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siRNA胶束复合物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研究
1
作者 贾莉 苗方 +3 位作者 张卫敏 安芸 董晓辉 马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pH和还原性双响应白藜芦醇/siRNA胶束复合物(MCpH/Redox@Res-siRNA)的载药和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建立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FAM-siRNA体外分析方法,超速离心法和超滤离心法测定MCpH/Red... 目的研究pH和还原性双响应白藜芦醇/siRNA胶束复合物(MCpH/Redox@Res-siRNA)的载药和释药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建立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和FAM-siRNA体外分析方法,超速离心法和超滤离心法测定MCpH/Redox@Res-siRNA中药物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DL%),透析法测定MCpH/Redox@RessiRNA中药物的释放性能。结果Res和FAM-siRNA的体外分析方法均符合方法学要求;MCpH/Redox@Res-siRNA中Res的EE%为(92.2±1.74)%、DL%为(9.72±1.63)%,FAM-siRNA的EE%为(94.5±1.42)%;MCpH/Redox@Res-siRNA中Res释放具有pH敏感性,siRNA的释放呈现pH和还原环境依赖性,在pH 5.5和还原性环境中,Res和FAM-siRNA释放较为迅速和完全。结论MCpH/Redox@Res-siRNA具有较好的Res和siRNA载药性能和释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复合物 载药性能 释药性能
下载PDF
pH/氧化还原双重响应胶束复合物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卉 朱嘉 +2 位作者 贾莉 陈大为 乔明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1-1068,共8页
目的制备pH和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型胶束复合物,并对其触发释放行为以及体外基因沉默效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pKa值,兔红细胞溶血性实验考察聚合物的溶血性。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胶束复合物,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 目的制备pH和氧化还原双重刺激响应型胶束复合物,并对其触发释放行为以及体外基因沉默效率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合物的pKa值,兔红细胞溶血性实验考察聚合物的溶血性。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胶束复合物,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分别通过评价不同pH下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粒径与粒径分布以及siRNA释放量的测定,考察胶束复合物的触发释放行为。采用MTT噻唑蓝法考察细胞存活率,化学发光法考察体外基因沉默效率。结果合成的聚合物pKa值约为6.8,在pH 4.0~7.4之间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具有较低的溶血性和细胞毒性。制备的胶束复合物包封率均在89%以上。N/P为6的胶束复合物相较于N/P 10和15的胶束复合物,具有显著更好的触发释放作用(50.62%vs 7.72%和25.66%,P<0.05)和基因沉默效率(80.53%vs 59.06%和62.51%,P<0.05)。结论构建的低N/P胶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缓冲能力和较低毒性,可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实现siRNA的触发释放,达到较高的基因沉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递送 PH 氧化还原 触发释放 胶束复合物
下载PDF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佳 姜同英 王思玲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8年第6期341-348,共8页
目的制备载有模型药物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的聚乙二醇-聚天冬酰肼(mPEG-g-PAHy)聚离子复合物胶束,考察胶束的理化性质及药物释放机制。方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末端羟基氧化成醛基,聚乙二醇中的醛基与聚天冬酰肼... 目的制备载有模型药物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的聚乙二醇-聚天冬酰肼(mPEG-g-PAHy)聚离子复合物胶束,考察胶束的理化性质及药物释放机制。方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末端羟基氧化成醛基,聚乙二醇中的醛基与聚天冬酰肼的氨基发生还原氨化反应,最终将聚乙二醇接入到聚天冬酰肼分子中。mPEG-g-PAHy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进行表征,并考察其急性毒性。以DG为模型药物,它与mPEG-g-PAHy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作用形成聚离子复合物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考察胶束的粒径分布情况,用超滤膜法测定胶束的包封率,采用透析袋法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机制。结果测得小鼠尾静脉注射mPEG-g-PAHy的最大耐受量为10%(质量分数);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58±10.6)nm;包封率为(95.2±0.6)%;胶束的体外释放机制为离子交换。结论mPEG-g-PAHy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确证,它是一种良好的制备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的聚合物材料,以mPEG-g-PAHy为载体材料的聚离子复合物胶束是离子型药物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聚乙二醇-聚天冬酰肼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甘草酸二铵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他克莫司口服复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观察
4
作者 焦艳 李凌冰 +1 位作者 牟燕 徐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28-31,共4页
