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多元胶束络合物性质及反应机理
1
作者 郑怀礼 胡守坤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84-88,共5页
本文以DBPF-CTMAB-Pd三元体系为例,提出了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多元胶束络合物性质及反应机理的新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结合离子交换树酯实验,研究了溶液中胶束的电荷性质、荧光试剂的存在状态以及三元体系的反应机理。本文提出的新方法直观... 本文以DBPF-CTMAB-Pd三元体系为例,提出了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多元胶束络合物性质及反应机理的新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结合离子交换树酯实验,研究了溶液中胶束的电荷性质、荧光试剂的存在状态以及三元体系的反应机理。本文提出的新方法直观、简便、快速,可较广泛地应用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胶束络合物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锰-铍试剂 Ⅱ-SDBS 三元胶束络合物的荧光分析研究
2
作者 俞英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89-90,共2页
在碱性介质中,Mn(Ⅱ)和铍试剂Ⅱ反应形成1∶2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为367/467(nm),SDBS可使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基于此,建立了一个三元胶束络合物测定Mn(Ⅱ)的荧光分析方法。
关键词 铍试剂Ⅱ Mn(Ⅱ) 荧光分析 三元胶束络合物
下载PDF
锡(Ⅳ)-磺基水杨酸-溴邻苯三酚红-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胶束混配络合物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宗铭 陈凯瑞 杨雪娇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在 p H1.6的氯乙酸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 ,Sn( )与溴邻苯三酚红及磺基水杨酸形成 ( 1+2 +1)的胶束混配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8.9× 10 4 L·mol-1·cm-1。Sn( )... 在 p H1.6的氯乙酸缓冲介质中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 ,Sn( )与溴邻苯三酚红及磺基水杨酸形成 ( 1+2 +1)的胶束混配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8.9× 10 4 L·mol-1·cm-1。Sn( )浓度在 0— 0 .6m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的选择性及稳定性都比无磺基水杨酸时好 ,适用于罐头盒中微量锡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Ⅳ) 溴邻苯三酚红 磺基水杨酸 胶束混配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罐头盒
下载PDF
胶束混配络合物的研究:铁(Ⅲ)-磺基水扬酸-间硝基苯基荧光酮-吐温-80体系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敖登高娃 高霜宇 赛音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研究了Fe(Ⅲ)-磺基水扬酸-间硝基苯基荧光酮-吐温-80 体系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8.8~10.8 的氨性介质中,络合物的λm ax = 605 nm ,ε= 1.40×105 L·m ol- 1 ·cm - 1 ... 研究了Fe(Ⅲ)-磺基水扬酸-间硝基苯基荧光酮-吐温-80 体系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8.8~10.8 的氨性介质中,络合物的λm ax = 605 nm ,ε= 1.40×105 L·m ol- 1 ·cm - 1 ,稳定时间为2 h,络合比为Fe(Ⅲ)∶Sal∶m -NPF= 1∶1∶2,Fe(Ⅲ)在0~7.0 μg/25 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10- 6 ,方法简便,再现性好,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基荧光酮 胶束混配络合物 显色反应
下载PDF
胶束混配络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罗宗铭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0,共4页
评述了胶束混配组合物在光区分析中的应用概况。将18种辅助配位体分为五类进行了扼要讨论。介绍了胶束混配络合物的反应特点和形成条件。
关键词 胶束混配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辅助配位体
下载PDF
钨(Ⅵ)-4-(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OP三元络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姚成 王镇浦 +1 位作者 唐美华 陈国松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6,共4页
在pH4.2~5.2范围内,有机试剂4-(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BTAPC)与钨(Ⅵ)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反应形成稳定的、带负电荷的、紫红色三元胶束络合物。该络合物中W(Ⅵ)与BTAPC的组成比为1:2;其λ_(max)为538nm,对比度(△λ)为106am;在pH4... 在pH4.2~5.2范围内,有机试剂4-(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BTAPC)与钨(Ⅵ)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反应形成稳定的、带负电荷的、紫红色三元胶束络合物。该络合物中W(Ⅵ)与BTAPC的组成比为1:2;其λ_(max)为538nm,对比度(△λ)为106am;在pH4.8,25℃和μ0.1时,其表观稳定常数为7.44×10^(11),表观_(538)为7.38×10~4,真实ε_(538)为7.96×10~4。钨(Ⅵ)含量在0.04~1.3mg/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建议了络合物的结构。本法简便、快速、准确,用于合金钢试样中少量钨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APC 分光光度法 三元胶束络合物 合金钢
下载PDF
Zr-XO-CTMAB三元胶束络合体系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锆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永丽 王长杰 王家瑜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19,17,共3页
