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8篇文章
< 1 2 2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仲景宗和法治疗胸痹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蕊 焦华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313-316,331,共5页
和法古往今来都备受争议,张仲景运用和法治疗胸痹更具有典型特色。本文简要分析了和法之和解、和中、调和的内涵和《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和法的诠释与应用。旨在总结归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和法,抓住胸痹主要病机,从营卫、气血、... 和法古往今来都备受争议,张仲景运用和法治疗胸痹更具有典型特色。本文简要分析了和法之和解、和中、调和的内涵和《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和法的诠释与应用。旨在总结归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和法,抓住胸痹主要病机,从营卫、气血、阴阳三方面辨证治疗胸痹的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张仲景 和法 《伤寒论》
下载PDF
金玫应用木土同调法治疗胸痹心痛经验
2
作者 蔡朕 汪蕾 +3 位作者 佟丽 仇盛蕾 刘玉山 金玫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94-897,共4页
金玫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常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衡相关,肝胆在五行中属木,脾胃属土,其提出胸痹心痛病木土同调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肝气乘脾,心气不足证,治以培土泄木,补益心气;肝胃有热,心阴不足证,治以清肝和胃,滋阴清心;脾胃湿热,胆火... 金玫教授认为胸痹心痛病常与肝胆、脾胃功能失衡相关,肝胆在五行中属木,脾胃属土,其提出胸痹心痛病木土同调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肝气乘脾,心气不足证,治以培土泄木,补益心气;肝胃有热,心阴不足证,治以清肝和胃,滋阴清心;脾胃湿热,胆火扰心证,治以清热利胆,健脾燥湿;脾虚肝郁,气虚血瘀证,治以实土御木,益气活血;肝胃气滞,瘀血内停证,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心肝血虚,脾气不足证,治以养肝健脾,补血活血;心虚胆怯,脾阳不足证,治以安神定志,温补脾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玫 胸痹心痛 辨证论治 木土同调
下载PDF
郭利平教授从虚、痰、瘀、毒论治胸痹经验
3
作者 陈磊 乔夕 黎明修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650-1653,共4页
郭利平教授认为,胸痹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多见,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热毒等方面。治疗上提倡本虚以益气固本为主,先后天同调;标实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三法兼顾,并随胸痹患者表现出的证候变化灵活进行补虚泻实... 郭利平教授认为,胸痹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气虚为多见,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热毒等方面。治疗上提倡本虚以益气固本为主,先后天同调;标实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三法兼顾,并随胸痹患者表现出的证候变化灵活进行补虚泻实的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气虚 痰瘀毒兼顾 名医经验 郭利平
下载PDF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胸痹案解析
4
作者 张颖 赵家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收录叶天士10首胸痹医案,既宗张仲景辨治本病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发展。如重视根据湿邪、气郁和瘀血等导致不通的病理因素,治以特色相应用药。同时注重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在胸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肺气宣降...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收录叶天士10首胸痹医案,既宗张仲景辨治本病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发展。如重视根据湿邪、气郁和瘀血等导致不通的病理因素,治以特色相应用药。同时注重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在胸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肺气宣降对胸中气机的作用,凝练了微苦微辛、祛邪宣痹治法;关注肝与中焦气机阻滞,痰邪上逆胸中,凝练了解郁行气、化痰通痹治法;指出血瘀胸痹,采用活血通络、蠲痹止痛法治疗。本文以辛滑温通、流运清阳,微苦微辛、祛邪宣痹,解郁行气、化痰通痹,活血通络、蠲痹止痛等4种治法分类梳理解析《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胸痹医案,便于临床运用。热在痹向痿转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因痹致痿”病机为视角,研究梳理温病学家叶天士辨治胸痹,对于深化胸痹转归预后认识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丰富发展“因痹致痿”病机及通痹治痿法也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胸痹
下载PDF
基于“阳主阴从”论胸痹
5
作者 赵振霞 赵志尧 +2 位作者 张孟孟 刘振洲 张文宗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阳主阴从”思想出自《黄帝内经》,认为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胸痹是临床常见病,病情较重,且易并发心力衰竭。结合“阳主阴从”理论,陈述古今医者关于胸痹的观点,对阳气在胸痹及心脏康复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阐述基于阳主阴从论... “阳主阴从”思想出自《黄帝内经》,认为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胸痹是临床常见病,病情较重,且易并发心力衰竭。结合“阳主阴从”理论,陈述古今医者关于胸痹的观点,对阳气在胸痹及心脏康复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阐述基于阳主阴从论治胸痹的现状及治疗胸痹的经验和经典名方,再次确认该理论的科学性。此对胸痹的治疗及养生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主阴从 胸痹 发病机制 治疗 中医康复理念 验案
下载PDF
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治疗胸痹学术思想探析
6
