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单松 靳大勇 +5 位作者 楼文晖 许雪峰 匡天涛 倪晓凌 吴文川 纪元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12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 超和CT对胰腺粘液性囊... 目的:探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12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 超和CT对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9%(8/9),而囊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1/3)和67%(2/3)。本组 9例粘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5例;3例囊腺癌中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本组均获随访,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附五附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卫红 李叶臣 +1 位作者 惠希增 延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06-107,共2页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附五附报告)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76800)孙卫红,李叶臣,惠希增,延宏胰腺粘液性囊腺癌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常因对其缺乏认识而导致诊断和处理错误。本院曾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附五附报告)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76800)孙卫红,李叶臣,惠希增,延宏胰腺粘液性囊腺癌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常因对其缺乏认识而导致诊断和处理错误。本院曾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44岁。上腹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 囊腺癌 诊断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的CT诊断
3
作者 邵建文 肖启栋 朱劲松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CT诊断 临床资料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超声诊断巨大胰腺粘液性囊腺癌1例
4
作者 李年令 刘祥瑞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年第7期516-517,共2页
患者,男性,56岁。因上腹部不适,上腹部包块两月,近日增长迅速就诊。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例报告 超声诊断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的CT特征
5
作者 李先锋 《中外医疗》 2009年第5期171-171,共1页
为探讨胰腺粘液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本文收集9例我院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粘液性腺癌的病历,其中6例做了增强检查,结果发现胰腺粘液性腺癌的CT征象是囊壁、分隔、壁结节及实质成份均明显强化,是CT认为恶性的特征,总之,CT表现较容易与其它良性... 为探讨胰腺粘液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本文收集9例我院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粘液性腺癌的病历,其中6例做了增强检查,结果发现胰腺粘液性腺癌的CT征象是囊壁、分隔、壁结节及实质成份均明显强化,是CT认为恶性的特征,总之,CT表现较容易与其它良性囊肿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CT 鉴别 可靠性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向阳 张力 +1 位作者 王周勤 宁山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696-1696,F0003,共2页
患女,25岁。因上腹部胀痛3d急诊入院。患者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剑突下胀痛不适,当时疼痛较轻,未就诊,后逐渐加重,入院前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并伴有恶心、呕吐。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 胰腺假性囊肿 上腹部胀痛 误诊 急诊入院 剑突下 持续性 疼痛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恶变风险评估模型的创建及验
7
作者 刘学谦 蒋东 +3 位作者 贺良 刘振 赵义军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93-97,125,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 目的研究术前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IPMN恶变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性能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后纳人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IPMN患者98例,定为训练组;纳人同期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MN患者52例,定为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组中筛选出与IPMN恶变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基于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训练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胰管扩张≥1O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纳人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组C指数为0.834(95%CI:0.744~0.924),验证组C指数为0.847(95%CI:0.733~0.960)。绘制R0C曲线,约登指数最大时的模型总分最佳截止值为124.0分,此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71.0%。校准曲线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和灵敏度。结论主胰管扩张≥10mm、强化附壁结节、肿瘤最大直径≥30mm及血清CA19-9升高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IPMN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恶变风险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1例诊治方法及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世军 胡军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70-173,共4页
分析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患者于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既往体检时彩超检出腹部肿物,后来院就诊。患者入院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腹部CT检查,根据影像学征象初步诊断为浆液性胰腺瘤,手术检查显示腹腔内存在囊性肿物... 分析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患者于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既往体检时彩超检出腹部肿物,后来院就诊。患者入院后接受实验室检查、腹部CT检查,根据影像学征象初步诊断为浆液性胰腺瘤,手术检查显示腹腔内存在囊性肿物,经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经病理活检确诊,肿瘤病灶所处部位较为特殊,以病灶处于胰体部导致局部切除难度增大,故而实施胰体部切除术,对胰头残端进行缝合后针对空肠与胰尾实施Roux-en-Y吻合操作,观察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术后随访以明确患者生存结局、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围术期未出现生命体征波动现象,术后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一过性淀粉酶升高等并发症,予以患者对症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随访时间期间患者存活,病情未复发。结论 临床针对胰腺粘液性囊腺瘤可采用超声及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诊断,针对诊断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检查,早期进行手术切除能够提高疾病治愈率,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腺瘤 影像学检查 手术切除 预后
下载PDF
