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PCI术救治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黄咏欣 雷艳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不同时间救治的37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 目的:探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不同时间救治的37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前收治的患者设为传统管理组(183例),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改良后收治的患者设为改良管理组(194例)。传统管理组采用常规胸痛中心PCI术救治管理模式,改良管理组采用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指标、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管理组患者导管室激活时间、静脉采血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各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均高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管理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急救流程,大大提升ACS患者PCI术救治效率,有效预防术后不良事件再次入院,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改良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菁 姚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9期2923-2925,共3页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诊科预检接诊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将建立胸痛中心前入院就诊的60例AMI患者纳入参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60例AMI... 目的探究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诊科预检接诊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将建立胸痛中心前入院就诊的60例AMI患者纳入参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6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组。研究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流程救治。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灌注成功率、围术期指标、预后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PCI术后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低于抢救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抢救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D2W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降低AMI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心血管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通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9期53-53,55,共2页
目的:探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成立前为对照组,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成立后... 目的:探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成立前为对照组,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成立后为试验组。对比两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所需时间、不良结局出现率。结果:试验组不良结局总出现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试验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降低不良结局出现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丁树琴 管佳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53-655,共3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芳芳 李晓阳 +1 位作者 朱慧芬 王李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6期80-82,8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进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进行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诊疗时间、误诊率、漏诊率、溶栓成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和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性肺动脉栓塞 救治 CTPA 急性
下载PDF
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救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廖尚宇 张志广 廖富彪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3期35-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救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或转院的STEMI患者58... 目的 探讨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救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月-2009年12月急诊收治的6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或转院的STEMI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相比较。我院2010年开始建立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将建立前收治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建立后收治患者定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人数、治疗7 d后患者BNP、EF、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再灌注成功率及入门-球囊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PCI术患者占比及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 d后BNP及EF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入门-球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抢救STEMI患者效果显著,有效缩短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本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远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进门-球囊时间
下载PDF
比较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
7
作者 张晖 丁亚婷 高迎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4-7,共4页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其院前急救中采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或者急诊绿色通道的救治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院前急救的76例STEM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在其院前急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观察组...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其院前急救中采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或者急诊绿色通道的救治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院前急救的76例STEM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在其院前急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观察组应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时效指标、住院时间、急救成功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出诊反应时间、心电图结果出具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等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急救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住院天数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7.89%,对照组为21.05%,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在其院前急救中通过运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急诊绿色通道,前者更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STEMI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施鹏 郭瑞威 李世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救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云南省急救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进行急救的522例为观察组,实施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的3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院内急救相关指标、心功能(采用Killip分级法评估)、救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1.04±0.11)min、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1.56±0.25)min、急救总时间(10.63±2.26)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82±0.26)min、(5.99±1.06)min、(18.65±2.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救治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成功救治率(94.25%)明显高于对照组(42.02%),住院时间[(6.09±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8.92±1.65)d],并发症总发生率(13.01%)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急诊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管理模式不仅可缩短STEMI患者急救相关时间,且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 急诊绿色通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