作者 孙影 周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50-52,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家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50余年来,对胸痹进行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国家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50余年来,对胸痹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通过中医药系统治疗有效控制了冠心病的进展,减少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文章对于作盈教授治疗“胸痹”的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探析,拓宽了临床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于作盈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温针灸背俞穴治疗胸痹24例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刘振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6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俞穴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胸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温针灸背俞穴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6.67%(16/24),总有效率为91.67%(22/24)。结论:温针灸背俞穴治疗胸痹周期短,... 目的:观察温针灸背俞穴治疗胸痹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胸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温针灸背俞穴治疗。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6.67%(16/24),总有效率为91.67%(22/24)。结论:温针灸背俞穴治疗胸痹周期短,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温针灸 背俞穴 阿是穴
下载PDF
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迟佳慧 纪冬梅 +3 位作者 牛丽强 单敏敏 赵子鸣 梁腾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6-309,共4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论之,笔者认为阳微阴弦当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述,提出阳微阴弦是发生胸痹时气血向内汇聚在脉象上的表现的观点,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发作时气血内聚的动态变化的静态描述,并非贯穿疾病始终,其提示了疾病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揭示病情变化时气血为扶助内部正气,保护五脏与元神之府而向内聚集的机理,其出现提示病情有向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一是疾病向轻、二是疾病加重,继续发展会表现为脉微,甚者出现脉微欲绝,并由此引申出同一病机下阳微阴弦亦可以见于其他部位及其他疾病。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拓展了其理论内涵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并起抛砖引玉之效,引发医家对于阳微阴弦以及其他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微阴弦 胸痹心痛 气血趋向 中医理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及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若维 李雪菲 +3 位作者 牛露娜 邓秘 郭惠怡 荆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治疗经验。方法:以题目“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冠心病”并包含120位国医大师姓名,和/或作者中包含国医大师姓名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整理筛选后纳入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文献中涉及的处方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统计分析,总结国医大师的用药规律及其经验。结果: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胸闷、胸痛为主症,伴有气短、乏力、眠差等次症;舌象以舌暗红,苔白腻为主;脉象以脉弦滑和脉细为主;高频药物主要有丹参、川芎、瓜蒌等;药物功效使用频次最多的依次是活血化瘀类、补虚类、理气类、化痰止咳平喘类及清热类等;使用频次最多的3组药对分别为瓜蒌-薤白、丹参-瓜蒌、丹参-党参,3个核心组合中以川芎、丹参、黄芪、郁金、瓜蒌(核心组合2)出现频次最多。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以活血化瘀、补气化痰为主,常用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等方剂化裁加减,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冠心病 数据挖掘 国医大师
下载PDF
胸痹中医古籍证据的评价、推荐及辨证规律研究
10
作者 张磊 张华敏 +3 位作者 孙敏 佟琳 陆惠 商洪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41-2447,共7页
目的:运用中医古籍证据评价方法对中医古籍中治疗胸痹的方剂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推荐,并总结其辨证规律。方法:文献来自第5版《中华医典》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国医典藏”数据库。对1911年(包括1911年)以前治疗胸痹... 目的:运用中医古籍证据评价方法对中医古籍中治疗胸痹的方剂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推荐,并总结其辨证规律。方法:文献来自第5版《中华医典》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国医典藏”数据库。对1911年(包括1911年)以前治疗胸痹的古方进行收集、筛选,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胸痹)进行评价与分级,用拟定的推荐标准进行证据推荐。结果:最终纳入155条治疗胸痹的中医古籍证据,其中31条证据被评价为高等级证据,65条证据被评为中等级证据,59条证据被评为低等级证据。遵循“以方测证”思维方法,可得胸痹的证型为寒凝心脉(34.19%)、气滞心脉(23.87%)、瘀血痹阻(16.13%)、痰浊凝滞(9.68%)、心阳不足(5.81%)、心气不足(4.52%)、心阴亏虚(3.87%)及心阳痹阻(1.94%)。源自《金匮要略》的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失笑散,《正体类要》的归脾汤8条古籍证据进行强推荐,乌头赤石脂丸、丹参饮、血府逐瘀汤、橘枳姜汤4条古籍证据进行弱推荐,其他古籍证据暂不推荐。结论:《金匮要略》是治疗胸痹的经典古籍,具有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化痰法和活血法是治疗胸痹的基本治法,瓜蒌薤白三方、血府逐瘀汤等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中医古籍 证据 循证评价 证据推荐 评价量表 辨证规律
下载PDF
石贵军教授从少阴君火论治胸痹思路探析
11
作者 王美玲 张琳琳 +1 位作者 赵晨翔 石贵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火者,万物生生之源也,人之血肉躯体全赖于一团火气而安身立命。心者,君主之官,五行之火也,即君火也,位居于上,犹如太阳之光亮,温煦万物,主宰生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心火衰而君火不足之时,势必遭致外邪所扰,阴寒之邪趁袭阳位,凝于少阴... 火者,万物生生之源也,人之血肉躯体全赖于一团火气而安身立命。心者,君主之官,五行之火也,即君火也,位居于上,犹如太阳之光亮,温煦万物,主宰生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心火衰而君火不足之时,势必遭致外邪所扰,阴寒之邪趁袭阳位,凝于少阴心脉,由此提出“君火不足为本,寒凝手少阴经脉为标”,为胸痹一病所发之因。治当扶阳助火为先,尔后温阳散寒以祛标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少阴 君火 石贵军
