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对成年女性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血流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庄国梅 唐钰娇 +2 位作者 邹媛 杨晓萍 王淑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2期73-74,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成年女性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选择30例成年女性,记录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的内径、及其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末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成年女性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选择30例成年女性,记录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的内径、及其收缩期峰值速度(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D)、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相关数据,资料完整。结果:30例成年女性左右两侧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女性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肩胛下动脉的血流参数,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外侧动脉 胸肩峰动脉及其胸肌支 胛下动脉 血流参数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旭 谢松林 +5 位作者 邬娇 刘志中 孙辉平 周晓 李赞 宋达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8具,其中男7具,女1具;死亡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48岁。尸体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通过... 目的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新鲜成人尸体8具,其中男7具,女1具;死亡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48岁。尸体标本经股动脉灌注加入氧化铅的红色凝胶后,在上至锁骨,下至第五肋,外至腋前线,内至胸骨旁的区域内通过解剖和影像学方法观察胸肩峰穿支动脉的出现率、位置、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并测量胸肩峰动脉穿支管径及蒂长。结果 8具标本16侧均出现胸肩峰动脉皮穿支,从胸大肌锁骨头和胸肋头间的肌间隙穿出,管径平均0.84 mm;蒂长平均7.12 cm;与胸外侧动脉,胸廓内动脉来源血管吻合丰富。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穿支出现率高,位置恒定,血管蒂长与周围血管吻合丰富,皮瓣切取范围大,设计灵活,不损伤胸大肌,可用于头颈颌面部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829-830,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患者共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方法。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创面1期成功愈合。随访患者再造舌外观正常,具备良好... 目的分析研究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患者共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方法。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创面1期成功愈合。随访患者再造舌外观正常,具备良好的吞咽和语言能力,肿瘤区域未出现复发。供区存在线性瘢痕,但胸大肌基本功能无显著异常。结论采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方式,再造舌外形美观,功能恢复佳,供区所受损害较小,能有效修复舌癌术后舌缺损现象,帮助舌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动脉穿皮瓣 再造舌 舌癌 线性瘢痕
下载PDF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颈咽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杰 黄文孝 +7 位作者 李赞 宋达疆 钟外生 张海林 谭平清 包荣华 李晋芸 崔捷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 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 cm×3 cm^6.5 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 cm^8 cm×6 cm,皮瓣大小6 cm×4 cm^8 cm×6 cm。结果 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皮瓣 颈部 咽部 缺损 咽瘘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食道狭窄并食道瘘术后患者行胸肩峰穿支皮瓣修复术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彭翠娥 李赞 +5 位作者 伍鹏 周波 吕春柳 周燕舞 毛煌兴 彭文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4期115-117,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甲状腺恶性肿瘤可侵犯气管壁、食管壁,临床上医治甲状腺癌的方式是经过手术对肿块进行切除,但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手术切除时可能致食道损害而未发觉.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食道瘘 穿皮瓣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胸肩峰动脉的超声检测及其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彭成忠 范小明 +2 位作者 韩建一 徐佩莲 张新满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31-133,F0002,共4页
