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赖伟华 罗思婵 +2 位作者 陈广树 韩敦正 汤穆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9-723,共5页
背景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治疗上体现个体化,降糖使用的胰岛素为小剂量静脉滴注,但相关研究指出全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同样能起到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的效果,且使用更加简易方便。目的探讨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时使... 背景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的急危重症,治疗上体现个体化,降糖使用的胰岛素为小剂量静脉滴注,但相关研究指出全程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同样能起到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的效果,且使用更加简易方便。目的探讨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时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的血糖缓解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糖危象患者115例,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72例,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n=58)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n=57)。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使用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使用门冬胰岛素,患者血糖达标前,两组胰岛素用量均为0.10~0.15 U·kg^(-1)·h^(-1)。观察两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DKA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组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泵组中的HHS患者血糖下降速度、血糖达标时间、平均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泵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均可有效缓解血糖,胰岛素皮下注射泵可作为高血糖危象患者降糖的注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危象 非昏迷 胰岛素注射方式 血糖 静脉注射 注射 皮下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血糖控制的效果及护理风险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 廖露 +1 位作者 闵芊瑜 杨文彬 《现代医院》 2015年第8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风险。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胰岛素注射,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改进后... 目的:研究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风险。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胰岛素注射,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改进后的方式进行胰岛素注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浓度、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和两组护理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为(5.56±0.43) mmol/L,餐后血糖浓度为(7.89±1.33)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浓度(6.78±0.65)mmol/L,(9.36±2.37) mmol/L;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也较对照组短;且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的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糖尿病更有效,其出现滴液、渗液等护理风险也较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方式 糖尿病 临床疗效 护理风险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徐小宇 王昌柱 +2 位作者 邹蕴 景士珍 王海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4,共4页
分析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予以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效果。方法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此研究,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100例高血糖危象患者予以研究,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下简称为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以下... 分析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予以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效果。方法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此研究,择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100例高血糖危象患者予以研究,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下简称为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以下简称为HHS)各70、30例,按照随机方式划分组别,划分为静脉注射泵组(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皮下注射组(门冬胰岛素),各50例,比较两组予以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干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下降速度、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下降速度、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KA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下降速度、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HS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下降速度、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昏迷高血糖危象患者需要临床对其病情加以重视,并且尽早地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无论选择静脉注射泵、皮下注射方式给药,都能让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让患者血糖下降速度提升,能够减少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 非昏迷 高血糖危象 门冬胰岛素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玉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第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共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24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纳入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2例奇数患儿为观察组,12例偶数患儿... 目的探究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共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24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表格将所有患儿的基本信息纳入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2例奇数患儿为观察组,12例偶数患儿为对照组,分别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与血糖达标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儿实施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 儿童糖尿病 血糖水平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用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的疗效及对血糖指标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姗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14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用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的疗效及对血糖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2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用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的疗效及对血糖指标改善的作用。方法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均为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式,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糖指标以及胰岛素用量和治疗后血糖平衡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含量以及餐后2h血糖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为(27.36±0.63)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7±0.73)U,且研究组患者的血糖平衡时间为(4.88±0.2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2±0.53)d,效果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妊娠糖尿病过程中,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妊娠期血糖平衡,胰岛素用量低、注射次数少、安全性高,提高患者依从性,临床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不同注射胰岛素方式 血糖平衡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管理十年前后对比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迪 巩纯秀 +4 位作者 孟曦 魏丽亚 秦淼 黄书越 李豫川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近10年来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改善情况,并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1型糖尿病儿童158例(A组)的血糖控制及合并症情况,并与10年前123例(B组)... 目的比较近10年来糖尿病管理血糖控制改善情况,并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1型糖尿病儿童158例(A组)的血糖控制及合并症情况,并与10年前123例(B组)横断面调查比较。采用分组比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均无并发症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8.5±1.47)%vs(9.9±1.85)%,下降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患儿性别分组,男女患儿HbA1C在前后10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0.008)。男童HbA1C良好及中等达标率后前10年检测结果分别为16.4%、68.5%vs 2.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女2组不同年代1日2次胰岛素注射比例及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SM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年龄、病程、胰岛素用量成正相关,与SMBG成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对于HbA1C起主要作用。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统计学上未见家庭经济收入、父母知识层次对于血糖控制的影响,但血糖控制良好组,父母知识层次高的比例稍多于其他2组,血糖控制差组看病自付比例较高。约半数糖尿病患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看病费用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3。结论近10年来,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发病年龄更小、女孩更多、SMBG增加、胰岛素注射每日2次比例不足一半。病程是影响血糖达标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儿童期未见合并症发生。前后10年胰岛素注射方式发生改变,加强血糖监测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社会经济因素显示部分糖尿病患儿家庭经济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看病费用增加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自我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方式
下载PDF
近10年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管理状况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迪 巩纯秀 +1 位作者 孟曦 魏丽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近10年来1型糖尿病(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横断面调查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年龄18岁以下158例T1DM儿童(A组)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情况,并与10年前参加西太平洋... 目的比较并分析近10年来1型糖尿病(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横断面调查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复诊的病程1年以上、年龄18岁以下158例T1DM儿童(A组)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情况,并与10年前参加西太平洋地区儿童青少年T1DM调查人群的123例(B组)横断面调查结果比较。采用分组比较,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儿均无并发症。A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8.50±1.47)%,较B组[(9.90±1.85)%]下降了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B组血糖控制良好(HbA1C〈7.5%)达标率(15.0%比10.6%),血糖控制中等(A组、B组分别为52.5%比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一日2次胰岛素注射比例A组、B组分别为43.0%、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自我血糖监测(SMBG)以每月60~120次及≥120次为主,比例分别为45.5%、37.8%;B组以监测尿糖为主,SMBG每月60次以上仅为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年龄、病程、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与SMBG呈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对于HbA1C起主要作用。结论近10年来,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发病年龄更小,SMBG增加、胰岛素注射2次比例不足50%。病程是影响血糖达标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儿童期未见并发症发生。加强血糖监测、增加胰岛素注射次数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自我血糖监测 胰岛素注射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