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基骨、天然煅烧骨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术中的诱导成骨效果对比观察
1
作者 刘喆 牛双杰 孙睿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胶原基骨和天然煅烧骨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术中的诱导成骨效果。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建立SD大鼠颅骨双侧临界尺寸骨缺损模型,均行缺损修复术,术中颅骨一侧缺损部位填充胶原基骨(胶原基骨组),另一侧缺损部... 目的对比观察胶原基骨和天然煅烧骨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术中的诱导成骨效果。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建立SD大鼠颅骨双侧临界尺寸骨缺损模型,均行缺损修复术,术中颅骨一侧缺损部位填充胶原基骨(胶原基骨组),另一侧缺损部位填充天然煅烧骨(煅烧骨组)。术后第4、8、12周,取大鼠颅骨双侧缺损部位新生的骨组织,通过Micro-CT方法及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成骨效果[成骨速度(新生骨骨体积分数、新生骨骨面积分数)、成骨质量(骨小梁数量、厚度、间隙;新生骨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并比较。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术后第4、8、12周,胶原基骨组的新生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天然煅烧骨组,骨小梁间隙低于煅烧骨组。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4、8、12周,与煅烧骨组比较,胶原基骨组的新生骨骨面积分数高。胶原基骨组胶原基骨吸收速度快,新生骨含较多的结缔组织、新生血管,骨质较软;煅烧骨组天然煅烧骨吸收速度慢,新生骨中结缔组织、血管较少,骨质偏硬。结论在大鼠颅骨临界尺寸骨缺损修复术中,胶原基骨诱导成骨的速度较快,成骨量高,吸收快,新生骨组织中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多,新生骨质类似“松质骨”;天然煅烧骨诱导成骨速度较慢,新生骨组织中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少,新生骨质类似“皮质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修复材料 胶原基骨 天然煅烧 效果 临界尺寸缺损 缺损修复术
下载PDF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对锁骨骨折患者骨愈合、骨痂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吴智旺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9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对锁骨骨折患者骨愈合、骨痂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对锁骨骨折患者骨愈合、骨痂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比较两组治疗后骨痂出现时间、骨痂生长情况、骨性愈合周期和骨折部位压痛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6个月后,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周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骨折部位压痛点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能够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骨愈合、骨痂生长,可缩短骨性愈合周期及骨折部位压痛点消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愈合 痂生长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对股骨头坏死家兔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吕亚军 李宜炯 +2 位作者 赵振拴 张宇宸 王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股骨头坏死(ONFH)家兔模型的股骨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ONFH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髓芯减压联合自...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股骨头坏死(ONFH)家兔模型的股骨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ONFH模型,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组(C组)、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D组)及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VEGF组(E组),每组6只。治疗8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刚度、最大载荷和能量吸收),HE染色观察股骨头形态。qRT-PCR检测各组家兔的股骨头组织中骨保护素(OP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VEGF16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mRNA水平。结果B组的骨密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5),E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P<0.05)。与A组相比,B组的空骨陷窝比率显著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的空骨陷窝比率均降低,以E组最低(P<0.05)。与A组相比,B组的股骨头生物力学参数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的股骨头生物力学参数均升高,以E组最高(P<0.05)。与B组、C组和D组相比,E组股骨头组织中OPG、VEGF164和VEGFR2的mRNA水平均升高(P<0.05),RANKL和RANK的mRNA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可有效提高ONFH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和强度,促进损伤区域的骨形成和血管生成,促进坏死性股骨头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髓芯减压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密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
4
作者 吕亚军 任立中 +2 位作者 李军 张海静 张志坤 《西部医学》 2023年第8期1098-1103,共6页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4只SPF级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B组)、...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4只SPF级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B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C组)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组(D组),每组6只,共治疗1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形态。采用骨密度分析系统(QCT PRO V6.1)测量家兔股骨头骨密度(BMD)。Western blot检测VEGF、Collagen 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Wnt-3a、β-catenin和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术后12周时,与B、C组比较,D组家兔股骨头骨小梁排列较整齐,骨髓中观察到大量微血管的形成,可见明显成骨,且坏死区基本被修复。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D组家兔股骨头空骨陷窝比率小于B组和C组(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家兔股骨头的骨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D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VEGF、Collagen I、RUNX2和OC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D组Wnt-3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髓芯减压联合VEGF与胶原基骨移植材料对兔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有效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提高骨密度及成骨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髓芯减压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密度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3 位作者 史振才 张念非 李艳 崔福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材料修复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6月~10月,取4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股骨头内骨...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材料修复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6月~10月,取4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进行修复,A组:骨缺损不填充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填充单纯nHAC;C组:骨缺损填充nHAC与MSCs的复合材料.术后3组分别于4、8和12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显示C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12周基本修复股骨头的骨缺损区;B组材料修复能力较C组差,但B组和C组均优于A组.B组和C组对nHAC无明显异物反应. 结论 nHAC有较强的传导成骨作用,是修复兔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材料 修复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加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4 位作者 史振才 王佰亮 石少辉 刘丙立 郭万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18个月。