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盘退变中胶原蛋白的代谢失衡
1
作者 董亦直 宋鑫越 +4 位作者 姚鸣宇 朱赫 吴瑞霞 都亚新 祝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11-3019,共9页
背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腰痛和下肢神经症状的常见疾病。胶原代谢的平衡在维持椎间盘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对椎间盘退变中胶原蛋白代谢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 背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腰痛和下肢神经症状的常见疾病。胶原代谢的平衡在维持椎间盘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对椎间盘退变中胶原蛋白代谢失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4年5月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椎间盘退变疾病”“胶原代谢”“胶原酶家族”“胶原合成相关因子”“细胞因子”,英文检索词为“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Collagen metabolism”“Collagenase family”“Collagen synthesis related factors”“Collagen breakdown related factors”。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胶原蛋白代谢的平衡在维持正常椎间盘的稳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椎间盘发生退变时,椎间盘内分泌大量促炎因子、胶原酶,并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等,使椎间盘内胶原蛋白分解增加,同时抑制生长因子、胶原蛋白合成酶、胶原蛋合成相关因子的生成,使椎间盘内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上述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使椎间盘内胶原蛋白的代谢平衡被打破,进一步加剧了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胶原代谢 胶原酶家族 胶原合成相关因子 胶原分解相关因子 综述
下载PDF
小鼠皮肤Ⅰ/Ⅲ型胶原与胶原纤维直径比值的增龄性改变
2
作者 杨佳曼(摘译) 杨蓉娅(审校)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4-64,共1页
在衰老与疾病进程中,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及其比例不仅在维持皮肤的弹性和机械强度起重要作用,还与皮肤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然而,关于Col-Ⅰ/Col-Ⅲ比值和胶原纤维直径随年龄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
关键词 疾病进程 小鼠皮肤 胶原纤维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机械强度 增龄性改变 健康状况
下载PDF
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制备及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凯 魏鹤琳 +3 位作者 左夏华 杨卫民 阎华 安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4-1952,共9页
纳米流体由于其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已成为新型太阳能集热介质的研究重点;但因其稳定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基液,通过两步法制备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探究了材料添加顺序、胶原蛋白种类、... 纳米流体由于其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已成为新型太阳能集热介质的研究重点;但因其稳定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基液,通过两步法制备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探究了材料添加顺序、胶原蛋白种类、超声时间、材料配比以及溶液pH等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时,先分散炭黑再加入胶原蛋白可以提高其稳定性;猪皮胶原蛋白更适用于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的制备;超声45min,炭黑胶原蛋白质量配比为1/20,悬浮液pH在6.5~7.5之间制备得到的纳米流体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有助于今后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产业化应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炭黑 胶原蛋白 稳定性 分光光度计法 ZETA电位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武 樊晓磊 +2 位作者 谢杰 胡懿郃 曾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89,共8页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植入体内后的组织相容性及细胞黏附增殖能力,探讨其对兔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圆柱状多孔聚乳酸支架(孔径分别为1.2,1.4,1.6,1.8 mm),再将聚乙烯醇及羟基磷灰石混合乳液灌入聚乳酸支架中,经过冻融及二氯甲烷溶解后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然后将胶原-壳聚糖-明胶混合液灌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中,利用京尼平进行交联,最后经乙醇清洗及冷冻干燥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4组水凝胶的物理学特征,筛选性能最优的水凝胶进行后续实验。将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植入SD大鼠皮下,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状况。在15只兔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制作骨软骨缺损(直径5 mm、深6 mm)模型,左侧植入复合水凝胶(实验组),右侧未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来评估其对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综合孔隙率、含水率、力学测试及扫描电镜结果,得出孔径1.2 mm的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更符合天然软骨的一般特性,用于后续实验;②苏木精-伊红与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随着材料植入大鼠皮下时间的延长,两种材料周边黏附的细胞均明显增多,其中胶原-壳聚糖-明胶植入后的细胞增殖状况更好,可见大量细胞长入其形成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也逐渐降解;③在兔骨软骨缺损实验中,至术后8周时,Micro-CT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的材料和周围骨-软骨整合良好,其表面及内部均有部分骨长入,对照组软骨及软骨下层仍然存在明显的缺损,未形成有效修复;苏木精-伊红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复合水凝胶4-8周后即与周围骨软骨发生整合,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逐渐有新生软骨形成,至12周时缺损处大部分被新生软骨覆盖,软骨下层也出现良好的骨长入;对照组至术后12周虽然深层骨缺损大部分修复、浅层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也有一定程度修复,但主要被纤维组织及部分纤维软骨替代;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材料可仿生天然软骨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修复骨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乙烯醇 胶原 壳聚糖 水凝 骨软骨缺损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和Ⅳ型胶原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分析
