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脉冲光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1
作者 黄杰鸿 李利红 +1 位作者 李雪梅 李嘉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L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hormone dependent dermatitis,FHDD)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FHD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L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hormone dependent dermatitis,FHDD)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FHD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IPL及其他常规措施治疗,观察组加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对照组加涂安慰剂(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模拟状凝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皮肤生理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2.00%(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水分散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E、IgA、IgM)水平、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表皮皮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IPL联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FHDD效果确切,能改善皮肤生理参数,调节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肤病生活质量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用于非慢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高敏 李琪 张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64-67,共4页
探究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在非慢性创面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浅表性创面、机械创伤、小创口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60例分为各30例的... 探究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在非慢性创面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浅表性创面、机械创伤、小创口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60例分为各3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外敷含透明质酸敷料的方式,实验组采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结果 采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的实验组在创面愈合情况上优于对照组;在创口愈合效果上,实验组明显修复的更好,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瘢痕修复分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前后患者的痛疼情况上,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疼痛感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不良情况上,实验组的不良情况率为10%,远远低于对照组16.7%的不良反应率(p<0.05)。结论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能够减轻非慢性创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缩短创面修复的时间,对患者的伤口愈合以及身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 非慢性创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对皮肤创面的愈合效果分析
3
作者 陆忠兰 吴萍华 王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对皮肤创面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海安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82例皮肤存在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对皮肤创面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海安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82例皮肤存在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对皮肤创口创面的愈合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创面愈合,缩小创面面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 皮肤创口 创面愈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18α-甘草酸下调“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大鼠肝细胞P450酶活性及mRNA表达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静 彭仁琇 于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研究 18α 甘草酸 (18α GA)对肝细胞主要细胞色素P4 50 (CYP)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 .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加 18α GA孵育 ,酶学测定CYP1A1(7 乙氧基异口恶唑O 脱乙基酶 ,EROD) ,CYP2E1... 研究 18α 甘草酸 (18α GA)对肝细胞主要细胞色素P4 50 (CYP)药物代谢酶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理 .采用“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加 18α GA孵育 ,酶学测定CYP1A1(7 乙氧基异口恶唑O 脱乙基酶 ,EROD) ,CYP2E1(苯胺羟化酶 ,ANH)和CYP3A(红霉素N 脱甲基酶 ,ERD)活性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YP1A1,CYP2E1和CYP3A1mRNA表达水平 .结果可见 ,18α GA浓度依赖性 (50~ 4 0 0mg·L- 1)抑制大鼠肝细胞EROD ,ANH和ERD活性 ,2 0 0mg·L- 1作用最强 ,抑制率分别可达 59.6 % ,6 9.7%和 4 4 .7% ,且呈时间依赖性 ,于d 4达高峰 ;浓度依赖性 (50~ 2 0 0mg·L- 1)抑制CYP1A1,CYP2E1和CYP3A1mRNA表达水平 ,分别可达 4 4 .5% ,58.1%和 37.0 % .上述结果表明 18α GA在转录水平下调大鼠肝细胞CYP1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Α-甘草酸 胶原蛋白凝胶三明治 细胞色素 P450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
下载PDF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斌杰 周丽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给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创面磨痂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创面... 目的:探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给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创面磨痂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油纱布+创面磨痂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创面积液程度、黏连程度、疼痛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9d、27d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5d、21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d创面积液程度和黏连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5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的创面瘢痕生长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联合创面磨痂术可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口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面分泌物和创面瘢痕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 创面磨痂术 深Ⅱ度烧伤
下载PDF
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对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迪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究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对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对照组,49例)及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观察组,49例)的行择期颌面头颈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 目的:探究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对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对照组,49例)及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观察组,49例)的行择期颌面头颈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瘢痕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 Scale,VSS)]、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差异,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容貌负面评价[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PhysicalSelfScale,NPSS)]、自尊水平[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Self-EsteemScale,SES)]差异。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瘢痕情况指标(各维度VS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维度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术后1周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容貌负面评价(NP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自尊水平(SES评分)则较术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均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硅酮敷料结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可有效改善颌面头颈部创口瘢痕状况,还能促进创口愈合,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对瘢痕产生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头颈部 创口瘢痕 硅酮敷料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 容貌负面评价 自尊水平
