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5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核转运蛋白基因2与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关系
1
作者 郇金亮 高庆佳 +3 位作者 唐小龙 易宜 吴凯铠 黄雄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 目的探究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A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后复发关系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NBC病人80例,根据术后2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与复发时间关系采用Pearson分析,比较不同组织BIN1、COL1A1、KPNA2基因表达病人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复发组T分期、N分期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组织BIN1mRNA表达为0.24±0.07,低于未复发组的0.35±0.10(P<0.05),复发组组织COL1A1mRNA、KPNA2mRNA表达分别为2.07±0.62、2.91±0.84,高于未复发组的1.48±0.43、1.85±0.60(P<0.05);T分期、N分期、COL1A1 mRNA、KPNA2 mRNA均是复发相关独立危险因素,BIN1 mRNA是复发相关独立保护因素(P<0.05);BIN1 mRNA、COL1A1 mRNA、KPNA2 mRNA的AUC分别为0.76、0.80、0.78,三者联合的AUC为0.94;BIN1mRNA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r=-0.79,P<0.001),COL1A1mRNA、KPNA2mRNA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77、0.78,均P<0.001);BIN1mRNA高水平病人RFS长于低水平病人,COL1A1mRNA、KPNA2mRNA高水平病人RFS短于低水平病人(P<0.05)。结论BIN1mRNA、COL1A1mRNA、KPNA2mRNA与TNBC术后复发风险、复发时间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预测术后复发的一个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 蛋白基因 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通路对肝星状细胞激活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黎凤炎 刘泽峰 +4 位作者 夏雨艳 王文娟 李琪 唐利瑕 张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4,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1例肝穿刺病理提示S1~S4肝纤维化患者和9例肝血管瘤、肝腺瘤患者术后周围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行...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1例肝穿刺病理提示S1~S4肝纤维化患者和9例肝血管瘤、肝腺瘤患者术后周围正常肝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PERK、eIF2α、C/EBP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表达情况;使用不同浓度的内质网应激诱导剂毒胡萝卜素(0、125、250、500、1000 nmol/L)作用于人HSC-LX2,使用qRT-PCR检测PERK mRNA及Western Blot检测PERK、肌醇需要酶1(IRE1)、激活转录因子6(ATF6)、CHOP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使用慢病毒转染构建PERK稳定过表达LX-2组及对照组,并通过qRT-PCR检测PERK、eIF2α、α-SMA mRNA,Western Blot检测PERK、p-eIF2α、α-SM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胶Ⅰ型原蛋白(COL1A1)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PERK、eIF2α及CHOP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6、t=−5.75、Z=−3.52,P值均<0.001)。不同浓度毒胡萝卜素作用后,与溶媒组相比,内质网相关蛋白PERK、CHOP、IRE1、ATF6及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空载慢病毒组相比,PERK稳定过表达组PERK mRNA、eIF2αmRNA、α-SMA mRNA表达及PERK、p-eIF2α、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提示,PERK过表达组COL1A1表达升高(P<0.05)。结论PERK过表达可诱导LX-2细胞α-SMA、胶原蛋白COL1A1表达,提示PERK信号通路可能是HSC活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重组Ⅰ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福活因子”的生物合成及其结构表征研究
3
作者 全冰华 王勇 +4 位作者 邓宏鸿 庞晓明 滕永慧 李璐 方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 目的:筛选获得含胶原蛋白保守序列hCol.1基因的重组人源化Ⅰ型胶原蛋白高效表达基因工程菌和高产创新融合蛋白,并通过检测其理化特征验证表达产物。方法:将His6-SUMO-hCol.1重组基因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后经镍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浓缩获得重组蛋白,检测理化测试特征。结果:测序证明克隆基因与hCol.1序列高度一致,Blast比对蛋白序列与人Ⅰ型胶原蛋白高度同源,折叠结构与人Ⅲ型胶原蛋白高度类似。表观分子量55~60kD,产量36.4mg/L,纯度>95%。等电点检测、氨基酸组成和圆二色谱等实验结合高级结构预测分析,证明其理化性状与蛋白结构符合胶原蛋白特征。结论:成功将人Ⅰ型胶原蛋白保守功能结构域hCol.1与SUMO等肽段重组融合表达并命名为福活因子(FHTFF),筛选出基因工程菌pET21a(+)-FHTFF/BL21,纯化产物“福活因子”的理化特性、序列和结构与人Ⅰ、Ⅲ型胶原蛋白肽段高度相似,属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化蛋白 福活因子 基因工程菌
下载PDF
牛Ⅰ型胶原的性能表征及标准样品研制
4
作者 高建萍 张天阳 +5 位作者 张扬 邢芳毓 罗希 孔英俊 徐丽明 张贵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以牛Ⅰ型胶原作为研究对象,胶原标准样品研制为目标,对其红外光谱特征、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氨基酸覆盖率、端肽残留、分子质量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将羟脯氨酸含量作为判定依据对产品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利用SDS-PAGE法对其稳定性... 以牛Ⅰ型胶原作为研究对象,胶原标准样品研制为目标,对其红外光谱特征、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氨基酸覆盖率、端肽残留、分子质量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将羟脯氨酸含量作为判定依据对产品的均匀性进行分析;利用SDS-PAGE法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以8家实验室测定的羟脯氨酸含量进行定值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该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胶原蛋白的质量要求。该牛Ⅰ型胶原产品在95%置信区间内均匀性良好;在4℃放置2周、4周,25℃放置1周、2周,反复冻融1次、3次和5次及在-20℃放置6个月,产品稳定性良好;羟脯氨酸含量的定值结果为11.17%,置信度为95%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3(k=2)。因此,该牛Ⅰ型胶原可作为国家标准样品用于胶原产品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样品 性能表征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氨基端前肽 β-交联羧基末端肽
