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量减少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对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王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患者,根据β-CTx水平分为>472. 97 pg/m L组和<472. 97 pg/m L组,借助FRAX~评估系统,测算每例患者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β-CTx>472. 97 pg/m L组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分别为(5. 64±3. 18)%和(1. 79±1. 58)%,β-CTx<472. 97 pg/m L组分别为(4. 37±2. 94)%和(1. 21±1. 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3,P <0. 05; t=2. 03,P <0. 05)。结论高β-CTx组患者未来10年骨折风险可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骨代谢标志物 FRAX系统 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英 胡春艳 +1 位作者 贠春燕 李晓利 《中医正骨》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根据骨转移数目将骨转移组分为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中的骨转移评价标准将骨转移组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前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以及骨转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结果: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67例,骨转移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高于无骨转移组[(110.31±15.67)ng·m L^(-1),(45.56±8.65)ng·m L^(-1),t=3.146,P=0.002;(0.58±0.02)ng·m L^(-1),(0.36±0.01)ng·m L^(-1),t=2.858,P=0.005]。骨转移数目<3个组21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27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低于骨转移数目≥3个组[(102.41±12.34)ng·m L^(-1),(116.45±17.48)ng·m L^(-1),t=3.121,P=0.003;(0.56±0.01)ng·m L^(-1),(0.58±0.04)ng·m L^(-1),t=2.058,P=0.045]。48例骨转移患者中,42例针对原发肿瘤进行了化疗和放疗,并应用了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其余6例均采用镇痛药物进行姑息治疗。治疗2个月后,治疗有效34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97.14±17.32)ng·m L^(-1),(105.77±15.04)ng·m L^(-1),t=9.890,P=0.000;(0.52±0.03)ng·m L^(-1),(0.57±0.02)ng·m L^(-1),t=11.655,P=0.000],治疗无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8.24±20.42)ng·m L^(-1),(121.31±16.30)ng·m L^(-1),t=1.815,P=0.093;(0.59±0.04)ng·m L^(-1),(0.60±0.03)ng·m L^(-1),t=0.780,P=0.450]。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评估骨转移程度和评价骨转移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血清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蒙蒙 朱丽英 +3 位作者 李晓利 任萍 赵变峰 谢凤利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和72例无骨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无骨转移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以及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分别为(284.19±70.40)u/L、(120.86±24.29)ng/mL、(0.89±0.62)ng/mL,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253.25±67.34)u/L、(84.63±30.98)ng/mL、(0.44±0.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0,P=0.007;t=7.892,P<0.001;t=5.831,P<0.001)。ALP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64、曲线下面积为0.67,PINP分别为0.90、0.74、0.81,β-CTX分别为0.76、0.78、0.78,三者联合检测分别为0.84、0.96、0.89。结论血清ALP、PINP和β-CTX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不同年龄妊娠晚期孕妇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侯海青 夏雪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骨代谢 骨钙素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重庆市表观健康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参考区间的分组建立
5
作者 张富贵 赵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 目的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β-CTx结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人群共4 918例,分为男性青年组(19~44岁)2 835例,男性中年组(>44~59岁)336例,女性青年组(19~44岁)1 544例,女性中年组(>44~59岁)203例。男性青年组血清β-CTx检测结果为0.549 0(0.436 0,0.694 0)μg/L,男性中年组为0.515 0(0.392 5,0.684 5)μg/L,女性青年组为0.409 5(0.336 8,0.533 5)μg/L,女性中年组为0.418 0(0.285 5,0.581 5)μg/L。各组人群的95%置信区间为:男性青年组为0.273 0~0.978 2μg/L,男性中年组为0.211 8~1.036 3μg/L,女性青年组为0.216 8~0.709 6μg/L,女性中年组为0.137 7~0.882 8μg/L。结论β-CTx的参考区间不仅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间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25羟维生素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信忠 宋晓钰 +1 位作者 陈治浩 冯勤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4-856,86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6...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设为T2DM组,再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43)、骨量降低组(n=36)及骨量正常组(n=27)。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T2DM组及健康组,以及不同骨密度T2DM患者的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_(3)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_(3)水平在DO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T2DM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健康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骨量降低组及骨量正常组,β-CTX水平高于骨量降低组及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β-CTX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显示,血清P1NP、25(OH)D3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r=0.607、0.658,P<0.05),β-CTX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r=-0.732,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联合诊断DO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794、0.800、0.779(P<0.05)。结论 DOP患者血清P1NP及25(OH)D_(3)水平降低、β-CTX水平升高,三者与骨密度存在明显相关性,联合诊断DOP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Ⅰ型氨基端延长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25羟维生素D_(3) 骨密度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建国 李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54-955,共2页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以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和西安红会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以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和西安红会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鼠NGF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β-CTX、RANKL水平。结果A组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0%(36/40);B组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39/4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对数据进行Ridit分析,A组R值为45.6,B组为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P<0.05),即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前,两组β-CTX、RANK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CTX、RANK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β-CTX、RANKL水平,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固定 神经生长因子 骨不连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下载PDF