目的制备载他克莫司的口服复合物胶束,观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以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聚合物(F127-CS)和脱氧胆酸钠(DCA)为材料制备他克莫司口服大分子复合物胶束,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筛选最优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载他克莫司的口服复合物胶束,观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以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聚合物(F127-CS)和脱氧胆酸钠(DCA)为材料制备他克莫司口服大分子复合物胶束,采用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筛选最优制备工艺;透视电镜下观察胶束外观形态,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HPLC法测定载药量,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动态膜透析法测定其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电镜照片显示,他克莫司口服胶束圆整均匀、不粘连,粒径为(55.77±2.23)nm,Zeta电位为(-6.38±0.47)m V,载药量为8.93%±0.20%,临界胶束浓度为2.65×10-3mol/L。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他克莫司F127-CS/DCA胶束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高于人工胃液。结论 F127-CS/DCA口服胶束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p H依赖释放特性,适合作为他克莫司口服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复合物胶束 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 制备工艺 体外实验
下载PDF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对辅酶A的控制释放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亚莉 姚新建 +1 位作者 袁金芳 高青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0-842,845,共4页
用RAFT活性可控聚合法合成了全水亲性嵌段共聚物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VP-b-PAMPS)和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VP-b-PD-MAEMA)。二者在水溶液中复合即可形成聚离子复合物(PIC... 用RAFT活性可控聚合法合成了全水亲性嵌段共聚物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VP-b-PAMPS)和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b-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VP-b-PD-MAEMA)。二者在水溶液中复合即可形成聚离子复合物(PIC)胶束,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该胶束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胶束外形大致呈球状,粒径在155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辅酶A为模型分子,负载在胶束内进行药物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辅酶A的释放受溶液pH的影响,该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可以用作药物控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水亲性嵌段共聚物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制备 辅酶A 控制释放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PLL-PEG-PLL/DNA复合物胶束 被引量:3
6
作者 周芬 杨子刚 +2 位作者 翟超 马立新 程时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对复合物胶束PLL PEG PLL/DNA的形态、大小、对核酶抗性和转染效果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物胶束直径在10~35nm之间,有较强核酶抗性,对昆虫细胞的转染实验获得成功。这些结果对于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段共聚物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下载PDF
胆甾醇修饰的PEG-P[Asp(DET)]/miRNA复合物的制备、理化性能及细胞摄取能力
7
作者 马志强 刘赣 +4 位作者 高红军 吴姗 贾婷婷 钟延强 史林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制备疏水基修饰的聚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PEG-P[Asp(DET)]-10%胆甾醇,对其复合miRNA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摄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开环聚合合成PEG-P[Asp(DET)],再采用氯甲酸胆甾醇基进行疏水修饰,核磁共振法验证其结构;使其与hsa-miR-15... 目的制备疏水基修饰的聚阳离子高分子基因载体PEG-P[Asp(DET)]-10%胆甾醇,对其复合miRNA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摄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开环聚合合成PEG-P[Asp(DET)],再采用氯甲酸胆甾醇基进行疏水修饰,核磁共振法验证其结构;使其与hsa-miR-15a形成胶束复合物,对该胶束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包封率以及细胞毒性进行考察;以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系为模型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其摄取进行考察。结果合成的PEG-P[Asp(DET)]-10%胆甾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与miRNA形成稳定的胶束复合物,当氮磷比(N/P)=20,基因浓度在5μmol/mL时,形成的胶束复合物粒径为(192.4±10.8)nm,Zeta电位为(6.9±0.9)mV,包封率为(90.5±3.2)%。该复合物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细胞对该复合物的摄取能力明显强于商品化试剂脂质体lipo2000。结论PEG-P[Asp(DET)]-10%胆甾醇是一种优良的高分子基因传递系统载体,在体外实验中可有效实现细胞对于miRNA的稳定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胶束复合物 聚乙二醇-聚{氮-[氮-(2-氨乙基)-2-氨乙基]天冬氨酸} 微mRNAs 基因传递系统 基因疗法
下载PDF