5
作者 王晓晨 罗玲 +8 位作者 罗晓红 王英 许柏睿 吴秋菊 张静 禤雪靖 韦婕 段朝晖 林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43-4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及127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肝... 目的 分析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肝硬化患者及127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分析血清HA、LN、PⅢNP、CⅣ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A、LN、PⅢNP和CⅣ的诊断界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HA 80.32(42.18, 165.50)ng/ml、LN 42.91(31.47, 74.91)ng/ml、PⅢNP 16.15(10.93, 31.33)ng/ml和CⅣ126.00(73.16, 236.60)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6.83(17.25, 40.02)、30.46(25.02, 40.95)、6.38(4.93, 7.86)、48.49(40.24, 57.57)ng/ml(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HA、LN、PⅢNP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Ⅳ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血清HA、LN、PⅢNP和CⅣ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及AUC分析血清HA、LN、PⅢNP和CⅣ的诊断效能显示:血清HA、LN、PⅢNP和C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分别为0.8453、0.7195、0.9310和0.8842;血清HA、LN和PⅢNP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7749、0.6208和0.6384。根据ROC曲线计算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的诊断界值,血清HA+LN+PⅢNP+CⅣ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92.7%。结论 血清HA、LN、PⅢNP和CⅣ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Ⅲ型前胶原N端肽 Ⅳ型胶原 发性肝癌
下载PDF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下载PDF
弹性蛋白对胶原蛋白生物力学属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军 张俊阳 王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1-611,共1页
目的胶原蛋白是许多动物体内维持组织形态、力学性能、伤口愈合的重要基础,功能的多样性主要得益于它可以与不同的细胞外基质进行交联。弹性蛋白为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提供抵抗力和弹性。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理化微环境,调节溶液... 目的胶原蛋白是许多动物体内维持组织形态、力学性能、伤口愈合的重要基础,功能的多样性主要得益于它可以与不同的细胞外基质进行交联。弹性蛋白为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提供抵抗力和弹性。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理化微环境,调节溶液中两种蛋白的比重从而得出弹性蛋白对胶原纤维自组装的生物力学影响机制。方法本实验以原子力显微镜作为研究工具,以一定浓度的无端牛皮Ⅰ型胶原蛋白为研究对象,在白云母上动态表征纤维形貌,对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胶原纤维的宽度、高度、总面积占比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同时通过全原子分子动力学实验模拟进行力学分析。结果随着弹性蛋白比重的增加,成核阶段的胶原纤维数量随之增加;纤维趋向性随比重的增加发生变化,在高比重情况下甚至会使胶原纤维表现出弹性蛋白的形貌特征;胶原纤维的平均宽度也会增加,但是过高浓度的弹性蛋白效果有所减弱;胶原纤维的平均高度受弹性蛋白影响较小。结论弹性蛋白使胶原纤维的趋向性发生变化;胶原纤维平均宽度、高度结果表明两者间相互交联从而使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增加;全原子分子动力学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弹性蛋白对胶原纤维的力学属性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 胶原纤维 细胞外基质 平均宽度 Ⅰ型胶原蛋白 伤口愈合 生物力学 实验模拟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热导率和黏度
9
作者 李凯 魏鹤琳 +6 位作者 尹志凡 左夏华 于晓宇 尹宏远 杨卫民 阎华 安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38-4147,共10页
纳米流体由于其独特的强化传热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热导率和黏度直接影响纳米流体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因此在考察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特性前首先要分析研究其热导率和黏度。本研究利用炭黑和胶原蛋白,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基... 纳米流体由于其独特的强化传热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热导率和黏度直接影响纳米流体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因此在考察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特性前首先要分析研究其热导率和黏度。本研究利用炭黑和胶原蛋白,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实验分析了炭黑和胶原蛋白质量分数、温度对纳米流体热导率和黏度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这些参数的权重进行了数学计算,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三输入两输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GA)对BP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预测输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稳定性,回归系数和最大偏差分别为0.99918和0.002。本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和控制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的热物理性能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工程设计和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炭黑 胶原蛋白 BP神经网络 热导率 黏度
