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价值
1
作者 吴春培 孙正霞 +3 位作者 刘辉 马丽丽 谢辉兰 卞清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1,共6页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切皮时(T2)、切除乳腺标本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O组术后2 h、6 h、12 h安静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GA组(P <0.05);TO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 <0.05);TO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 <0.05)。结论:TTP-PECS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神经阻滞 羟考酮 丙泊酚 全身麻醉 乳腺癌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善林 颜查根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5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安徽省怀宁县人民医院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喉罩全... 目的:分析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安徽省怀宁县人民医院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40例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喉罩全麻,研究组接受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补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和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的HR及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h、8h、12h及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且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患侧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关柏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患侧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患侧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7月收治的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9例),给予所有患者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患侧TTP-PECS,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疼痛因子和肿瘤因子水平以及术后静息时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切皮(T1)、缝合(T2)、术毕(T3)时心率分别为(69.81±7.22)次·min^(-1)、(71.52±8.35)次·min^(-1)、(63.43±5.48)次·min^(-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3±6.39)次·min^(-1)、(65.04±8.89)次·min^(-1)、(60.42±6.25)次·min^(-1);平均脉动压水平分别为(84.21±8.22)mmHg、(85.32±9.29)mmHg、(87.18±8.16)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3±6.39)mmHg、(81.07±9.12)mmHg、(84.03±5.25)mmHg(P<0.05);术前,两组TNF-α、VEGF-C、PE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观察组TNF-α(44.37±7.52)pg/mL、PEG2(360.05±50.41)pg/mL、VEGF-C(636.30±70.05)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53.18±5.79)pg/mL、(396.21±31.60)pg/mL、(688.14±71.07)pg/mL(P<0.05);观察组在术后2 h、4 h、8 h、24 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0.76±0.21)分、(1.38±0.35)分、(1.52±0.43)分、(1.04±0.2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0.43)分、(2.09±0.41)分、(2.29±0.46)分、(1.45±0.31)分(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患侧TTP-PECS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静息疼痛,降低疼痛因子和肿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疼痛情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煜 赵婷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2903-290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PVB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TTP-PECS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2 h(T1)、12 h(T2)、24 h(T3)、48 h(T4)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应激反应指标(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并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为(7.45±2.0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50±3.29)次,镇痛持续时间为(12.12±1.15)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48±1.7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T4时的VAS评分、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缓解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围术期 镇痛效果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赢 俞灵 晋维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第9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 block,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72例,ASAⅠ~Ⅱ级,年龄30~69岁,BMI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 block,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72例,ASAⅠ~Ⅱ级,年龄30~69岁,BMI 20~26kg/m^(2)。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n=36):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组(TP组)和非神经阻滞组(N组)。TP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30min采用0.4%罗哌卡因行手术侧超声引导下TTP-PECS阻滞,N组不做特殊处理。其后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 PCIA芬太尼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手术开始后30min(T_(1))、术毕(T_(2))和术后8h(T_(3))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血糖(Glu)浓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PONV、头晕、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h和术后24h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与N组相比,TP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 PCIA芬太尼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血浆ACTH、Cor和Glu水平在T_(1)、T_(2)和T_(3)三个时点明显降低(P<0.05);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躁动、PONV、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的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和疼痛的评分明显增高,总分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平面- 神经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围术期镇痛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敏欢 孙振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B组采用0.3%罗哌...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三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 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 B组采用0.3%罗哌卡因、C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镇痛相关指标、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07±0.22)mg、术后48 h镇痛药物用量(93.26±1.36)ml均少于B组患者的(1.32±0.25)mg、(96.84±1.76)ml和A组患者的(1.58±0.38)mg、(99.42±1.77)ml, B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24±0.51)、(3.35±0.44)分,B组患者分别为(3.89±0.45)、(2.98±0.42)分, C组患者分别为(3.25±0.54)、(2.12±0.35)分;术后3、6 h,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B组患者,B组患者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 B组患者为5.00%, C组患者为7.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以上罗哌卡因浓度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麻醉用药及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7
作者 汤峰 徐紫清 +3 位作者 王彩红 陈亚花 刘荣鑫 薛建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72-574,共3页
