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宪航 龙勉 +5 位作者 王晓军 王红兵 罗向东 吴泽志 宋关斌 吴云鹏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86-690,共5页
本文以正常胎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肝癌细胞的传代培养为基础,应用微管吸吮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肝实质细胞癌细胞在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实验将正常原代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进行对照,阐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 本文以正常胎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肝癌细胞的传代培养为基础,应用微管吸吮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肝实质细胞癌细胞在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实验将正常原代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进行对照,阐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行为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具有更强的粘附力。这一研究对肝癌转移的定量研究有方法学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 胶原蛋白ⅰ 粘附特性
下载PDF
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在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志明 武海阔 王军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对中药干预下的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模型的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为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纤维病变学说和中药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行性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糖尿病对照... [目的]对中药干预下的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模型的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为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纤维病变学说和中药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行性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糖尿病对照组,C-中药治疗组,D-二甲双胍治疗组,其中B、C、D 3组为糖尿病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股动脉中胶原蛋白Ⅰ、Ⅲ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治疗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胶原蛋白Ⅰ、Ⅲ表达明显下降;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胶原蛋白Ⅰ、Ⅲ表达下降(P<0.05)。[结论]胶原蛋白Ⅰ、Ⅲ在中、晚期糖尿病大鼠的大血管中显著增加,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胶原蛋白有关;中药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有效降低致纤维化因子胶原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大血管纤维化 加味桃核承气汤 胶原蛋白ⅰ 蛋白
下载PDF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Ⅰ的层析分离 被引量:1
3
作者 米钰 代菊红 +3 位作者 范代娣 童燕 韩娟 张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对阴离子交换树脂(DE52)和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的吸附效果。方法将基因工程菌E.coliBL21经超声破碎、硫酸铵盐析、超滤浓缩后,再进行批量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得到最佳实验条件采用阴... 目的研究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对阴离子交换树脂(DE52)和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的吸附效果。方法将基因工程菌E.coliBL21经超声破碎、硫酸铵盐析、超滤浓缩后,再进行批量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结果得到最佳实验条件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pH值为6.0,盐浓度为0.2mol/L,蛋白进样浓度为0.4%(质量分数)。结论在HCB I的纯化过程中,阴离子交换树脂(DE52)较阳离子交换树脂(CM52)的分离效果更优,最终产物的纯度达到95.98%,回收率为91.7%,纯化倍数为5.3。纯化的类人胶原蛋白Ⅰ经SDS-PAGE电泳测定为电泳纯,分子质量为90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ⅰ 分离纯化 层析
下载PDF
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胶原蛋白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聂东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胶原蛋白-Ⅰ(Col-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90例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牛津分型又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胶原蛋白-Ⅰ(Col-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90例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牛津分型又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0例;另选取60例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为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水平及血清Co1-Ⅰ、PDGF、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β2-MG、Scr、UA、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且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观察组患者血清β2-MG、Scr、UA、CysC水平也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且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观察组患者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也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ol-Ⅰ、PDGF、TGF-β1水平与肾功能指标β2-MG、Scr、UA、CysC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Co1-Ⅰ、PDGF、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其水平与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胶原蛋白ⅰ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IGF-1、mtDNA及胶原蛋白Ⅰ、Ⅲ水平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组织表达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春经 林焕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9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线粒体DNA(mtDNA)及胶原蛋白Ⅰ、Ⅲ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组织表达.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POP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行子宫切除术的良性非PO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tDNA、胶...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线粒体DNA(mtDNA)及胶原蛋白Ⅰ、Ⅲ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组织表达.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POP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行子宫切除术的良性非PO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tDNA、胶原蛋白ⅠmRNA、胶原蛋白ⅢmRNA相对密度值,以及IGF-1、胶原蛋白Ⅰ蛋白、胶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结果:研究组mtDNA、胶原蛋白ⅠmRNA、胶原蛋白ⅢmRNA相对密度值分别为(0.41±0.09)、(0.47±0.08)、(0.56±0.11),均低于对照组的(0.85±0.11)、(0.92±0.13)、(0.9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F-1、胶原蛋白Ⅰ蛋白、胶原蛋白Ⅲ蛋白灰度值分别为(3.36±0.12)、(5.44±0.18)、(5.16±0.13),均低于对照组的(4.49±0.14)、(7.17±0.19)、(6.8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P患者宫骶韧带-子宫主韧带的mtDNA、胶原蛋白ⅠmRNA、胶原蛋白ⅢmRNA及IGF-1、胶原蛋白Ⅰ蛋白、胶原蛋白Ⅲ蛋白表达均为下调趋势,可能参与了PO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线粒体DNA 胶原蛋白ⅰ 蛋白