ONFH病因:激素性15例22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1例1髋。ARCO分期:ⅡB期6髋,ⅡC期16髋,ⅢA期9髋,ⅢB期3髋,ⅢC期1髋。Harris评分为(62.2±7.5)分。术中采用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按1∶1比例行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2例髂骨取骨伤及股外侧皮神经,术后3~6个月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自行缓解消失;2例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并发症,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3.5年。术后3个月患者植骨愈合。术后Harris评分为(85.1±1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15髋,良11髋,可5髋,差4髋。获差的4例患者均于随访期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检查示5髋由术前ⅡC期进展至ⅢA期;余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ONFH分期无进展。结论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ONFH临床效果满意,纳米晶胶原基骨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于Ⅱ期ONFH的患者保存股骨头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支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粘附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晓峰 刘小平 +4 位作者 陈静家 李阳 钱栋 张志坚 刘进炼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0-746,共7页
研制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支架,了解VEGF体外缓释效果及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诱导后粘附、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 研制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缓释支架,了解VEGF体外缓释效果及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成骨诱导后粘附、增殖的影响,为骨组织工程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利用生物学方法将VEGF负载于nHAC,制备具有VEGF缓释效果的复合支架;h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成骨诱导后种植于VEGF缓释支架上行体外增殖。分为四组:实验组A:nHAC、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肝素(heparin,HP)和VEGF(nHAC-FN-HP-VEGF);对照组B:nHAC、FN和VEGF(nHAC-FN-VEGF);对照组C,nHAC、HP和VEGF(nHAC-HP-VEGF);对照组D:nHAC和VEGF(nHAC-VEGF)。通过检测支架材料上VEGF的释放量和持续时间,及种植细胞后细胞的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复合支架材料对细胞粘附、增殖的影响。人第三代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实验组A的VEGF缓释量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4 d),细胞黏附率最高,为61.8%;各组支架中的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实验组A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间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实验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扫描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实验组A的细胞增殖、分化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hMSCs经诱导培养后可具有成骨细胞特性,hHAC-FN-HP-VEGF缓释支架具有较好的VEGF缓释效果,能显著提高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胶原基骨 纤维连接蛋白 肝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晓峰 刘小平 +4 位作者 王明伟 刘进炼 陈静家 李阳 张志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636-4640,共5页
背景:利用载体或缓释系统负载生长因子,既能保护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使生长因子缓慢释放,从而持续促进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再生,是目前控制释放载体材料应用研究的方向之一。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的... 背景:利用载体或缓释系统负载生长因子,既能保护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使生长因子缓慢释放,从而持续促进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再生,是目前控制释放载体材料应用研究的方向之一。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后种植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素/纤维连接蛋白+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实验组)和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对照组)行体外培养。测定缓释支架材料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量和持续时间;种植细胞后细胞的黏附率;培养3,7,10,14d时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①该缓释支架具有一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效果,持续时间可达14d。②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③体外实验显示该缓释支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相同时间点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支架上细胞数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镜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素 纤维连接蛋白 纳米晶胶原基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大鹏 沈铁城 +2 位作者 黄永辉 左华 邵顺秀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389-392,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MSCs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MSCs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第5,10 d后扫描电镜(SEM)观察二者复合程度。结果:兔MSCs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 d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 d时粘附于NHAC上的MSCs细胞数(38.52±7.21)明显高于5 d时粘附的细胞数(21.28±4.70),P<0.01。结论: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构建组织工程骨,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组织工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晓峰 马鹏 +5 位作者 钱栋 何伟 崔颜红 龚爱华 张志坚 步雪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4-899,共6页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培养后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扩增,进行成骨细胞表征后,种植与支架...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培养后与不同基质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支架材料。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扩增,进行成骨细胞表征后,种植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实验组A,纤维蛋白(FB)和纤维连接蛋白(FN)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FN)-nHAC);实验组B,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实验组C,纤维连接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N-nHAC);对照组D,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d后,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及矿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与支架材料黏附率A组最高为74.4%;支架材料中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长,且A组细胞数增加较快,与相同时相点其他各组材料中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相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表达A组最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发现4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A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组。