下载PDF
牛Ⅰ型胶原的性能表征及标准样品研制
10
作者 高建萍 张天阳 +5 位作者 张扬 邢芳毓 罗希 孔英俊 徐丽明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以牛Ⅰ型胶原作为研究对象,胶原标准样品研制为目标,对其红外光谱特征、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氨基酸覆盖率、端肽残留、分子质量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将羟脯氨酸含量作为判定依据对产品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利用SDS-PAGE法对其稳定性... 以牛Ⅰ型胶原作为研究对象,胶原标准样品研制为目标,对其红外光谱特征、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氨基酸覆盖率、端肽残留、分子质量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将羟脯氨酸含量作为判定依据对产品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利用SDS-PAGE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以8家实验室测定的羟脯氨酸含量进行定值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胶原蛋白的质量要求。该牛Ⅰ型胶原产品在95%置信区间内均匀性良好;在4℃放置2周、4周,25℃放置1周、2周,反复冻融1次、3次和5次及在-20℃放置6个月,产品稳定性良好;羟脯氨酸含量的定值结果为11.17%,置信度为95%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k=2)。因此,该牛Ⅰ型胶原可作为国家标准样品用于胶原产品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Ⅰ型胶原 标准样品 性能表征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下载PDF
Ⅰ型胶原自组装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流体切应力耦合效应的研究
11
作者 马春阳 牛旭锋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39,共1页
目的模拟胶原体内自组装过程,探讨流体切应力在胶原自组装中的作用,为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新型骨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浊度实验、天狼猩红染色、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对Ⅰ... 目的模拟胶原体内自组装过程,探讨流体切应力在胶原自组装中的作用,为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新型骨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浊度实验、天狼猩红染色、动态光散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多种检测手段对Ⅰ型胶原的自组装过程、分子结构、纤维形貌等进行表征。借助锥板黏度计施加4个不同大小的恒定流体剪切力,通过天狼猩红染色、黏度测定、圆二色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探究流体剪切力对胶原自组装过程的影响。结果实Ⅰ型胶原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包括成核、生长、平衡3个阶段。胶原溶液浓度越大,组装速度越快,纤维粒径值越大。在流体切应力的作用下,胶原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被削弱,纤维粒径值减小,刚性减弱,且在切应力作用下,胶原纤维更易朝单一方向进行组装,形成有序结构。结论成功在体外构建了化学-力学耦合体,更真实地模拟了胶原体内自组装过程。研究结果对于新型骨修复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促进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流体剪切力 Ⅰ型胶原 傅里叶红外光谱 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用材料 骨修复材料 胶原纤维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猪皮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及胶原纤维的湿法纺丝制备
12
作者 徐敏杰 唐树淇 +3 位作者 胡敏 蔡光明 张如全 岳程飞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40-50,共11页
胶原纤维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纺织品,广泛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为了提高猪皮源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设定酶浓度、超声强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胶原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探究最佳提... 胶原纤维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纺织品,广泛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为了提高猪皮源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设定酶浓度、超声强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胶原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并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猪皮源胶原纤维。结果表明:影响胶原提取率的显著性顺序为:酶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强度,最佳提取工艺的酶浓度为93 U/g、超声强度为162 W、超声时间为58 min,所制备的胶原提取率56.21%,与响应面回归方程预测值相近,说明该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猪皮源胶原的类型为Ⅰ型,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纤维形貌分析表明猪皮源胶原具有良好的成纤性;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纺丝液为4.0%浓度的胶原纤维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胶原蛋白 超声波辅助酶法 响应面法 胶原纤维 湿法纺丝
下载PDF
大鼠肠道平滑肌胶原条带构建及周期性拉伸培养的体外评价
13
作者 于朋鑫 韩禹秋 +1 位作者 郭丽娜 王秀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30-5635,共6页
