后分别用聚氨酯海棉粘贴包裹模拟软组织覆盖的完整标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导航组)及传统关节镜(对照组)定位胫骨隧道。观察两组标本胫骨隧道的出口位置,透视后测量胫骨隧道的矢状角度及长度,记录透视次数。结果与结论:导航组胫骨虚拟隧道矢状角度和长度术中定位及术后实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实测胫骨隧道矢状角度为(61.88±0.94)°、透视次数为(3.0±0.5)次,对照组分别为(52.63±1.04)°及(9.0±2.7)次;导航组隧道出口位于后交叉韧带生理附着区23例,对照组为1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透视导航技术可以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定位,具有隧道定位准确性高、辐射及手术污染机会减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系统 后交叉韧带 重建 胫骨隧道 矢状角度
下载PDF
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理选 李映姗 +3 位作者 张华胜 郭汉明 王新光 康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 目的比较分析经胫骨隧道与前内入路两种方式建立股骨骨道早期变化的差异,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4例患膝关节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组(42例)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B组(52例)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重建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康复锻炼,术后1周和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道情况。结果 A组38例、B组42例完成X线检查。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道增宽的程度A组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种入路建立的股骨股道术后早期均具有较高的骨道扩大发生率,经前内侧入路行ACL重建更有利于减轻股骨骨道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入路 前内入路 骨道变化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子奇 黄伟彦 +4 位作者 彭杰威 高大伟 吴宇峰 王康振 何君源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0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接受膝关节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征求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术前详细记录患...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胫骨隧道位置对外侧半月板半脱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该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接受膝关节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征求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体征以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术前ACL损伤以患者症状、体征及MRI检查结果为依据,术中行ACL损伤探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RTD和LMSV的相关性(r=-0.826,P<0.05),提示胫骨隧道到外侧沟距离过少容易并发术后LM半脱位。绘制ROC曲线,找出其约登指数,最小化的“最优”RTD值分别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7%、83.6%。曼-惠特尼U检验计算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RTD值区间范围为8.8~13.5 mm。结论胫骨隧道到外侧沟距离过少容易并发术后LM半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胫骨隧道位置 外侧半月板半脱位
下载PDF
采用激光技术实现经胫骨隧道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振 郝跃峰 +3 位作者 许檬磊 吴乾 宗路杰 胡丹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08-215,共8页
背景:经胫骨隧道技术(transtibial,TT)可实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等长重建,而其实现解剖重建的能力存在争议。目的:探讨采用激光定位技术实现ACL解剖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具完整尸体,剥离膝关节前部软组... 背景:经胫骨隧道技术(transtibial,TT)可实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等长重建,而其实现解剖重建的能力存在争议。目的:探讨采用激光定位技术实现ACL解剖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具完整尸体,剥离膝关节前部软组织充分暴露至韧带表面,使用外固定架固定膝关节于屈曲90°位置,去除前交叉韧带。将膝关节内ACL止点足印区(下简称止点)的中心点作为骨隧道内口,使用"双面激光技术"虚拟ACL的空间构象,确定胫骨及股骨骨隧道的关节外口,测量样本解剖数据及隧道相关数据。结果:男女比例为19:6,平均年龄(59.5±11.1)岁,平均身高(164.92±7.27)cm,髌腱长度(35.23±5.10)mm,胫骨横径(73.50±4.89)mm,胫骨前后径(45.18±4.02)mm;胫骨止点长度为(15.75±2.44)mm;胫骨止点的宽度(8.00±1.28)mm;股骨止点长度(15.39±2.17)mm,股骨止点宽度(8.97±1.61)mm,股骨止点与后壁的距离(2.61±0.62)mm,外侧髁间嵴出现的概率为76%,外侧分叉嵴出现的概率为49%。屈曲90°时,胫骨隧道长度(31.83±4.09)mm,距离胫骨平台(16.33±4.56)mm,距离髌腱内侧(10.79±5.85)mm;距离内侧副韧带(23.12±5.99)mm;股骨隧道长度(42.70±7.83)mm。上述指标左右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止点前后径较小,建议采用单束解剖重建较为适当,宽度建议取8 mm左右为宜;通过"双面激光技术"可以模拟膝关节中ACL的空间构象,在减少骨质损伤的前提下可测量一个膝关节的多个角度;在屈曲90°时,经胫骨隧道技术可以安全进行单束解剖重建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隧道技术 解剖重建 前交叉韧带定位器 双面激光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晓辉 袁晓庆 +4 位作者 吴一雄 李桂军 高立波 胡辉东 高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联合免打结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7~71岁,平均(44.8±14.3)岁。8例为摔伤、2例为交通事故、2例为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联合免打结锚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纳入12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7~71岁,平均(44.8±14.3)岁。8例为摔伤、2例为交通事故、2例为运动伤。依据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合并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镜下通过2根Orthocord缝线复位骨折块,在胫骨结节内侧通过单胫骨隧道拧入可吸收免打结锚钉收紧缝线,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应用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应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感染、关节腔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6±4.9)个月。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无伸屈功能受限。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IKDC评分由术前的(39.17±3.56)分改善为(90.33±1.61)分,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2.92±1.96)分改善为(93.08±1.88)分(均P<0.01)。结论关节镜下单胫骨隧道应用Orthocord缝线结合可吸收免打结锚钉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无金属内置物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骨折 撕脱性 胫骨隧道 免打结锚钉
