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壁穿刺与经乳头引流对胰管断裂综合征的远期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祉柔 施文 +6 位作者 张晟瑜 冯云路 王强 蒋青伟 伍东升 吴晰 杨爱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3种内镜治疗方式(透壁穿刺引流、经乳头胰管支架引流及联合引流)对胰管断裂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胰管断裂综合征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22例。通过回顾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3种内镜治疗方式(透壁穿刺引流、经乳头胰管支架引流及联合引流)对胰管断裂综合征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胰管断裂综合征并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22例。通过回顾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引流方式、并发症、治疗效果等。结果22例患者共有27例次内镜治疗事件,根据操作方式分为3组:囊肿透壁穿刺引流组11例次,经乳头胰管支架引流组8例次,联合引流组8例次。联合引流组引流成功率100.0%(8/8),明显高于经乳头胰管支架引流组的50.0%(4/8)(P=0.012),但与透壁穿刺引流组的90.9%(10/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联合引流组的1年复发率0.0%(0/8),显著低于单纯透壁穿刺引流组的55.6%(5/9)(P=0.018),而且低于经乳头胰管支架引流组的42.9%(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3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45.5%(5/11)、75.0%(6/8)和87.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890,P=0.143),操作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5%(6/11)、75.0%(6/8)和25.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909,P=0.142)。结论囊肿透壁穿刺引流联合胰管支架置入可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的囊液引流效果,并显著减少1年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假囊肿 胰管断裂综合征 超声内镜 囊肿透壁穿刺引流 经乳头胰管支架置入
原文传递
胰管断裂综合征诊治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铁 武林枫 王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6-1440,共5页
胰管断裂综合征(DPDS)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由于胰管断裂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流入胃肠道,常导致反复包裹性胰腺坏死、胰腺囊肿及慢性胰腺炎等。其主要诱发因素为ANP中的主胰管坏死,常好发于胰腺颈部。其常用的诊断方... 胰管断裂综合征(DPDS)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由于胰管断裂导致胰液无法正常流入胃肠道,常导致反复包裹性胰腺坏死、胰腺囊肿及慢性胰腺炎等。其主要诱发因素为ANP中的主胰管坏死,常好发于胰腺颈部。其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无创检查和侵入性检查。无创检查主要有CT或增强CT(CE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胰泌素增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S-MRCP)等,可评估胰管完整性和断裂部位。侵入性检查主要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EUS)和手术探查,其中ERCP是目前的金标准,胰管断裂处可显示造影剂外渗。MRCP或S-MRCP被推荐为首选诊断方法。DPDS的治疗目的是积聚胰液的充分引流,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经皮穿刺引流、内镜或外科干预等。保守治疗和经皮穿刺引流效果有限,不能重建断裂的胰管。内镜治疗主要包括跨壁引流和经乳头生理性引流,引流方式主要使用各类支架,如双蘑菇头金属支架(LAMS)、塑料支架等。外科干预主要是远端胰腺切除术与内引流术,适用于内镜下治疗困难或多次复发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腺炎 胰管断裂综合征 管断裂 包裹性坏死 慢性腺炎
原文传递
胰管断裂综合征的诊治
3
作者 初元 徐美东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出现主胰管断裂使上游胰腺组织和十二指肠失去正常的解剖连续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胰管断裂综合征(DPDS)。断裂的胰管使持续分泌的胰液无法到达十二指肠,导致胰周积液、胰腺外瘘、胰腺炎等,处理难度大,颇具挑战。
关键词 胰管断裂综合征 超声内镜 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