背景:肠道平滑肌层是肠道管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工程化肠道的仿生构建中备受关注。目的:探索周期性机械拉伸对胶原条带内肠道平滑肌细胞生长活性以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自制鼠尾胶原为支架,以大鼠原代肠道平滑肌细胞... 背景:肠道平滑肌层是肠道管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工程化肠道的仿生构建中备受关注。目的:探索周期性机械拉伸对胶原条带内肠道平滑肌细胞生长活性以及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自制鼠尾胶原为支架,以大鼠原代肠道平滑肌细胞为种子细胞,同时结合自主设计的胶原条带拉伸培养装置,构建肠道平滑肌细胞胶原条带培养体系,采用Eth D-1/Calcein-AM细胞活性染色、洋红染色、细胞骨架-Ki67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活性与增殖情况,定量RT-PCR检测desmin、α-sma、vimentin功能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成功构建肠道平滑肌细胞胶原条带培养体系,条带内肠道平滑肌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活性;(2)与静态培养相比,周期性拉伸动态培养条件下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增多且显著高表达标志性基因desmin、α-sma、vimentin(P<0.001);(3)结果表明:机械力学刺激有利于肠道平滑肌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维持生长状态,并促进其功能性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肠道平滑肌 胶原条带 动态拉伸 胶原支架 三维培养
下载PDF
基于Hepcidin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通痹颗粒 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14
作者 吴伊莹 柳玉佳 +2 位作者 廖亮英 范伏元 郭志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60-966,共7页
目的研究通痹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铁调素(hepcidin,Hepc)、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痹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铁调素(hepcidin,Hepc)、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通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予处理,其余组用牛Ⅱ型胶原建立CIA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以巴瑞替尼片和低、中、高剂量通痹颗粒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HE染色行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ep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滑膜中JAK2、STAT3、细胞信号因子传导抑制体(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SOCS3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中JAK2、p-JAK2、STAT3、p-STAT3、SOCS1、SOCS3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见滑膜上皮结构缺损,滑膜重度增生,排列紊乱,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多个血管翳形成;各给药组滑膜炎症均有所减轻,阳性对照组优于通痹颗粒高剂量组,通痹颗粒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关节炎指数评分、血清Hepc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通痹颗粒中、低剂量组关节炎指数评分、血清Hepc和IL-6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通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JAK2、STAT3 mRNA和蛋白以及p-JAK2、p-STAT3的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而通路抑制因子SOCS1、SOC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通痹颗粒各剂量组JAK2、STAT3 mRNA和蛋白以及p-JAK2、p-STAT3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P<0.05),而SOCS1、SOC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通痹颗粒能够改善CIA大鼠滑膜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而减少Hepc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中药 通痹颗粒 铁调素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Cartiex^(TM)Ⅱ型胶原蛋白对大鼠骨关节炎治疗效果研究
15
作者 沈艳华 潘明明 +5 位作者 孙菠 张乐文 胡宇蝶 肖敏 朱美红 周正宇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探讨Cartiex^(TM)Ⅱ型胶原蛋白对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大鼠膝关节腔内单次注射碘乙酸钠溶液,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分别以Ⅱ型胶原蛋白及牛骨胶原蛋白灌胃;试验期间每周测量大鼠饮食、饮水、体重、足底机... 为探讨Cartiex^(TM)Ⅱ型胶原蛋白对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OA)的治疗作用,大鼠膝关节腔内单次注射碘乙酸钠溶液,建立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分别以Ⅱ型胶原蛋白及牛骨胶原蛋白灌胃;试验期间每周测量大鼠饮食、饮水、体重、足底机械痛;试验结束后心脏采血测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金属基质降解酶13(MMP-13)、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取膝关节甲醛固定、脱钙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造模大鼠膝关节在试验期间出现明显肿胀,各给药组与OA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缓解。Ⅱ型胶原蛋白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大鼠机械痛值,并显著降低血清中MMP-13、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GE-2、TGF-β含量。Ⅱ型胶原蛋白干预后,大鼠关节炎症状明显改善,软骨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综上,Ⅱ型胶原蛋白可调节骨关节炎大鼠血液中相关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关节痛,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改善滑膜组织炎症,并促进软骨增生,进而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相对于阳性对照品,Cartiex^(TM)Ⅱ型胶原蛋白具有用量少、效果好、起效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Ⅱ型胶原蛋白 碘乙酸钠 骨关节炎