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二丰 张建平 +3 位作者 吴静龙 王星伟 郭晋露 韩宁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54例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50例骨髓瘤患者的... 目的分析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54例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50例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当天行双能量CT检查,记录40~80 keV(能量间隔为10 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治疗前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及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PⅠNP和β-CTX单独及联合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脊柱肺癌骨转移瘤患者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和血清PⅠNP、β-CTx均明显高于骨髓瘤患者[79.86(61.20,116.32)HU比58.29(46.92,64.03)HU、64.48(50.27,90.08)HU比45.78(38.59,56.75)HU、57.35(43.31,78.04)HU比43.62(36.91,54.06)HU、52.05(42.98,75.79)HU比41.26(32.84,51.76)HU、45.52(38.55,63.59)HU比36.68(28.72,49.83)HU、66.35(31.15,81.97)μg/L比31.38(27.76,34.50)μg/L和0.61(0.48,0.67)μg/L比0.49(0.47,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个能谱曲线CT值(83.33%比59.26%、61.11%、62.96%、64.81%和66.67%),曲线下面积(AUC)也高于单个能谱曲线CT值(0.882比0.798、0.811、0.817、0.801和0.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血清PⅠNP联合β-CTX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个血清指标(81.48%比57.41%和62.96%),AUC也高于单个血清指标(0.829比0.753和0.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全部指标联合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高于单纯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和PⅠNP联合β-CTX(98.15%比83.33%和81.48%),AUC也高于单纯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和PⅠNP联合β-CTX(0.976比0.882和0.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单独和联合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肺癌骨转移瘤相较于骨髓瘤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联合对二者有理想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髓肿瘤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Ⅰ型前N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原文传递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联合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其特殊序列在糖尿病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章琴 邢宝山 +3 位作者 芦慧霞 吴丽芳 张卫国 翟卫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77-5278,共2页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可降低骨密度(BMD),导致骨质疏松(OP),但2型糖尿病对BMD的影响仍有争议。本文拟探讨骨特异性碱性磷酶酶(BA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其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2型糖尿病OP的关系。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总Ⅰ型前氨基端延长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根据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早期诊断骨不连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清华 林坚平 +3 位作者 沈宁江 史占军 周钢 吴多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11-7621,共11页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五六月龄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均分为2组,骨缺损组在左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骨折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8,10,12周进行前臂的X射线片检查观察桡骨缺损区愈合情况,并抽取血清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骨形成特异标志物(包括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分析2组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发现,骨缺损组骨代谢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骨不连早期诊断的临床预测可以依赖于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同时跟踪监测;2除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意义不大之外,骨缺损组中I型胶原羧基端末肽在术后第5周均值最高,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在术后4或5周均值明显下降,可以说明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能快速随骨形成和骨吸收而迅速改变,敏感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的具体状态;3系统性监测生化指标如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的变化能反映兔骨折不愈合的早期进程,它们是否均可以作为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指标,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骨不连,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钙素 Ⅰ型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不连 生物标志物 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Ⅰ型氨基端末 Ⅰ型羧基端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复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模型Ⅱ型胶原羧基端肽、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丽 李荣亨 +1 位作者 钟玉 肖彩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969-3972,共4页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病理形态、血清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抗骨增生胶囊组、复元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病理形态、血清Ⅱ型胶原羧基端肽(CTX-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抗骨增生胶囊组、复元胶囊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Hulth法建立OA动物模型。造模2 w后,各实验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后48、1、2 w分别随机选取各组4只处死,比较各组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比较MMP-13水平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CTX-Ⅱ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Mankin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复元胶囊中、高剂量组MMP-13及CTX-Ⅱ较模型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胶囊能够抑制关节软骨MMP-13及降解产物CTX-Ⅱ的表达,对防治关节软骨退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 膝骨关节炎 Ⅱ型羧基端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下载PDF
