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马斯亮蓝染色双向电泳凝胶胶内酶切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7
1
作者 廖翔 应天翼 +4 位作者 王恒樑 王杰 魏开华 黄留玉 黄培堂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6期509-511,共3页
介绍一种简便高效的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双向电泳凝胶切取蛋白质点,通过胶内酶切制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样品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的质谱鉴定结果经网上数据库检索检出率 可高达80%以上,适于我国... 介绍一种简便高效的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双向电泳凝胶切取蛋白质点,通过胶内酶切制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样品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的质谱鉴定结果经网上数据库检索检出率 可高达80%以上,适于我国目前小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国情,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考马斯亮蓝 胶内酶切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非离子去污剂提高双向电泳银染后胶内酶切的效率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鸿丽 刘锋 +2 位作者 赵永强 杨松成 李萍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60-1262,1285,共4页
目的改进二维凝胶电泳银染色后的胶内酶切方法,提高蛋白质的鉴定率。方法应用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D-MS),对改进方法 (酶切中加入非离子去污剂正十二烷-β-D-麦芽糖苷)和原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D胶上的10个蛋白质斑点... 目的改进二维凝胶电泳银染色后的胶内酶切方法,提高蛋白质的鉴定率。方法应用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D-MS),对改进方法 (酶切中加入非离子去污剂正十二烷-β-D-麦芽糖苷)和原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D胶上的10个蛋白质斑点中的蛋白质用两种方法均得到明确的鉴定结果,但60%的蛋白质用改进方法鉴定的氨基酸序列覆盖率较原有方法明显提高。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便,适用于凝胶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染 胶内酶切 正十二烷-β-D-麦芽糖苷 质谱
下载PDF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胶内酶切增效中的应用
3
作者 谷苗 许彬 +5 位作者 刘念 刘锋 刘炳玉 王鸿丽 王杰 魏开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43-1346,共4页
本研究成功地将一种有机小分子表面活性剂RapiGest SF(Waters)用于改进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的鉴定效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肽质量指纹谱,考察了酶切时间、加入量、加样次序、点靶方法对方法灵... 本研究成功地将一种有机小分子表面活性剂RapiGest SF(Waters)用于改进电泳分离的蛋白质的鉴定效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肽质量指纹谱,考察了酶切时间、加入量、加样次序、点靶方法对方法灵敏度、蛋白质鉴定率的影响。RapiGest SF浓度为0.5%~1%,在酶切之前加入可获得更多的肽段峰和更高的鉴定率。本方法考染体系的总灵敏度为332fmol,银染体系为664fmol。比较了RapiGest SF与MALDI—TOF—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兼容性,未观察到明显的负影响。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适合鉴定电泳分离的低丰度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胶内酶切 质谱 蛋白质组 小分子表面活性剂 增效 质谱兼容性
下载PDF
牛精子蛋白胶内酶切条件优化及问题分析
4
作者 韩伟东 王栋 +4 位作者 朱化彬 郝海生 杜卫华 赵学明 王宗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111,共6页
针对银染蛋白的胶内酶切质谱鉴定成功率较低的技术现状,对影响牛精子蛋白酶切鉴定的酶量、酶切时间、凝胶存储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摸索,并优化了挖点、脱色、脱水、酶切消化和抽提肽段等操作细节,同时对质谱峰图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 针对银染蛋白的胶内酶切质谱鉴定成功率较低的技术现状,对影响牛精子蛋白酶切鉴定的酶量、酶切时间、凝胶存储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摸索,并优化了挖点、脱色、脱水、酶切消化和抽提肽段等操作细节,同时对质谱峰图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解决,提高了蛋白鉴定的成功率,为牛精子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胶内酶切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蛋白质胶内酶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超 张学文 潘映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胶内酶切是蛋白质组研究中衔接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重要环节,对最终的蛋白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该技术自1992年初步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改进方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胶内酶切技术,从凝胶脱色、... 胶内酶切是蛋白质组研究中衔接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重要环节,对最终的蛋白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该技术自1992年初步建立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改进方案。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胶内酶切技术,从凝胶脱色、杂质去除、蛋白酶切、肽段提取4个方面归纳整理了近年来蛋白质胶内酶切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胶内酶切 样品制备 质谱分析 电泳分离 技术进展
下载PDF
超声辅助胶内酶切方法的优化及其酶切特点的分析
6
作者 肖晓萍 郭正光 +1 位作者 成洁 孙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分别应用20、100和200 W超声功率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人尿蛋白组的胶内条带进行胶内酶切,通过比较不同功率鉴定的多肽数和蛋白数,确定最优的超声功率。同时比较超声辅助酶切与传统过夜酶切方法,并分析超声辅助胶内酶切方法的特点。结果表... 分别应用20、100和200 W超声功率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人尿蛋白组的胶内条带进行胶内酶切,通过比较不同功率鉴定的多肽数和蛋白数,确定最优的超声功率。同时比较超声辅助酶切与传统过夜酶切方法,并分析超声辅助胶内酶切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为20W时对胶粒破坏最小,样品损失最少,在牛血清白蛋白样品中鉴定的多肽数最多为65。在人尿蛋白组2个条带中,20 W方法鉴定的蛋白数分别为168和199,鉴定效果最优。通过对多肽误切率和不完全酶切多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超声酶切方法的误切率高于传统方法,但不完全酶切率较低。通过分析多肽误切位点发现,传统过夜酶切法和超声辅助酶切法的主要误切类型分别为脯氨酸(P)和天冬氨酸/谷氨酸(D/E),3种超声方法之间各种误切类型所占比例均无明显差别。超声辅助酶切可显著缩短蛋白质胶内酶切时间,其中20 W功率超声酶切的效果最佳。与传统过夜酶切法相比,超声辅助酶切多肽的鉴定结果更好,其多肽的误切率更高,不完全酶切率较低,可用于发现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胶内酶切 超声辅助
