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修复皮肤创面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青 全仁夫 +4 位作者 陈利红 何丽红 陈恩良 胡华辉 郑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57-2161,共5页
背景:抗感染能力对于皮肤移植物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将抗菌材料复合于支架上得到复合材料,是目前常用的增强移植物抗感染能力的方法之一。目的:研究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的抗感染与抗炎作用潜能,以及其对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 背景:抗感染能力对于皮肤移植物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将抗菌材料复合于支架上得到复合材料,是目前常用的增强移植物抗感染能力的方法之一。目的:研究负载纳米氧化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的抗感染与抗炎作用潜能,以及其对创面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取32只SD大鼠,在其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2组干预,实验组植入负载纳米氧化锌颗粒的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对照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后1,2,4,8周,测量创面剩余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移植后1,2,4周,取创面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白细胞介素6特异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与炎症反应,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创面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率:实验组移植后2,4,8周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移植后1周,对照组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炎症反应较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移植后4周,实验组创面表皮组织结构完整而致密,基本完成创面修复;对照组未见表皮覆盖,为瘢痕化修复;(3)白细胞介素6特异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阳性着色,但程度深浅不一,移植后4周,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表达量虽明显减少,但仍呈强阳性表达;实验组白细胞介素6呈弱阳性表达;(4)炎症因子表达:实验组移植后1,2,4周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但仅移植后1,2周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负载纳米氧化锌颗粒的丝素胶原蛋白支架移植,能有效减轻皮肤创伤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加速完成皮肤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纳米粒 丝素蛋白 组织工程 纳米氧化锌 丝素胶原蛋白支架 创面修复 生物材料 炎症反应 皮肤创伤
下载PDF
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的复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5 位作者 罗卓荆 杨浩 刘慧玲 梁伟 阎明 叶正旭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测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对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采用: (1)冷冻干燥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培养、纯化并鉴定Schwann细胞后,将Hoechst荧光标记的Schwann细胞复合于硫酸肝素-胶原支架材料中,荧光显微镜、扫... 本研究目的是观测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对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采用: (1)冷冻干燥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培养、纯化并鉴定Schwann细胞后,将Hoechst荧光标记的Schwann细胞复合于硫酸肝素-胶原支架材料中,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空间排列形式; (2)以台盼蓝染色、MTT法检测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共培养时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作者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Schwann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成线性平行排列,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Schwann细胞形成的Büngner带;台盼蓝染色Schwann细胞死亡率仅6. 47%,MTT法证明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材料共培养时保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制备在组分和内部空间结构上高度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Schwann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WANN细胞 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 细胞相容性 冷冻干燥技术 神经组织工程
下载PDF
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的成骨效果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彤 吴刚 +3 位作者 祖丽皮也 朱庆丰 王少海 易杨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 目的:验证一种来源于巴沙鱼皮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别在其颅顶矢状缝左侧建立一个缺损,右侧建立两个缺损,缺损为圆形,直径8mm,共计36个骨缺损;然后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8周、12周两大组,每一大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n=4);A组缺损中只植入Bio-Oss骨粉,B组植入Bio-oss骨粉+巴沙鱼皮胶原支架材料;C组植入Bio-oss骨粉+Bio-Gide胶原膜。于术后8、12周处死相应组大白兔,切取骨缺损区标本并制作HE染色组织切片,定量分析各组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巴沙鱼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在GBR技术中能发挥屏障膜作用,引导和促进兔颅骨组织再生,其中B组与C组相比,8周时的成骨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C组成骨效果略高于B组(P<0.05);而A组在8周和12周时的成骨效果均显著低于B、C两组(P<0.05)。结论:巴沙鱼皮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屏障膜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了引导骨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鱼类蛋白 兔颅骨缺损模型 胶原蛋白支架材料 牙种植术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促进大鼠体内Ⅰ型胶原蛋白支架血管化
