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 被引量:4
1
作者 滕学仁 胡光亮 +1 位作者 赵永生 张其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患者(23个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自体半腱肌腱移植...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患者(23个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自体半腱肌腱移植物经胫骨骨道和腓骨骨道返折分别重建胭肌腱和胭腓韧带,于胭肌腱股骨外侧髁解剖止点处钻孔固定重建的胭肌腱和胭腓韧带;股薄肌腱移植物经腓骨骨道返折重建腓侧副韧带,于腓侧副韧带股骨外侧解剖止点处钻孔固定重建的腓侧副韧带。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者,同期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外旋活动度进行至少1年(12~31个月,平均26、7个月)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价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结果:术后1年以上的回顾性随访中,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屈膝30°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19例,膝内翻I度不稳定伴硬性终止点者2例;俯卧位膝关节屈膝30°,所有患者小腿外旋活动均与对侧相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3分,术后平均89.2分。结论: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具有移植腱割取创伤小、移植材料理想、解剖等长重建及固定强度高的特点,近期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角 肌腱 重建
下载PDF
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6
2
作者 黄长明 王建雄 +6 位作者 范华强 张少战 卢海燕 沈瑞群 胡喜春 付仰攀 董辉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ACL损伤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肌...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0例ACL损伤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预张力后,肌腱中间打结,测量结与肌腱的直径,备用。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建立股骨胫骨端等长点,胫骨端用肌腱相同直径的钻头建立胫骨隧道。股骨端用自制的台阶样联合钻建立隧道。股骨隧道下30mm的直径为6~8mm,股骨隧道近端为11~12mm。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经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将肌腱拉紧、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将4股肌腱从胫骨隧道和其下方10mm处分别穿出,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10例随访5~12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0~45分,(29.80±12.79)分;术后半年评分:81~91分,(86.80±3.46)分(t=20.93,P<0.01)。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结合双监视法解剖等长技术重建ACL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韧带等长重建、生物固定、不用内固定耗材、节约手术费用、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广大部队伤病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等长点 肌腱
下载PDF
兔四股半腱肌腱编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雁 敖英芳 +2 位作者 于长隆 张继英 傅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1-383,i000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改善等张性的四股肌腱编织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促进移植物束间融合。方法:两组新西兰白兔共44只,一组(未编织组)按临床现常规使用的方法行四股平行排列的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一组(编织组)行... 目的:观察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改善等张性的四股肌腱编织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促进移植物束间融合。方法:两组新西兰白兔共44只,一组(未编织组)按临床现常规使用的方法行四股平行排列的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一组(编织组)行四股肌腱编织后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第3周、6周、12周、26周、52周行组织学观察对比。结果:术后第26周与52周,移植物改建塑形基本完成,有些束间结构完全融合,有些虽然融合但组织学有结缔组织相隔,有些仍呈分离的束存在。编织组大体上的融合率显著高于未编织组,组织学变化过程基本类似,但各束肌腱塑形过程比未编织组更同步。结论:通过编织不同束肌腱使之成为一整体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能可以减少不同束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各束移植物塑形更同步,并促进各束的融合,带来更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有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肌腱 编织 组织学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邵德成 陈百成 +3 位作者 高石军 孙然 李晗 闫昌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7-618,共2页
目的关节镜下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3度损伤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6岁。应用自... 目的关节镜下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3度损伤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6岁。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单隧道技术重建PCL。术前屈膝活动度(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8例患者后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及Tenger评分、KT-1000测量,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抽屉试验术前均为3度,术后为(1.2±0.4)度。术前Lysholm评分(50.7±7.1)分,术后为(93.1±2.9)分。术前Tegner评分(1.2±0.7)分,术后为(6.1±0.7)分。术前胫骨后移(11.8±1.6)mm,术后为(2.6±1.2)mm。KT-1000测量术后健患侧对比平均(2.3±1.3)mm,其中<3mm者14例,>5mm2例。术后屈膝活动度(117.2±2.8)°,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PCL的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的恢复关节功能。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肌腱
下载PDF
关节镜下无植入物固定自体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5
作者 刘红光 陈述祥 +2 位作者 欧文欢 丁林坚 司徒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m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7)分,Lysholm评分为(44.4±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结果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3.7)分,Lysholm评分为(91.6±2.7)分,均优于术前(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束肌腱 前交叉韧带 解剖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胭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杨光 陈文栋 +2 位作者 文会龙 夏铭阳 胡辉东 《常州实用医学》 201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残余柬支以及断端纤维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62例,其中部分束支断裂18例,完全断裂38例,韧带松弛6例。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束支或韧带松弛者予以保留,对完全断裂的残端不... 目的探讨保留残余柬支以及断端纤维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62例,其中部分束支断裂18例,完全断裂38例,韧带松弛6例。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束支或韧带松弛者予以保留,对完全断裂的残端不做清理,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采用IntraFix固定。结果6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61(53.2±6.0)分,末次随访91—98(94.7±3.7)分,提高41.5±2.3分;Lachman试验阴性59例,弱阳性3例。结论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 残端 前交叉韧带 重建