研究了锆与二甲酚橙(XO)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显色反应.在pH2.2时,Zr与XO和CTMAB形成稳定的紫红色三元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10~4,锆浓... 研究了锆与二甲酚橙(XO)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显色反应.在pH2.2时,Zr与XO和CTMAB形成稳定的紫红色三元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6×10~4,锆浓度在0~1.50mg/时服从比尔定律.测得络合物中锆和二甲酚橙配位比为1:3,表观稳定常数为2.8×10^(15),CTMAB的CMC约为7.8×10^(-5)mol/L.应用该体系测定了铝合金标样中微量锆,相对误差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酚橙 铝合金 CTMAB 测定 三元胶束络合物
下载PDF
锗Ⅳ-酒石酸-苯基荧光酮-表面活性剂胶束混配络合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罗宗铭 陈达美 梁凯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4,共3页
有CTMAB和TritonX 10 0存在下和在pH4 5的NaAc -HAc缓冲介质中 ,Ge 与酒石酸 (Tar)和苯基荧光酮 (PF)形成胶束混合配位络合物 ,在 0 82mol/LHCl介质中 ,络合物至少可稳定 6h。测得络合物组成比为Ge ∶Tar∶PF =1∶2∶2。其最大吸收... 有CTMAB和TritonX 10 0存在下和在pH4 5的NaAc -HAc缓冲介质中 ,Ge 与酒石酸 (Tar)和苯基荧光酮 (PF)形成胶束混合配位络合物 ,在 0 82mol/LHCl介质中 ,络合物至少可稳定 6h。测得络合物组成比为Ge ∶Tar∶PF =1∶2∶2。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5 0 5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1 2 5× 10 5 ,Ge 量在 0~ 0 5 6mg/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灵敏 ,选择性较高 ,用于烟道灰和锌精矿中微量锗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荧光酮 酒石酸 胶束混合配位络合物 分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
下载PDF
Effect of Cu(11)-Salicylate in Micellar Systems onScavenging Superoxide Ion Released by CulturedMacrophages
9
作者 应宇辉 张颖 鲁纯素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5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于胶束与球状蛋白的相似性,用胶束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微环境,以促进SOD模拟物─水杨酸铜络合物对O歧化的催化作用,达到清除O_2的目的。本文首次用培养的巨噬细胞受刺激产生的“呼吸暴发”为O的发生源,研究了... 基于胶束与球状蛋白的相似性,用胶束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微环境,以促进SOD模拟物─水杨酸铜络合物对O歧化的催化作用,达到清除O_2的目的。本文首次用培养的巨噬细胞受刺激产生的“呼吸暴发”为O的发生源,研究了在CTAB、SDS、TritonX-100及Tween20胶束体系中水杨酸铜络合物对O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杨酸铜-SDS胶束体系对O的清除率最高,达90.4%。其他胶束体系对O的歧化亦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oxide radical anion SOD-like activity Cu(Ⅱ)-salicylate MICELLE
下载PDF
SOD-like Activity of Copper Salicylate Complex in Tween Micel-lar Systems
10
作者 刘艳 张学东 +1 位作者 马思谦 鲁纯素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1期26-30,共5页
opper salicylate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The four surfactants(Tween 20, 40, 60, 80) were purified and their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CMC) in phosphate buffer (pH=7.... opper salicylate complex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The four surfactants(Tween 20, 40, 60, 80) were purified and their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s(CMC) in phosphate buffer (pH=7.4) were measured. The SOD like activity of copper salicylate complex was assayed using the cytochrome c reduction method in different media. The cooperative effect of the complex with micelles was studied in detail. SOD like activity of the complex was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The four surfactants themselves display SOD like activ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for the antilipid peroxidation of red cell membrane. These results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fact of micellar catalysi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copper salicylate Tween system used as a potenti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might be worthwhile to be further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Hydroxide radical Micellar catalysis SOD like activity Copper complex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