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文柱 王仲 +3 位作者 朱春林 李娟 尹德录 李宝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156,共6页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24例和249例,N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7例和34例。2020年9月医院胸痛中心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患者在实施提升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开设24小时胸痛门诊、提高胸痛中心三会召开频次、强化胸痛知识宣传等措施后就诊。比较持续改进前后,STEMI组和NSTEMI组诊疗时间节点指标、经济学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住院天数、出院后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持续改进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提升了AM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了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诊疗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侯义勇 谢春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胸痛中心刚成立后1年收治的53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经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收治的52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胸痛中心关键认证指标及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网络医院转诊比例、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能缩短STEMI患者院内救治时间,降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效率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疗效及短期预后影响探究
3
作者 卢金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1-0024,共4页
内容部分具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执行救治时,给予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的短期预后状况进行整体调研。方法 具体筛选从科室接收的100例急性STEMI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全部给予PPCI临床干预,在对病患实施分组处理时,病例为国... 内容部分具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执行救治时,给予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的短期预后状况进行整体调研。方法 具体筛选从科室接收的100例急性STEMI患者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全部给予PPCI临床干预,在对病患实施分组处理时,病例为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前收治是对照组,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后收治为观察组,例数与对照组同步,各是50例,对各小组患者持续改进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对比病患短期预后指标情况。结果 对此次各小组的FMC-to-B及D-to-B实施对比分析,结果是对照组评分比较突出;观察此次调研目标的住院时长,对照组明显较晚;对比各小组病例的住院及药品所用的费用,观察组相对低于对照组;评估各小组患者的短期预后指标情况,结果为新发心力衰竭、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出现例数稍多,全因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EMI病患进行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干预,能够缩短病患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及药品成本,在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改进 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短期预后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易绍东 田燕 +2 位作者 周民伟 秦伟毅 向定成 《中国数字医学》 2015年第10期102-104,共3页
通过对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的解读和分析,提出了在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中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手段,为进一步理解胸痛中心认证的标准和要求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医师诊疗模式 质量控制 中心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效率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曾丹 王英 姜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14-14,共1页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见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痛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接治的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无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2016年7月至2016午10月胸痛中心未改进机制前...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见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痛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接治的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无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2016年7月至2016午10月胸痛中心未改进机制前接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胸痛中心改进机制后接受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挂号时间、医嘱治疗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存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实验组患者挂号时间、医嘱治疗时间、急救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患者存活平由上升至96.0%,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由下降至4.0%,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能有效缩短患者挂号时间、医嘱治疗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持续改进机制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优化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晓晨 耿海华 +1 位作者 吴晓晖 盛红专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胸痛中心就诊流程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胸痛中心就诊流程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救治时间及诊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胸痛中心成立后标准化流程建设初期(试运行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设为对照组(n=110),标准化流程建设后期(流程完善阶段)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n=110),对比两组救治指标、住院期间临床事件诊疗效果的差异情况。结果:(1)救治指标:观察组急诊逗留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n,FMC2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分别是[(46.45±21.17)min vs(96.00±38.18)min,P<0.001]、[(86.88±33.16)min vs(145.80±48.35)min,P<0.001];观察组院前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传输率、急诊绕行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0.53 vs 0.24,P<0.001)、(0.09 vs 0.03,P<0.001);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ymptom to first medical contact,S-to-FMC)时间、FMC2B时间≥120 min患者的溶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123.49±58.86)min vs(138.43±63.59)min,P>0.05]、(7%vs 8%,P>0.05)。(2)住院期间临床事件指标:观察组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vs 36%,P<0.001),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是[(9.82±2.32)d vs(10.25±2.39)d,P>0.05]、(0.9%vs 1.8%,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性改进和完善,缩短了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了心力衰竭发生率,但在FMC2B时间>120 min患者诊疗方案选择上尚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心 优化改进
下载PDF
基层医疗机构胸痛中心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义 张建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0期145-148,共4页