胸横肌(TTM)平面阻滞(TTMPB)于2015年由Ueshima等^([1])首次提出,简单描述为将局部麻醉药物从胸骨旁4、5肋间注入肋间内肌及TTM之间。研究证实,TTMPB可有效阻滞T2~T6肋间神经前皮支,为胸骨旁及乳腺内侧区域切口的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术期... 胸横肌(TTM)平面阻滞(TTMPB)于2015年由Ueshima等^([1])首次提出,简单描述为将局部麻醉药物从胸骨旁4、5肋间注入肋间内肌及TTM之间。研究证实,TTMPB可有效阻滞T2~T6肋间神经前皮支,为胸骨旁及乳腺内侧区域切口的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保障^([2])。目前TTMPB应用于临床的时间相对较短,尚缺乏与其他类型神经阻滞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一、操作方法和操作局限性TTMPB方法分为胸骨旁矢状位平面阻滞和胸骨旁横轴平面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临床应用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史梦圆 肖洒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胸横肌平面阻滞(TTP)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3年9月期间至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8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 目的观察胸横肌平面阻滞(TTP)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3年9月期间至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8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9例)和TTP组(4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TTP组采用TTP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础体征,术前术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术后6h、12h等时间点下静息或咳嗽时的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TP组切皮时(T1)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常规组;锯胸骨时(T2)的HR、MA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β-内啡肽(β-EP),术后6h、12h静息时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咳嗽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联合全身麻醉能稳定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基础体征,并减轻应激损伤,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平面阻滞 应激损伤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杨五臣 邵海涛 王蒙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9-83,87,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_(1))、劈胸骨时(T_(2))、切开心包时(T_(3))、关胸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_(5))、苏醒后12 h(T_(6))、苏醒后24 h(T_(7))、苏醒后48 h(T_(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1)时(P<0.05);2组患者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2)时(P<0.05);对照组患者T_(4)时的HR和MAP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时的HR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与T_(3)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_(5)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6)~T_(8)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T_(5)~T_(8)时的VAS评分处于升高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0)、10%(5/50);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全身麻醉 椎旁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Ⅱ型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城旗 王凯元 +6 位作者 王桂月 陈翱翔 于凯丽 张斌 黄胜川 斯朗旺姆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单侧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组(P组)30例和全身麻醉组(C组)30例,C组给与常规麻醉诱导,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TTM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1、6、12、24 h患者静息和咳嗽运动时疼痛强度,记录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采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于术后24 h行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嗽运动时VAS评分均未超过3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24 h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8),而咳嗽运动时P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24 h的P组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40.97±18.76)μg,明显低于C组的(318.37±22.63)μg(P<0.001)。P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血清中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为(136.63±4.41)分,高于C组的(130.13±3.52)分(P<0.001)。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24 h疼痛强度和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早期的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胸壁神经+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的应用
11
作者 罗芬 吴智国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1期1359-1361,136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镇痛方案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筛选纳入被诊断为乳腺癌,并在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进行乳腺癌改良根... 目的通过观察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镇痛方案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筛选纳入被诊断为乳腺癌,并在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女性患者,通过随机化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的41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胸壁神经阻滞,观察组的41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确认阻滞成功后实施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观察患者术后6 h、12 h和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统计患者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 h、12 h和24 h手术部位的疼痛评分相比,观察组要更低,且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更少,经t检验得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气胸、血胸等。结论与单纯的胸壁神经阻滞相比,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镇痛 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颈浅丛阻滞对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12
作者 陈以建 钟瑞蓬 +2 位作者 黄辉民 包树臻 彭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104-108,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行择期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行择期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未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术后采用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术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的含量。记录两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1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12、24 h的术后疼痛评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术毕至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NE、Cor含量时间、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的外周血NE、Cor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术后24 h时的NE、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拔除导管1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和镇痛药消耗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至术后24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能够降低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颈浅丛 超声 经乳晕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应激反应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利莉 金丹雯 韦佳颖 《蛇志》 202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胸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将局麻药单次注射于肋间肌和胸横肌平面之间的神经阻滞技术,阻滞范围为前胸壁。超声引导的胸横肌平面阻滞能提高操作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能为前胸壁手术提供一个可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目前,超声引导的胸... 胸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将局麻药单次注射于肋间肌和胸横肌平面之间的神经阻滞技术,阻滞范围为前胸壁。超声引导的胸横肌平面阻滞能提高操作的精准度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能为前胸壁手术提供一个可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目前,超声引导的胸横肌平面阻滞主要应用于心胸、乳腺等各类前胸壁操作或手术的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本文将从胸横肌平面阻滞的定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技术在更多外科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超声 多模式镇痛 布比卡因
下载PDF
胸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心肺转流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桦 章扬 +3 位作者 文霜 廖国豪 杜航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老年患者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胸横肌平面(TTP)阻滞对老年患者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 2,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9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使用超声定位于双侧4—5肋间隙,在肋间内肌和胸横肌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C组直接行麻醉诱导。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采用神经心理组合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早期认识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术后24、72 h的S100β蛋白浓度。记录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锯胸骨时、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出手术室时的HR和MAP。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术后24、72 h检测血清IL-6、TNF-α浓度;检测麻醉诱导后切皮前5 min、CPB结束后30 min、术后72 h的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各时点的胰岛素抵抗(IR)指数。记录术后24、72 h的VAS疼痛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第7天POCD的发生率(45%vs 21%)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锯胸骨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和术后24 h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后30 min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CPB结束后30 min和术后24 h的IR指数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TTP阻滞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CPB下瓣膜置换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改善IR指数,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 平面阻滞 心肺转流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的比较