下载PDF
肌腱结嵌压双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测定
7
作者 唐金树 刘玉杰 +2 位作者 汪爱媛 张建党 卢世璧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1期757-759,共3页
目的 评价肌腱结嵌压双股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在猪膝关节的股骨端 ,用联合阶梯状钻头在与股骨干纵轴成 4 5°角向股骨髁间窝 11点处钻一瓶颈状骨性隧道。绳肌腱中间打结后并成双股穿过骨性隧... 目的 评价肌腱结嵌压双股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的体外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在猪膝关节的股骨端 ,用联合阶梯状钻头在与股骨干纵轴成 4 5°角向股骨髁间窝 11点处钻一瓶颈状骨性隧道。绳肌腱中间打结后并成双股穿过骨性隧道 ,肌腱结在隧道的阶梯处形成嵌压。测定肌腱结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和负载时的位移量。对照组分别用骨 -髌腱 -骨 (B -PT-B)界面螺钉和游离肌腱 (FT)界面螺钉进行ACL重建。结果 肌腱结嵌压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为 6 80± 130N ,大于B -PT -B组的 4 5 9± 14 7N (P <0 0 1)和FT组的 15 1± 34N (P <0 0 0 1)。在 4 0 0N的生理载荷下 ,肌腱结嵌压重建ACL产生的位移量为 9 85± 2 96mm ,B -PT -B组为 7 4 9± 2 6 7mm ,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肌腱结在骨性隧道内的嵌压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结嵌压双股肌腱 前交叉韧带 体外生物力学性能 测定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治疗体会
8
作者 关和宇 《中外医疗》 2009年第1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关节镜下应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对比术前术后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不稳定感消失,...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关节镜下应用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对比术前术后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膝关节不稳定感消失,平均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大于120°,术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3例弱阳性,1例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在关节镜下利用腘绳肌肌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帚 肌腱 重建术 关节镜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康复方案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彦伟 纪斌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方案的临床效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32例,其中,车祸20例,运动损伤12例。采用保守康复方...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两种不同康复方案的临床效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32例,其中,车祸20例,运动损伤12例。采用保守康复方案16例,采用积极康复方案16例。术后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存在明显差异;髌上10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存在明显差异;IKDC评分有明显差异;关节稳定性检查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积极康复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时间,但远期效果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康复 肌腱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磊 宁志杰 +6 位作者 田敏 宁廷民 张红 罗毅 马清元 高加智 刘欣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联合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9月-2005年2月,13例病人(13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 [目的]探讨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联合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9月-2005年2月,13例病人(13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内侧副韧带损伤(MCL),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2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1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3膝伴腘动脉损伤,2膝伴腓总神经损伤。7例病人于损伤后急性期入院,2膝于急性期行腘血管探查修复,4膝行膝后内侧角、内侧副韧带修复。13例病人于伤后4~12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其中4例同期后1/2股二头肌腱重建后PLC,1例同期阔筋膜PMC、MCL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39个月,平均(21.85±9.28)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95分,平均(86.54±6.89)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13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3例、接近正常(B级)8例、异常(C级)2例。13例病人中,11例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2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多伴有其它重要结构损伤,需妥善处理合并损伤。关节镜下自体移植物联合单束重建ACL和PCL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四股肌腱 单束重建
下载PDF
