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陶芳 吕亚囡 +1 位作者 李荣池 谭晓天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期14-15,共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是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黏膜上皮的一种囊性肿瘤。这种肿瘤能分泌浓稠的黏液,从而导致胰管扩张和梗阻。笔者通过查阅外文文献,了解IPMN的病理特点,以便提高对IPMN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从而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是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黏膜上皮的一种囊性肿瘤。这种肿瘤能分泌浓稠的黏液,从而导致胰管扩张和梗阻。笔者通过查阅外文文献,了解IPMN的病理特点,以便提高对IPMN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从而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理学 影像学 综述
下载PDF
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治体会
2
作者 李晓 吴涛 +2 位作者 张小文 王琨 黄松泉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发生在胰腺主胰管及其主要分支胰管的乳头状绒毛腺瘤,1982年由日本的Takagi等[1]首先报道,以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囊性扩张为特征,发病率约占胰腺肿...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发生在胰腺主胰管及其主要分支胰管的乳头状绒毛腺瘤,1982年由日本的Takagi等[1]首先报道,以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囊性扩张为特征,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1%~2%,胰腺囊性肿瘤的10%,可能是胰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我科2000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现将其诊断及治疗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CT和MR表现分析
3
作者 戴玲玲 刘雨蒙 +1 位作者 马新星 胡春洪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的CT和MR的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10例IPMN的CT和MR表现,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2.6岁。术前5例进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7例进行MRI检查。结果10例IPMN瘤...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的CT和MR的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的10例IPMN的CT和MR表现,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62.6岁。术前5例进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7例进行MRI检查。结果10例IPMN瘤体均呈低密度,7例MRI检查中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位于胰头或钩突部7例,胰体尾部2例,胰尾部1例;增强后表现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IPMN在CT和MR上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对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CT MR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良恶性
4
作者 陆晓宁 牛磊 何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 目的 探究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对评估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5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分级分为高、低危组,收集纳入者术前CT增强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利用Lasso-Logistic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绘制预测ROC曲线。结果 临床及一般影像特征中仅筛选出一个指标即有强化壁结节进入预测模型(OR=5.980,95%CI:1.678~21.311)。于动、静脉期图像分别筛选出2、3个纹理特征,并分别构建了预测模型。临床及常规影像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AUC为0.667,动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01,静脉期的纹理模型AUC为0.830,动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47,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为0.859。结论 基于术前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更好的鉴别良恶性IPMN,静脉期联合模型鉴别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影像组学 鉴别
下载PDF
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张宏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阳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IPMN患者,均行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螺旋CT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的效果。结果:109例IPMN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65例,良性44例;动态增强螺旋CT共检出63例恶性;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IPMN恶性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3.18%、准确率为92.66%、阳性预测值为95.24%、阴性预测值为89.13%;Kappa检验显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的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49);恶性IPMN的肿瘤最大径≥50 mm、有胆管扩张、壁结节≥5 mm、主胰管扩张≥7 mm占比高于良性IP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能够鉴别出IPMN的良恶性,而不同性质的IPMN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动态增强螺旋CT检查 良恶性 灵敏度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子皓 张杰 郝建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53-2357,共5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为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分化程度多样的胰腺肿瘤,位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内,可分泌黏液,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区分IPMNs的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为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分化程度多样的胰腺肿瘤,位于主胰管或其分支内,可分泌黏液,为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区分IPMNs的良恶性对制定治疗方案,预估患者预后意义重大.随影像学和内镜的发展,IPMNs发现率逐年提高,但目前仍无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的术前IPMNs良恶性评估标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IPMNs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必要性尚存在争议.