下载PDF
不同群体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哈提古丽·尼斯尔 祖木热来提·艾尼瓦尔 +1 位作者 米合日尼沙·买买提 韩莉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2年第5期459-462,473,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盆底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胶原蛋白Ⅰ、Ⅲ型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RT-qPCR、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两组患者样品中CollagenⅠ、Ⅲ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 目的 通过研究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盆底组织中胶原蛋白表达的差异性,探讨胶原蛋白Ⅰ、Ⅲ型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RT-qPCR、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两组患者样品中CollagenⅠ、Ⅲ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民族之间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血浆中Collagen I的表达量分别为(137.84±30.99)ng/mL和(200.00±66.54)ng/mL,Collagen III的表达量为(101.95±17.66)ng/mL和(156.31±31.96)ng/mL;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阴道壁组织中Collagen I的相对蛋白表达量为(0.07±0.005)和(0.05±0.002),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量为(0.03±0.006)和(0.05±0.004),汉族和维吾尔族女性骶主韧带组织中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量为(0.04±0.001)和(0.03±0.008),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民族之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胶原蛋白Ⅰ、Ⅲ型表达不同,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壁组织 骶主韧带 蛋白 Ⅲ型蛋白
下载PDF
重组Ⅰ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福活因子”的生物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研究
7
作者 全冰华 王勇 +4 位作者 邓宏鸿 庞晓明 滕永慧 李璐 方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浓缩获得重组蛋白,检测理化测试特征。结果:测序证明克隆基因与hCol.1序列高度一致,Blast比对蛋白序列与人Ⅰ型胶原蛋白高度同源,折叠结构与人Ⅲ型胶原蛋白高度类似。表观分子量55~60kD,产量36.4mg/L,纯度>95%。等电点检测、氨基酸组成和圆二色谱等实验结合高级结构预测分析,证明其理化性状与蛋白结构符合胶原蛋白特征。结论:成功将人Ⅰ型胶原蛋白保守功能结构域hCol.1与SUMO等肽段重组融合表达并命名为福活因子(FHTFF),筛选出基因工程菌pET21a(+)-FHTFF/BL21,纯化产物“福活因子”的理化特性、序列和结构与人Ⅰ、Ⅲ型胶原蛋白肽段高度相似,属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型人源化蛋白 福活因子 基因工程菌
下载PDF
胶原蛋白促进成骨细胞在磷灰石基质上增殖和分化
8
作者 马彭逸 李琛 +1 位作者 Ouaskioud Oumaima 任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0-280,共11页
骨质主要由Ⅰ型胶原和磷灰石组成,并通过骨重建实现更新。在骨重建过程中,逆转期细胞改造破骨细胞留下的骨吸收表面,并沉积一层薄层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形成逆转线,这是骨吸收与骨形成偶联的必要步骤。胶原层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新骨... 骨质主要由Ⅰ型胶原和磷灰石组成,并通过骨重建实现更新。在骨重建过程中,逆转期细胞改造破骨细胞留下的骨吸收表面,并沉积一层薄层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形成逆转线,这是骨吸收与骨形成偶联的必要步骤。胶原层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新骨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工作利用改良型模拟体液有效地制备了具有连续完整结构的类骨磷灰石基质,然后将该基质以及表面形成薄层胶原蛋白的基质培养成骨样细胞MC3T3-E1并诱导其分化,检测细胞粘附、增殖和两种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表明,磷灰石基质上的成骨细胞表现出形态收缩、增殖和分化延迟,并倾向于在分化之前分泌更多的胶原蛋白。在形成薄层胶原蛋白的磷灰石基质上,成骨细胞保持铺展形态和较高的增殖率,并在诱导分化后表达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这很可能表明,在骨重建过程中,逆转期细胞在骨吸收表面的磷灰石骨质上形成胶原蛋白对成骨细胞的附着、增殖和分化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磷灰石 成骨细胞 细胞铺展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透明质酸联合注射血小板血浆及A型肉毒毒素对猪真皮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童玲 陈瑶 +3 位作者 王雪 杨艳 方洪伟 张振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联合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otox A)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进行猪真皮内注射,检测真皮层成纤维细胞数目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分泌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巴马猪建立动物模型,使用交联...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联合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otox A)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进行猪真皮内注射,检测真皮层成纤维细胞数目及Ⅰ型胶原蛋白mRNA分泌代谢的变化。方法采用巴马猪建立动物模型,使用交联透明质酸(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HA)和非交联透明质酸(non-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N-HA)分别与Botox A、PRP联合作为实验组(HA组、HA+Botox A组、HA+PRP组、N-HA组、N-HA+Botox A组、N-HA+PRP组),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比较。于注射第1和4周后,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定性定量观察、比较真皮层成纤维细胞数量变化,真皮层Ⅰ型胶原蛋白mRNA分泌表达变化。结果HA组的成纤维细胞数量、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量在第1周和第4周时比N-HA组高,并且HA+PRP组的成纤维细胞数量、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期HA+Botox A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HA与PRP联合注射更易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而促进真皮层细胞因子的合成,从而影响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成纤维细胞 透明质酸 富含血小板血浆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压力过载性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胶原蛋白Ⅰ、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丹 严浩然 +2 位作者 戴亚蕾 吴大正 石海莲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力过载性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并探讨胶原蛋白Ⅰ、Ⅲ在肥厚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12周开始给药,连续12周。