目的对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应用超声探测胸肩峰动脉,评估血管情况,配合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准备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和2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共66支胸肩峰动脉,观察胸肩峰动脉总干和胸肌... 目的对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应用超声探测胸肩峰动脉,评估血管情况,配合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准备行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成形术患者和2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共66支胸肩峰动脉,观察胸肩峰动脉总干和胸肌支的走行,并测量血管内径(D)、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结果胸肩峰动脉总干在锁骨中点稍外侧从腋动脉前壁发出,内径(2.24±0.35)mm;胸肌支垂直向下走行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内径(1.51±0.36)mm;约在乳头内上方向前移行为胸肌支的穿支。胸肩峰动脉为低速高阻血管,左侧与右侧胸肩峰动脉总干比较,D、Vmax、Vmin及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5、0.83、0.09、0.69,P均>0.05);左侧与右侧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比较,D、Vmax、Vmin及RI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8、0.72、1.52、0.92,P均>0.05)。结论术前利用超声能对胸肩峰动脉有一个全面了解,有利于术前设计正确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 大肌肌皮瓣
下载PDF
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振辉 洪永俊 +2 位作者 胡明云 阮才政 吴秀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单数)与改良组(41例,双数)。常规组采用传统背阔... 目的探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单数)与改良组(41例,双数)。常规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方法 ,改良组采用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皮瓣存活情况以及患者自我满意度。结果改良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皮瓣回缩率、坏死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术在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动脉穿皮瓣 面颈部大面积瘢痕 功能 传统背阔肌皮瓣 皮瓣存活率
下载PDF
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后静脉危象处理2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覃舒婷 李顺荣 +3 位作者 曾敏华 朱李玲 张敏敏 唐茜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2-332,共1页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实施的乳腺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有2例术后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抢救皮瓣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实施的乳腺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重建术中,有2例术后发生皮瓣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抢救皮瓣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例患者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乳腺肿瘤医学部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危象 乳房重建术 腹壁下动脉 穿皮瓣 乳腺肿瘤 乳腺癌手术 静脉 孙逸仙纪念医院 INFERIOR 游离皮瓣移植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家明 雷英 黄永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侧动脉(LT)主要起自第2段,占68 33%,肩胛下动脉(S)主要起自第2、3段,分别占23 33%和65%,旋肱前动脉(AH)主要起自第3段,占83 33%,旋肱后动脉(PH)直接起自第3段者为38 33%,主要与肩胛下动脉共干(41 67% ),右侧桡动脉(RR)起自第2段者1例,占1 67%,胸背动脉(TD)和肱深动脉(DB)起自第3段,分别占3 33%。结论腋动脉的分支大多为6支,也有9支者;胸肩峰动脉起点及出现率最恒定,胸外侧动脉发出部位最不恒定,可发自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大多与肩胛下动脉共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解剖学观察 胛下动脉 动脉 外侧动脉 旋肱后动脉 动脉 旋肱前动脉 右侧桡动脉 尸体标本 正常成人 固定处理 肱深动脉 动脉 出现率 起点 共干
下载PDF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振山 张志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47-247,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和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右侧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22.0mm处于其内侧发出2条胸上动脉;距锁骨下方3...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和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右侧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22.0mm处于其内侧发出2条胸上动脉;距锁骨下方37.3mm处向前内侧发出1条胸肩峰动脉(外径4.0mm);距锁骨下方52.0mm处发出第1条胸外侧动脉,命名为胸外侧动脉Ⅰ(外径5.0mm),距胸外侧动脉Ⅰ下方12.9mm处又发出另一条胸外侧动脉,命名为胸外侧动脉Ⅱ(外径3.6mm);腋动脉主干继续向下,在距锁骨下方100.0mm处向后下方发出1条肩胛下动脉(外径6.0mm),该动脉下行6.9mm处,向后内上方发出1条肩胛上动脉,肩胛下动脉继续下行7.6mm处,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腋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05.9mm处,向外侧平行发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动脉在距锁骨下方145.2mm处,向后发出1条桡侧副动脉,向后追踪与桡神经伴行,肱动脉继续下行16.9mm处,向后发出1条的中副动脉和1条支配肱三头肌的动脉肌支,肱动脉全程未见肱深动脉(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肱动脉 动脉 变异 动脉 双侧 外侧动脉 动脉 胛下动脉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多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亚 马建军 +5 位作者 鲁亚明 马向群 周晓丹 杨璐璐 魏士翔 陈昊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236-236,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腋动脉多分支变异(图1),较罕见。