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FB+FN)-nHAC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与细胞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较理想的新型复合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纳米晶胶原基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髓芯减压联合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股骨头坏死血管修复和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亚军 任立中 +2 位作者 李军 张海静 张志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27-2932,共6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ONFH)的效果。方法对30只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ONFH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C组)、髓...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兔股骨头坏死(ONFH)的效果。方法对30只家兔股骨头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兔ONFH模型。然后将家兔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组(C组)、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组(D组)和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组(E组),每组6只。治疗8周,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切片形态。分别测定家兔的全血黏度(高切150 s^(-1)和低切10 s^(-1))、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通过q RT-PCR检测股骨头组织中von Hippel-Lindau(VHL)、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m RNA水平。结果与C、D组比较,E组的全血黏度(高切150 s^(-1)和低切10 s^(-1))、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0.05)。与C、D组比较,E组的血清TC和TG均显著降低(P<0.05)。与C、D组比较,E组股骨头组织中VHL m RNA水平显著降低,而HIF-1α、VEGF和b FGF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髓芯减压+胶原基骨修复材料+VEGF可有效促进ONFH家兔损伤区域的成骨和血管修复,并且可减轻微循环障碍,其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调节VHL/HIF-1α/VEGF信号及bF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坏死 髓芯减压 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循环 血管修复
下载PDF
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月升 王春兰 +1 位作者 赵彤 范月静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87-88,共2页
目的观察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牙周炎伴垂直骨吸收患者35例,共39颗患牙。均行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纳米胶原基骨(观察组)和Bio-Oss多孔骨(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记录两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 目的观察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牙周炎伴垂直骨吸收患者35例,共39颗患牙。均行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纳米胶原基骨(观察组)和Bio-Oss多孔骨(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12个月记录两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退缩(GR)、牙龈指数(GI),并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术后6、12个月PD、AL、GI较术前均明显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GR手术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PD、AL、GR、GI相比,两组间术后PD、AL、GR、GI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所用纳米胶原基骨费用是230元/牙,对照组所用Bio-Oss多孔骨为850元/牙,两组相比,P<0.05。结论纳米胶原基骨治疗牙周病骨缺损与Bio-Oss多孔骨疗效相当,但所需费用较低,可作为Bio-Oss多孔骨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原基骨 Bio-Oss多孔 牙周炎
下载PDF
音猬因子修饰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股骨缺损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宇星 赵庆 +2 位作者 杨中萌 叶永恒 胡仁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80-2185,共6页
背景:音猬因子作为一种Hedgehog信号蛋白,具有促使骨组织发育、生长及重构等生理功能。目的:观察音猬因子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均建立股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 背景:音猬因子作为一种Hedgehog信号蛋白,具有促使骨组织发育、生长及重构等生理功能。目的:观察音猬因子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均建立股骨缺损模型,造模成功后14 d,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音猬因子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支架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细胞支架组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修复后3,6,9,12周,进行骨缺损区X射线检查、骨密度及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实验组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骨密度值均高于其余3组(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修复后12周,支架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无骨髓形成;细胞支架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无骨髓形成,可见残留支架;实验组植入物完全吸收,成熟骨组织和髓腔形成,腔内有骨髓形成;(3)扫描电镜观察:修复后12周,支架组有不规则排列的骨纤维和大量骨陷下窝;细胞支架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但骨纤维仍然不规则;实验组有大量排列规则的骨小梁,可见哈佛系统;(4)结果表明:音猬因子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髓间质干细胞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纳米晶胶原基骨 缺损模型 髓间充质干细胞 音猬因子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大鹏 沈铁城 +2 位作者 黄永辉 屠海霞 邵顺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4973-4976,共4页
背景: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有与天然骨成分接近,结构和形貌图谱分析与天然骨相似,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且材料多孔,孔径较大、孔隙率及孔隙交通率高,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 背景: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有与天然骨成分接近,结构和形貌图谱分析与天然骨相似,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且材料多孔,孔径较大、孔隙率及孔隙交通率高,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6-03/09在江苏大学医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1月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提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②复合培养5,10d后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③复合培养5,10d时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上结合的细胞数量。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d时黏附于纳米晶胶原基骨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明显高于5d时黏附的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组织工程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修复尺骨缺损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凌 王锡友 +1 位作者 陈萍 于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5162-5166,共5页