下载PDF
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血管病变及相关特征分析
12
作者 姚美丹 李雨 +3 位作者 黄尉威 冼绍祥 王卢曦 陈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63-271,共9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颈动脉、心脏病变及其相关指标回顾性研究胸痹心痛患者热毒血瘀证血管及其相关因素的辨证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21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将患者分为热毒血瘀证154例和非热毒血瘀证67例,进行人口学特征、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疾病、理化指标、冠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指标的采集。比较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或Pearson分析探讨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脉、颈动脉病变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人口学特征及相关疾病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相比,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以男性发病为主(P=0.001),吸烟史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等冠心病类型的比例较高,且多合并血脂异常(P<0.01或P<0.001),而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在合并其他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患者的甘油三酯(TG)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Gensini评分较非热毒血瘀证显著升高(P<0.01);且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冠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占54.55%(84/154),非热毒血瘀证患者以正常或轻度狭窄为主,占76.12%(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颈动脉斑块分析结果提示,与非热毒血瘀证比较,热毒血瘀证患者的左、右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增厚,存在斑块的比例较高[占79.79%(7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心脏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提示,热毒血瘀证与非热毒血瘀证之间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二尖瓣侧壁瓣环舒张期e’值及E/e’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功能相关指标e’值较低、E/e’值较高,提示热毒血瘀证患者可能存在舒张功能受损。(6)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与冠心病类型、基于Gensini评分的冠脉狭窄程度及左、右侧颈动脉IMT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8、0.320、0.269、0.205(P<0.001);与男性、吸烟、血脂异常、CK-MB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16、0.186、0.266、0.193(P<0.01)。【结论】胸痹心痛热毒血瘀证大多处于不稳定阶段,冠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均较严重,与血脂异常及左、右侧颈动脉IMT有关,临证时应抓住中医热毒血瘀证的辨证特征,诊病于微,已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冠心病 热毒血瘀证 颈动脉斑块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仲景通痹开痞疗胸痹中调营卫思想
13
作者 梁太守 李思琦 +2 位作者 王惠莹 李晓莹 付天骄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此处论述胸痹疾病过程中出现痞证的一组症状,一组症状往往蕴含一种病机,从今世方药理念看待,此条却设立...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此处论述胸痹疾病过程中出现痞证的一组症状,一组症状往往蕴含一种病机,从今世方药理念看待,此条却设立虚实不同的两方,从仲景的角度却不然。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分,承先贤思想,蕴含仲景的思维模式,联合起来才能完整学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维。凭仲景对脉象的记载解读胸痹病机之营卫失常,从营卫理论分析胸痹心中痞的成因,探索两方中仲景调营卫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之气 胸痹 从脾论治
下载PDF
基于证素理论探讨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
14
作者 何姝 崔凯月 +4 位作者 陈坤 张士玉 田润溪 张媛 于春光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式,通过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和证型分布情况,探寻冠心病心绞痛,即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与证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例,研究其证素...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及文献研究的方式,通过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和证型分布情况,探寻冠心病心绞痛,即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与证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例,研究其证素分布情况;以“冠心病”“胸痹心痛”“心绞痛”“证候”“证素分布”“病机”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2年12月的文献,对文献进行归纳,探讨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与证候要素。结果:共收集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例143例,其中有血瘀证素的134例,占93.70%;检索得到的相关文献,明确指出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与证候要素。结论:血瘀是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及证素,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对于治疗胸痹心痛具有指导意义;主张在活血化瘀治疗同时和其他药配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冠心病心绞痛 血瘀 病机 证素 活血化瘀法
下载PDF
基于“肺气宣降”探讨刘中勇教授运用上焦宣痹汤化裁治疗胸痹经验
15
作者 陈施宇 李晓健 +4 位作者 周绍唐 刘雪萍 陈榕 刘言薇 刘中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8-190,共3页