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力过载性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并探讨胶原蛋白Ⅰ、Ⅲ在肥厚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12周开始给药,连续12周。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检测大鼠左心室组织胶原蛋白Ⅰ、Ⅲ的表达。结果:黄芪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模型大鼠左心室LVWI的增加,其中高剂量黄芪注射液与卡托普利作用相似。黄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均能减轻模型大鼠心肌胞外基质过多沉积,改善心肌细胞受压萎缩或空泡变性的程度;均能抑制心衰大鼠左心室组织中胶原蛋白I的表达,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压力过载所致大鼠左心室肥厚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肌组织胶原蛋白I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压力过载 左心室肥厚 胶原蛋白ⅰ 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宫颈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及MMP1-mRNA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萍 陶敏芳 +1 位作者 吴氢凯 王跃闽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的宫颈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的含量变化及影响胶原蛋白Ⅰ型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方法应用ELISA和RT-PCR两种方法,分别从蛋白... 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的宫颈组织中胶原蛋白Ⅰ型的含量变化及影响胶原蛋白Ⅰ型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方法应用ELISA和RT-PCR两种方法,分别从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测定胶原蛋白Ⅰ型的含量变化及影响蛋白代谢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mRNA表达。结果PFD组宫颈组织胶原Ⅰ型含量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FD组宫颈间质中MMP1-mRNA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分析宫颈胶原蛋白Ⅰ型与M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两者成负相关(r=-0.493,P<0.05)。说明PFD患者其宫颈组织Ⅰ型胶原蛋白的降低与MMP1对其降解增加有关。结论PFD患者宫颈组织Ⅰ型胶原蛋白的减少,MMP1的表达增加,表明PED患者宫颈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减少与MMP1增加有关,与本身合成量无关;宫颈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减少和代谢异常可以用于判断女性盆底组织的支持状况,预防PF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胶原蛋白ⅰ 基质金属蛋白酶1
下载PDF
抗TGF-β2抗体对滤过泡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海兰 梁轩伟 魏建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滤过泡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修复人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修复时切除下来的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FB)。将0、0.01、0.1、1μg... 目的观察抗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抗体对体外培养的滤过泡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修复人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修复时切除下来的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FB)。将0、0.01、0.1、1μg/mL抗TGF-β2抗体作用于FB24h以及0.14μg/mL(半数抑制率质量浓度,IC50)抗体作用0、24、48、72h,通过生物化学显色法、RT-PCR法检测抗TGF-β2抗体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在FB中加入0、0.01、0.1、1μg/mL抗TGF-β2抗体作用24h及IC50质量浓度处理0、24、48、72h,结果显示随着抗TGF-β2抗体质量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依次减少,羟脯氨酸(HPr)及胶原含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抗TGF-β2抗体能减少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泡 成纤维细胞 抗TGF-β2抗体 胶原蛋白ⅰ 蛋白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环氧合酶-2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13
作者 唐开维 潘禹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procollagen type Ⅰ polypeptide,PICP)、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心...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多肽(procollagen type Ⅰ polypeptide,PICP)、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2周,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测量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ICP、COX-2浓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PICP、COX-2浓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术后2周血清PICP、COX-2浓度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患者血清PICP、COX-2、CK、CK-MB、LDH、α-HBD、AST浓度显著升高,LVEF、LVFS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术后1周、术后2周患者的PICP、COX-2、CK、CK-MB、LDH、α-HBD、AST浓度显著降低,且术后2周显著低于术后1周,LVEF、LVFS显著上升,且术后2周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PICP、COX-2浓度均与CK、CK-MB、LDH、α-HBD、AST浓度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且PICP、COX-2二者呈正相关(r=0.489,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2周血清PICP、COX-2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CP、COX-2浓度以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17、0.855,敏感度分别为80.36%、55.36%、83.93%,特异度分别为75.00%、86.36%、72.73%。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PICP、COX-2浓度显著高于术前,但随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患者心功能指标和心肌酶谱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蛋白多肽 环氧合酶-2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成人皮肤、腹直肌前鞘、腹横筋膜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与腹股沟疝的发病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师阳 刘兵 +2 位作者 陈强 李彬 姚强 《新疆医学》 2009年第9期7-1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成人腹股沟疝及非疝手术患者皮肤、腹直肌前鞘、腹横筋膜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水平差异,探讨其与腹股沟疝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共配成20对,手术时分别切取腹股沟疝组及非疝急性阑尾炎手... 目的:对比分析成人腹股沟疝及非疝手术患者皮肤、腹直肌前鞘、腹横筋膜中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水平差异,探讨其与腹股沟疝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共配成20对,手术时分别切取腹股沟疝组及非疝急性阑尾炎手术组患者相近部位的皮肤、腹直肌前鞘及腹横筋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上述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例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上述各组织中腹股沟疝组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Ⅲ型胶原含量升高,Ⅰ型Ⅲ胶原蛋白比例降低。结论:成人腹股沟疝的发病可能与系统性胶原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胶原蛋白ⅰ Ⅲ型
