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按压机在不同体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林文媛 李小燕 项雪萍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按压机在不同体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因心脏骤停90例行胸腔按压机治疗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偏瘦组(≤18.5 kg/m^(2))、正常组(18.5~25.0 kg/m^(2))、肥胖组(25.0~30.0 ... 目的探讨胸腔按压机在不同体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因心脏骤停90例行胸腔按压机治疗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偏瘦组(≤18.5 kg/m^(2))、正常组(18.5~25.0 kg/m^(2))、肥胖组(25.0~30.0 kg/m^(2))和超重组(≥30.0 kg/m^(2))。比较各组急救后的治疗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急救时按压深度与按压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超重组急救治疗后的成功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抢救成功患者平均抢救时间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按压深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急救时按压频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按压机的适应性与安全性取决于患者的体型,抢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以确保抢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按压 体型 适应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使用胸腔按压机治疗急诊心搏骤停患者ROSC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余煜豪 张玲华 黄秀英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使用胸腔按压机治疗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诊使用胸腔按压机治疗的168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恢复自主循环为终点分为ROSC组(n=... 目的:分析使用胸腔按压机治疗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急诊使用胸腔按压机治疗的168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恢复自主循环为终点分为ROSC组(n=102)和非ROSC组(n=6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心搏骤停患者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ROSC组冠心病史比例、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均低于非ROSC组,气管插管比例、电击除颤比例、抢救前pH值均高于非RO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史、心搏骤停原因、年龄、体质量指数、抢救前PaO_(2)、抢救前PaCO_(2)、抢救前SpO_(2)、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腔按压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延长(OR=9.253)、抢救前pH值降低(OR=4.768)、肾上腺素用量增加(OR=6.160)、气管插管(OR=0.414)均是胸腔按压机对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胸腔按压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延长、抢救前pH值降低、肾上腺素用量增加是胸腔按压机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危险因素,接受气管插管是胸腔按压机急诊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胸腔按压急诊心搏骤停患者ROSC影响因素较多,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ROSC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搏骤停 胸腔按压 自主循环恢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腔按压反馈仪在提升心脏复苏成功率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薛洁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77-0080,共4页
通过比较胸腔按压反馈仪操作的机器组和人工操作的人工组在心脏复苏方面的效果,探讨胸腔按压反馈仪在提升心脏复苏成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共选取130名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22例,年龄45.34±6.55岁。按照操... 通过比较胸腔按压反馈仪操作的机器组和人工操作的人工组在心脏复苏方面的效果,探讨胸腔按压反馈仪在提升心脏复苏成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共选取130名需要心脏复苏的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22例,年龄45.34±6.55岁。按照操作方式分为人工组和机器组,每组包含68名男性和62名女性,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在一般数据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组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人工组,机器组的心肺复苏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均优于人工组,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机器组复苏成功率高达56.21%,成功率明显高于人工组的32.43%(P<0.01)。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也有显著差异,机器组总发生率7.64%,明显低于人工组的15.36%(P=0.031)。结论 胸腔按压反馈仪在提升心脏复苏成功率中确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显著减少恢复时间,令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并能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按压反馈仪 心脏复苏 复苏成功率 自主呼吸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救护车速度对心肺复苏时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4
作者 林莎莎 林娟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未通车的省级公路为试验路段,在救护车怠速及以30、60、90 km/h匀速行驶时,分别采用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方式对人体模型... 目的探讨救护车速度对手工和机械胸腔按压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未通车的省级公路为试验路段,在救护车怠速及以30、60、90 km/h匀速行驶时,分别采用人工及机械胸腔按压两种方式对人体模型行心肺复苏,从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系统导出操作报告,并比较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相关指标(平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深度不足率、按压深度超标率)、按压后胸廓恢复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结果随着车速的加快,人工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逐渐加快,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车速为60、90 km/h时,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深度准确率、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机械胸腔按压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车速为30、60、90 km/h时,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速率、按压深度、按压位置准确率与怠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速下,机械胸腔按压的按压深度准确率均为100.00%。结论救护车速度可对人工心肺复苏的按压速率、深度和位置准确性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机械按压质量几乎不受车速影响。