下载PDF
黄芪调控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7
6
作者 郭海玲 王翔 +2 位作者 徐宇 詹红生 赵咏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57-1261,共5页
背景:Ⅰ型胶原是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所分泌的特异性胶原蛋白,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也是成骨细胞矿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也是反映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重要指标。诸多报道反映了应用单味黄芪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功能,但缺少有关黄芪促进Ⅰ型胶原分... 背景:Ⅰ型胶原是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所分泌的特异性胶原蛋白,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也是成骨细胞矿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也是反映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重要指标。诸多报道反映了应用单味黄芪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功能,但缺少有关黄芪促进Ⅰ型胶原分泌及表达的研究。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增殖及分泌Ⅰ型胶原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为用含小牛血清的MEM培养液培养的对照组,分别加入相应体积分数黄芪注射液培养的黄芪组,于培养1,3,5,7,9d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Real-timePCR方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干预6h后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α1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incellwestern方法测定培养6d时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结果与结论:从培养3d开始直至培养9d,与对照组比较,各体积分数的黄芪注射液均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这一趋势在培养7d时达到最高峰。不同体积分数的黄芪注射液均能促进COLLα1mRNA的表达,尤其以15%的黄芪作用明显。以15%和10%的黄芪注射液培养的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黄芪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泌Ⅰ型胶原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的量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成骨细胞 骨形成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如愿 车向明 +3 位作者 刘浩 樊林 赵伟 王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的变化。方法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其中合并腹股沟疝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进行染色,比较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例在腹股沟疝组和非腹股沟疝组间的差异。结果腹股沟疝组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Ⅲ型胶原含量升高,胶原总量升高,Ⅰ型/Ⅲ胶原蛋白比例降低。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腹直肌后鞘的Ⅰ型/Ⅲ型胶原比例下降,Ⅰ型胶原含量降低,而Ⅲ型胶原含量增高。腹股沟疝可能是系统性胶原代谢紊乱在腹股沟区的局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蛋白
下载PDF
静磁场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蛋白2和Ⅰ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仇丽鸿 钟鸣 +1 位作者 汤旭娜 王兆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静磁场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静磁场的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置于0.062T磁感应强度的静磁场中,分别作用24h、48h和72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对成骨细胞中骨形成蛋白2(BMP-2)和Ⅰ型胶原的... 目的:探讨静磁场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静磁场的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置于0.062T磁感应强度的静磁场中,分别作用24h、48h和72h。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对成骨细胞中骨形成蛋白2(BMP-2)和Ⅰ型胶原的影响,并完成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静磁场作用后,BMP-2蛋白表达量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静磁场作用48h时,BMP-2的表达量约为对照组的2.1倍;静磁场作用72h时,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6倍,差异显著(P<0.01)。而且靜磁场作用后,成骨细胞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较深。结论:0.062T静磁场可以诱导BMP-2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泌Ⅰ型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成骨细胞 BMP-2
下载PDF
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新疆 齐翠花 +5 位作者 郑勇 曹玉文 李睿 宋丽秀 赵强 陈卫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 目的:探讨SB203580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组)8只、肝纤维化组(HF组)8只、DMSO溶剂干预组(D组)8只、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组(SB组)8只.采用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制作结束后,D组给予2‰DMSO溶液3 mL/(kg?d),SB组给予SB203580溶液10 mg/(kg?d),N组、HF组给予同等剂量0.9%生理盐水3 mL/(kg?d)腹腔注射,连续注射4 d.