pH/氧化还原双敏感聚合物的合成与siRNA复合胶束的制剂学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琪 朱嘉 +2 位作者 贾莉 陈大为 乔明曦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0-579,共10页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olyhistidine-ss-polyethylenimine,mPEG-PLA-PHis-ss-PEI)阳离子聚合物并制备siRNA胶束复合物,考察其体外制剂学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de-polyhistidine-ss-polyethylenimine,mPEG-PLA-PHis-ss-PEI)阳离子聚合物并制备siRNA胶束复合物,考察其体外制剂学性质。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D,L-丙交酯、聚组氨酸和聚乙烯亚胺为起始原料,合成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组氨酸-聚乙烯亚胺,并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PLA-PHis-ss-PEI/siRNA胶束复合物(micelleplexes);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胶束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值;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复合物的形态;超速离心法测定胶束复合物中,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的包封率;琼脂糖凝胶电泳阻滞法分别考察阳离子聚合物抵御阴离子置换能力、血清稳定性和胶束复合物在弱酸性和还原性条件下siRNA的触发释放行为。结果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呈类球形,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当氮磷比(nitrogen/phosphoruse molar ratio,N/P)为20时,胶束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04.0 nm,Zeta电位值为30.1 mV,siRNA的包封率为(92.9±2.4)%;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结果显示,当N/P大于7时,胶束复合物具有良好的阴离子抵御能力及较强的血清稳定性;胶束复合物在较低N/P条件下具有pH敏感和还原敏感性。结论所制备的胶束复合物稳定性较好,可用于递送s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PH敏感 氧化还原敏感 胶束复合物
下载PDF
紫杉醇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艳丽 葛建君 +1 位作者 李艳丽 李凌冰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以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聚合物(F127-CS)和胆酸钠(NaC)为载体制备载紫杉醇的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体外释药特征进行探究。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紫杉醇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实验筛选最优制备工... 以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聚合物(F127-CS)和胆酸钠(NaC)为载体制备载紫杉醇的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体外释药特征进行探究。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紫杉醇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单因素考察和均匀设计实验筛选最优制备工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载药量进行测定,采用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芘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并对其体外释放情况进行动态膜透析法考察。紫杉醇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为62.8 nm,Zeta电位为-0.46 mV,载药量为14.6%,临界胶束浓度约为2.5×10-3mol/L。电镜照片显示胶束圆整完整,罕有粘连。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在人工胃肠液中,紫杉醇F127-CS/NaC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组的释放均明显优于紫杉醇注射液组。F127-CS/NaC口服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并能延缓药物的释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紫杉醇释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 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
原文传递
基于葡萄糖和苯硼酸基元之间的可逆共价键构筑多重响应性高分子复合物胶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頔 刘世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1-358,共8页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的聚合方法,合成了分别含有苯硼酸基元和葡萄糖基元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酰胺基苯硼酸)(PNIPAM-b-PAPBA)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酰葡萄糖胺)(PNIPAM-b-PAGA)二嵌段聚合物.由于苯硼...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的聚合方法,合成了分别含有苯硼酸基元和葡萄糖基元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酰胺基苯硼酸)(PNIPAM-b-PAPBA)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酰葡萄糖胺)(PNIPAM-b-PAGA)二嵌段聚合物.由于苯硼酸和葡萄糖基元之间在弱碱性条件下(pH9.3)形成硼酸酯共价键,两种二嵌段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后能自发形成以PAPBA/PAGA络合物为核,PNIPAM为壳层的高分子复合物胶束.由于硼酸酯共价键在pH值和葡萄糖浓度改变时能可逆形成和断裂,以及胶束PNIPAM壳层的温敏性,所制备的基于苯硼酸/葡萄糖可逆共价键的高分子复合物胶束对pH、葡萄糖和温度具有多重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物胶束 葡萄糖 苯硼酸 可逆共价键 多重响应性
原文传递
pH敏感性的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对化疗药物的共递送
11
作者 朱艺馨 范晓慧 +1 位作者 陈颜 李凌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8,共8页
目的利用pH敏感的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实现紫杉醇(PTX)与阿霉素(DOX)的共递送,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制备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F127-CS)复合物与乌头酸酐-阿霉素(CA-DOX)前药,利用静电作用使其形成F127-CS/CA-DOX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目的利用pH敏感的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实现紫杉醇(PTX)与阿霉素(DOX)的共递送,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制备普朗尼克F127-壳聚糖(F127-CS)复合物与乌头酸酐-阿霉素(CA-DOX)前药,利用静电作用使其形成F127-CS/CA-DOX聚离子复合物胶束。将上述胶束与普朗尼克P105混合,制备混合胶束,并将难溶性药物PTX包裹在胶束中形成共载药胶束。测量胶束的粒径、载药量、临界胶束浓度。通过体外释放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与体内药效学实验对胶束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具有pH敏感性的共载药胶束。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79.3 nm,临界胶束浓度为0.039 mg/mL。两种药物的体外释放皆呈pH依赖性。细胞实验显示,胶束中的药物可有效地被细胞摄取。体内药效学实验显示,共载药胶束有较强的抑瘤作用与较低毒性。结论共载药胶束具有pH敏感释放特性且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较低的毒性,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共递送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阿霉素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混合胶束 共载药 PH敏感性