骨膜包裹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促进腱骨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然 陈百成 +4 位作者 张晓阳 王飞 邵德成 王晓峰 陈竞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骨膜包裹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110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骨膜包裹胭绳肌腱重建前叉韧带(52膝),对照组采用单纯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58膝)。术后1年...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骨膜包裹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110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骨膜包裹胭绳肌腱重建前叉韧带(52膝),对照组采用单纯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58膝)。术后1年采用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HS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采用KT-1000,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采用膝关节MR测量骨隧道宽度。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4,P〉0.05);KT-1000测量实验组胫骨前移值小于对照组(t=6.427,P〈0.05);术后1年MR观察实验组股骨隧道扩大率小于对照组(χ^2=4.17,P〈0.05),实验组胫骨隧道扩大率小于对照组(χ^2=3.90,P〈0.05)。结论自体骨膜包裹胭绳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短期临床效果确定,并能够增强重建韧带的稳定性,降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前交叉韧带 肌腱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时可吸收界面螺钉股骨隧道内口固定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毕擎 朱丹杰 +3 位作者 夏冰 洪剑飞 章水均 邱斌松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时,磷酸三钙/聚乳酸(TCP/PLA)可吸收界面螺钉股骨隧道固定的有效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ACL损伤需行重建手术的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1-48...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时,磷酸三钙/聚乳酸(TCP/PLA)可吸收界面螺钉股骨隧道固定的有效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ACL损伤需行重建手术的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1-48岁,平均34.5岁;左膝19例,右膝8例。所有患者均以4股自体腘绳肌腱为重建移植物,关节镜下以TCP/PLA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隧道,intrafix系统固定胫骨隧道重建ACL。术中注意股骨隧道周围的残端清理,过屈膝关节110°-120°,以使拧入可吸收界面螺钉与股骨隧道轴平行。达到坚强的内口固定。结果:27例中5例发生初次挤压失败。挤压螺钉螺母碎裂1例,隧道内脱空1例,脱空进入关节腔内3例。5例患者均进行挽救治疗后重新固定成功。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Lachman试验:阴性14例;阳性Ⅰ度10例,阳性Ⅱ度3例。按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为(53.1±3.9)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3.3±3.1)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TCP/PLA可吸收界面螺钉隧道内口固定、4股腘绳肌腱重建ACL能良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掌握界面螺钉挤入股骨隧道内口的角度是移植物股骨隧道内固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肌腱 股骨隧道内口固定 可吸收界面螺钉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变化的对比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胫骨端不同固定方法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增宽情况。材料和方法:我所2005年3月到12月的64名患者(65例膝关节)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根据胫骨端固定方... 目的:对比研究胫骨端不同固定方法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增宽情况。材料和方法:我所2005年3月到12月的64名患者(65例膝关节)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根据胫骨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门形钉组(36例),联合固定组(可吸收挤压螺钉+门形钉,14例),Intrafix组(Intrafix固定螺钉,15例),术后平均15.8个月(11.20个月)随访时拍x线片进行骨道测量,股骨端测量骨道关节入口处直径,胫骨端分别测量胫骨骨道关节线水平(T1)、骨道中点部位(亿),及骨道胫骨皮质出口处(r13),取胫骨骨道最宽处作为衡量骨道增宽的标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股骨骨道增宽发生率,正位分别为97.22%、92.86%、93.33%,侧位为94.44%、85.71%、93.33%,胫骨骨道增宽发生率,正位为91.67%、92.86%、93.33%,侧位为91.67%、92.86%、100%。各组股骨、胫骨骨道增宽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骨道增宽程度,股骨正位分别为55.71%、47.60%、56.40,侧位为55.52%、53.00%、51.30%;胫骨正位为47.14%、52.60%、66.20%,侧位为51.85%、63.50%、72.50%。胫骨骨道形状以O型(正位片)及v型(侧位片)最常见。Intrafix组术后随访时胫骨骨道关节入口处骨道扩大不明显,和术后即刻相比此处直径正位片上无明显差别,侧位片上仅1例骨道扩大超过2mm。结论:术后随访时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骨道增宽发生率无明显差别。Intrafix组胫骨骨道关节入口处增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腱 骨道增宽
下载PDF
运用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和Intrafix技术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14
作者 毕擎 朱丹杰 +2 位作者 洪剑飞 顾海峰 夏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intrafix和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ACL损伤需行重建手术的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43岁,平均32岁;左膝14例,右... 目的探讨intrafix和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ACL损伤需行重建手术的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1~43岁,平均32岁;左膝14例,右膝7例。病程7 d至1个月,平均18.5 d。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运动损伤6例,摔伤2例,重物砸伤3例;均为急性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外侧副韧带损伤l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半月板损伤1例。Lachman试验术前14例3+,4例2+,3例1+。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4.1±4.8)。所有患者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为ACL重建移植物,应用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骨隧道移植物,intrafix固定胫骨隧道移植物,行21例ACL损伤病例重建术。用Lv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10-13个月,平均11.5个月。Lachman试验:18例≤1+,3例为2 +。按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为(54.1±4.8),终末随访时平均(9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四股膪绳肌腱重建ACL,移植物坚强,固定可靠。允许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能较好地恢复ACL损伤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肌腱 INTRAFIX interference可吸收界面螺钉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15
作者 丁勇 胡运生 +6 位作者 王育才 孙嗣国 廖博 李钊 单乐群 陈艳 马保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多股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28例得到随访。结果随访时间7~48(13.5±2.3)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3±3.6)分,术后(91.3±2.9)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多股胭绳肌腱单束重建膝ACL创伤小,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快捷、疗效可靠,是治疗前交叉损伤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多股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晓斌 谢喜波 +1 位作者 林立楷 郑武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对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9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修复的临床效果,对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9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镜下采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组在膝关节镜下采取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比值、跳跃指数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术修复交叉韧带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术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临床价值更胜一筹,故可以大力推广和借鉴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自体肌腱重建 交叉韧带