下载PDF
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修复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齐志峰 郑双进 +1 位作者 张晓瑜 杨元元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修复面部屏障功能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对40例面部屏障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研究.面部给予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每周1次,共8次;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皮肤主观症状、客观... 目的探讨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修复面部屏障功能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对40例面部屏障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自身前后研究.面部给予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治疗;每周1次,共8次;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皮肤主观症状、客观症状、VISIA评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皮肤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有差异(P<0.05);VISIA中毛孔、纹理、红区、斑点、皱纹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有差异(P<0.05);紫质、棕色斑、紫外线斑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射频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很好改善面部主客观症状,修复面部皮肤屏障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凝胶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功能 射频激光 主客观症状
下载PDF
载柚皮苷胶原蛋白凝胶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婉鲁 潘爽 +3 位作者 侯婷婷 李艳萍 何丽娜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构建柚皮苷/胶原蛋白凝胶复合体,研究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DPSCs,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凝胶对hDPSCs增殖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佳浓度,并以最佳浓... 目的:构建柚皮苷/胶原蛋白凝胶复合体,研究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hDPSCs,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胶原蛋白凝胶对hDPSCs增殖的影响,进而筛选出最佳浓度,并以最佳浓度(1 g/L)胶原蛋白凝胶载不同质量的柚皮苷。通过CCK-8实验检测载柚皮苷胶原蛋白凝胶对hD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1 g/L浓度的胶原蛋白凝胶更适合hDPSCs的生长;当柚皮苷与胶原蛋白凝胶质量之比为0.2∶1时能更好地促进hDPSCs的粘附和生长。结论:一定比例的柚皮苷胶原蛋白凝胶与hDP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支架材料为hDPCs的生长提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干细胞 柚皮苷 胶原蛋白凝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及其生物学性能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思 朱文卿 邱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29-1335,共7页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试件表面元素组成,红外光谱测试仪(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检测试件表面基团,接触角仪检测试件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Western blot评价钛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试件表面机械划痕变浅,XPS元素分析和FT-IR检测证实钛表面存在胶原蛋白涂层。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试件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表面亲水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胶原蛋白涂层钛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活性,并上调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和OCN的表达。结论: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能增强钛表面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凝胶涂层 钛表面 成骨细胞行为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应用于激光术后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庆佳 曹云云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在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CO点阵激光术,对照组外敷含透明质酸的敷...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在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CO点阵激光术,对照组外敷含透明质酸的敷料,观察组使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对比两组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愈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后的瘢痕修复情况及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结痂时间(1.8±0.1)d、痂皮脱落时间(4.1±0.5)d、创面愈合时间(6.3±1.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瘢痕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ECCA痤疮瘢痕权重评分(30.1±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VAS得分(1.1±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0%(P<0.05)。结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联合CO点阵激光术可有效改善痤疮凹陷性瘢痕修复水平,加快患者康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术 创面修复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
下载PDF
胶原蛋白凝胶对面部挫伤创面修复的效果观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倩君 潘小贵 宋鲲鹏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凝胶对面部挫伤创面修复的效果观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面部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凝胶对面部挫伤创面修复的效果观察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面部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胶原蛋白凝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创面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2%(39/41)要大于对照组的80.48%(33/41),观察组患者的创面修复情况中的疼痛缓解时间和创面痊愈时间都要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2/41)要小于对照组17.07%(7/41),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要好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蛋白凝胶对面部挫伤创面的修复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增加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时间、缩短痊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凝胶 面部挫伤 创面修复 效果观察 皮肤屏障功能 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一种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产品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12
作者 符巧灵 周唐婷 《益寿宝典》 2022年第7期152-154,共3页