下载PDF
关节镜下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斌 吴旭东 +1 位作者 黄小刚 赵进征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期60-62,66,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7~45岁,中位数36岁。均为...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固定治疗半月板撕裂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7~45岁,中位数36岁。均为单侧半月板撕裂,左侧14例、右侧22例,内侧半月板26例、外侧半月板10例。急性损伤12例,慢性损伤24例。半月板红区撕裂21例、半月板红区与白区交界处撕裂15例,合并半月板根部撕裂3例。病程3~66个月,中位数35个月。结果:关节镜检查显示,本组患者半月板水平裂11例、纵裂17例、复合裂8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52.0±8.0)分,术后6个月(86.0±12.0)分。均未出现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Healix带线锚钉经胫骨隧道缝合治疗半月板撕裂,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半月板 胫骨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胫骨隧道
下载PDF
电磁导航系统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定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鹏宇 余志平 +3 位作者 刘端正 贾国庆 张海清 丛海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8期703-706,共4页
目的评价电磁导航系统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定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优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新鲜冰冻成人下肢膝关节标本30例,不计性别、年龄及左右侧,将标本CT数据导入电磁导航系统行三维建模,术前完成最优手术路径规划,术中于电... 目的评价电磁导航系统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胫骨隧道定位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优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新鲜冰冻成人下肢膝关节标本30例,不计性别、年龄及左右侧,将标本CT数据导入电磁导航系统行三维建模,术前完成最优手术路径规划,术中于电磁导航系统实时监测下完成胫骨隧道重建,并测量胫骨隧道矢状角度、隧道长度与出口位置。结果30例膝关节中,28例钢针出针点位于术前规划好的足印区内,为有效的胫骨隧道,电磁导航辅助下胫骨隧道定位的有效率为93.33%,有效例数中优良率为85.71%(24/28)。术前规划矢状角度为(59.72±2.32)°,术后实测为(59.55±2.35)°,误差为(0.16±1.9)°;术前规划胫骨隧道长度为(69.56±2.79)mm,术后实测为(70.34±2.38)mm,误差为(-0.78±2.27)mm。术前规划胫骨虚拟隧道矢状角度、长度与术后实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导航系统辅助下行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定位,精准度高,操作方便,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辅助定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 后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 关节镜 矢状角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线固定法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江明 王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344-2346,共3页
半月板是胫骨关节面上内侧及外侧半月形状骨,其边缘较厚,中心部薄,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并呈游离状态[1]。半月板边缘轻微损伤后能够自行修复,但撕裂伤需进行手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又被称为撕脱骨折,撕裂后半月板难以承载运动负荷,导... 半月板是胫骨关节面上内侧及外侧半月形状骨,其边缘较厚,中心部薄,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并呈游离状态[1]。半月板边缘轻微损伤后能够自行修复,但撕裂伤需进行手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又被称为撕脱骨折,撕裂后半月板难以承载运动负荷,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严重下降[2]。目前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线固定法及锚钉缝合法均为临床常用术式,但此类疾病研究报道较少,缺乏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损伤 撕脱骨折 关节囊 关节镜下 撕裂伤 胫骨关节面 胫骨隧道 半月板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与常规锚钉固定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张文桥 沈烈军 陈文锋 《中医正骨》 2021年第11期24-30,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与常规锚钉固定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在关节镜辅助下分别采用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带袢钢板固定组)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与常规锚钉固定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在关节镜辅助下分别采用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带袢钢板固定组)与常规锚钉固定(锚钉固定组)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膝关节被动屈伸范围、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膝关节活动水平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52±18.64)min,(105.63±20.76)min,t=1.276,P=0.205];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锚钉固定组[(24.35±6.87)h,(28.14±7.52)h,t=-2.709,P=0.008;(6.57±1.85)d,(7.76±1.94)d,t=-3.232,P=0.002]。