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亲和性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娟 王建伟 张志荣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insulin-5-Fu)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亲和性。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和荧光标记成像来检测insulin-5-Fu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偶联物在体外能够与肝癌细胞迅速地特异性结合;在中、低浓... 目的研究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insulin-5-Fu)在体外的细胞毒性和细胞亲和性。方法通过MTT比色法和荧光标记成像来检测insulin-5-Fu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偶联物在体外能够与肝癌细胞迅速地特异性结合;在中、低浓度下对肝癌细胞具有与原药相近的细胞毒性,对于正常细胞,其初期毒性较低;在高浓度下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毒性急剧增加。结论以胰岛素为靶向载体的偶联物能够靶向肿瘤细胞,在中、低浓度范围内能够达到与原药相近的抑瘤效果,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表现出时间延迟现象,高浓度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5-氟尿嘧啶偶联物 细胞毒性 细胞亲和性
下载PDF
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白蛋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及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武雄 凌丽 +3 位作者 何练芹 臧林泉 潘雪刁 朱亮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白蛋白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及经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方法选用叶酸受体表达阳性FR(+)宫颈癌HeLa细胞及叶酸受体表达阴性FR(-)肺癌A549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观察叶酸偶联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利用...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白蛋白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及经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方法选用叶酸受体表达阳性FR(+)宫颈癌HeLa细胞及叶酸受体表达阴性FR(-)肺癌A549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观察叶酸偶联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利用游离叶酸能与叶酸偶联物竞争性结合叶酸受体的原理,考察叶酸偶联物是否具有经叶酸受体介导的靶向性。结果叶酸偶联物对FR(+)HeLa细胞具有比5-氟尿嘧啶原料药更高的抑制率,能有效的靶向FR(+)HeLa细胞,且细胞毒性作用能被过量的外源性游离叶酸所抑制,而叶酸偶联物对FR(-)A549细胞作用很弱。结论叶酸偶联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能经叶酸受体介导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5-氟尿嘧啶 细胞毒性 靶向性
下载PDF
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制备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文胜 张志荣 黄园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方法。方法 直接偶联以及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结果 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经1HNMR、IR、MS、HPLC等确证。结论 直接偶联产物的溶解性不好 ,通过间隔...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方法。方法 直接偶联以及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结果 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经1HNMR、IR、MS、HPLC等确证。结论 直接偶联产物的溶解性不好 ,通过间隔基连接的偶联产物溶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葸醌-胰岛素 制备 合成 抗癌药
下载PDF
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的制备及其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胜 张志荣 +1 位作者 黄园 李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与体外稳定性。方法 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 ;用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红外图谱 (IR)、质谱 (MS)、紫外图谱 (U V)等鉴定反应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 ;考... 目的 探讨以胰岛素为抗癌药物导向载体的米托蒽醌 -胰岛素偶联物的合成与体外稳定性。方法 通过间隔基连接米托蒽醌和胰岛素 ;用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红外图谱 (IR)、质谱 (MS)、紫外图谱 (U V)等鉴定反应中间产物及偶联产物 ;考察偶联物在 37℃下不同 p H值缓冲液中及小鼠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 偶联物药物结合率为 11.6 8% ,其在 37℃下 p H 2~ 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小鼠血浆中稳定。结论 得到了稳定的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导向载体 米托蒽醌 米托蒽醌-胰岛素 稳定性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琥珀酰化壳聚糖偶联载药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孟晓荣 张邵文 +3 位作者 高晨光 王磊 王旭东 马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39-3242,共4页
以自制的琥珀酰化壳聚糖(SUCS)和羟甲基-5-氟尿嘧啶(5-FuOH)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偶联载药体(SUCS-5-FuO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TG)和X粉末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并通... 以自制的琥珀酰化壳聚糖(SUCS)和羟甲基-5-氟尿嘧啶(5-FuOH)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偶联载药体(SUCS-5-FuO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TG)和X粉末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并通过紫外光谱(UV)分析了产物对5-FuOH的接枝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SUCS和5-FuOH间通过酯键化学键合,接枝率(载药率)为18.7%,在模拟体液和酶存在条件下均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化壳聚糖 5-氟尿嘧啶 缓释