胶原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最丰富的蛋白质,存在于皮肤、软骨、肌腱等中,占体内所有蛋白的30% ,其三维螺旋结构为人体提供结构支持以及调控局部的生物响应,在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胶原蛋白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 胶原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最丰富的蛋白质,存在于皮肤、软骨、肌腱等中,占体内所有蛋白的30% ,其三维螺旋结构为人体提供结构支持以及调控局部的生物响应,在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胶原蛋白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在生物医药及组织工程领域,如药物基因传送系统、细胞培养、人工血管、肌腱、骨、皮肤支架、止血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凝胶产品 临床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玲琳 陈超 姚景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疼痛、外阴瘙痒、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敷料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阴道微环境,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重组蛋白妇科敷料 阴道炎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创伤凝胶敷料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牛小中 宋勇 李振雷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创伤凝胶敷料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82例痔疮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创伤凝胶敷料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对痔疮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82例痔疮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创伤凝胶敷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疼痛评分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肛管最长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创伤凝胶敷料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可明显减轻痔疮术后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重组蛋白创伤敷料 壳聚糖痔疮抗菌 痔疮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在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曾芙蓉 《北方药学》 2023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在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在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阴道健康评分、阴道症状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阴道分泌物炎性介质水平、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88%)高于参照组(71.87%)(P<0.05)。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健康评分较高,阴道症状评分较低;观察组血清LH、FSH水平明显降低,E2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阴道分泌物hs-CRP、IL-8、TNF-α、IL-6水平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为6.25%(2/32),低于参照组25.00%(8/32)(P<0.05)。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阴道凝胶联合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少阴道分泌物,改善雌激素水平,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酸雌二醇片 重组人源蛋白阴道 萎缩性阴道炎 疗效
下载PDF
酵母重组胶原蛋白疤痕凝胶用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6
作者 何金梅 黎莉 +2 位作者 袁琴时 何梦 李莉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疤痕凝胶用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曲安奈德配合CO_(2)... 目的探讨酵母重组胶原蛋白疤痕凝胶用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曲安奈德配合CO_(2)点阵激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酵母重组胶原蛋白疤痕凝胶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8.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0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SS、VAS评分及血清VE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酵母重组胶原蛋白敷料配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酵母重组蛋白疤痕 CO_(2)点阵激光 疗效
下载PDF
胶原凝胶固定化α-糜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宁 吴士良 +2 位作者 徐岚 周迎会 彭淼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 采用化学交联方法将α-糜蛋白酶固定化于胶原蛋白凝胶。方法 以戊二醛促进提取的I型胶原蛋白与α -糜蛋白酶形成西夫碱 ,从而生成固定化糜蛋白酶 ,并计算固定化效率 ,观察 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及固定化对胶原蛋白生物学特性的... 目的 采用化学交联方法将α-糜蛋白酶固定化于胶原蛋白凝胶。方法 以戊二醛促进提取的I型胶原蛋白与α -糜蛋白酶形成西夫碱 ,从而生成固定化糜蛋白酶 ,并计算固定化效率 ,观察 pH、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及固定化对胶原蛋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作出pH、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曲线 ,并得到具一定活性的固定化α-糜蛋白酶。结论 已成功地制备以胶原固定化α -糜蛋白酶的创面外用膜片 ,可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Α-糜蛋白 胶原蛋白凝胶 化学联法
下载PDF
医用重组人胶原蛋白功能敷料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治疗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疗效观察
18
作者 李娅 庄淑波 +3 位作者 刘静 李菁园 薛婉婉 王晓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5-80,共6页
目的:观察外用医用重组人胶原蛋白功能敷料(凝胶型)[Medical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functional dressing(gel type),MRHC]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Medical skin healing biofilm ointment active dressing,MSHB)对长期戴... 目的:观察外用医用重组人胶原蛋白功能敷料(凝胶型)[Medical recombinant human collagen functional dressing(gel type),MRHC]联合医用愈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Medical skin healing biofilm ointment active dressing,MSHB)对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9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因长期戴口罩引起接触性皮炎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外用MRHC联合MSHB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MSHB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采用CBS皮肤检测仪采集和分析图像数据,并随访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7.50%。观察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正面部和左侧面部卟啉数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右侧面部卟啉数量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全面部红斑面积、红斑浓度和平滑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正面部卟啉数量、红斑面积和红斑浓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全面部平滑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MRHC联合MSHB外用与MSHB单独外用对长期戴口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短期治疗均安全有效,MRHC联合MSHB外用对全面部的短期治疗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胶原蛋白凝胶 医用愈肤生物膜 口罩 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鱼鳞胶原蛋白基抗菌凝胶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忱 王喆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111,共6页
采用96孔板法探究了牛至精油、溶菌酶和茶多酚3种天然抑菌剂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 采用96孔板法探究了牛至精油、溶菌酶和茶多酚3种天然抑菌剂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同时采用吸光度法测定了抑菌率。结果发现,添加牛至精油、溶菌酶和茶多酚的鱼鳞胶原蛋白凝胶对E.coli的MIC分别为2.5μL/m L、6.25 mg/m L和0.156 mg/m L,MBC分别为2.5μL/m L、25 mg/m L和0.156 mg/m L,抑菌率分别为87.53%、49.26%和79.81%;对S.aureus的MIC分别为1.25μL/m L、12.5 mg/m L和0.156 mg/m L,MBC分别为2.5μL/m L、25 mg/m L和0.156 mg/m L,抑菌率分别为83.22%、51.16%和75.22%。可见添加3种天然抑菌剂的鱼鳞胶原蛋白凝胶对E.coli和S.aureu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MIC均是:茶多酚<牛至精油<溶菌酶,抑菌率均是:牛至精油>茶多酚>溶菌酶,抑菌效果均是:茶多酚>牛至精油>溶菌酶。因此,添加牛至精油、溶菌酶和茶多酚的鱼鳞胶原蛋白凝胶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抑菌剂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鱼鳞胶原蛋白凝胶 96孔板
下载PDF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羊剑秋 高以红 朱红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观察组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从创口首次清创后第3天开始使用。两组治疗前保证创口干燥和洁净,取适量凝胶在创口处涂抹均匀,每日3次,持续使用12周后停药。治疗前、治疗第6周检测创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治疗前、治疗1、2、4周时分别测量创口容积并计算创口容积缩小率,治疗12周和停药12周进行瘢痕状态VSS评分,停药12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4周观察组创口容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停药12周,观察组VSS评分中瘢痕色泽、厚度以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观察组羟脯氨酸水平、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 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可有效加速创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其机制与创面局部外源性补充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继而抑制Ⅰ型胶原蛋白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口 重组人源Ⅲ型蛋白功能 瘢痕形成 羟脯氨酸 Ⅲ型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