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误诊为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马国锋 黄生亮 赵庆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探讨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1例误诊为胰腺粘液囊性肿瘤的囊性嗜铬细胞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以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患者因查体发现左腹部肿块入院,CT... 探讨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对1例误诊为胰腺粘液囊性肿瘤的囊性嗜铬细胞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以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例患者因查体发现左腹部肿块入院,CT检查显示胰腺尾部有一囊实性肿块,血淀粉酶、脂肪酶、胰淀粉酶稍高。初步诊断为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有手术指征,行腹腔探查并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切除术。术中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泌尿外科会诊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经术中积极扩容后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显示肿瘤为囊性嗜铬细胞瘤。结论 肾上腺囊性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且因患者术前常无高血压表现,极易误诊。因而,对于疑似患者,应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术前积极扩容,避免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嗜铬细胞瘤 误诊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
下载PDF
小儿巨大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一例报告
10
作者 伍俐亭 牛丽文 +3 位作者 冯亮 陶强 邓庆强 罗鸣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1-431,共1页
患儿:男,1岁5个月,因腹胀10d入院。入院查体:T36.5,P115/min,R30/min,体重13kg,营养发育欠佳,面色苍白,颜面无浮肿,头颅五官端正,胸廓元畸形,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部高度膨隆,未见胃肠型,可见腹壁静... 患儿:男,1岁5个月,因腹胀10d入院。入院查体:T36.5,P115/min,R30/min,体重13kg,营养发育欠佳,面色苍白,颜面无浮肿,头颅五官端正,胸廓元畸形,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部高度膨隆,未见胃肠型,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腹部无明显压痛点,叩诊浊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HGB79g/L,腹部彩超示双肾前方扫及一巨大囊性包块,境界尚清,形态欠规则,暗区内见少许光带分隔,内未及明显血流信号。肠管推移至后外侧。腹部CT:中腹腔内见一大小约10cm×16cm水样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其内可见分隔。腹腔内容物向右受压移位。考虑粘液囊肿。术前诊断:大网膜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 移动性浊音 腹部CT 小儿 腹壁静脉曲张 入院查体 肺呼吸音 大网膜囊肿
原文传递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32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洋 张旭 李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总结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特点,探讨MC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MC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24~78岁,平均53岁。术前16例患者行B超检... 目的总结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特点,探讨MC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MC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24~78岁,平均53岁。术前16例患者行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且发现病灶。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32例MCN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包括胰腺粘液性囊腺瘤25例,胰腺粘液性囊腺癌7例;囊肿直径4~22 cm,平均5.4 cm;位于胰头颈部14例,胰体尾19例,其中1例患者胰腺有两处病灶,分别位于胰头部及胰尾部,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3例病人术后发生胰漏和腹腔感染,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合术后病理切缘情况,31例患者得到根治性切除,1例患者切缘为阳性。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32个月死亡,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患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往往有恶变倾向,临床常不能鉴别其肿瘤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行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粘液性肿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勤学 陈振东 +2 位作者 赵亦军 陈良 董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CT及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48例IPMN,探讨CT及MRI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IPMN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可分3型;1)主胰管型4例(2例恶性),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2)分支胰管型23例(8例恶性),表现为胰腺分支胰管扩张,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可呈单囊或多囊形,和主胰管相通,恶性者可见分隔、壁结节;3)混合型21例(12例恶性),该型同时具有分支胰管、主胰管扩张的特点。IPMN诊断敏感性MRI及CT分别为90.9%(20/22)、77.3%(17/22),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5%(23/26)、76.9%(20/26),统计学无差异( P >0.05)。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3.7%(45/48),明显高于CT(79.2%,38/48),统计学有差异( P <0.05)。参考2012年新版IPMN诊治共识指南中的高危特征,良、恶性IPMN出现强化的实性成分分别为3/26 vs 13/22,其中1例良性IPMN壁结节及10例恶性IPMN壁结节大于10mm;主胰管直径大于10mm分别为2/26 vs 8/22,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诊断对其良恶性判断、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常晓燕 姜英 +2 位作者 李霁 卢朝辉 陈杰 《癌症进展》 200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s)越来越多,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并与胰腺癌关系密切,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一种分泌粘液的乳头状肿瘤。根据影像学表现,IPMN可...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s)越来越多,是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并与胰腺癌关系密切,是胰腺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之一,WHO将其定义为起源于主胰管或其主要分支的一种分泌粘液的乳头状肿瘤。根据影像学表现,IPMN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3种,主胰管型恶变率高;根据囊肿被覆上皮的形态分类,可分为4种类型:胃型、肠型、胰胆管上皮型及嗜酸细胞型,免疫组化MUC1、2、5AC有助于鉴别;根据导管上皮细胞的异型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可分为腺瘤、交界性肿瘤、非浸润性癌及浸润性癌4类,这个肿瘤发展谱系对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PMN需要与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鉴别。未发展为浸润性癌时预后良好。IPMN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多,许多胰腺癌中有意义的基因都在IPMN中进行了研究,DPC4与IPMN的发生发展关系不大,随着细胞异型性的增加k-ras基因的突变率增高;Johns Hopkins的研究机构比较研究12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和2例正常胰腺导管上皮,利用寡核苷酸微阵列的方法做全基因组表达谱检测,证实有673个基因表达高于胰腺导管上皮至少5倍,低表达的300个基因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基因。但众多研究仍没有突破性进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诊断 分子病理学
下载PDF
MSCT与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娄纪祥 夏阳 +1 位作者 詹雅珍 鲁君敏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5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MSCT及MRI影像诊断和临床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MSCT及MRI影像诊断和临床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4例,呈单房或多房样囊性病灶,部分有分隔;混合型5例,表现为胰头及钩突囊性肿块影呈多房样改变,轻度强化,并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 MSCT及MRI对IPMN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多层螺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良恶性的判断