为国人统计腋动脉分支变异积累资料,也为临床外科手术注意特例情况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腋动脉在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间发出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胸上动脉分布...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见腋动脉多分支变异(图1),较罕见。为国人统计腋动脉分支变异积累资料,也为临床外科手术注意特例情况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道如下:腋动脉在第一肋外缘与胸小肌上缘间发出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胸上动脉分布到第一二肋间隙前部,胸肩峰动脉分布到三角肌、肩峰、胸大肌、胸小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 动脉 动脉 解剖学依据 右侧 临床外科手术 动脉分布 小肌
下载PDF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信斌 林立忠 +1 位作者 潘印 郑志保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76-778,共3页
胸肌间淋巴结(IPNs)位于胸大小肌之间,沿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排列,接受胸大小肌之间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目前乳腺癌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为主,而有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 胸肌间淋巴结(IPNs)位于胸大小肌之间,沿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排列,接受胸大小肌之间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目前乳腺癌手术方式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为主,而有些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手术中,IPNs清扫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本院近7年行乳腺癌根治术的3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并就IPNs对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肌间淋巴结转移 胸肌间淋巴结 临床意义 乳腺癌根治术 保乳手术 动脉 乳腺癌患者
下载PDF
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探讨
14
作者 龚霄阳 陈海兵 +2 位作者 张立庆 张永杰 陈曦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AAP)的解剖学特点,并探讨TAAP在头颈部重建中的优缺点。方法:取4具8侧新鲜尸体胸部标本用于解剖观测,观察胸部皮肤的血供情况,解剖观察穿支数量、位置以及类型。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5 mm)测量胸肩峰动脉... 目的:研究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AAP)的解剖学特点,并探讨TAAP在头颈部重建中的优缺点。方法:取4具8侧新鲜尸体胸部标本用于解剖观测,观察胸部皮肤的血供情况,解剖观察穿支数量、位置以及类型。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5 mm)测量胸肩峰动脉及穿支血管的口径,且在获取皮瓣后用厘米刻度尺(精确度1 mm)测量血管蒂长度及厚度,并记录留存照片。结果:8侧半胸中仅一侧未发现穿支(12.5%),一侧发现两支穿支(12.5%),其余均为一支穿支(75.0%),穿出点约在胸大肌锁骨头(锁骨部)和胸肋头(胸肋部)肌间隙之间。穿支起始处一般血管较为粗大,平均直径为2.25 mm,但穿入皮瓣后血管直径缩小较为明显。胸肩峰动脉穿支血管蒂总长5.43~9.03 cm,平均7.14 cm;穿支肌间隙穿出点至穿支入皮点的蒂长2.32~4.63 cm,平均3.28 cm;穿支肌间隙穿出点至锁骨中点下缘的距离为3.31~4.52 cm,平均3.77 cm。结论:TAAP色泽与头颈部及颌面部相似,具有血供稳定、较为一致的血管蒂长度和口径大小,皮瓣相对较大,对胸大肌的破坏较小,并可保护胸部外形、胸廓运动和肩关节的运动功能。虽然TAAP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以及术后造成的乳头不对称和胸部瘢痕残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皮瓣的临床应用,但在头颈部重建中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皮瓣 解剖 头颈部重建
原文传递
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15
作者 张廷才 司道文 +1 位作者 张志勇 张宇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0-520,524,共2页
关键词 变异 动脉 外侧动脉 动脉 胛下动脉 动脉主干 动脉 临床工作
下载PDF
高位桡动脉并桡神经-尺神经交通支1例
16
作者 柳新平 徐旭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1,共1页
我们在整理局部解剖学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l例标本存在右侧高位桡动脉同时伴有桡神经分支至尺神经的交通支变异。查阅国内资料,此种情况尚未见报道,为了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型中等,左上肢血管神经正... 我们在整理局部解剖学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发现l例标本存在右侧高位桡动脉同时伴有桡神经分支至尺神经的交通支变异。查阅国内资料,此种情况尚未见报道,为了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标本为成年男性,体型中等,左上肢血管神经正常,变异出现于右上肢(如图1)。踞胸肩峰动脉远侧0.58cm处,腋动脉第二段的后外侧壁发出一短动脉干(外径4.2mm,长2.27cm),腋动脉本干延续为肱动脉(起始处外径5.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桡动脉 交通 尺神经 桡神经 局部解剖学 教学标本 动脉 神经分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佳锡 蒋璐鞠 黄娟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663-665,共3页