原文传递
混合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扬龚 沈园园 +2 位作者 钱嫦云 陆菲 徐晓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19期3784-3785,3783,共3页
许多抗肿瘤药物因为水溶解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胶束可将药物包载到疏水核,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解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给药体系。然而胶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需要提高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 许多抗肿瘤药物因为水溶解性差,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胶束可将药物包载到疏水核,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水溶解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给药体系。然而胶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需要提高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与此同时,如果想要在单一的胶束体系上实现多种功能,需要对载体材料进行繁杂的修饰,也是一个难题。由不同嵌段聚合物、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成的混合胶束或聚离子复合物胶束,相对于单一嵌段聚合物形成的胶束而言,物理稳定性和载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聚合物制备成混合胶束,可以直接方便得到多功能复合的体系。本文对混合胶束载体系统的药剂学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胶束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嵌段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原文传递
PLL-PEG-PLL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DNA包覆应用
13
作者 杨子刚 周芬 +3 位作者 袁建军 马立新 翟超 程时远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2-498,共7页
将PLL(Z)-PEG-PLL(Z)中的氨基去保护得到两端为聚阳离子的嵌段共聚物PLL-PEG-PLL,并对与DNA结合形成的聚集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L-PEG-PLL与DNA在水相中形成了聚离子复合物胶束;DNA与PL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核,PEG包裹在外面,得... 将PLL(Z)-PEG-PLL(Z)中的氨基去保护得到两端为聚阳离子的嵌段共聚物PLL-PEG-PLL,并对与DNA结合形成的聚集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L-PEG-PLL与DNA在水相中形成了聚离子复合物胶束;DNA与PLL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核,PEG包裹在外面,得到的聚离子复合物胶束为均一体系,即使在化学计量点也不会沉淀,保持着很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这一点对基因治疗是很重要的;而且随着PLL段的增加,包覆效果更好;聚离子复合物胶束使得DNA具有较强的核酶抗性; 大小在10~35 nm之间,主要呈球形;聚离子复合物胶束能够用于基因的传递,使基因在细胞系SF9中表达出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赖氨酸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DNA 聚离子复合物胶束
原文传递
新型荷载紫杉醇的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正 李凌冰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构建荷载紫杉醇的普朗尼克F127-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胆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然后将其包载到脂质体中增加稳定性,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进行考察。采用薄膜法制备紫杉醇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以载药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 构建荷载紫杉醇的普朗尼克F127-聚乙烯亚胺聚合物/胆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然后将其包载到脂质体中增加稳定性,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对癌细胞的杀灭能力进行考察。采用薄膜法制备紫杉醇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以载药量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然后将其包裹到脂质体中,并对粒径、Zeta电位、微观形态、载药量、体外释放进行测定。以多药耐药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模型,考察荷载紫杉醇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紫杉醇脂质体的粒径为125.5 nm,Zeta电位为-4.05 mV,载药量为(5.83±0.78)%,脂质体外观圆整,基本没有粘连。相比紫杉醇游离药物,脂质体具有明显控制释放的特点。细胞毒性结果显示,相比游离药物脂质体具有更好地杀灭癌细胞的能力。荷载紫杉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较强地杀灭癌细胞的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普朗尼克F127-聚乙烯亚胺 聚电解质复合物胶束 脂质体 脂质体制备 细胞毒性 细胞 摄取
原文传递
Anti-migratory and increased cytotoxic effects of novel dual drug-loaded complex hybrid micelle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被引量:1
15
作者 Rajaletchumy Veloo Kutty Chor Yong Tay +2 位作者 Chen Siew Lim Si-Shen Feng David Tai Leo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533-2547,共15页