干预结束后,宰杀大鼠留取肝脏,行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分期,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应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肝脏中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N组)、肝纤维化组(H F组)、S B203580溶剂组(D M S O组)和P38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组)的肝纤维化分期平均秩分别为4.50、22.50、24.00和15.00;SSS评分分别为2.750±0.707、15.875±0.835、16.000±0.926和11.625±0.9 1 6;Ⅰ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1.5 7 5±0.249、7.650±0.621、7.725±0.501和4.625±0.495;Ⅲ型胶原显色指数分别为2.375±0.518、4.025±0.446、4.075±0.544和3.375±0.167;Ⅰ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020±0.003、0.012±0.002、0.009±0.002和0.016±0.005;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为0.412±0.772、0.773±0.137、0.799±0.116和0.572±0.862.HF组与N组相比,Ⅰ、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均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结果一致(P<0.001);D组与HF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SB组与HF组相比,Ⅰ、Ⅲ型胶原表达降低(Ⅰ型胶原显色指数P<0.001,Ⅲ型胶原显色指数P=0.041);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P=0.005),同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亦降低(P=0.005),肝纤维化分期下降(P=0.015).结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具有降低肝脏Ⅰ、Ⅲ型胶原表达的作用,能够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203580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隔药灸与电针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马晓芃 安彩萍 +4 位作者 吴焕淦 刘慧荣 施征 杨玲 杨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853-3858,共6页
背景:肠壁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常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是炎症性肠病中控制胶原合成和介导肠纤维化复杂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特异性下游效应分子。目的:实验拟观察隔药灸与电针对克罗恩病大鼠结... 背景:肠壁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常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是炎症性肠病中控制胶原合成和介导肠纤维化复杂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特异性下游效应分子。目的:实验拟观察隔药灸与电针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三级实验室、临床免疫三级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8只用于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三硝基苯磺酸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隔药灸组:取天枢(双)、气海穴,每次每穴灸2壮,每日隔药饼灸1次,连续10d。电针组:取天枢(双)、气海穴,采用LD202H型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电针刺激,频率2/50Hz,20min/次,1次/d,连续10d。药物组:美沙拉嗪灌胃治疗,2次/d,连续10d。正常组:无任何干预措施,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纳入SD大鼠60只,每组各取1只用于模型鉴定。模型组4只大鼠死亡,7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他4组随机取8只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正常组可见正常结肠壁组织,黏膜完好;模型组溃疡形成,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而明显增宽,肉芽组织增生。隔药灸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病理组织学均较模型组改善。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升高(P<0.01)。经治疗后,隔药灸组、电针组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隔药灸组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下调作用较电针组更显著(P<0.01);药物组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结论:隔药灸和电针治疗能够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隔药灸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祛瘀生肌中药对大鼠正常创面肉芽组织中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肖秀丽 李斌 +5 位作者 王振宜 李福伦 范斌 徐文彬 金炜 王一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大鼠正常创面肉芽组织影响的差异。方法以120只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生肌方和化瘀方对创面修复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大鼠正常创面肉芽组织影响的差异。方法以120只大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生肌化瘀方及其拆方生肌方和化瘀方对创面修复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Ⅰ型胶原变化的影响。结果正常组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延迟,MMP-1水平在创伤后3~11天里呈阶梯式增高;生肌方早期可以促进创面Ⅰ型胶原及MMP-1分泌,从创伤后3~11天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化瘀方组MMP-1表达在前7天保持较高水平,与生肌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创伤后11天降低,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生肌方组(P<0.05);生肌化瘀方小剂量组促进Ⅰ型胶原分泌有两个高峰时期,即创伤后7天和15天,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肌化瘀方大剂量组在11天时MMP-1表达显著降低,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中药对实验性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Ⅰ型胶原及MMP-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在创面愈合的过程中,通过抑制MMP-1的分泌,从而使创面Ⅰ型胶原的分泌增加,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中药 创面 基质金属蛋白
下载PDF