下载PDF
兔四股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雁 敖英芳 +2 位作者 于长隆 张继英 傅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四股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的生物力学转归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将四股半腱肌腱编织改善等张性的方法促进束间融合,改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分为两组,每组16只,一组行常规自体... 目的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四股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的生物力学转归以及是否可以通过将四股半腱肌腱编织改善等张性的方法促进束间融合,改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分为两组,每组16只,一组行常规自体四股半腱肌腱重建 ACL(常规重建组),另一组行编织的四股半腱肌腱重建 ACL 手术(编织组)。每组于术后26周和52周各处死8只进行 ACL 观察,并每组取6只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比研究。结果常规重建组26及52周共16例韧带中,5例融合为一束,11例存在分束。编织组16例标本中,13例合为一束,3例呈不同程度的分束状态。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常规重建的韧带26和52周的最大载荷分别达到正常韧带的22.63%和35.87%,编织组26和52周的最大载荷达到正常韧带的33.17%和67.20%;编织组26、52周标本的最大载荷和硬度均显著高于常规重建组。结论四股半腱肌腱作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各束之间可以发生融合、部分融合以及分束的状态,原因可能与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通过编织减少这种相对运动,可以促进各束融合,提高生物学及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重建 肌腱 编织
原文传递
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线与否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雷 李彬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缝线与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韧带重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自体腘绳肌移植物中...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移植物加用高强度编织缝线与否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40例后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韧带重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自体腘绳肌移植物中是否加用Arthrex AR-7200(Arthrex,Naples,FL,USA)编织缝线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以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PDT)作为膝关节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以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作为膝关节功能性评价标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术后1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评价结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与术前膝关节评价结果。结果膝关节功能性方面: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64(40,81)、84(73,87)分,对照组分别为68(48,78)、80(70,9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35、-3.576,P值分别为0.011、<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前及术后1年Tegner评分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为2.0(1.0,2.5)、6.0(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0(1.0,3.0)、6.0(4.0,7.0)分,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7、-4.122,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IKDC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750,-4.234,P均<0.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后抽屉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Z值分别为-3.674,-4.083,P均<0.01),并且试验组膝关节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0.156,P=0.039)。结论自体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移植物中放置高强度编织缝线更利于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关节镜 自体肌腱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七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19
作者 田冠玉 陈崇民 +4 位作者 黄越 刘振东 张烈 王建设 王岩 《丹东医药》 2009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七股胭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加三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七股胭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可行性,评估其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加三股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12个月随访,膝关节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9.3±2.8)分,终末随访时平均(91.2±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用七股胭绳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疗效可靠,方法简单,手术费用低,术后功能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七股绳肌肌腱 重建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冬发 侯之启 +5 位作者 彭昌贵 李日旺 陈景琨 吴小杭 罗鹰 陈祝江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膝...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或感染.术后随访6~18个月,膝关节屈曲平均130°,伸直0°;21例患者均无打软腿现象.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Ⅰ°).Lachman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3±4.6)分提高至(84.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一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费用较低、愈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绳肌肌腱 关节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