4
作者 连辉 田晓红 +3 位作者 柏树令 范军 侯伟健 佟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作为促血管新生药物促进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血管化。方法:通过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I型胶原蛋白支架的形态及表面结构,然后将支架植入大鼠体内,阿托伐他汀灌胃。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探讨阿托伐他汀能否作为促血管新生药物促进组织工程移植物的血管化。方法:通过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I型胶原蛋白支架的形态及表面结构,然后将支架植入大鼠体内,阿托伐他汀灌胃。做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伊红染色可见,支架结构疏松、多孔。扫描电镜可见支架表面光滑,有少许皱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可见CD34阳性细胞多位于支架边缘,均匀分散于胞膜中,VEGF染色阳性颗粒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外基质中。实验组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多。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促进大鼠体内Ⅰ型胶原蛋白支架中VEGF基因的表达,刺激VEGF的分泌,增加CD34阳性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CD3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化 Ⅰ型胶原蛋白支架
下载PDF
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朋 顾在秋 +2 位作者 黄崇根 蔡良良 吕国忠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考察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4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覆盖创面10~20d后,清除硅胶膜,移植自体刃厚皮。对照组直接移植自体刃... 目的考察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4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覆盖创面10~20d后,清除硅胶膜,移植自体刃厚皮。对照组直接移植自体刃厚皮覆盖创面。考察两组患者术后3d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评估瘢痕形成和增生程度,并观察创面愈后瘢痕挛缩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3d创面疼痛评分(3.25±1.06),低于对照组(4.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0.08±4.54)d,较对照组(52.17±6.00)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创面瘢痕程度VSS评分(7.00±1.21)和(4.25±0.97),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VSS评分(10.92±2.28)和(8.42±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瘢痕发生率33.33%较对照组7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蛋白支架-硅胶膜双层敷料能够促进深度烧伤创面修复和真皮再生,改善创面瘢痕愈合状况,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生物敷料 创伤和损伤 瘢痕 胶原蛋白支架-硅膜双层敷料
原文传递
PLGA复合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制备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一菁 王祥海 +6 位作者 潘梦婕 钱长晖 李振林 路艳蒙 周志涛 刘忠英 郭家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7-765,共9页
目的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制备人工神经并探讨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及定向拉制方法制备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用以模拟神经束膜,使用PLGA制备导管用以模拟神经外... 目的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复合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制备人工神经并探讨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及定向拉制方法制备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用以模拟神经束膜,使用PLGA制备导管用以模拟神经外膜,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将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装入PLGA导管(5:1)制备人工神经。将制备好的64只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人工神经组、单纯PLGA组、同种异体神经组、对照组,每组16只,其中人工神经组、单纯PLGA组、同种异体神经组分别用制备的人工神经、PLGA空导管及同种异体坐骨神经桥接缺损神经,对照组则不做移植处理。术后11周时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及荧光金逆行束路示踪。术后12周时采用苏木素染色及四甲基罗丹明-α-银环蛇毒素(TMR-α-BTX)染色观察靶区肌组织(腓肠肌),采用NF200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轴突及采用Nissl荧光染色观察再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术后11周时同种异体神经组、人工神经组、单纯PLGA组和对照组大鼠运动功能(前后脚间距、脚掌与前进方向的夹角)恢复情况依次变差,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无论是潜伏期还是复合动作电位波幅,均以同种异体神经组的恢复效果最好,人工神经组次之,而单纯PLGA组的潜伏期最长、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最小,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SO(P〈0.05)。术后12周时各组大鼠间肌肉湿重比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比、运动终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伴0.05),其中人工神经组大鼠的腓肠肌萎缩程度较单纯PLGA组有显著改善,但尚未达到同种异体神经组的水平;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工神经组移植区可见大量的NF200阳性轴突,但数量略少于同种异体神经组,而单纯PLGA组中NF200阳性轴突数量最少,且主要分布于导管近侧端;单纯PLGA组仅有(19.33±6.73)%的再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被荧光金标记,而人工神经组、同种异体神经组的荧光金阳性率分别达到(42.67±7.45)%、(50.13±4.3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A复合有序多孔胶原蛋白支架构建的人工神经能够有效地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但其效果仍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人工神经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胶原蛋白支架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联合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皮肤损伤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继超 赵金龙 于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3971-3976,共6页
