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廓内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放射治疗女性胸部瘢痕疙瘩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肖海涛 +5 位作者 刘晓雪 曹畅 伍俊良 姚兵 陈媛 许学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5例胸部瘢痕疙瘩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2岁。患者瘢痕疙瘩病...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5例胸部瘢痕疙瘩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2岁。患者瘢痕疙瘩病史1~28年,中位时间6年。病因:毛囊炎致继发性瘢痕疙瘩7例,心脏手术后4例,皮肤擦刮伤2例,蚊虫叮咬1例,原因不明1列。瘢痕疙瘩范围为5 cm×3 cm~17 cm×6 cm。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胸部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14 cm×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果术后所有IMAP螺旋桨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毛细血管扩张或切口裂开发生,随访期间未见放射相关的癌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对称性均较满意。13例(86.7%)瘢痕疙瘩区域痒痛症状缓解,供受区瘢痕未见明显增生复发;2例复发(13.3%),继续给予保守治疗。结论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女性患者胸壁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可更好地保留乳房外形;联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瘢痕疙瘩复发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胸廓内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1例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 被引量:2
2
作者 戚征 孟湉 +7 位作者 宋可新 冯程 梁铮韵 李文博 张福泉 孔令燕 丁宁 王友彬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供血区正常皮肤深层,扩张器每周注水;第2阶段,扩张量达到预期扩张目标后取出扩张器,同时切除瘢痕疙瘩,并以相应的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形成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术后围手术期进行辅助放疗和高压氧治疗。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记录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24~64岁,平均32.1岁。平均患病时间11.9年;瘢痕疙瘩大小平均约9 cm×8 cm;置入扩张器数量1~4枚,容量80~600 ml,平均300 ml;平均注水时间约3个月。术中切取扩张穿支皮瓣大小平均约9 cm×8 cm。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8.6个月,2例(4.9%)合并小面积皮瓣远端皮肤坏死;5例(12.2%)出现部分切口瘢痕增生,随访期内无完全复发病例出现。36例(87.8%)患者认为手术效果满意,5例(12.2%)患者认为手术效果可以接受。结论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是治疗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有效方法,可为创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肤组织量,其血液供应稳定,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外科皮瓣 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晶 朱晓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1期3989-39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归纳总结胸...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归纳总结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护理常规。结果随访2~16个月,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皮瓣外形满意,无需二次手术修补皮瓣。结论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给予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 围术期护理 颈前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艳 李京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5-78,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将收治的120例(240侧)隆乳求美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将收治的120例(240侧)隆乳求美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64例(128侧);对照组行传统内窥镜辅助下假体隆乳术56例(112侧)。观察组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大肌下缘起点,常规置入假体,然后比较两组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求美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观察组术后随访满意率为98.43%(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50/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分别为96.88%和85.71%;乳沟形态优良率分别为100%和75.00%;乳房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8.43%和89.29%;乳房手感优良率分别为98.43%和85.7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出血较少、乳房外形及乳沟形成良好,能提高求美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内窥镜辅助 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 乳沟 假体
原文传递
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高位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8
5
作者 陈保国 宋慧锋 +6 位作者 许明火 高全文 陈帅 王珏 王芳 周忠志 柴家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采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进行整复,皮瓣面积为10 cm×11 cm^14 cm×16 cm,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者同期清除死骨,并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12例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至4年,无再次溃疡发生。结论利用健侧乳房松垂皮肤形成的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血供恒定,且修复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效果良好,术区损伤小,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溃疡 内动脉穿岛状皮瓣 老年
原文传递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被引量:5
6
作者 金贻婷 储呈玉 +5 位作者 张薇 富丽娜 汤伟军 董佳生 徐华 邹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98例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病例进行分析,分为IMAP组32例,胸廓内动脉组6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自2017年1月起,73例同时术前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评估血管。分析所有病人患侧IMAP分布位置和管径,以及作为受区血管的使用率。结果:98例病人中,IMAP 66例(67.3%)位于第二肋间,直径(1.33±0.66) mm,24例(24.5%)位于第三肋间,直径(0.86±0.28) mm,8例(8.2%)位于第四肋间,直径(0.65±0.15) mm。98例DIEP皮瓣重建病人中,32例(32.7%)使用IMAP作为受区血管,其中28例(87.5%)位于第二肋间,4例(12.5%)位于第三肋间。在病人特征和皮瓣并发症等方面,IMAP组与胸廓内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A和超声检查双重定位的73例病人中,29例(39.7%)使用IMAP,远高于仅行超声检查的12.0%(3/25)(P=0.01)。结论:IMAP是一种可靠的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受区血管。术前CTA检查可提高IMAP的使用成功率。IMAP作为受区吻合血管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壁损伤、避免牺牲胸廓内血管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乳房重建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受区血管 内动脉肋间穿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丽萍 李荆 +3 位作者 何小乔 沈锡琳 李子英 钟创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5期3182-3185,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对各种的乳腺肿物患者行CDFI检查,扫查双侧乳腺胸外侧动脉(LTA)、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S),测量并记录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数目及乳腺...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主要供血动脉与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方法对各种的乳腺肿物患者行CDFI检查,扫查双侧乳腺胸外侧动脉(LTA)、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S),测量并记录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数目及乳腺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峰值流速(PS)、阻力指数(RI)、内径],并选取经病理证实168例良、恶性乳腺肿物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乳腺肿物大小、部位、性质与供血动脉的相关性。结果乳腺外象限的肿物主要由LTA供血,乳腺内象限的肿物主要由IMAPS供血,个别位置靠近6点、12点方位的肿物可由LTA或IMAPS交叉供血,6点、12点方位肿物可由LTA、IMAPS单独或共同供血;恶性肿物组肿物供血动脉PS增高、RI减低,内径增宽,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物组患侧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物组中肿物直径>2 cm、直径≤2 cm及肿物单发、多发,其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恶性肿物组中不同直径与数目的肿物其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物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肿物的良恶性存在相关性,与肿瘤大小、数目无明显相关性;应用CDFI测定肿物主要供血动脉的内径、PS、RI,可作为乳腺癌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肿物 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