下载PDF
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体内分布和体外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宇 刘文胜 张志荣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考察本实验室合成的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MIT-INS)的肿瘤主动靶向性及药效。方法对比考察合成偶联物与原药米托蒽醌(MIT)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考察了两者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抑瘤效果。结果... 目的考察本实验室合成的米托蒽醌-胰岛素偶联物(MIT-INS)的肿瘤主动靶向性及药效。方法对比考察合成偶联物与原药米托蒽醌(MIT)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考察了两者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抑瘤效果。结果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MIT-INS较MIT半衰期(t1/2)延长7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大 67%,初始浓度提高近1倍,相对靶向效率(RTE)为1.67,药物在其他脏器特别是心脏中浓度显著降低;体外实验显示,MIT-INS 与MIT有相同肿瘤细胞抑制率。结论初步证明了胰岛素作为米托蒽醌的载体,能提高药物的肿瘤靶向性,降低不良反应, 并保持药物疗效,为肿瘤主动靶向生物大分子载体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胰岛素 肿瘤主动靶向 分布 药效学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学军 陈茹玉 杨媛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99-1303,共5页
以 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 /Bt OH(1 -羟基苯并三氮唑 )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 1 4个新型 5 -氟尿嘧啶 -1 -基磷三肽化合物 ,收率为 5 2 %~ 83 %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 以 DCC(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 /Bt OH(1 -羟基苯并三氮唑 )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 1 4个新型 5 -氟尿嘧啶 -1 -基磷三肽化合物 ,收率为 5 2 %~ 83 %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5 -氟尿嘧啶 -1 -基乙酸的方法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且产率高 .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 HL-60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1-基磷三肽化合 合成 5-氟尿嘧啶 磷三肽 抗癌活性 抗癌药
下载PDF
5-氟尿嘧啶-1-基磷二肽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学军 陈茹玉 杨媛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5-748,共4页
以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DCC) / 1-羟基苯并三氮唑 (Bt OH)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5 -氟尿嘧啶 - 1-基磷二肽化合物 ,收率达 5 8.2 %~ 77.8%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 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 以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 (DCC) / 1-羟基苯并三氮唑 (Bt OH)为偶联剂 ,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 5 -氟尿嘧啶 - 1-基磷二肽化合物 ,收率达 5 8.2 %~ 77.8% ,所有化合物经 1 H NMR,3 1 P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证实 .提出了合成中间体 5 -氟尿嘧啶 - 1-基乙酸的方法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且产率高 .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抗癌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 HL- 6 0和 BEL- 7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活性 5-氟尿嘧啶-1-基磷二肽化合 抗癌药 合成 活性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甘氨酸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熊静 江吉旺 +3 位作者 晁国库 夏远志 赵亚娟 兰云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常温下,以5-氟尿嘧啶为起始原料,以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I)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乙酸甲酯,收率72%;控制pH=10~11,温度20~30℃水解得到相应的2-(5-... 常温下,以5-氟尿嘧啶为起始原料,以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I)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通过液相偶联法,合成了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乙酸甲酯,收率72%;控制pH=10~11,温度20~30℃水解得到相应的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乙酸,收率75%。两个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MS、IR确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初步揭示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委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进行了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肝癌细胞株BEL-740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甘氨酸 液相 抗肿瘤 医药与日化原料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10
作者 罗晓琴 戴会群 +2 位作者 朱颖杰 朱亮 王成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为(6.606±0.87)和(57.80±8.09)μg/ml,t1/2为(332.85±47.27)和(9.88±1.39)min,AUC0→∞为(2721±396.2)和(1238±180.5)μg·min·ml-1。结果显示,mPEG-BSA-1能延长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 动力学
下载PDF
2-(2-(5-氟尿嘧啶-1-基)乙酰氨基)丙酸的合成及表征
11