A polymer-based nanocarrier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delivery of epigenetic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The sterically stabilized hybrid micelle system uses micelles composed of D-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A polymer-based nanocarrier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delivery of epigenetic and chemotherapeutic drugs. The sterically stabilized hybrid micelle system uses micelles composed of D-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vitamin E TPGS or TPGS) and 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2000] (DSPE-PEG2000). In this study, 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 and paclitaxel were used as model drugs for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to enhanc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in targeting mesenchyme-lik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cells.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aclitaxel and SAHA in a dual drug micelle system, (P + S)mic, exhibited an IC50 value of 0.52 μg/mL, which is about 5.91-fold more cytotoxic than the mere combination of free drugs (P + S). Furthermore, the (P + S)mic formulation was far more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cell migration by more than 3.4-fold than the control. Thu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o-delivery of these drugs using the micelle system greatly enhances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 at a lower dosage, thereby minimizing toxicity. In addition, this formulation is proved to be remarkab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cell migration at low dos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DICINE BIOMATERIALS NANOBIOLOGY biodegradable polymers drug targeting
原文传递
Complex micelles with the bioactive function of reversible oxygen transfer
16
作者 Liangliang Shen Lizhi Zhao +4 位作者 Rui Qu Fan Huang Hongjun Gao Yingli An Linqi Sh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91-501,共11页
A complex micelle as a hemoglobin functional model with the biaoactive function of reversible oxygen transfer has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assembly of the di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blo... A complex micelle as a hemoglobin functional model with the biaoactive function of reversible oxygen transfer has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hierarchical assembly of the diblock copolymer poly(ethylene glycol)-block- poly(4-vinylpyridine-co-N-heptyl-4-vinylpyridine) (PEG-b-P(4VP-co-4VPHep)), tetrakis(4-sulfonatophenyl)porphinato iron(II) (Fe(II)TPPS) and β-cyclodextrin (β-CD). The μ-oxo dimer of Fe(II)TPPS was successfully inhibited because the Fe(II)TPPS was included into the cavities of β-CDs through host-guest interaction. Fe(II)TPPS coordinated with pyridine groups functions as the active site to reversibly bind dioxygen. In adition, the host-guest inclusion (β-CD/Fe(II)TPPS) was encapsulated in the hydrophobic core of the complex micelle and tightly fixed by P4VP chains. The hydrophilic PEG blocks stretched in aqueous solution to constitute the shells which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micelle as well as endow the complex micelle with sufficient blood circulation time. Dioxygen can be bound to the Fe(II)TPPS located in the confined space and excellent reversibility of the binding-release process of dioxygen can be achieved. The quaternary amine N-heptyl-4-vinylpyridine can coerce abundant S2O4^2- ions into the core of the complex micelle to facilitate the self-reduction process. Dioxygen adducts (Fe(II)TPPS(O2)) we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the double hydrophobic barriers constructed by the cavity of the cyclodextrin and the core of the complex micelle which enhances the ability to resist nucleophilic molecules. Therefore, the rationally designed amphiphilic structure can work as a promising artificial O2 carrier. Potentially, the complex micelle can b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linked with hypox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block copolymer bioactive self-assembly METALLOPORPHYRIN reversibledioxygen-binding proton sponge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