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血管解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寅涛 王巍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559-562,共4页
胰腺兼具内、外分泌功能.血供丰富且复杂。尤其是胰腺血管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手术治疗有关。因此,阐明胰腺血管分支分布规律.对减少胰腺癌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预后有显著意义。本文就已达成的共识... 胰腺兼具内、外分泌功能.血供丰富且复杂。尤其是胰腺血管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手术治疗有关。因此,阐明胰腺血管分支分布规律.对减少胰腺癌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预后有显著意义。本文就已达成的共识和仍存在的争议.对胰腺血管解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血管 胰腺手术 解剖
下载PDF
5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的护理
2
作者 张庆芬 《天津护理》 201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总结5例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腹泻和低钾血症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变化,做好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生物治疗 靶向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双源CT上腹部增强两种扫描方式对显示胰腺血管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芸 汤春贵 +3 位作者 张丽 程维高 马明星 袁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3期12-14,1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与双能量(DE)增强扫描对胰腺血管显示、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方法将40例行上腹平扫+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方案,B组采用双能量增强扫描方案,A组球管管电压... 目的探讨双源CT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与双能量(DE)增强扫描对胰腺血管显示、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方法将40例行上腹平扫+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常规上腹部增强扫描方案,B组采用双能量增强扫描方案,A组球管管电压为120k V,B组球管1和2的管电压分别为Sn140k Vp/80k Vp,两组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1)两组图像血管CT值A组低,B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CNR、S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辐射剂量A组高,B组低.与A组相比,B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比A组低。结论双能CT能谱纯化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胰腺血管成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可大大提高胰腺血管成像的显示,同时能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胰腺血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天雄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抢救成功1例胰腺血管瘤破裂出血,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未能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血管腔隙样结构,符合胰腺血管...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抢救成功1例胰腺血管瘤破裂出血,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未能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由血管腔隙样结构,符合胰腺血管瘤诊断。术后随访1年多,患者生活质量好,无特殊异常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胰腺血管瘤是临床上十分少见的胰腺肿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治疗 胰腺血管 病理学
下载PDF
胰腺血管内皮肉瘤一例报告
5
作者 徐宝伦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7年第1期26-26,T001,共2页
胰腺血管内皮肉瘤临床较为罕见,我院曾遇一例,兹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胰腺血管内皮肉瘤 罕见病 病理 X线钡餐 B超
全文增补中
婴幼儿胰腺巨大血管瘤伴卡-梅综合征1例
6
作者 王赟 多涛 +1 位作者 许云峰 胡慧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60-660,共1页
患儿,男,2个月零14天,主因间断咳嗽发现血象2系低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20×10^(9)/L,凝血酶原时间14.00 s,凝血酶时间29.40 s,纤维蛋白原0.50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1.910μg/mL,D-二聚体20.835... 患儿,男,2个月零14天,主因间断咳嗽发现血象2系低入院。体格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1 g/L,血小板20×10^(9)/L,凝血酶原时间14.00 s,凝血酶时间29.40 s,纤维蛋白原0.50g/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1.910μg/mL,D-二聚体20.835 mg/L,骨髓细胞学及NSE(-)。超声提示正常胰腺未见显示,胰腺区探及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83 mm×31 mm×53 mm,边界清,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回声欠均匀,周围组织不肿,与周围脏器分界清楚;肝胆脾双肾及肾上腺回声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胰腺血管 超声表现 卡-梅综合征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启瑜 周蒙滔 周为中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1-65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和20例胰腺无疾患志愿者,按Seidinger法将导管插入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行胰腺血管造影。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为...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和20例胰腺无疾患志愿者,按Seidinger法将导管插入至胃十二指肠动脉行胰腺血管造影。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为:(1)主干动脉/分支动脉的直径比增大;(2)“树枝状”结构的“树枝”数目明显减少;(3)“网络状”结构模糊;(4)胰腺“轮廓”的消失,或成片状、模糊不清。结论 (1)胰腺血管造影是一种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胰腺血供情况的影像学手段;(2)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胰腺血管造影有较明显的影像学异常表现;(3)其临床意义在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预测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改善胰腺微循环药物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 胰腺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 胰腺微循环
原文传递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临床特点和诊治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备 李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4-756,共3页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umors,VlPoma)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水样腹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胰体尾部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临床筛查,早期诊断,恰当的处理方式,可影响病人的存活率并提...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umors,VlPoma)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水样腹泻、低钾血症、胃酸缺乏。胰体尾部是病变的主要部位。临床筛查,早期诊断,恰当的处理方式,可影响病人的存活率并提高生存质量。典型症状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值是诊断的关键。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以使疾病症状(即使是未行手术者)长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原文传递