因此,建议救护车配备机械心肺复苏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护车 速度 心肺复苏 机械胸腔按压 人工胸腔按压 按压质量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采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疗效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迪丹 刘国民 +2 位作者 庄晓虹 高凯 谢扬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11-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采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治效果。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培训考核,统计初考和补考合格率。选取2016年...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采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治效果。方法: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培训考核,统计初考和补考合格率。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脏骤停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急救的患者38例为A组,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患者22例为B组。比较两组救治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3 min、5 min、10 min、20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水平。抢救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45名急诊医护人员初次考核合格率为86.67%(39/45),补考合格率为100.00%(45/45)。与B组比较,A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B组高(P<0.05)。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气胸、胸壁胸内脏器受损和肋骨骨折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心肺复苏后10 min、20 min的SPO2高于B组(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需要规范培训掌握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和徒手胸外按压的急救方法,对比发现心脏骤停患者急救采用便携式胸腔按压A组,比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B组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急救 便携式胸腔按压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救治效果 急诊医护人员 培训
下载PDF
心脏停搏患者应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复苏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秀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年第10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25例心脏停搏患者进抢救室后遵医嘱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脏胸外按压,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进行复苏抢救。同比2010年5月~2011年4月... 目的:探讨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25例心脏停搏患者进抢救室后遵医嘱应用便携式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脏胸外按压,代替人工手动按压,进行复苏抢救。同比2010年5月~2011年4月急诊抢救心脏停傅患者22例,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做为对照组。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范围为38mm-50mm。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按心肺复苏原则操作。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及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经过机械心肺复苏,成功7例(28%),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成功率明显提高传统徒手心肺复苏。在MCC组没有一例肋骨骨折。结论:跟徒手心肺复苏相比MCC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是安全的,有效的,它提供了一个新的CPR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便携式胸腔按压 心肺复苏
下载PDF
观察急诊心肺复苏中便携式胸腔按压机使用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曹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7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中便携式胸腔按压机使用对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停搏现象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使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进行心肺复苏... 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中便携式胸腔按压机使用对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脏停搏现象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及对照组(n=20),观察组使用便携式胸腔按压机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肺复苏手法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抢救结果,以及比较两组急救成功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结果:通过两组实施急救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4%,对照组的急救成功率为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观察组急救实施过后未发生不良情况(肋骨骨折、气胸等),对照组肋骨骨折发生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停搏患者实施传统心肺复苏治疗方法抢救效果不理想,极易发生不良情况,采取便携式胸腔按压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能够高效、安全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肺复苏 便携式胸腔按压 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患者 急诊
下载PDF
胸腔按压机在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与改进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祝鑫 姜应波 +1 位作者 林广燕 徐牛 《人民军医》 2021年第10期971-973,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便携式胸腔按压机用于心搏骤停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近3年来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98例,根据复苏方案分为徒手组33例、标准机械组31例和改良机械组34例。确诊心搏骤停后立即按照心肺复苏指南实施心... 目的:观察比较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便携式胸腔按压机用于心搏骤停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近3年来接诊的心搏骤停患者98例,根据复苏方案分为徒手组33例、标准机械组31例和改良机械组34例。确诊心搏骤停后立即按照心肺复苏指南实施心肺复苏。徒手组由至少两名医护人员轮流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标准机械组先徒手按压2 min,备好按压机后将固定绑带垫置患者背部,包裹患者胸腔,继续徒手按压2 min,安装并启动按压机;改良机械组平时即将绑带固定于专用担架车上,抢救时直接将患者置于担架,先徒手按压2 min,助手备好按压机后立即启动。