作者 晁国库 叶思宇 +4 位作者 姚帅 黄祖胜 周书光 徐静 熊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26-1229,共4页
以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原料,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分别与L-丙氨酸甲酯和D-丙氨酸甲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和(R)-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丙酸甲酯对映体,收率... 以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原料,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分别与L-丙氨酸甲酯和D-丙氨酸甲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和(R)-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丙酸甲酯对映体,收率分别为82%和80%;室温下将化合物水解后得到相应的酸对映体,收率分别达80%和81%。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及比旋光度等测试得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丙氨酸 液相 结构表征
下载PDF
(S/R)-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3-苯基丙酸甲酯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彩萍 黄祖胜 +1 位作者 姚婷 王元超 《化学工程师》 CAS 2011年第11期1-3,共3页
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偶联剂,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中间体,与L/D-苯丙氨酸甲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R)-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3-苯基丙酸甲酯对映体。其结构经1H NMR1、... 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偶联剂,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中间体,与L/D-苯丙氨酸甲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R)-2-(5-氟尿嘧啶-1-基-乙酰基)氨基-3-苯基丙酸甲酯对映体。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及比旋光度测试等得以确证。通过对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5-氟尿嘧啶-1--乙酰基)氨基-3-苯基丙酸甲酯 液相 抗肿瘤
下载PDF
大空间位阻的2,9-双噻吩-1,10-菲咯啉-5,6-二酮铜( 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超 王银歌 +1 位作者 钱惠芬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419,共7页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 基于1,10-菲咯啉-5,6-二酮2,9位双噻吩的扩展策略,设计合成了2个化合物1和2。有趣的是,在大位阻双齿螯合配体2的配位化学研究中发现,只有铜( Ⅱ)离子生成了稳定的配合物3·H2O。此外,对2,2·CHCl3和3·H2O的X-射线单晶结构研究表明,为了克服空间位阻以满足中心铜( Ⅱ)离子的配位构型要求,1,10-菲咯啉-5,6-二酮及其2,9位取代的2个噻吩环之间的二面角分别从自由配体中的1.9(2)°、5.2(6)°和25.3(3)°、34.9(3)°增加到了铜( Ⅱ)配合物中的5.6(2)°、6.5(6)°和27.2(3)°、3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 1 10-菲咯啉-5 6-二酮 噻吩衍生 反应
下载PDF
烷氧基联苯/姜黄素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耐药肿瘤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小珂 张嫣红 +1 位作者 张成娇 彭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氧基联苯/C5-姜黄素偶联物。方法以双环醇、丙酮及不同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经吡啶氯铬酸盐(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PCC)氧化、两步Aldol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S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敏感K56... 目的设计、合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氧基联苯/C5-姜黄素偶联物。方法以双环醇、丙酮及不同取代的苯甲醛为原料,经吡啶氯铬酸盐(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PCC)氧化、两步Aldol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S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敏感K562及耐药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制备了12个烷氧基联苯/C5-姜黄素偶联物。结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简单、收率高。化合物3b对敏感及耐药K562细胞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5.38和3.6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 C5-姜黄素 抗肿瘤活性 多药耐药
下载PDF
(S/R)-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3-(4-羟苯基)丙酸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15
作者 江吉旺 晁国库 +4 位作者 王璐 王紫怡 周书光 徐静 熊静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0-483,共4页
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中间体,分别与L-酪氨酸甲酯和D-酪氨酸乙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3-(4-... 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5-氟尿嘧啶-1-基乙酸为中间体,分别与L-酪氨酸甲酯和D-酪氨酸乙酯通过液相偶联合成了(S)-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3-(4-羟苯基)丙酸甲酯和(R)-2-(2-(5-氟-2,4-二氧-3,4-二氢嘧啶-1(2H)-基)乙酰氨基)-3-(4-羟苯基)丙酸乙酯,水解后得到相应的酸对映体。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及比旋光度等测试得以确证。四种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说明该化合物的抗肿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R构型对抗肿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酪氨酸 液相 结构表征 抗肿瘤
下载PDF
南蛇藤提取物调控Lgr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效泽 朱方圆 +2 位作者 文俊凇 刘延庆 朱耀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7,共8页