下载PDF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一例
15
作者 王学玲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59-459,共1页
患者男,72岁,主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1年,消瘦1个月”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向右侧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以急性胰腺炎住院,行胃肠减压及抑制胰酶等治疗,疼痛消失后出院。1年内发作6次,期... 患者男,72岁,主因“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1年,消瘦1个月”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向右侧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以急性胰腺炎住院,行胃肠减压及抑制胰酶等治疗,疼痛消失后出院。1年内发作6次,期问有发热、黄疸、血糖升高及一过性肝功异常,食欲差,入院前1个月消瘦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皮肤无黄染,巩膜轻度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上腹部疼痛 反复发作性 入院查体 阵发性绞痛 急性胰腺 胃肠减压 肝功异常
原文传递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良恶性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侃 吴磊迪 +7 位作者 岑春媛 黄梦庭 杨红丽 悅笑斐 卢玉婷 马桂娜 李欣 韩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 目的分析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CT和MRI特征,探讨其对于IPM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IPM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诊断将70例IPMN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筛选分析与鉴别IPMN良恶性相关的临床与影像特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对良恶性IPMN的鉴别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0例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27例。统计分析显示DWI弥散受限、CA199升高、主胰管径≥10 mm、病灶直径≥3 cm、肿瘤含实性成分、壁结节≥5 mm、肿瘤分型(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在良恶性IPMN中的分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ADC值、主胰管径、病灶直径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866、0.716、0.708(P<0.05),最佳界值为2.61×10^(-3) mm^(2)/s、10.5 mm、3.05 cm;弥散受限、CA199升高、实性成分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分别为0.788、0.759、0.650。联合使用上述征象鉴别良恶性IPMN的AUC为0.964(P<0.001),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0.9%。结论影像学检查对IPMN的诊断、分型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多征象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胰腺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世杰 张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62-63,共2页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认识,探讨IPMN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资料,通过MSCT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多平...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认识,探讨IPMN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5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资料,通过MSCT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观察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主胰管型IPMN 4例:表现为胰腺轻度萎缩,主胰管均匀扩张;其中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分支胰管型IPMN 9例:表现单发或多发与胰管相同囊性病变,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2例,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6例。混合型IPMN 2例:表现为多囊聚合性病灶,主胰管扩张,其中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1例,2例均可见囊性病变和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SCT三期扫描,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建等对病变的诊断、分型,良恶性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英娜 肖新广 +1 位作者 李润华 韩宏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2期310-310,314,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价值以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CT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图特征。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50例均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100%;共检出21例主胰管型,17例分支胰管型,12例混合型;40例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高,为临床分型、良恶性鉴别、与其他易混淆疾病鉴别提供可靠依据,利于IPMN的早期检出、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聪 王霞 张筱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192-193,196,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恶性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性IPMN均获取病理确诊,男S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73岁... 目的探讨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例恶性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恶性IPMN均获取病理确诊,男S例,女2例;年龄58~82岁,平均73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4例,黄疸2例。1例伴慢性胰腺炎,CA199>37 U/ml 3例,CEA>5 ng/ml 3例。患者完善腹部增强CT及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均位于胰腺头部,均未见肿大淋巴结节。主胰管型4例,混合型2例,分支胰管型1例;发现强化实性囊内壁结节2例(28.6%),主胰管直径≥10 mm 4例(57.1%),病灶≥30 mm 4例(57.1%),增厚强化囊壁3例(42.9%),非强化的壁结节3例(42.9%),主胰管直径5~9 mm 2例(28.6%),主胰管直径突然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2例(28.6%),无胰周淋巴结肿大;恶性IPMN满足:“高风险特征”≥1项或“令人担忧特征”≥2项。结论恶性IPMN好发于老年患者,常有临床症状,腹痛最常见。若影像学检查发现IPMN具有“高风险特征”或≥2项“令人担忧特征”,需要高度怀疑恶性可能。目前临床诊断IPMN良恶性主要联合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临床特征,诊断准确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恶性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尧 王雷 +3 位作者 范向军 陆玉华 王志伟 朱铭岩 《交通医学》 2015年第6期596-598,共3页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62.8岁,瘤体分布情况:胰头...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62.8岁,瘤体分布情况:胰头部19例,胰颈部3例,胰体尾部10例。3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中段胰腺切除+胰肠吻合术6例,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远端胰腺切除加脾切除术7例。临床分型:主胰管型13例(40.6%),分支管型10例(31.3%),混合管型9例(28.1%)。病理分型:黏液腺瘤7例,交界性肿瘤11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合并原位癌5例,合并浸润性癌9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老年男性,是一种可能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的具有特定临床病理特征的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影像学诊断 病理诊断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