胰腺血管外皮瘤一例
9
作者 张国志 陈建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胰腺血管外皮瘤 肿瘤 胰头 腹部
原文传递
菩人丹对T2DM胰腺微血管损伤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祖涵 张梓倩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414-418,共5页
[目的]菩人丹超微粉对2型糖尿病(T2DM)胰腺微血管损伤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采取灌胃自制的脂肪乳结合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进行模型复制。1周后,将成... [目的]菩人丹超微粉对2型糖尿病(T2DM)胰腺微血管损伤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采取灌胃自制的脂肪乳结合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进行模型复制。1周后,将成模大鼠按血糖结合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菩人丹超微粉组(PRD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和降糖通脉片组,另设同批次雄性Wistar大鼠28只为空白对照组,共5个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每天灌胃1次,正常组及模型组以同比剂量蒸馏水灌胃,均连续灌胃4周。各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静脉注射葡萄糖-胰岛素释放实验、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FINS-AUC/FBGAU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及相关指数评定。[结果]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PRD组血糖在2 h内的降低趋势近似空白对照组,餐后2 h血糖(PG2 h)基本接近糖负荷前的血糖水平[餐后血糖(PG0 h):14.80±1.42;PG2 h:16.17±2.91]。静脉注射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中,PRD组第1时相分泌峰出现在5 min左右,速度相对较快,且胰岛素分泌量较多;第2时相分泌峰出现时间约在30 min左右,基本符合胰岛素短脉冲和长脉冲的分泌模型。PRD组的FINSAUC/FBG-AUC显著增加(P<0.01)。PRD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升,胰岛素抵抗性降低。[结论]菩人丹超微粉可能通过修复脾肾脏腑机能,改善微环境和血流,进而修复胰岛β细胞损伤结构形态和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耐量失常,恢复正常胰岛素双时相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人丹超微粉 2型糖尿病 胰腺血管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利用Myrian系统对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进行3D重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亮 钟武 陈睦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7-590,610,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Myrian系统构建胰腺周围主要血管的3D结构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通过GE64层CT采集60例胰腺部位扫描数据,利用Myrian软件系统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群、静脉血管群的分布情况进行3D重建,并测量血管长度、夹角、汇... 目的探讨利用Myrian系统构建胰腺周围主要血管的3D结构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通过GE64层CT采集60例胰腺部位扫描数据,利用Myrian软件系统对胰腺周围动脉血管群、静脉血管群的分布情况进行3D重建,并测量血管长度、夹角、汇入情况等数据。结果腹腔的主要动脉,如腹主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以及腹腔的部分静脉,如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重建率可达100%;门静脉干长度平均(46.37±11.48)mm,其中大于45mm的优势长度占45.54%;胰后干长度为(34.88±9.13)mm,其中大于35mm的优势长度占57.21%。门静脉与脾静脉的夹角为锐角的有17例(占28.33%),为直角的有11例(占18.33%),为钝角的有32例(占53.33%)。肠系膜下静脉的汇入方式为脾静脉的有19例(占31.67%),为肠系膜上静脉的有34例(占56.67%),为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点的有7例(占11.67%)。结论 Myrian系统可用于对胰腺周围血管的3D结构重建,而且重建率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减少手术过程中因不清楚血管分布情况而导致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rian系统 胰腺血管 虚拟重建
下载PDF
全身多发转移的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12
作者 鲁生念 敖劲 +4 位作者 陈华 黎成芳 马志远 庹必光 刘雪梅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同肝动脉栓塞术肝内减瘤控制功能性肿瘤激素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显著获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减瘤治疗
原文传递
胰腺血管瘤出血1例
13
作者 黄洪军 吴志明 +2 位作者 孟兴成 张举 王辉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胰腺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伴出血更是罕见,术前很难确诊,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1例胰腺血管瘤伴出血患者,结合文献及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胰腺血管 出血 穿刺活检 手术
原文传递
罕见巨型胰腺血管瘤1例
14
作者 于战海 衣丰龙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3年第6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巨型胰腺血管 罕见肿瘤 影像学诊断
原文传递
胰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子鑫 车友谊 王小琦 《甘肃医药》 2015年第8期617-618,共2页
本文介绍发现1例胰头部海绵状血管瘤CT误诊病例,并通过回顾复习文献,总结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病变在CT平扫时呈囊实性低密度影,囊性成分居多;增强动脉期肿块大部轻度强化,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中心持续强化。该病例国内... 本文介绍发现1例胰头部海绵状血管瘤CT误诊病例,并通过回顾复习文献,总结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病变在CT平扫时呈囊实性低密度影,囊性成分居多;增强动脉期肿块大部轻度强化,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中心持续强化。该病例国内报告共12例,其中女性11例,占92%。探讨其CT表现和性别特征,对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海绵状血管 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显示胰腺癌对胰腺内和胰周管道结构的侵犯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苾 宋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显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患者37例,对MSCT双期扫描图像行CPR,着重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变化及...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显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患者37例,对MSCT双期扫描图像行CPR,着重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变化及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1)侵犯胰周动脉28例,受累动脉包括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动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与动脉之间脂肪间隙消失且包绕动脉大于180度,动脉狭窄或变形,脾梗塞。(2)侵犯胰周静脉31例,受累静脉包括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静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包埋静脉,静脉狭窄或变形;静脉节段不显示;静脉内癌栓;特征性的侧支循环形成;脾大。(3)侵犯胆管或胰管18例,表现为胆管、胰管突然中断;胆管、胰管狭窄;癌灶近端胆管、胰管扩张。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胰腺肿块与受侵管道关系的全貌。结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SCT征象。CPR技术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和评价相应管道结构受侵情况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血管 胆管 胰管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建