下载PDF
改进的质谱兼容的胶内酶切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鸿丽 刘炳玉 +4 位作者 谷苗 刘锋 吴胜明 张学敏 魏开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改善胶内酶切的肽段回收率,提高蛋白质的有效鉴定率。方法:将改进的胶内酶切“四步提取法”,应用到96个双向电泳蛋白质斑点分析。结果:该方法提高了胶内蛋白质酶切肽段的回收率,改善了质谱图谱的质量。蛋白质的有效鉴定率达89.6%,... 目的:改善胶内酶切的肽段回收率,提高蛋白质的有效鉴定率。方法:将改进的胶内酶切“四步提取法”,应用到96个双向电泳蛋白质斑点分析。结果:该方法提高了胶内蛋白质酶切肽段的回收率,改善了质谱图谱的质量。蛋白质的有效鉴定率达89.6%,其中,数据库检索得分80分以上者达82%。另外,证实了酶解原液直接用于质谱分析可获得较好信噪比的谱图。结论:应用“四步提取法”使得酶解肽段提取率和蛋白质的有效鉴定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内酶切 四步提取法 肽质量指纹图谱 蛋白质组学 光谱分析 质量 内肽
原文传递
用于质谱分析的细胞总蛋白三种酶切方法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家 杨颖 +2 位作者 李蕾 殷爱红 李慎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48-853,共6页
目的比较无去污剂的细胞总蛋白三种酶切样品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蛋白吸入胶内酶切法及超滤管辅助溶液酶切法对细胞总蛋白进行酶切,再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三种酶切方法制备的多肽样品进行蛋白鉴定。结果通过液质联用技... 目的比较无去污剂的细胞总蛋白三种酶切样品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蛋白吸入胶内酶切法及超滤管辅助溶液酶切法对细胞总蛋白进行酶切,再用液质联用技术对三种酶切方法制备的多肽样品进行蛋白鉴定。结果通过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制备的样品获得3835个蛋白,蛋白吸入胶内酶切法制备的样品获得2340个蛋白,超滤管辅助溶液酶切法制备的样品获得4248个蛋白。韦恩图分析显示,不同酶切方法得到的蛋白种类存在差异。对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和超滤管辅助溶液酶切法所获得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分析发现,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能获得更多膜结合蛋白。结论三种无去污剂酶切方法,避免了去污剂的种种弊端,其中超滤管辅助溶液酶切法和细胞吸入胶内酶切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吸入胶内酶切 蛋白吸入胶内酶切 超滤管辅助溶液 质谱分析
下载PDF
Cyclooxygenase-2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esophageal adeno-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被引量:11
9
作者 Jón O Kristinsson Paul van Westerveld +7 位作者 Rene HM te Morsche Hennie MJ Roelofs T Wobbes Ben JM Witteman Adriaan CITL Tan Martijn GH van Oijen Jan BMJ Jansen Wilbert HM Peter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8期3493-3497,共5页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1195 A→G and/or -765 G→C polymorphisms in Cyclooxygenase-2 CCOX-2) may have a risk modify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a Dutch Caucasian population. METHODS: ... 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1195 A→G and/or -765 G→C polymorphisms in Cyclooxygenase-2 CCOX-2) may have a risk modify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a Dutch Caucasian population. METHODS: Two study groups were recruited, 252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240 healthy controls, matched for race, age, gender and recruiting area. DNA was isolated from whole blood and used for genotyping. PCR products were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zymes an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Odds ratios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were estimated.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1195A→G polymorphis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to controls. The -1195 GG genotype resulted in a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OR = 3.85, 95% CI: 1.45-10.3) compared with the -1195AA genotype as a reference. The -765 G→C genotype distribution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GG/ GG haplotype was present more often in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OR = 3.45, 95% CI: 1.24-9.58; with AG/AG as a reference). The same trend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however, the result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Presence of the COX-2 -1195 GG genotype and of the GG/GG haplotype may result in a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esophage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CYCLOOXYGENASE-2 ESOPHAGUS Genetic polymorphism Squamous cellcarcinoma
下载PDF
NanoUPLC-nano-ESI-MS/MS鉴定二维凝胶银染后蛋白质点的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鸿丽 刘锋 +3 位作者 李卫华 李萍 杨松成 何昆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1-545,共5页
目的提高银染色后二维凝胶电泳图谱中蛋白质斑点的鉴定率。方法采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银染色方法结合改进后的质谱兼容胶内酶切方法并应用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NanoUPLC-nano-ESI-MS/MS)对二维凝胶电泳上的蛋白... 目的提高银染色后二维凝胶电泳图谱中蛋白质斑点的鉴定率。方法采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银染色方法结合改进后的质谱兼容胶内酶切方法并应用超高效纳升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NanoUPLC-nano-ESI-MS/MS)对二维凝胶电泳上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结果二维凝胶上50个蛋白质斑点中46个点得到鉴定,共鉴定出74个有意义的蛋白质,其中一个蛋白斑点鉴定出6个有意义的蛋白质。结论该方法获得的样品经质谱检测和网上数据库比对,蛋白鉴定率高达90%以上,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方法相比,蛋白质的鉴定率明显提高,表明该方法适合鉴定复合蛋白质斑点,是鉴定银染后二维凝胶蛋白质的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电泳 双向 银染色法 胶内酶切 NanoUPLC-nano-ESI-M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