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胶样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海敏 陈晓炎 +1 位作者 张静 王朝夫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4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为61~67岁,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3例...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肺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4例均为老年男性,年龄为61~67岁,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3例有吸烟史,临床表现为乏力、咳嗽等非特异性症状,或因体检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上叶3例,右肺下叶1例。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呈实性结节状或团块状。大体检查,3例为外周型,1例几乎占据整个肺叶,最大径为1.6~12.0 cm,切面呈灰白色,黏冻样,有光泽。光镜检查可见,肿瘤组织富含黏液,形成黏液池,肺泡间隔断裂。肿瘤细胞呈单个、簇状、条索状或微乳头状,漂浮于黏液池中,少量肿瘤细胞贴壁生长,4例肿瘤中3例可见微乳头成分。细胞呈杯状细胞或印戒细胞形态,中度异型,核分裂相少见。2例黏液池中可见少量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4例均表达CK7及MUC-1,1例表达CK20;3例表达TTF-1与NapsinA,其中1例两者均弥漫表达,2例两者均局灶表达;2例表达CDX-2、MUC-2及Villin;3例表达MUC5AC。4例中2例行分子检测,1例行EGFR、ALK及ROS1基因检测,未检测到基因改变;另1例行数字PCR检测,检测到KRAS外显子2基因突变。随访结果显示,3例伴微乳头结构的病例中,2例出现转移,其中1例病灶伴有少量实性成分者出现远处转移;另1例虽无微乳头结构,但肿瘤巨大,术后半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CA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肺腺癌,明确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TTF-1及NapsinA阳性有助于原发性肺CA的诊断,当两者均阴性时要综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病史排除转移的可能性;大部分肺CA患者预后较好,但出现微乳头结构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样腺癌 微乳头 砂砾体
下载PDF
肺胶样腺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金平 周新成 +1 位作者 葛荣 殷宪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平均年龄59.5岁,肿瘤最大径平均2.1 cm,4例肿... 目的探讨肺胶样腺癌(colloid adenocarcino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平均年龄59.5岁,肿瘤最大径平均2.1 cm,4例肿瘤CT检测均显示为孤立性囊实性结节,边界清楚,位于右肺上、中、下叶各1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镜下见CA由两种细胞成分构成,一种为杯状细胞,一种为低柱状上皮细胞,富含黏液。免疫表型:4例CK7、CK20、CDX-2、Villin和MUC2均阳性;1例Napasin A局灶阳性;TTF-1均阴性。结论CA特征性病理形态是富含黏液且黏液破坏肺泡壁,肿瘤肺叶切除+肺门淋巴结清扫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肺CA临床罕见,需与肺浸润性黏液腺癌以及胃肠道、卵巢、胰腺及乳腺转移性黏液腺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胶样腺癌 黏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肺胶样腺癌的CT表现及病理学基础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迪 于红 +4 位作者 夏春燕 肖湘生 李惠民 刘士远 叶晓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0-144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胶样腺癌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胶样腺癌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平均56岁(36—74岁)。13例均行CT平扫,11例行增强扫描,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胶样腺癌的cT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胶样腺癌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平均56岁(36—74岁)。13例均行CT平扫,11例行增强扫描,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分析蛋白指标为CK7、CK20和TTF-1。结果11例单发,其中周围型8例;9例病灶为类圆形结节/肿块影,3例形态不规则,1例为实变影。病灶边界均清楚。11例见分叶征。CT平扫囊实性密度7例,实性密度4例,混杂磨玻璃密度2例。增强扫描7例囊实性病灶实性成分无强化1例,轻度强化4例,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4例实性密度病灶无强化2例,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3例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镜下见“黏液湖”形成,并见少量肿瘤细胞“漂浮”在湖中;免疫组织化学指标CK7、CK20和TTF-1阳性率分别为77.8%(7/9)、55.6%(5/9)和77.8%(7/9)。结论原发性肺胶样腺癌CT表现多样,典型者表现为周围型结节或肿块,病灶内多可见囊性成分,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为主。分叶多见但无毛刺、棘状突起。结合CK7、CK20、TTF-1阳性有助于提示胶样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样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CD10与HHF35在乳腺胶原小球病和腺样囊性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朱从伦 沈慧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10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探讨CD10和HHF35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乳腺胶原小球病(SC)和腺样囊性癌(ACC)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的6例SC和4例AC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on方法观察CK5/6、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A)、CD10、HHF35、P63及CD117... 目的探讨CD10和HHF35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乳腺胶原小球病(SC)和腺样囊性癌(ACC)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的6例SC和4例AC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on方法观察CK5/6、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A)、CD10、HHF35、P63及CD117等标志物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情况,重点关注CD10和HHF35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K5/6、SMA及P63等标志物在两组肿瘤中均弥漫表达,主要表达于肌上皮样细胞。CD10和HHF35在所有CS中均表达,主要表达于腔面内衬的扁平细胞以及腔内的无定形物质中,而在所有ACC中均不表达。结论乳腺SC与ACC在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存在明显的重叠,CD10和HHF35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诊断乳腺的CS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与乳腺ACC鉴别诊断有用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小球病 囊性 免疫组织化学 CD10 HHF3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