②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92°±7.21°,44.52°±7.02°,t=1.013,P=0.313);术后1年,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大于锚钉固定组(102.74°±10.64°,95.76°±9.56°,t=3.553,P=0.001),2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均较术前增大(t=33.564,P=0.000;t=27.790,P=0.000)。③膝关节被动屈伸范围。术前2组患者膝关节被动屈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1°±6.85°,50.55°±6.88°,t=-0.255,P=0.799);术后1年,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被动屈伸范围大于锚钉固定组(114.35°±11.58°,105.38°±10.25°,t=4.223,P=0.000),2组患者膝关节被动屈伸范围均较术前增大(t=36.116,P=0.000;t=32.268,P=0.000)。④IKDC评分。术前2组患者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8±4.29)分,(30.99±5.01)分,t=0.651,P=0.516];术后1年,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IKDC评分高于锚钉固定组[(51.34±5.76)分,(45.76±7.52)分,t=4.289,P=0.000],2组患者IKDC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20.622,P=0.000;t=12.154,P=0.000)。⑤Tegner膝关节活动水平评分。术前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活动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1.02)分,(3.42±1.05)分,t=0.448,P=0.655];术后1年,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Tegner膝关节活动水平评分高于锚钉固定组[(7.38±1.85)分,(6.14±1.65)分,t=3.642,P=0.000],2组患者Tegner膝关节活动水平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13.778,P=0.000;t=11.976,P=0.000)。⑥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92±7.05)分,(49.52±8.01)分,t=0.955,P=0.342];术后1年,带袢钢板固定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锚钉固定组[(85.64±7.38)分,(77.56±9.26)分,t=4.968,P=0.000],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25.778,P=0.000;t=17.344,P=0.000)。⑦并发症。带袢钢板固定组术后出现切口深部感染4例、切口未一期愈合2例,锚钉固定组术后出现切口深部感染6例、切口未一期愈合3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9,P=0.403)。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带袢钢板固定治疗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与常规锚钉固定治疗相比,术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综合疗效好,膝关节屈伸范围大、关节功能好,但两者的手术时间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半月板 关节镜检查 缝合锚 带袢钢板 胫骨隧道 临床试验
下载PDF
I.D.E.A.L技术与经胫骨隧道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凡 王国梁 +3 位作者 李彦林 李骅 施青吕 李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7-994,共8页
目的比较I.D.E.A.L技术与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A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 目的比较I.D.E.A.L技术与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ACL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术中股骨隧道定位采用I.D.E.A.L技术30例(I.D.E.A.L组)、TT技术30例(TT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软骨及半月板损伤构成比以及术前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胫骨前移差值、Blumensaat角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住院时间、术后早/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VA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测量胫骨前移差值;MRI复查观察移植物愈合情况,并测量移植物股骨端、中段、胫骨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quotien,SNQ)值,以及膝关节Blumensaat角。计算胫骨前移差值以及Blumensaat角的手术前后差值(变化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增加,VAS评分降低,其中TT组术后1周VAS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评分两组组内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两组上述评分均呈进一步改善趋势;Lysholm评分、VAS评分术后1周及1、3、6、12个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仅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I.D.E.A.L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TT组、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胫骨前移差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I.D.E.A.L组变化值高于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E.A.L组术后早、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T组(P<0.05)。术后12个月MRI检查示两组膝关节移植物均生存良好,Blumensaat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I.D.E.A.L组Blumensaat角变化值以及移植物股骨端、中段、胫骨端SNQ值均高于TT组(P<0.05)。结论采用I.D.E.A.L技术重建ACL术后早期疗效更好,膝关节稳定性更高,术后并发症率更低;但采用TT技术重建术后移植物成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I.D.E.A.L技术 胫骨隧道技术 移植物
原文传递
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浩荣 钟天伟 +2 位作者 高锋 杨海宝 陈广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8完成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在膝关节MRI图像上测量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近端内侧角,根据三分位数将内侧胫骨平台后倾... 目的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制备胫骨隧道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8完成的6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在膝关节MRI图像上测量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近端内侧角,根据三分位数将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分为3组,A组18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5°),B组30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5°~8°),C组12例(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8°);根据胫骨近端内侧角分为2组,a组36例(胫骨近端内侧角≤85°),b组24例(胫骨近端内侧角>85°)。