枸杞多糖含药血清对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锋 高俊 +2 位作者 王一农 沈军 马敬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0期3743-3746,共4页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枸杞多糖对成年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骨质改善作用。目的:观察含枸杞多糖大鼠血清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将20%空白血清(对照组),5%,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分别加入...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枸杞多糖对成年去势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有明显的骨质改善作用。目的:观察含枸杞多糖大鼠血清对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内Ca2+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将20%空白血清(对照组),5%,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分别加入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培养液中,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5%,10%含枸杞多糖血清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株MC3T3-E1细胞增殖(P<0.05,P<0.01);10%,20%含枸杞多糖血清组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内细胞内Ca2+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明显升高(P<0.05,P<0.01)。说明含枸杞多糖血清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内Ca2+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蛋白 组织构建与中医药
下载PDF
复元胶囊对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彩芝 李荣亨 +1 位作者 曾丽 牟方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软骨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OA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四环素组及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各药物组分别给不同剂量药物...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软骨Ⅰ、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Hulth法建立OA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四环素组及复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各药物组分别给不同剂量药物灌胃每天1次,持续12周。免疫组化检测软骨Ⅰ、Ⅱ型胶原表达,甲苯胺蓝染色软骨蛋白多糖含量。结果复元胶囊各组软骨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Ⅰ型胶原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复元胶囊能增加大鼠膝骨关节炎软骨中Ⅱ型胶原表达及蛋白多糖水平,同时降低Ⅰ型胶原表达,对维持正常胶原表型、保护关节软骨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复元 蛋白多糖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对骨矿化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文娜 叶蕻芝 +4 位作者 廖凌虹 张凌媛 沈建英 陈淑娇 丁珊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40-3842,共3页
骨质疏松(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强度的问题是引起OP骨折危险性增加重要因素之一,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蛋白 骨矿化
下载PDF
软骨损伤后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猛 周嘉俊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1期8305-8309,共5页
背景:目前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揭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模式亦未知,缺乏相关的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目的:观察软骨退变过程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模式,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1... 背景:目前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揭示,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模式亦未知,缺乏相关的研究来探讨上述问题。目的:观察软骨退变过程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模式,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胶原蛋白与骨关节炎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手术刀片在兔左下肢股骨滑车凹造一约5 mm长的纵向软骨损伤制备软骨损伤模型。造模后2,6周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软骨损伤部位后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周围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番红O-快绿染色检测损伤周围软骨的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示:造模后2周后即可在软骨损伤周围检测到少量Ⅰ型胶原蛋白,6周后软骨损伤周围的Ⅰ型胶原蛋白有所增加,Ⅱ型胶原蛋白则未见明显改变。番红O-快绿染色示:2,6周软骨损伤周围均未见明显退变。结果表明,Ⅰ型胶原蛋白在骨关节炎早期即有表达,在软骨退变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提示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关节软骨 蛋白 蛋白 骨性关节炎 软骨损伤
下载PDF
在肌腱损伤动物模型修复过程中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程 刘冰冰 +6 位作者 欧阳丽斯 李可一 穆淑花 朱亚西 刘宗伟 詹玛琍 雷万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分别随损伤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6周组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而且各时间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②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灶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和肌腱细胞,除第6周组外,其它时间组肌腱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示肌腱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于第2周(P<0.001),而巨噬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探测显示BFGF阳性细胞数量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第2周组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的变化与损伤修复时间正相关,病灶区组织病理学变化、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高峰出现于第2周,提示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牵涉到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损伤修复 BFGF 蛋白
下载PDF