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与龈沟液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毅 吴仲寅 +1 位作者 赵进 李凤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的常用几个指标菌斑指数(PL)、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进行记录,用SPSS 11.0软件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龈沟液中CTX的相关性。结果:PL、GI、PD、AL与龈沟液中CTX浓度的Spe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P<0.01),0.366(P<0.05),0.382(P<0.05)和0.314(P<0.05)。结论:龈沟液中CTX浓度与PL、GI、PD、AL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GCF) I型羧基端交联(CTX)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在骨转移性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抒 张军宁 乔田奎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A、B、C3个亚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PINP、PICP、ICT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PICP、ICT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PICP、ICT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INP、PICP、ICTP水平在A、B、C3组均依次递增;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相关性良好(P<0.01),ICTP、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呈一定相关(P<0.05);血清ICTP水平与PINP水平呈中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PINP、PICP、ICT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检测血清PICP、ICTP水平临床价值高;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前氨基端前(PINP) Ⅰ型前羧基端(PICP) Ⅰ型羧基端(ICTP) 骨转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杰 赵晓军 +1 位作者 赵丽 薛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共28颗第一磨牙,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标,采用CTX ELISA试...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共28颗第一磨牙,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标,采用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0例20颗牙)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及牙齿松动度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观察组龈沟液中的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2个月CTX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的CTX水平与PLI、GI、PD、AL、牙齿松动度呈正相关。结论 CTX有可能作为反映牙周状况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羧基端交联 牙周炎 慢性 牙周基础治疗
下载PDF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秀芬 孙太冉 +4 位作者 王玮 黄兴全 张松筠 姜兰叶 李霞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975-3977,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4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甲巯咪唑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照组于体检时,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和骨代谢β-CTx、OCN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β-CTX、OCN、FT3、FT4水平分别为(0.981±0.418)ng/m L、(48.62±19.92)ng/m L、(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45±0.268)ng/m L、(14.02±3.75)ng/m L、(15.71±1.82)pmol/L、(4.32±0.51)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SH水平为(0.031±0.014)uIU/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1.016)uI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甲巯咪唑治疗8周后,血清中β-CTx、OCN水平含量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TSH水平分别为(16.47±4.32)pmol/L、(4.90±3.84)pmol/L、(1.411±0.135)uIU/m L,较治疗前的(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0.031±0.014)uIU/m L有显著下降或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初期,机体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活性均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表现出破骨细胞活性明显超过成骨细胞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骨钙素 β-Ⅰ型羧基端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亚宁 王爱红 +2 位作者 李秀菊 曹春林 朱兴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21-3023,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CHF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CHF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三组:ACEI/ARB组,29例,倍他乐克组,24例;ACEI/ARB+倍它乐克组,33例;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CHF患者入院时及规范治疗6w后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及两者比值(VE/VA)、左室内径(LVID)。结果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各组CHF患者NYHA分级和LVEF也无显著差异。CHF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CHF患者治疗6w后,NYHA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PⅠCP和PⅢNP较治疗前也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PⅠCP和PⅢNP水平与LVID呈正相关,与LVEF、VE/VA呈负相关。结论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可预测CHF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Ⅰ型前羧基端 Ⅲ型前氨基端 心室重构 疗效
下载PDF
测定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友莲 胡坚方 +2 位作者 邹伏英 魏江平 邹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血清 I型羧基端
下载PDF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素华 张利宣 +3 位作者 赵维江 曹治宸 黄建敏 潘丽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舒张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血清Ⅰ型前羧基端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柔脑膜纤维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飞 刘运生 +2 位作者 廖达光 颜辉 李林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 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1天,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检测脑脊液中PICP、PⅢNP的浓度可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羧基端 Ⅲ型前氨基端 柔脑膜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患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表皮生长因子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丽红 龚守军 +2 位作者 李光明 李也冰 徐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通过观察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水平 ,以评价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 1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 30名正常人(对照组 )的血清PICP及ECF水平。结... 通过观察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水平 ,以评价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 13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 30名正常人(对照组 )的血清PICP及ECF水平。结果表明急性肝炎组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慢性肝炎轻中型组、慢性肝炎重型组及肝硬化组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0 .0 1) ,其中慢性肝炎重型组两指标水平最高。以上结果说明 ,测定血清PICP及EGF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慢性肝病的活动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Ⅰ型前羧基端 表皮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