下载PDF
皮粘散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Ⅳ表达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儒康 陈倩倩 +1 位作者 秦悦思 肖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象皮组、皮粘散组、硼砂组(外用药物0.2 g)。通过冰醋酸制造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促进... 目的观察"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象皮组、皮粘散组、硼砂组(外用药物0.2 g)。通过冰醋酸制造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促进大鼠慢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局部大鼠创面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胶原蛋白Ⅰ、Ⅳ的表达,计算溃疡面积积分。结果与模型组、象皮组、硼砂组相比,皮粘散组阳性荧光信号强,荧光染色所见胶原蛋白Ⅰ排列一致性较好;皮粘散组胶原蛋白Ⅳ阳性荧光信号强,荧光染色显示大量管腔类结构,可见完整连续的表皮组织基底膜结构;同时对大鼠慢性皮肤创面有良好的愈合作用。结论皮粘散对大鼠慢性创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减少分泌物,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上调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粘散 慢性皮肤溃疡 以皮治皮 胶原蛋白ⅰ 蛋白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对骨矿化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文娜 叶蕻芝 +4 位作者 廖凌虹 张凌媛 沈建英 陈淑娇 丁珊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40-3842,共3页
骨质疏松(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强度的问题是引起OP骨折危险性增加重要因素之一,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蛋白 骨矿化
下载PDF
在肌腱损伤动物模型修复过程中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程 刘冰冰 +6 位作者 欧阳丽斯 李可一 穆淑花 朱亚西 刘宗伟 詹玛琍 雷万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分别随损伤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6周组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而且各时间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②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灶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和肌腱细胞,除第6周组外,其它时间组肌腱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示肌腱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于第2周(P<0.001),而巨噬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探测显示BFGF阳性细胞数量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第2周组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的变化与损伤修复时间正相关,病灶区组织病理学变化、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高峰出现于第2周,提示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牵涉到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损伤修复 BFGF 蛋白
下载PDF
枸杞多糖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锋 高俊 +2 位作者 王一农 沈军 马敬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743-3746,共4页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枸杞多糖对成年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骨质改善作用。目的:观察含枸杞多糖大鼠血清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将20%空白血清(对照组),5%,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分别加入...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枸杞多糖对成年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骨质改善作用。目的:观察含枸杞多糖大鼠血清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将20%空白血清(对照组),5%,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分别加入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培养液中,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5%,10%含枸杞多糖血清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增殖(P<0.05,P<0.01);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组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内细胞内Ca2+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明显升高(P<0.05,P<0.01)。说明含枸杞多糖血清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Ca2+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蛋白 组织构建与中医药
下载PDF
草鱼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组织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邦辉 郁二蒙 +4 位作者 王广军 余德光 谢骏 王海英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858,共10页
利用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编码草鱼肌肉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DNA全长序列,为5772bp,其开放阅读框为4347bp,编码1448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金鱼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3.90... 利用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编码草鱼肌肉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DNA全长序列,为5772bp,其开放阅读框为4347bp,编码1448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金鱼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3.90%和93.60%,呈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金鱼处于同一支,亲缘性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草鱼COL1A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2ku,理论等电点是5.44,为α螺旋β折叠三重螺旋结构蛋白。有18段三重螺旋重复域,22段低复杂度域,17个功能域。COL1A1蛋白有33~69,1249~1355两个绑定钙的区域和62~104一个绑定锌的区域。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草鱼肌肉、肠道、肝胰脏、鳃、皮肤、鳍条、肾脏和脾脏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皮肤、鳃、肾脏、鳍条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4个组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蛋白 COL1A1 组织分布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