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真皮胶原微粒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浩 张爱君 +4 位作者 殷雅婷 郑万玲 王苹苹 李健华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制备活性真皮胶原微粒,研究其对皮肤创而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销蚀和反复冻融法制备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研磨成真皮胶原微粒,在体外与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共培养,检测真皮胶原... 目的制备活性真皮胶原微粒,研究其对皮肤创而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销蚀和反复冻融法制备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并研磨成真皮胶原微粒,在体外与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共培养,检测真皮胶原微粒与ADSC的相容性,构建裸鼠皮肤创面,比较真皮胶原微粒-ADSC复合体组、ADSC组、真皮胶原微粒组、空白组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真皮胶原微粒-ADSC复合体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O.Ol)。结论活性真皮胶原微粒可携带,ADSC并促进ADSC增殖、迁移,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真皮胶原微粒 细胞相容性 组织工程皮肤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胶原微粒作为控制类毒素释放的投递系统
2
作者 冯洁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3期9-9,共1页
关键词 类毒素 投递系统 胶原微粒 单剂量疫苗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研究
3
作者 王飞 孙应明 +3 位作者 李邦 王飞虎 杨聪翀 刘来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胶原膜为支架,制备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将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24只,在硬腭前部造直径3 mm的圆形创口,用6-0可吸收线分别将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和空白胶原膜缝合于创口上,观察1、3、7、10 d大鼠上腭组织创口愈合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愈合差异。结果电镜下尼古丁缓释微粒大体观呈现球形,大小均匀,球体表面粗糙,平均粒径(3.0±0.2)μm,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0.2%和4.12%。尼古丁缓释微粒第1天体外释放量较大,第2天释放量较小,从第3天尼古丁的释放量趋于稳定,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约在10 d后急剧下降,在第3-10天尼古丁浓度为10-5-10-4mol/L波动。大体观术后3 d时,2组创面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的创口愈合面积大于空白组(P=0.015,);术后10 d时,2组创面已基本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上皮增生较空白组明显,且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及新生的毛细血管,上皮钉突较短,黏膜下层较疏松且新生大量的胶原纤维,固有层与骨膜紧密连接,创口基本愈合。空白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创口未完全愈合;术后10 d时,2组创口上皮细胞增殖基本已完全完成,创口愈合。结论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可能具有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尼古丁缓释微粒 复乳挥发法 尼古丁膜缓释微粒系统
下载PDF
眼内植入型长效释药系统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立信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5A期4-6,共3页
关键词 眼内植入型长效释药系统 胶原微粒 脂质体 PGLC载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