背景:胶原与丝素蛋白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皮肤、神经、血管、骨、软骨等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富血小板血浆是血液经过2次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多种组织修复需要的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再生与创面愈合。目的:观察丝素胶原... 背景:胶原与丝素蛋白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皮肤、神经、血管、骨、软骨等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广泛。富血小板血浆是血液经过2次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多种组织修复需要的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再生与创面愈合。目的:观察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制备丝素胶原蛋白支架、SD大鼠富血小板血浆。取8周龄SD大鼠48只,每只背部制作2个直径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4组处理:空白组缺损处注射生理盐水,单纯支架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富血小板血浆组创缘注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创缘注射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每组12只。造模后检测创面愈合率、创面炎症因子水平、创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联合组造模后第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大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0.05)。②联合组造模后第7,14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P<0.05)。③造模后第14天的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处仅见少量的新生毛细血管与混乱排列的胶原纤维组织;其他3组可见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与腺体样组织,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律,其中以联合组新生血管最多、腺体样组织层次更清晰、胶原纤维排列更规则。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CD31+细胞密度少于联合组(P<0.05)。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相较于空白组、单纯支架组、富血小板血浆组,联合组创面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降低(P<0.05)。⑤结果表明,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增加微血管密度、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平衡来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复合支架 富血小板血浆 全层皮肤缺损 皮肤损伤 创面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支架材料构建脂肪组织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钟振东 傅荣 +1 位作者 游晓波 鲁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将人脂肪干细胞(ASCs)和支架材料(固态Ⅰ型胶原)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构建脂肪组织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构建ASCs和1.0 cm×1.0 cm大小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复合体,培养液培养5天后,植入裸鼠体内... 目的研究将人脂肪干细胞(ASCs)和支架材料(固态Ⅰ型胶原)复合体植入裸鼠体内构建脂肪组织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体外构建ASCs和1.0 cm×1.0 cm大小的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复合体,培养液培养5天后,植入裸鼠体内,并于术后第12周取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从复合有细胞的支架材料侧获取了约黄豆大小(约4 mm×4 mm×2 mm)的脂肪样新生组织,空白支架对照侧肉眼未见新生组织块。结论 ASCs在体外培养扩增与诱导分化,体内环境下复合胶原支架材料,能在裸鼠皮下成功构建成熟的脂肪组织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胶原蛋白支架材料 裸鼠 脂肪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支架材料层叠的有限元计算分析论证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凯 李瑞欣 +2 位作者 李昊 李东 李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87-4792,共6页
背景: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修复区的力学行为有关,缺损修复的形状、层深及载荷特性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修复区的力学环境,因此可通过对上述参数的研究探索人工软骨合适的力学性能指标。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支架材料修复... 背景: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修复区的力学行为有关,缺损修复的形状、层深及载荷特性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修复区的力学环境,因此可通过对上述参数的研究探索人工软骨合适的力学性能指标。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支架材料修复形状及堆叠方式对修复区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MRI-3D打印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复合支架,将支架分别裁剪为圆形与矩形,每种形状分别以垂直堆叠与倾斜堆叠形成三维实体,利用ANSYS12.0、Solid95单元进行建模、网格划分,对材料顶部施加10kPa的均匀载荷(Z=10mm),分析材料的位移、应力与应变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圆形和矩形材料的垂直堆叠具有整体规则形状,X轴和Y轴具有严格的对称性;倾斜堆叠的圆形和矩形材料呈不规则形状,只能满足X轴对称性,Y和Z具有阶梯特性;②在相同荷载条件下与垂直堆叠相比,倾斜堆叠材料的轴向位移更明显,不利于骨组织生长修复;③圆形和矩形材料垂直堆叠时,模型内部的应变分布比较均匀,具有严格的轴对称性,且只有底部边缘或角点有小面积的由应力集中导致的大应变(应力)区域;圆形和矩形材料倾斜堆叠时,由于形状和载荷的不对称性导致局部应变呈不均匀、阶梯状分布,且存在较大面积的大应变(应力)区域;④结果说明,圆形材料垂直堆叠更有利于骨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蛋白复合支架 有限元分析 支架 圆形 矩形 垂直堆叠 倾斜堆叠 三维