在对1具中年男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存在变异,左侧腋动脉分支未见异常。右侧腋动脉第2段和第3段发出的分支变异明显。第二段发出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和肩峰支)以及一条动脉干,动脉干上进一步发出胸肩峰动脉(胸肌... 在对1具中年男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存在变异,左侧腋动脉分支未见异常。右侧腋动脉第2段和第3段发出的分支变异明显。第二段发出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和肩峰支)以及一条动脉干,动脉干上进一步发出胸肩峰动脉(胸肌支)、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和营养肩胛下肌的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 外侧动脉 动脉 胛下肌 中年男性 胛下动脉 变异
下载PDF
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7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谢松林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杨丽嫦 彭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5年2月,采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1例舌癌术后缺损并行舌再造。男9例,女2例;年龄33~72岁,平均52.6岁。均为鳞状细胞癌;原发舌缘7例,原发舌腹2例,... 目的探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5年2月,采用游离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1例舌癌术后缺损并行舌再造。男9例,女2例;年龄33~72岁,平均52.6岁。均为鳞状细胞癌;原发舌缘7例,原发舌腹2例,口底癌累及舌2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4N0M03例,T4N l M03例,T3N1M02例,T3N2M02例,T3N0M01例。病程3~28个月,平均10.6个月。肿瘤范围6 cm×3 cm^10 cm×5 cm。术中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7.0 cm×4.0 cm^11.0 cm×5.5 cm;厚度0.6~1.2 cm,平均0.8 cm;血管蒂长6.8~9.9 cm,平均7.2 cm。结果术后11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2个月。患者再造舌外形良好,吞咽及语言功能满意,随访期间肿瘤局部无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质地好,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舌癌术后舌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皮瓣 游离皮瓣 舌肿瘤 舌再造
原文传递
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6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杨丽嫦 彭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咽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应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对8例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的咽瘘缺损进行修复重建。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51.8岁。病程8~62个... 目的探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在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咽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月应用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对8例全喉切除术及放疗后的咽瘘缺损进行修复重建。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72岁,平均51.8岁。病程8~62个月,平均27.5个月。咽瘘缺损范围为4.0 cm×2.5 cm^6.0 cm×4.0 cm,颈部皮肤缺损范围为4.0 cm×3.0 cm^6.0 cm×4.0 cm。皮瓣大小为7.0 cm×4.0 cm×0.3 cm^9.5 cm×6.0 cm×0.5 cm。以胸肩峰动脉穿支为蒂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3±0.5)mm,其旋转点至受区中心距离为(94.5±1.9)mm。结果 8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7~14 d,平均9.6 d。改良吞钡试验未发现瘘或狭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2个月,平均28.5个月。所有患者颈部外形良好,未见咽瘘复发或咽食管狭窄。胸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胸大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均恢复了正常饮食。结论全喉切除术后一旦发生咽瘘应早期修复,带蒂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修复放疗和全喉切除术后的咽瘘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穿皮瓣 修复 全喉切除术 咽瘘
原文传递
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振山 邹暄潆 +1 位作者 李婉婷 李一帆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0-180,共1页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存在相同的少见变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同时也为临床外科提供参考,现以右侧为例报道如下。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方延续为腋动脉(外径为9.3 mm),腋动脉下行35.2... 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双侧腋动脉分支存在相同的少见变异,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同时也为临床外科提供参考,现以右侧为例报道如下。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下方延续为腋动脉(外径为9.3 mm),腋动脉下行35.2 mm处自前壁和内侧壁依次发出胸肩峰动脉(外径为3.1 mm)、胸上动脉和肩胛下动脉(外径为4.0 mm)。肩胛下动脉下行9.1 mm处发出1条胸外侧动脉,下行32.0 mm处发出1条旋肱后动脉(命名为旋肱后动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锁骨下动脉 临床外科 外侧动脉 尸体标本 内侧壁 动脉 胛下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