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骨缺损的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干细胞培养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成为骨缺损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修复... 背景: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骨缺损的治疗以及后期康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以干细胞培养为基础的骨组织工程技术成为骨缺损治疗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修复兔尺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成年雌性新西兰兔70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只用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60只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支架组、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支架材料结合异体脂肪干细胞组,每组20只,均行尺骨中段部分切除,构建12 mm的骨缺损,然后植入相应的材料。植入材料6,9,12周测量骨密度,植入材料14周后观察3组坚固融合、非坚固融合、假关节形成比例。结果与结论:支架材料结合异体脂肪干细胞组坚固融合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支架组、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非坚固融合及假关节比例显著低于单纯支架组、支架材料加自体骨组(P<0.05)。单纯支架组坚固融合比例显著低于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非坚固融合及假关节比例显著高于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P<0.05)。支架材料结合异体脂肪干细胞组植入材料后第6,9,12周骨密度明显高于单纯支架组、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P<0.05)。单纯支架组骨密度明显低于支架材料结合自体骨组(P<0.05)。结果表明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修复尺骨缺损效果确切,骨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缺损 同种异体 密度 纳米级胶原基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内生长以及成骨潜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穆晓红 赵子义 +4 位作者 徐林 王硕仁 朱陵群 陈江 李小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1-394,共4页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是根据仿生原理制备的纳米骨框架材料,其微结构和成分两方面都与天然骨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第3,7,20天后激光共聚焦和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复合良好,共聚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细胞生长;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能够作为良好的支架,它能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内稳定生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内能很好的生长,并且具有成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 髓间充质干细胞 支架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音猬因子/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坚强 孙广友 +3 位作者 马鹏 徐成振 钱栋 徐晓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复合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 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后,种植于支架材料形成细...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复合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 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SD大鼠MSCs经成骨诱导后,种植于支架材料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SD大鼠30只制成股骨干5 mm节段性缺损,分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植植入物,MSCs/nHAC组:植入MSCs/nHAC复合物,MSCs/Shh-nHAC组:植入MSCs/Shh-nHAC复合物。通过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SD大鼠MSCs在体外与nHAC,Shh-nHAC复合培养第7天,电镜扫描证实Shh-nHAC更有利于MSCs黏附、增殖。术后第6、12周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各组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Shh-nHAC复合物能够修复SD大鼠股骨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MSCs/nHAC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晶胶原基骨 缺损 音猬因子
下载PDF
纳米胶原基骨修复牙周病及根尖周病骨缺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睿 王春兰 +1 位作者 范月静 连小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4期6317-6320,共4页
背景:纳米胶原基骨是与天然骨松质结构相似的一种人工合成仿生骨,在促进新骨形成同时可降解吸收。目的:评价纳米胶原基骨修复牙周骨缺损及根尖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①选择根尖周骨缺损患者50例,完成根尖搔刮治疗后,其中18例植入纳米胶... 背景:纳米胶原基骨是与天然骨松质结构相似的一种人工合成仿生骨,在促进新骨形成同时可降解吸收。目的:评价纳米胶原基骨修复牙周骨缺损及根尖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①选择根尖周骨缺损患者50例,完成根尖搔刮治疗后,其中18例植入纳米胶原基骨(实验组),14例植入瑞福人工骨(对照组),18例未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②选择牙周病骨缺损呈垂直吸收慢性牙周炎患者23例,实验组17例行牙周翻瓣植入纳米胶原基骨,对照组6例牙周翻瓣植入瑞福人工骨。结果与结论:①根尖周骨缺损: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骨性愈合及骨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②慢性牙周炎: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牙龈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角形吸收或垂直吸收处均有骨高度增加伴新附着形成。表明纳米胶原基骨可加快缺损部位正常骨组织结构的重建,促进骨缺损早期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原基骨 瑞福人工 根尖周病 牙周病 缺损 引导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聚乙烯砒洛啉酮-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晓峰 陈静家 +3 位作者 狄东华 刘小平 王明伟 张志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1期9563-9566,共4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很易降解,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并对其缓释的作用。目的:观察聚乙稀吡咯啉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得到一种生...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很易降解,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并对其缓释的作用。目的:观察聚乙稀吡咯啉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得到一种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的缓释支架系统。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及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大鼠松质骨组。以ELISA法检测3种复合物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活性。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后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种于支架上,3,7,10,14d时检测支架中的细胞计数;细胞培养14d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曲线可见14d后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浓度。培养14d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支架中脱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实验组支架上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胶原基骨 聚乙稀吡咯啉酮 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胶原基骨在慢性牙周炎骨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宏岩 唐晓琳 +3 位作者 司伟 林莉 寇育荣 潘亚萍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516-519,共4页
目的观察、评价胶原基骨材料修复牙周骨组织缺损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牙周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使用胶原基骨材料,B组使用瑞福纳米人工骨进行牙周植骨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 目的观察、评价胶原基骨材料修复牙周骨组织缺损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牙周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使用胶原基骨材料,B组使用瑞福纳米人工骨进行牙周植骨术,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和松动度的改变及骨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使用胶原基骨和纳米人工骨进行牙周手术后,均可明显改善患牙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和松动度,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骨组织替代材料对术后临床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胶原基骨材料可以改善牙周临床指标,其在牙周骨组织修复中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胶原基骨 纳米羟基磷灰石 牙周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