下载PDF
采用图像信息学方法研究三维支架中细胞的信号通路
10
作者 郭进 TZERANIS Dimitrios S +1 位作者 SO Peter T C 魏勋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57-1262,共6页
通过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对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进行干扰,采用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结合基于细胞-细胞外基质三维系统的图像信息学方法,研究了植于多孔胶原蛋白支架中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的TGF-β信号通路... 通过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对成纤维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进行干扰,采用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并结合基于细胞-细胞外基质三维系统的图像信息学方法,研究了植于多孔胶原蛋白支架中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的TGF-β信号通路.结果表明,在介导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生长因子TGF-β1比TGF-β3发挥的作用更大,在TGF-β1介导的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SMAD1和SMAD3通过不同方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得结果与通过生化或遗传学方法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信息学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转化生长因子Β 成纤维细胞 多孔胶原蛋白支架
下载PDF
人工软骨支架层间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磊 葛为民 +3 位作者 吕林蔚 雷鸣 Teresa Zielińska 邢恩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63-4768,共6页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是一个修复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软骨组织工程丝素蛋白/Ⅱ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黏弹性材料兼有固体的特性和液体特性,其层间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细胞培育密切相关。目的:掌握支架宏观载荷与层间微观作... 背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是一个修复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软骨组织工程丝素蛋白/Ⅱ型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黏弹性材料兼有固体的特性和液体特性,其层间的微观力学性能与细胞培育密切相关。目的:掌握支架宏观载荷与层间微观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控制宏观载荷数值,使支架内部达到最适合细胞增殖的载荷状态。方法:设计丝素蛋白/Ⅱ型胶原空白支架的压缩应力松弛实验,使用实验数据拟合黏弹性本构方程后构建支架有限元模型,对实验过程仿真计算,获取支架层间的力学状态。结果与结论:①支架的各层受力分布在1.185-3.305N,各层受力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并最终收敛;②支架每一层的位移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从支架底层的位移开始叠加每一层的位移量,最终导致位移量随着支架层数的上升而递增;③支架各层间的应变数值在1.82×10^-2-4.47×10^-2区间内,这个区间可以直接体现组织培养过程中对种子细胞最佳的压缩状态;④当支架宏观发生10%应变时,各层的应变值分布在2%-7%这一数值范围;当支架宏观发生5%应变时,各层应变值分布在1%-2%;当支架宏观发生20%应变时,各层应变值分布在8%-18%;通过对比得出:4%-7%为细胞增殖的最优应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支架 丝素蛋白/Ⅱ型支架 有限元 压缩载荷 黏弹性 力学性能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collagen-chitosan/fibrin glue asymmetric scaffolds in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被引量:7
12
作者 Chun-mao HAN Li-ping ZHANG +3 位作者 Jin-zhang SUN Hai-fei SHI Jie ZHOU Chang-you G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524-530,共7页
To create a scaffold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skin, a novel asymmetric porous scaffold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on either side was prepared by combining a collagen-chitosan porous me... To create a scaffold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skin, a novel asymmetric porous scaffold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on either side was prepared by combining a collagen-chitosan porous membrane with fibrin glue. Tissue-engineered skin was fabricated using this asymmetric scaffold, fibroblasts, and a human keratinocyte line (HaCaT). Epidermal cells could be seen growing easily and achieved confluence on the fibrin glu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caffol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ypical shuttle-like fibroblasts adhering to the wall of the scaffold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showed them growing in the dermal layer of the scaffold. The constructed composite skin substitute had a histological structure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skin tissue after three weeks of culture.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the asymmetric scaffold is a promising biologically functional material for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with prospect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GEN CHITOSAN Fibrin glue SCAFFOLD Tissue-engineered sk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