本文对IPMN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总结文献中良恶性IPMNs可能存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良恶性评估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东斌 曹锋 +1 位作者 李非 孙家邦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707-711,共5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随着诊断手段尤其是影像学的进展已并非罕见病。IPMNs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恶性或潜在恶性与良性IPMNs预后相差甚远,因此就IPMNs良恶性进行有效评价对于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随着诊断手段尤其是影像学的进展已并非罕见病。IPMNs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恶性或潜在恶性与良性IPMNs预后相差甚远,因此就IPMNs良恶性进行有效评价对于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文献从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几方面就此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胃镜联合磁共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雪 林晔 +3 位作者 蔡洪 温建军 石柳 张静智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磁共振(MR)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68例,行MR和EUS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磁共振(MR)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68例,行MR和EUS检查。根据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独及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16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IPMN 18例(10.71%),其中以患者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确诊15例,随访6个月作为最终诊断结果确诊3例;其他150例(89.29%)。根据患者最终诊断结果,EUS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3%、92.67%、91.67%,MR分别为50.00%、85.33%、81.55%,EUS+MR分别为100.00%、98.67%、98.81%,EUS和MR联合诊断IPM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其单独诊断(P<0.05)。结论EUS联合MR应用于IPMN诊断中,能明显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磁共振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海良 沈健 何剑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8期86-8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MRI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每个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高异型性/侵袭性与低异型性IPMN的ADC值。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可见附壁结节;分支胰管型5例,呈分叶状或葡萄状扩张;混合型3例,主胰管和分支胰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高异型性/侵袭性IPMN的ADC值明显低于低异型性IPMN(P=0.03)。结论 MRI可以展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病理特征,测量ADC值有助于评估其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计算机断层摄影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亮 常晓燕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何泳蓝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 目的探讨非良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典型影像学表现,分析IPMN影像与病理表现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交界性胰腺IPMN或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ed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腹平扫+增强+三维重建),并与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非良性胰腺IPMN患者中4例为交界性IPMN,2例为非浸润性IPMC,6例为浸润性IPMC。IPMN患者临床表现腹痛无特异性,而体重减轻、黄疸和糖尿病主要见于浸润性IPMC。恶性IPMN的CT分型多为主胰管型(3例)或混合型(4例),分支胰管型较少(1例)。IPMN患者常见CT表现包括胰腺内囊性病变形成、胰管扩张、胰腺钙化、实质萎缩等,其中囊内密度增高和壁结节等在交界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中均存在,胰管扩张程度与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壁结节直径与病变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恶性病变囊内容物的CT值一般高于交界性病变,且多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浸润性IPMC患者中50%有周围组织受累,其CT表现和病理结果完全吻合。CT显示胆总管明显增宽的病变仅见于浸润性IPMC患者。结论多排螺旋CT对非良性胰腺IPMN的术前诊断价值较高,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较好,对于IPMN病变恶性程度预测及周围组织受累判断的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良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洁婷 宋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查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查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例,位于胰头部的节段型2例,MRI检查以主胰管弥漫性扩张或节段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呈长T1低信号,同时呈长T2高信号;主胰管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呈中-重度,管径>9 mm。弥漫型病例均有胰腺实质萎缩伴发。分支胰管型18例,共中钩突部和胰头14例,胰体部4例;多房型16例,单房型2例。MRI检查显示为多个或单个囊性病变簇状组成,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其间有短T2低信号分隔影存在,为线条状,MRCP检查显示主胰管同上述囊性肿瘤相通,其中主胰管伴轻、重度扩张8例。分支胰管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主胰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有效性,并具无创特点,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技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胰管支架在老年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毕军 周鸿鲲 +4 位作者 钟征翔 陆其明 阮水良 沈亦珏 陈徐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3期289-290,共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患者行胰管支架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老年患者 胰管支架 应用 早期手术治疗 管支架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2例特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别里克 郝立校 龚彪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病例:例1,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收治入院。患者曾多次于外院查血淀粉酶(200—300μmol/L);遂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 病例:例1,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收治入院。患者曾多次于外院查血淀粉酶(200—300μmol/L);遂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开口变异并炎性狭窄。患者入我院时,拟诊为慢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治疗进展