下载PDF
胰腺癌侵犯门静脉系统八例诊治体会
17
作者 王东才 曲宏伟 +5 位作者 邹玉环 柳建中 王东才 曲宏伟 邹玉环 柳建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1年第z1期375-,共1页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处于增高趋势,胰腺癌约50%的病人已有远处转移,35%的病人表现为肿瘤局部的晚期性病变.由于与门静脉系统毗邻,胰腺癌常易于侵犯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VM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汇合部SM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门静脉 胰腺联合血管切除术
下载PDF
胰腺癌微血管的研究进展及诊疗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林勋 吴敬 +12 位作者 张庆欣 杨金煜 叶成杰 吴新民 徐正光 欧宏宇 吴刚 潘洪帅 万成飞 王永珍 张莲香 武金都 马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2期3370-3372,共3页
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收效,全基因组测序及诊断的微解剖技术使我们发现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多样性,诊疗策略均无法套用其他肿瘤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胰腺癌肿瘤组织和间质的部分独立性发展及相互联系制约,使得肿瘤相... 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收效,全基因组测序及诊断的微解剖技术使我们发现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多样性,诊疗策略均无法套用其他肿瘤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胰腺癌肿瘤组织和间质的部分独立性发展及相互联系制约,使得肿瘤相关的微血管以及肿瘤微环境亦有其独特性,肿瘤微环境更像是一个微生态,干预微血管的生理可以使肿瘤、微环境的特性发生改变,机械性的过渡干预或者不适时的干预则会干扰了机体自身对肿瘤的免疫。目前针对胰腺癌微血管的生理特性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但其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影响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血管 胰腺癌微血管健康化
原文传递
成人胰腺体尾部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路涛 蒲红 +2 位作者 杨诚 蒲诺 王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总结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 目的总结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位于胰腺体尾部,CT增强后其内分隔中度强化,并可见液-液平面,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结果示:成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女性(14/19,占73.68%),发病年龄为23~79岁,平均49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2/18,占66.67%),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胰头(8/19,占42.11%);通常为较大的囊性病灶,最大径从3~20cm不等。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的腹部X线平片发展到现在应用较多的MRJ及CT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仍然是CT检查(13/18,占72.22%)。结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囊性肿瘤,CT检查时动脉期并不一定会出现显著强化,并可因伴有囊内出血而出现液一液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海绵状血管 影像学检查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 and C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被引量:5
20
作者 Rui-Feng Tang Shu-Xia Wang +6 位作者 Li Peng Shun-Xiang Wang Meng Zhang Zhi-Feng Li Zhi-Ming Zhang Yan Xiao Feng-Ru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0-286,共7页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 and VEGF-C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VEGF-A and VEGF-C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pancr...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 and VEGF-C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VEGF-A and VEGF-C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VEGF-A and VEGF-C mRNA transcripts were examined by Northern blot in 6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and 8 normal pancreatic tissues and 8 pancreatic carcinoma specimens.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VEGF-C proteins was examined by Western blot in the tested cell lines an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 in 50 pancreatic carcinoma samples. RESULTS: VEGF-A and VEGF-C mRNA transcripts were present in all the 6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Immunoblotting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VEGF-A and VEGF-C proteins in all the cell lines. Northern blot analysis of total RNA revealed 3.0-fold and 3.6-fold increase in VEGF-A and VEGF-C mRNA transcript in the cancer samples, respectivel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VEGF-C in cancer cells within the tumor mass.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50 pancreatic cancer tissue sampl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VEGF-A and VEGF-C immunoreactivity in 50% and 80% of the cancer tissue samples, respectively. The presence of VEGF-A in these cells was associated with larger tumor size and enhanced local spread (x^2= 6.690, P= 0.035〈0.05) bu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atient survival.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VEGF-C in the cancer cells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x^2= 5.710, P= 0.017〈0.05),bu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atient survival.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VEGF-C in the same cancer cells. CONCLUSION: VEGF-A and VEGF-C are commonly overexpressed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and may contribute to tumor growth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and VEGF-C in pancreat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cance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SURVIVA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