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李艳青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0期41-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予以胸椎旁神...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予以胸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予以胸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致炎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前各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不同状态下,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_(max))、最大摄氧量(VO_(2max))均出现降低又升高,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E_(max)、VO_(2max)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至T5时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神经阻滞麻醉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后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椎旁神经阻滞 胸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对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水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天全县中医医院进行开胸手术的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麻... 目的:探讨对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天全县中医医院进行开胸手术的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术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镇痛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min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和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进行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保持其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且麻醉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静脉麻醉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 段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刘洋 张威 +1 位作者 李姣 杨祖悌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南石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南石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D1/D2)、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康复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及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时(T2)、术毕即刻(T3)、术后2 h(T4)、6 h(T5)、12 h(T6)、24 h(T7)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法]、疼痛介质水平[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素-α(TNF-α)]。结果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分别为(25.49±6.41)μg、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2±7.25)μg、18.37%,D1/D2为0.8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4±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4、T5、T6、T7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T7时的β-内啡肽、PGE2、NPY明显低于对照组,T2、T3、T5时的TNF-α、IL-6、MCP-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1±0.32)d、(15.47±3.1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2±0.34)d、(23.39±3.3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T4、T5、T6、T7时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可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减轻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其远期镇痛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 横肌平面阻滞-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镇痛 早期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