14
作者 刘东斌 曹锋 +1 位作者 李非 孙家邦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645-647,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上皮,肿瘤形成乳头状结构,并可伴有胰管扩张。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IPMNs的检出率有所增高,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本文回顾近年来文献,就IPMNs手术指征,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起源于主胰管或分支胰管上皮,肿瘤形成乳头状结构,并可伴有胰管扩张。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IPMNs的检出率有所增高,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本文回顾近年来文献,就IPMNs手术指征,术中切缘冰冻病检与胰腺切除范围,全胰切除适应证,以及术后随访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对IPMNs的治疗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手术 随访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
15
作者 姜海涛 杨叶 +2 位作者 王瑞春 陈云杰 高国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年第6期473-474,共2页
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诊治过程,增强对其认识.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原文传递
MDCT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晴柔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张或囊性灶形成。IPMN具有潜在恶变可能.可由良性腺瘤逐步进展为交界性肿瘤、原位癌或浸润性腺癌.前二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一旦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则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胰腺囊性肿 MDCT
下载PDF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误诊病例的MSCT影像特征与病理分析
17
作者 王朋 李云 +2 位作者 王晓艳 周静 姬广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SC)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分析误诊原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C且术前多层螺旋CT误诊为其他病变22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与病理HE染色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2例...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SC)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分析误诊原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C且术前多层螺旋CT误诊为其他病变22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并与病理HE染色对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因腹痛就诊7例,恶心呕吐就诊1例,其余14例均为体检发现,其中微囊型10例,大囊型8例,混合型3例,实质型1例;8例位于胰腺头颈部,14例位于体尾部;分叶状13例,中央瘢痕2例,钙化5例,上游胰管扩张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5例,轻度强化6例,无强化8例。13例PSC呈分叶状轮廓、边界清晰、呈蜂窝或多囊状结构、与胰管不相通,2例PSC可见内部纤维瘢痕,5例可见钙化等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为黏液性囊腺瘤和神经内分泌瘤各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未定性3例,假性囊肿2例,潴留囊肿、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胰腺癌各1例。误诊时间7~180 d。均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不同类型PSC影像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时存在一些共同影像特征,对于非典型病例,CT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需提高对于本病的认知,同时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 浆液 误诊 囊腺 黏液 神经内分泌 实性假乳头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胰腺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报告
18
作者 曹宇 胥树念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564-1565,共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不同于胰腺癌、胰腺囊腺瘤等肿瘤的特殊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上比较罕见。1980年由日本Ohhashi等首先报道。虽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成像技术日渐成熟及...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不同于胰腺癌、胰腺囊腺瘤等肿瘤的特殊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上比较罕见。1980年由日本Ohhashi等首先报道。虽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成像技术日渐成熟及临床医生诊疗意识的进步,对其检出率逐渐提高,但由于大部分IPMN缺乏特异性临床征象,影像学检查对本病也较难确诊,仍易被忽视,常误诊为胰腺的恶性肿瘤,以至于最终通过术后病理学检合才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祖良 胡明华 +3 位作者 吴玉林 汪国余 张燕 谭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表现,其中腺瘤3例、交界性腺瘤3例、腺癌1例。结果:①主胰管型3例,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十二指肠乳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表现,其中腺瘤3例、交界性腺瘤3例、腺癌1例。结果:①主胰管型3例,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肿大;②支胰管型5例,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呈单囊或多囊状,可见分隔、壁结节,和主胰管相通;③混合型1例,该型包括与主胰管相连囊性病灶、主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导管内乳头粘液样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侯照成 丁建 姚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运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25例患者中,13例主胰管型,7例分支胰管型,5例混合型。MPR和CPR能清晰显示胰管扩张状况、肿块邻近脏器受侵情况以及肿块与胰管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定性诊断较常规的CT扫描有显著提高,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黏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