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位复位后微量骨水泥注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天瑞 吴博文 +2 位作者 胡安文 曹纬 张振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后微量骨水泥注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20年1月,对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行PVP,椎体高度压缩<1/2。体位复位后C...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后微量骨水泥注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20年1月,对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行PVP,椎体高度压缩<1/2。体位复位后C臂X线机定位骨折线区域,透视下注入骨水泥1~3 ml,使其弥散到椎体骨折区域。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变化。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骨水泥注射量1.0~3.0 ml,平均2.1 ml,术中无骨水泥渗漏,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均缓解。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天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伤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邻椎无骨折。结论体位复位后微量骨水泥注入PVP能消除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骨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复位 微量骨水泥 胸椎椎体骨折
下载PDF
以胸椎椎体骨折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军 谢晓竞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胸椎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性
下载PDF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简绍锋 周兴茂 吴俊哲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7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收治的200例上胸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研究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传统PVP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收治的200例上胸椎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PVP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PVP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伤椎高度、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治疗上胸椎OVCF患者相较于传统PVP效果相近,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且功能障碍明显改善,但改良PV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改良 传统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明 蓝文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推弓根推体成形术,对比术前...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推弓根推体成形术,对比术前、术后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结果:术前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6.35±2.54)分、(62.36±18.25分),而术后分别为(3.35±1.62分)、(14.36±9.21分),术前、术后两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老年骨质疏松性上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T引导下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有效减少或者是避免对推体周围软组织及血管的损伤,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上位胸椎压缩性骨折 弓根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许丹丹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上胸椎OVCF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双侧组,各45例。双侧组采用双侧穿刺PVP手术治疗,单侧采用单侧穿刺PVP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上胸椎OVCF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双侧组,各45例。双侧组采用双侧穿刺PVP手术治疗,单侧采用单侧穿刺PVP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通过X射线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椎体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暴露在X射线中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相比,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减少幅度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相比VAS评分、ODI指数降低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PVP术比双侧穿刺PVP术耗时更短、恢复更好,病变胸椎矫正上单侧穿刺PVP术与双侧穿刺PVP术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胸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肖祥 韩含 程良礼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接诊的80例腰胸椎椎体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经Wiltse入路,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2...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接诊的80例腰胸椎椎体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经Wiltse入路,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在不同时间段影像学指标及VAS评分变化、并记录末次随访时0DI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在治疗前、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伤锥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周、1月、6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在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胸椎椎体骨折患者中行经Wiltse入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疼痛感轻,效果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体骨折 内固定 经Wiltse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先天性椎体畸形临床误认骨折法医学鉴定2例
7
作者 刘技辉 黎宇飞 +1 位作者 徐静涛 马宏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I0019-I0020,共2页
关键词 胸椎压缩性骨折 法医学鉴定 临床诊断 畸形 先天性 脊柱生理弯曲 BABINSKI征 误认 生理反射 医学检查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椎OVCF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欧光信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4期22-23,共2页
目的:比较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椎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单侧椎弓根入路PVP)与对照组(28例,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比较2组手... 目的:比较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胸椎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单侧椎弓根入路PVP)与对照组(28例,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2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椎体压缩率,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平均骨水泥注射量差异不明显(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2组疼痛数字量表(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压缩率差异均不明显(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OVCF治疗中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效果相当,但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更少、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弓根入路 双侧经弓根入路 经皮成形术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下载PDF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姚 葛行新 +3 位作者 王云清 李华 魏东 乔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7诊治的20例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10例采用改良PVP治疗(观察组),10例...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7诊治的20例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10例采用改良PVP治疗(观察组),10例采用传统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比较2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采用改良PVP与传统PVP治疗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改良PVP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并能有效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上胸椎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细穿刺针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高位胸椎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云清 李华 +3 位作者 朱自强 王斌 房明亮 曹贞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高位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PVP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讨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高位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采用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PVP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高位胸椎椎体压缩骨折,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3年,平均1.5年。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上终板少量渗漏,但术后无明显症状。51例术后3 d疼痛均明显缓解,肋神经疼痛消失,可独立自由下床活动,未出现感染。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压缩的伤椎高度有一定的恢复。术后疼痛VAS评分与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引穿刺小剂量骨水泥强化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高位胸椎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导引穿刺 骨水泥
原文传递
推拿科误诊病例报道
11
作者 刘友成 《按摩与导引》 2003年第2期60-60,共1页
本人从事推拿工作10余年,接触了大量的误诊病例,加之近几年来推拿事业的蓬勃发展,推拿治疗各种疾病已深入人心,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盲目地利用推拿治疗,以致引起不良后果的问题,本文就一些推拿科常见病的误诊作一简单的分析,以引... 本人从事推拿工作10余年,接触了大量的误诊病例,加之近几年来推拿事业的蓬勃发展,推拿治疗各种疾病已深入人心,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盲目地利用推拿治疗,以致引起不良后果的问题,本文就一些推拿科常见病的误诊作一简单的分析,以引起各位同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首先报道6例典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科 误诊 原因 预防 病例报告 急性肩周软组织感染 胸椎压缩性骨折 早期肺癌 肺结核
下载PDF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清义 许建中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ho s...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burst fracture and by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compression fracture. X-rays, CT and MRI scan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same protocol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d during follow-up. Pre- and postoperativ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grades, fusion of fracture sites,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of back pain,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D were access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period of 12 months. The sagittal profile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was restored satisfactorily. No patient had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fter surgery, and 9 patients with incom- plete lesions improved postoperatively by at least one ASIA grade. The fusion rate was 100%. The average VAS of back pain was 7.6 preoperatively and 3.2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 ODI was 72.5 preoperatively and 35.5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reatment of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exhibits such advantages as preserving functional segment units, reliable fixation, good neurologic recovery and early mobilization and, therefore, is suitable for treating nonadjac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screws VERTEBROPLASTY Fracture fixation Spinal fractur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