3组均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应用辅助呼吸,实时心电监护、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比较3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10 min、30 min时的PetCO_(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复苏成功30 min后的动脉血乳酸水平;观察各组胸骨、肋骨骨折情况。结果:CPR 10 min内,改良机械组ROSC率显著高于徒手组和标准器械组(P<0.05);CPR 10~30 min,标准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ROSC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标准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ROSC总成功率分别为29.03%、32.35%,均显著高于徒手组的18.18%(P<0.05)。按压10 min、30 min时,标准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PetCO_(2)、MAP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标准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均未发生胸骨、肋骨骨折;徒手组肋骨骨折发生率6.06%,非常显著高于标准器械组和改良器械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后的胸腔按压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能快速衔接徒手按压,并在复苏过程中保持较为理想的PetCO_(2)和MAP,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胸腔按压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与应用胸腔按压机对急诊心肺骤停病人的抢救效果分析
9
作者 罗立成 蔡晓婷 沈小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分析对比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与应用胸腔按压机对急诊心肺骤停病人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该院救治的50例心肺骤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比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观察组则应... 分析对比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与应用胸腔按压机对急诊心肺骤停病人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该院救治的50例心肺骤停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行比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观察组则应用胸腔按压机。对比两组抢救效果、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抢救后15min、45min,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3.21±4.53)mmHg、(42.25±3.31)mmHg,低于对照组的(58.97±4.69)mmHg、(48.74±3.79)mmHg,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相比,胸腔按压机可获得更显著的抢救效果,可更有效的改善急诊心肺骤停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动脉血气分析,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可进行大力的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肺骤停 人工徒手心脏胸外按压 胸腔按压 生命体征
下载PDF
两种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按压质量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智鑫 邵玉梅 +7 位作者 何明丰 朱天威 袁康 关紫云 吴国新 张小娟 陈景利 李莹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对比我国自主研发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与挪度模拟人(Resusci Anne QCPR)对相同按压的一致性情况,探索SUNLIFE Palm独立运用国内培训的可行性。方法:招募300名心肺复苏学员进行2 min的连续单纯胸外按压,并同时使用SUNL... 目的:对比我国自主研发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与挪度模拟人(Resusci Anne QCPR)对相同按压的一致性情况,探索SUNLIFE Palm独立运用国内培训的可行性。方法:招募300名心肺复苏学员进行2 min的连续单纯胸外按压,并同时使用SUNLIFE Palm、挪度Resusci Anne QCPR收集按压数据。比较两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回弹达标率。结果:与挪度Resusci Anne QCPR相比,SUNLIFE Palm在平均深度与具有良好一致性(ICC=0.808),平均频率(ICC=0.589)、深度达标次数(ICC=0.544)一致性一般,回弹不足次数(ICC=0.278)一致性较差。结论:SUNLIFE Palm可应用于国内培训,但回弹不足问题上需要额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按压反馈装置 胸外按压 按压质量 培训
下载PDF
单纯胸外按压课程在高校人群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天威 袁康 +7 位作者 陈景利 李莹莹 吴智鑫 苏懿 张小娟 关紫云 陈玉梅 何明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55-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课程组。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课程培训,通过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收集培训后按压数据,比较两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正确按压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不良按压率。结果CC-CPR课程组在按压平均深度、频率上达到与HS课程组相同的培训效果,但在胸外按压达标率上比较,CC-CPR课程组比HS课程组在按压正确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上都有显著提升(P<0.05)。从不良胸外按压上比较,两组在滞留按压率、过深按压率、过慢按压率上都控制良好;但在过浅按压和过快按压发生率比较,CC-CPR课程组明显少于HS课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CPR课程可使高校人群获得较HS课程更优的按压质量,且效率更高,是普及高校人群CPR培训方式的一种尝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胸外按压 按压质量 胸腔按压反馈装置 高校人群 培训
下载PDF
手表式智能体感节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胡佳慧 郭洪亮 卢敏芳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4期72-73,77,共3页
目的探讨手表式智能体感节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10月台州市立医院60名急诊医学科和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对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进行5 min标准胸腔... 目的探讨手表式智能体感节奏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9—10月台州市立医院60名急诊医学科和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名。对照组对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进行5 min标准胸腔按压,试验组采用手表式智能体感节奏器辅助对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进行5 min标准胸腔按压。比较两组按压速率(准确率、过快率、过慢率)及按压深度(准确率、过深率、过浅率)、按压后胸廓回弹完整率、按压位置准确率和操作者主观劳累分级表(RPE)评分。结果试验组按压速率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按压过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按压深度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按压过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按压后胸廓回弹完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RP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表式智能体感节奏器可提高胸腔按压效果,减轻操作者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智能体感节奏器 节拍器 胸腔按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