本文概述了基层医疗机构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工作。从建立胸痛中心的体系流程、胸痛中心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胸痛中心信息化管理体系、胸痛中心区域化管理和健康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方法策略及具... 本文概述了基层医疗机构胸痛中心质量控制工作。从建立胸痛中心的体系流程、胸痛中心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胸痛中心信息化管理体系、胸痛中心区域化管理和健康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方法策略及具体的工作路径。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胸痛患者确诊时间,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丽英 张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 目的探究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未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时间段内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2月—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后接诊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抢救指标、临床效果、急诊工作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2.03±0.21)minvs.(3.05±0.29)min]、首份心电图时间[(5.06±1.01)minvs.(6.23±1.51)min]、开放静脉通路时间[(9.11±2.01)minvs.(11.63±2.01)min]、床旁测试(point-of-care-testing,POCT)+检验报告时间[(18.98±2.65)min vs.(23.65±2.8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first medical contact,FMC)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MC-to-B)[(43.20±3.65)minvs.(56.96±5.18)min]、自送到医院至接受正规治疗总时间(total time from hospital to receiving formal treatment,D-to-B)[(72.36±6.23)min vs.(110.15±13.23)min]以及肌钙蛋白Ⅰ获得时间[(21.02±2.65)minvs.(31.05±3.11)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诊处置时间[(10.23±2.09)min vs.(16.32±3.01)min]以及急诊候诊时间[(0.98±0.31)min vs.(3.55±0.5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2/1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00%(9/100)(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开展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预检分诊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诊 预检分诊模式 区域性中心 应用价值 分诊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中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虞香珍 邱兆琪 苏春花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830-2832,共3页
目的:探究在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邵武市立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2例采用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集束化护理模式),各41例,... 目的:探究在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邵武市立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82例采用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集束化护理模式),各41例,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D-B时间[(68.05±2.6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86.00±2.48)min,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集束化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胸痛中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规范胸痛中心护理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 护理队伍建设 中心 护理效率
下载PDF
个体化持续改进对胸痛中心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海滨 董丰 +5 位作者 陈浩 王仁荣 李录 黄强 何紫千 杨承健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持续改进对于提高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2017和2019年1月至4月某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数据,其中2017年1至4月(改进前)73例,2019年(1至4月)改进后52... 目的:分析个体化持续改进对于提高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2017和2019年1月至4月某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数据,其中2017年1至4月(改进前)73例,2019年(1至4月)改进后52例。对比分析在两时间段诊治患者的总缺血时间、门-球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改进后,门-球时间由(85.37±15.34)min降至(72.66±19.98)min(P<0.01);穿刺-球囊扩张时间由(24.31±8.61)min降至(16.68±8.36)min(P<0.01);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由(102.88±41.23)min降至(93.64±39.41)min(P=0.038);住院时间由(10.06±3.20)d降至(8.87±2.50)d(P=0.024);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达标率由67.31%(35/52)上升为78.08%(57/73,P=0.028);改进后患者预后不良比例由27.40%(20/73)降至11.54%(6/52,P=0.043)。结论:个体化持续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11
作者 田洪 李嘉惠 +2 位作者 卓志芳 黎艳婷 何丽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估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 目的:评估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手术相关时间、心理状况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1.55±0.18)min、心电图完成时间(8.32±1.90)min、急诊停留时间(9.10±1.98)min、至导管室时间(17.02±3.20)min及急救时间(40.35±8.12)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分诊时间(2.25±0.35)min、心电图完成时间(14.67±2.10)min、急诊停留时间(17.05±2.08)min、至导管室时间(29.34±3.56)min及急救时间(59.75±9.24)min(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15.43±2.05)min、穿刺球囊时间(71.03±5.25)min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90.97±10.15)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21.23±2.18)min、穿刺球囊时间(87.42±5.40)min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99.76±10.30)min(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2.95±4.13)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2.70±3.20)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41.45±3.70)分和SDS评分(43.75±4.22)分(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8.89%)(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0.00%)(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患者救治中,可提升其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路径
下载PDF
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亚萍 赵双凤 叶沙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指标(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水平,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FS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指导、服务态度、安全管理、护理形式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可提高急性STEMI患者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救治效率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 生命质量 救治效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刘金会 李林艳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展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在急救各环节时间、手术情况、心功能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急救环节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门-球囊时间、穿刺球囊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急诊救治与手术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模式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PCI治疗 救治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对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改善近中期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梅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25-0028,共4页