15
作者 朱云清 魏国华 +1 位作者 俞敏 周晓凯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第34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PECS)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0月经穿刺活检确诊为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且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采...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PECS)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0月经穿刺活检确诊为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且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CS组(A组)和ESPB组(B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包括Ⅰ型PECS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10 ml和Ⅱ型PECS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15 m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平面内技术注射0.25%罗哌卡因25 ml至T4横突表面。比较两组术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12 h、24 h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术后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术后需要补救镇痛例数;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NR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0 min、120 min的NRS评分高于术后15、30 min;术后120 min的NRS评分高于术后60 min;术后24 h的NRS评分低于术后60 min、120 min、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0 min、120 min、12 h、24 h的NRS评分高于术后15、30 min;术后12 h的NRS评分高于术后60 min;术后24 h的NRS评分低于术后120 min、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0 min、120 min、12 h、24 h NR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5、30 min 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盐酸曲马多使用量,术后疼痛需要吗啡补救人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以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竖脊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冰 李应清 +3 位作者 陈康 栾国会 王靠 吴玉龙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220-122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plane,TTP)阻滞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plane,TTP)阻滞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阻滞,对照组不行神经阻滞,2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案,且术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记录2组术后6、12、24、48 h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2组镇痛用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及24 h抽取患者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浆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和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48 h静息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均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毕和术后6、24 h的NT-proBNP、CK-MB、cTnI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毕和术后6、24 h的NT-proBNP、CK-MB、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阻滞能够为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提供良好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可减轻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平面 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损伤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王文文 朱永平 冯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1期78-8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胸段PH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药物治疗)、PVB组(n=30,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常规药物治...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性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胸段PH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常规药物治疗)、PVB组(n=30,超声引导下PVB联合常规药物治疗)、ESPB组(n=30,超声引导下ESPB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4、8周后,PVB组和ESPB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VB组和ESPB组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ESPB组的操作时长短于PVB组(P<0.05)。治疗8周后,PVB组和ESPB组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与PVB治疗老年胸段PHN的临床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但ESPB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竖脊平面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段带状疱疹性神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天啸 李艳华 +2 位作者 李糜 陈静 谢玉波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2029-2032,20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组(TP组)和胸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术中两组患者在超声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组(TP组)和胸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术中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相应的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48 h,TP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P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物中毒、局部血肿、血胸及气胸等不良反应,T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少于或低于P组(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相较于单纯的胸壁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更好,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更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阻滞 神经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 围术期 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聪 尹泓 +3 位作者 蔡敏 李红梅 易明亮 黄雪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纯全麻组(C组)、TAPB组(T组)和M-TAPA组(M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T组和M组予0.2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操作,每侧3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和M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2、4、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48 h M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C组和T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小莲 蔡叶 孙建良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077-2079,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 目的探讨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研究组)和单纯PCIA组(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全麻。两组患者术毕进行PCIA。观察患者术后2h(T1)、4h(T2)、8h(T3)、12h(T4)、24h(T5)的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详细记录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病例数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T1~T4时点静态VAS评分和T1~T5时点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0~12h补救镇痛率和镇痛泵按压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h的补救镇痛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PCIA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急性疼痛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神经阻滞 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