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方(效)-证”的研究实践与创新发展(三)——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的方证病理学基础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式骊 慕永平 +1 位作者 刘伟 刘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基于肝炎后肝硬化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本课题组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中医病机理论。采用不同功效中医古典方剂干预治疗肝硬化多种模型的研究表明,祛瘀的下瘀血汤干预肝硬化的作用特征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 基于肝炎后肝硬化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本课题组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中医病机理论。采用不同功效中医古典方剂干预治疗肝硬化多种模型的研究表明,祛瘀的下瘀血汤干预肝硬化的作用特征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肝窦毛细血管化和肝血管异常新生。其作用机制包括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提高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病理性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诱导其凋亡,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抑制血管增生等,是下瘀血汤“治标”的作用特征。本文从“病-方(效)-证”相关的实验结果,解析了肝硬化血瘀病机的关键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和活化的星状细胞增殖,还包括胶原降解活性低下、肝窦内皮细胞开窗缺失、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以及毛细血管化增加。以上为明确祛瘀方剂(如下瘀血汤)治疗现代疾病所针对的适应证(病理指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促进临床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病机 方证病理学 肝硬化 下瘀血汤 肝星状细胞凋亡 肝窦毛细血管化 胶原纤维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