以胸痛中心模式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及其对其中期后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9-2023.9,样本:80例患者,分组:接诊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接诊,研究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接诊,对照两组差异。结果 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 以胸痛中心模式干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及其对其中期后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9-2023.9,样本:80例患者,分组:接诊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接诊,研究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接诊,对照两组差异。结果 各急救时间,较对照组,研究组更短,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低,P<0.05;各阶段不良心血管事件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低,P<0.05;各阶段超声心动图指标,较对照组,研究组更优,P<0.05;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能够提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改善其近中期预后,效果显著,推广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模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俊达 刘秋连 +2 位作者 刘海龙 户洁 韩业婷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急诊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1月-6月及2018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共收治的165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将2016年1月-6月即胸痛中...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急诊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本院2016年1月-6月及2018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共收治的165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将2016年1月-6月即胸痛中心成立后但流程改进前收治的77例PPCI的STEMI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月-6月即胸痛中心成立后且流程持续改进后收治的88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时间、医嘱治疗时间、挂号时间及住院时间。另对比胸痛中心工作人员培训前、后各1个月时的理论考核成绩。结果胸痛中心工作人员培训后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挂号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医嘱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胸痛中心后,建立优质、长效且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依据临床工作实况,对救治流程持续改进并优化,能够显著缩短急性STEMI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为其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机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黄青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70-0173,共4页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界限为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实验样本制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50),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25例、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常规组25例、常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的意义。方法 实验时间界限为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实验样本制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50),电脑抽号法分2组,研究组25例、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常规组25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心功能、急救质量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段培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5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9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80名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为分为参照组(40名)和研究组(40名)。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9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80名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为分为参照组(40名)和研究组(40名)。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工作差错发生率、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工作差错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研究组剂量控制、无菌操作、溶媒选择、药物配置及药品发放工作质量评分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研究组干预满意度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以及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干预模式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工作差错 工作质量 干预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术救治效率的影响
18
作者 黄咏欣 雷艳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不同时间救治的37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 目的:探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不同时间救治的37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前收治的患者设为传统管理组(183例),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后收治的患者设为改良管理组(194例)。传统管理组采用常规胸痛中心PCI术救治管理模式,改良管理组采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指标、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管理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静脉采血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各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急救流程,大大提升ACS患者PCI术救治效率,有效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再次入院,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改良中心管理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实施MDT模式的流程管理效果评价
19
作者 石文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93-0096,共4页
探究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流程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患者40例,按就诊时间分为A组(2023年6月~2023年8月,n=20)与B组(023年9月~2023年11月,n=20)。A组执行常规管... 探究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流程管理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患者40例,按就诊时间分为A组(2023年6月~2023年8月,n=20)与B组(023年9月~2023年11月,n=20)。A组执行常规管理,B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执行MDT模式的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院内转运时间、救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B组分诊评估、院内转运、救治时间较A组短,不良事件发生率5.00%较A组35.00%低,家属护理满意度95.00%较A组60.00%高(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中心患者实施MDT模式流程管理,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增加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中心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流程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家属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
20
作者 邓飞裕 宁小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71-74,共4页
探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收取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收取... 探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收取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收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0年8月,将2020年9月-2021年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经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作为观察组(n35)。就两组结果差异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系列时间指标方面,均短于对照组极为明显(P0.05);入院过程中,评定GRACE评分结果,两组之间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在出院时,评定GRACE评分结果,两组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极为显著(P0.05)。结论 STEMI患者在接受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救治PCI治疗后,可使患者的门-球扩张时间获得显著缩短,可确保患者的住院费用获得明显降低,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GRACE评分,有效提高PCI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持续改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救治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