刘中勇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机多为心脉痹阻,然肺气郁痹亦不可忽视。肺气失司,宣降失调,则胸中气机郁滞,气机不畅,浊邪内生,遂致心脉痹阻。在胸痹的治疗过程中,刘中勇教授注重肺的顾护,多用上焦宣痹汤进行化裁治疗,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刘中勇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机多为心脉痹阻,然肺气郁痹亦不可忽视。肺气失司,宣降失调,则胸中气机郁滞,气机不畅,浊邪内生,遂致心脉痹阻。在胸痹的治疗过程中,刘中勇教授注重肺的顾护,多用上焦宣痹汤进行化裁治疗,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全方一共五味药,药性平淡,轻灵取胜。结合胸痹“清阳不升”之病机,刘教授将上焦宣痹汤运用于临床,可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上焦宣痹汤 肺气宣降 刘中勇 专家经验
下载PDF
浅谈董波教授从五脏阳气论治胸痹心痛经验
16
作者 高屹曼 董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36-1338,共3页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总结董波教授从五脏阳气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拓展对胸痹心痛病的辨治思路,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 胸痹心痛 五脏阳气 董波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探讨祛湿化痰法在胸痹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陆海鹏 王子琴 +4 位作者 庄燕苹 张绚 张健 赖名殷 宫爱民 《河北中医》 2024年第5期837-841,共5页
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指上焦阳气不足,阳气不振;“阴弦”指尺脉弦、下焦阴寒内盛之象,古今医者多以此为基础对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却在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痰湿这一关键致病因素。本文从痰湿致胸痹的特点入手,结合《金... 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阳微”指上焦阳气不足,阳气不振;“阴弦”指尺脉弦、下焦阴寒内盛之象,古今医者多以此为基础对胸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却在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痰湿这一关键致病因素。本文从痰湿致胸痹的特点入手,结合《金匮要略》胸痹条文,对条文的病机演变、临床表现、组方用药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仲景论述胸痹证型皆有痰湿邪气作祟,在组方上皆配伍祛湿化痰之品,证实了痰湿在胸痹心痛中的关键作用,临床诊疗应随证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痰湿 胸痹 方药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干预胸痹合并便秘患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康静璠 马洪霞 +2 位作者 竺春子 叶娅婷 张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干预胸痹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胸痹合并便秘的患者共156例,其中符合纳排标准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部按摩和穴位贴敷,...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干预胸痹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胸痹合并便秘的患者共156例,其中符合纳排标准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腹部按摩和穴位贴敷,观察中医外治法对胸痹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中医外治法干预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P<0.01)。两组患者的CSS评分(P<0.01)、PHQ-9评分(P<0.0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外治法可显著改善胸痹患者的便秘情况及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外治 胸痹 便秘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胸痹、心悸、消渴病证治探讨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诊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醒 谭丽 +1 位作者 高慧娟 冯兴中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视其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胸痹”“心悸”等范畴。《金匮要略》所载的许多条文和经方,对本病的治疗极具指导意义,至今仍被后世临床广泛运用。《金匮要略》认为消渴病心病的病机多与阴阳... 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视其症状可将其归为中医学“胸痹”“心悸”等范畴。《金匮要略》所载的许多条文和经方,对本病的治疗极具指导意义,至今仍被后世临床广泛运用。《金匮要略》认为消渴病心病的病机多与阴阳偏盛、痰瘀阻滞、水饮凌心、气机不畅等因素相关,治疗时当审病求因,明辨证型,兼顾消渴,活用经方,对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心脏病变 金匮要略 胸痹 心悸 消渴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千金方》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
20
作者 孙英杰 成利 +1 位作者 王光允 罗群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7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千金方》中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数和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次≥8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 目的:分析《千金方》中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对中药频数和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运用SPSS 25.0软件对高频中药(频次≥8次)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频数最高的前四味中药分别是肉桂、甘草、干姜、人参;药味主要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主要集中在温、寒、热;归经主要集中在脾、心、肺、肾经。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出6个药物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9个药对关联组和8个角药关联组。结论:《千金方》中治疗胸痹心痛病主要以温阳通脉,散寒止痛,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主,兼顾化痰、理气、清热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病 《千金方》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