下载PDF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16
作者 郇金亮 高庆佳 +3 位作者 唐小龙 易宜 吴凯铠 黄雄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疗效及相关测评指标变化评析
17
作者 马云鹏 王艳玲 +1 位作者 李艳 韩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强脉冲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疗效以及对VISIA系统色素沉着评分和表皮油脂量、TEWL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 目的:探究强脉冲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疗效以及对VISIA系统色素沉着评分和表皮油脂量、TEWL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使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VISIA系统色素沉着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包括表皮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和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SAS、DLQI评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8.00%,44/50)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ISIA系统色素沉着评分、TEWL、SAS、DLQI评分显著降低,表皮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ISIA系统色素沉着评分、TEWL、SAS、DLQI评分显著降低,表皮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色素沉着消退,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类人胶原蛋白敷料 经皮水分丢失量 色素沉着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吴晓勇 赵丽琴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皮肤瘢痕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涂抹,观察组给予医用重... 目的探讨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皮肤瘢痕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涂抹,观察组给予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外用涂抹,均每天2次,持续使用1个月。两组CO_(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药物涂抹治疗,每2个月进行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温哥华评估量表(VSS)根据血管分布、色泽、厚度、柔软度情况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创面术后疼痛和瘙痒程度;根据VSS评分计算瘢痕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治疗3个疗程,两组VSS评分和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SS评分和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 CO_(2)点阵激光 瘢痕形态评分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专家共识
19
作者 田宏伟 石冰 +30 位作者 陈锦添 高扬 韩胜 洪伟 黄雅雯 姬付康 蒋威 李嘉伦 李健 李勤 李黠 李远宏 林合晟 刘灯 刘红梅 刘宁 刘争 潘宝华 彭程 钱静 苏红 孙菁菁 王晓阳 王飏 徐智慧 许旭亮 于晓春 喻翔 曾东 张歌 赵亮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1概述。2胶原蛋白(刺激剂)及其植入后结节并发症。2.1胶原蛋白。2.2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刺激剂在医疗美容中的应用。2.2.1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适应证。2.2.2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2.3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 1概述。2胶原蛋白(刺激剂)及其植入后结节并发症。2.1胶原蛋白。2.2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刺激剂在医疗美容中的应用。2.2.1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适应证。2.2.2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2.3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2.4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后结节并发症的治疗。3胶原酶在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3.1胶原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3.2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并发症的理论基础及实验结果。3.3局部注射胶原酶治疗胶原蛋白(刺激剂)植入术后结节的操作方法。3.3.1适应证。3.3.2禁忌证。3.3.3注射方法。3.3.4操作注意事项。3.3.5治疗后护理。3.4局部注射胶原酶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胶原蛋白植入 结节并发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皮肤石蜡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抗原修复方法的评估
20
作者 张彬 李治 +1 位作者 金晶 吴滢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寻找皮肤石蜡包埋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IF-PE)最佳抗原修复方法。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儿和父(母)亲共14例皮肤组织,冰冻组织免疫荧光(IF-FT)为自身对照,比较... 目的 寻找皮肤石蜡包埋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IF-PE)最佳抗原修复方法。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儿和父(母)亲共14例皮肤组织,冰冻组织免疫荧光(IF-FT)为自身对照,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法IF-PE染色部位和强度。结果 与Ⅳ型胶原IF-FT自身对照比较,采用蛋白酶K修复,仅部分患儿基膜正常分布(6/14),而角质层均异常表达;微波、高温水浴和高压蒸汽3种修复方法,基膜均无正常分布,角质层异常分布(分别为2/14,11/14,12/14);微波联合酶修复法仅2例基膜正常分布,未见角质层异常表达;高压蒸汽联合酶和高温水浴联合酶2种修复法基膜全部正常分布,角质层异常表达(分别为14/14和2/14),表达强度两者接近。结论高温水浴联合蛋白酶K可作为皮肤石蜡包埋组织Ⅳ型胶原免疫荧光理想的抗原修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 石蜡包埋免疫荧光 修复 Ⅳ型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