目的:基于胃类器官损伤模型探究南蛇藤提取物(COE)调控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配体分泌介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类器官增殖分化及Lgr5表达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 目的:基于胃类器官损伤模型探究南蛇藤提取物(COE)调控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gr5)/配体分泌介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类器官增殖分化及Lgr5表达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鼠胃腺体干细胞建立胃类器官,使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0.02 mg·L^(-1))处理胃类器官构建胃类器官损伤模型;将胃类器官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0.02 mg·L^(-1)MNNG)、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5、10、20 mg·L^(-1))、Wnt抑制剂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0.5 mg·L^(-1))组并分别用不同药物处理24 h;镜下观察不同药物浓度胃类器官的数量与体积;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胃类器官损伤模型活力;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类器官形态与病理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胃类器官中Lgr5、黏蛋白2(MUC2)、黏蛋白5AC(MUC5AC)、黏蛋白6(MUC6)、Wnt和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类器官数量显著减少(P<0.01),体积显著减小(P<0.01),活力显著降低(P<0.01),Lgr5、MUC2、Wnt与β-catenin表达显著升高(P<0.01),MUC5AC、MUC6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胃类器官数量及体积均显著升高(P<0.01);胃类器官活力显著增强(P<0.01),且在COE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效果最显著(P<0.01);COE中、高质量浓度组Lgr5、MUC2表达显著降低(P<0.01),COE低、中、高质量浓度组MUC5AC、MUC6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Wnt抑制剂能够明显促进胃类器官MUC5AC、MUC6的表达(P<0.05,P<0.01),显著降低MUC2、Wnt与β-catenin的表达(P<0.01),COE高质量浓度与Wnt抑制剂共同使用能够促进这一趋势(P<0.01)。结论:COE通过抑制Lgr5、MUC2、Wnt、β-catenin的表达和促进MUC5AC及MUC6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胃类器官增殖分化,逆转PLGC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提取 胃癌前病变 胃类器官损伤模型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受体5(Lgr5)/配体分泌介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5-IP_(7)小分子是神经调控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稳态过程中的胆碱能GPCR第二信使
17
作者 李娜 饶枫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5-焦磷酸–五磷酸肌醇(5-IP_(7))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小分子代谢物,其作用模式尚不清楚。该研究揭示5-IP_(7)通过介导突触结合蛋白-7(Syt7)依赖性胰岛素释放的副交感刺激信号参与葡萄糖稳态的神经调控。迷走神经刺激通过毒蕈碱乙酰胆碱受... 5-焦磷酸–五磷酸肌醇(5-IP_(7))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小分子代谢物,其作用模式尚不清楚。该研究揭示5-IP_(7)通过介导突触结合蛋白-7(Syt7)依赖性胰岛素释放的副交感刺激信号参与葡萄糖稳态的神经调控。迷走神经刺激通过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G_(αq)-PLC-PKC/PKD磷酸化激活5-IP_(7)的合成酶IP6K1。5-IP_(7)及其前体IP_(6)都与PIP_(2)竞争Syt7。然而,Ca^(2+)以高亲和力选择性结合5-IP_(7),释放Syt7以促进囊泡膜相互作用。β细胞特异性IP6K1缺失可减少毒蕈碱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清除;而模拟IP6K1磷酸化活化的突变体表现出胰岛素释放能力增强、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这些表型在Syt7基因敲除后消失。此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来理解焦磷酸肌醇生理学:5-IP_(7)是外周神经系统和代谢器官之间联系的GPCR信号信使,它将G_(q)偶联的GPCR刺激传递给Syt7依赖性的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IP_(7) G蛋白受体 突触结合蛋白-7 胰岛素分泌
原文传递
抗2型糖尿病药物靶标计量分析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博济 刘序 +1 位作者 赵梓辰 杜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6-1241,共6页
本文借助Thomson Reuters Pharma信息平台,以不同靶标药物在各研发阶段的数量分布为主要参考指标,辅以相关文献和典型药物资料,对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截至2012年5月),并对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了判... 本文借助Thomson Reuters Pharma信息平台,以不同靶标药物在各研发阶段的数量分布为主要参考指标,辅以相关文献和典型药物资料,对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截至2012年5月),并对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了判断和预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IR是目前2型糖尿病常用药物普遍采用的靶标,但在研药物靶标正呈现多样化。②GLP-1受体和DPP-IV是新药开发最具潜力的靶标,大批新药项目在研,已上市药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③PPAR靶标药物已被大量研究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在研药物关注瞄准两个以上PPAR靶点的多重激动剂,然而,一大批终止研发的PPAR新药项目以及对PPAR药物安全性的忧虑使PPAR靶标药物的研发前景蒙上阴影。④SGLT2靶标药物已有多例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距离成功只有一步,考虑到该类药物终止研发的数量较少以及还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SGLT2靶标药物具有较大的研发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⑤GK和GPR119是抗2型糖尿病领域的新兴靶标,最高研发阶段为II期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受体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二肽基肽酶IV 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葡萄糖激酶 G蛋白受体11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