结果术后3个月A组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胫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B组,且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B组、C组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胫骨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胫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胫骨隧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近端内侧角与胫骨隧道冠状面倾斜角呈负相关,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胫骨隧道矢状面倾斜角呈正相关,而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与胫骨骨隧道前方骨质厚度呈负相关,因此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前需仔细评估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术中钻取胫骨隧道时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近端内侧角 胫骨隧道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解剖单束重建骨隧道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梁玉贺 李天 +1 位作者 谢荣 刘东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05-108,共4页
大量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前交叉韧带损伤较常见,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分为解剖双束重建和解剖单束重建。解剖单束重建相较于解剖双束重建需要的移植物少、对股骨骨质破... 大量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前交叉韧带损伤较常见,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分为解剖双束重建和解剖单束重建。解剖单束重建相较于解剖双束重建需要的移植物少、对股骨骨质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是目前运动医学界的更多选择。在解剖单束重建手术过程中,骨隧道如何钻取以及骨隧道钻取角度的选取尤为重要。但是,选择何种骨隧道钻取方式以及定位后以何种角度创建理想的股骨和胫骨隧道目前学者们仍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镜 股骨隧道 胫骨隧道 隧道定位 钻孔角度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技术和经内侧入路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磊 姜博 +3 位作者 孙晋 马佳 张晟 刘晓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通过10年随访,探讨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术和经内侧入路(transportal,TP)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9年3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10年随访,探讨经胫骨隧道(transtibial,TT)技术和经内侧入路(transportal,TP)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9年3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TT技术重建57例(TT组)、TP技术重建46例(T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2000双下肢胫骨前移距离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年使用Lachman试验评价关节前向稳定性,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旋转稳定性;采用KT-2000测量SSD。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MRI观察移植物愈合情况,测量胫骨及股骨隧道冠状位倾角。观察患者术后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3年,平均11.5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均未发现供区不适或移植物失效。MRI检查可见移植物愈合良好。术后10年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2000 SS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骨和胫骨隧道冠状位倾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重返伤前运动水平的比例TT组为61.40%(35/57)、TP组为63.04%(29/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87)。结论采用TT及TP技术重建ACL均能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隧道技术 经内侧入路技术
原文传递
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广超 何川 +4 位作者 张振光 邹颖祥 李彦林 王福科 贾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0-795,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辅助胫骨隧道制备的准确性。方法取20具非配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男11具,女9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27~68岁);左侧8具,右侧12具。对标本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影像学... 目的探讨3D打印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辅助胫骨隧道制备的准确性。方法取20具非配对膝关节尸体标本,男11具,女9具;平均死亡年龄为36岁(27~68岁);左侧8具,右侧12具。对标本进行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膝关节三维模型重建,并根据相应解剖位点和虚拟胫骨隧道设计出A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定位模板。使用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个体化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将此20个模板分别应用于20具膝关节尸体标本ACL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制备。术后再次进行膝关节CT扫描,应用Tsukada法进行胫骨隧道相对位置的测量,比较术前模拟隧道与术后实际隧道的相对位置。结果术前模拟胫骨隧道出口中心到胫骨内侧缘的距离与胫骨平台内外侧缘距离的百分比为49.7%±2.1%,术后实际为48.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3)。术前模拟胫骨隧道出口中心到胫骨前缘的距离与胫骨平台前后缘距离的百分比为41.3%±1.3%,术后实际为40.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4,P=0.152)。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胫骨隧道定位模板可准确地辅助ACL解剖重建术中胫骨隧道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3D打印技术 模板 胫骨隧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