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闫小宁 冯捷 +2 位作者 李文彬 崔荣 史炳俊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研究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温阳除痹汤组,以正常BAL... 目的:研究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温阳除痹汤组,以正常BALB/c小鼠作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温阳除痹汤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和温阳除痹汤,连续给药1个月。观察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硬皮病小鼠皮损中CTGF和COL-Ⅰ蛋白含量。结果:造模组小鼠皮肤CTGF和COL-Ⅰ免疫组化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灌服生理盐水的模型小鼠比较,温阳除痹汤组小鼠皮肤和肺组织学有明显改善(P<0.05);温阳除痹汤组CTGF及COL-Ⅰ蛋白含量较生理盐水组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及COL-1在硬皮病小鼠皮肤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温阳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TGF、COL-Ⅰ含量,改善皮肤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中草药 实验动物模 结缔组织 生长因子 小鼠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骨桥蛋白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姿丽 杨敏 +3 位作者 黄林枫 成亮 李辉 陈淳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骨桥蛋白(OPN)及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探讨OPN在VM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取心肌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并计算...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骨桥蛋白(OPN)及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探讨OPN在VM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取心肌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并计算病理积分及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RT-PCR检测Col I含量;RT-PCR及ELISA法检测OPN表达。结果:VMC组第7天心肌细胞大量坏死,炎性改变明显,随后炎性病灶逐渐吸收,第28天病灶周围炎细胞几近消失,纤维化明显;VMC组各时间点心肌病理积分、OPN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以第7天最高,第14天开始下降,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第7,14天Col Ⅰ mRNA表达较弱,第21,28天表达增强,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CVF结果一致,且Col Ⅰ mRNA与CVF呈正相关。结论:VMC急性期即出现OPN表达增加,至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提示OPN可能参与VMC急性期的炎症反应,并促进恢复期胶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骨桥蛋白 小鼠
下载PDF
草鱼Ⅰ型胶原蛋白α1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组织分布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邦辉 郁二蒙 +4 位作者 王广军 余德光 谢骏 王海英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858,共10页
利用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编码草鱼肌肉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DNA全长序列,为5772bp,其开放阅读框为4347bp,编码1448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金鱼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3.90... 利用PCR和RACE方法首次克隆了编码草鱼肌肉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DNA全长序列,为5772bp,其开放阅读框为4347bp,编码1448个氨基酸。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金鱼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3.90%和93.60%,呈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金鱼处于同一支,亲缘性最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草鱼COL1A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2ku,理论等电点是5.44,为α螺旋β折叠三重螺旋结构蛋白。有18段三重螺旋重复域,22段低复杂度域,17个功能域。COL1A1蛋白有33~69,1249~1355两个绑定钙的区域和62~104一个绑定锌的区域。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COL1A1基因在草鱼肌肉、肠道、肝胰脏、鳃、皮肤、鳍条、肾脏和脾脏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皮肤、鳃、肾脏、鳍条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其他4个组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蛋白 COL1A1 组织分布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自强 张以河 +3 位作者 安琪 徐荣荣 李欢 王恩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42-3548,共7页
背景: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主要分布在分子链的端肽区域,可在胶原蛋白提取过程中通过水解或是去除而使其失活,制备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降低其免疫原性。目的:评价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酶切、盐析、透析工艺制备去... 背景: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主要分布在分子链的端肽区域,可在胶原蛋白提取过程中通过水解或是去除而使其失活,制备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降低其免疫原性。目的:评价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酶切、盐析、透析工艺制备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通过考马斯亮蓝对牛血清白蛋白染色极限的分析,鉴定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纯度,依据YY/T 0606.25-2014中规定的方法,利用Quant-IT PicoGreendsDNA Reagent and Kits试剂盒测定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DNA残留量,利用ELISA试剂盒分析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端肽去除效果,依据YY/T 1561-2017标准检测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α-Gal抗原含量。结果与结论: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的纯度可达99.8%,DNA残留量为4μg/g,C、N末端肽浓度低于试剂盒检测限,α-Gal抗原含量低于检测限。通过酶切、盐析、透析工艺制备的去端肽Ⅰ型胶原蛋白,可显著去除天然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源,有效控制胶原蛋白临床应用的免疫原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端肽蛋白 蛋白 免疫 DNA残留量 端肽 α-Gal抗 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