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肺功能及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任廷楷 刘政 +1 位作者 刘锋 朱红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 目的 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老年NSCLC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清穿透素-3(Pentraxin-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NSCLC患者12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术,n=59)和研究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n=6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 second,FEV1)、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MV)、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Pentraxin-3、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4,HE4)、正五聚蛋白(pentameric protein,PTX3)、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EV1、MV及PEF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FEV1、MV及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Pentraxin-3、HE4、PTX3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NSCLC患者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对肺功能影响小,可改善Pentraxin-3、HE4、PTX3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切除 NSCLC 临床疗效 功能 Pentraxin-3
下载PDF
132例单发肺转移瘤的胸腔镜治疗分析
2
作者 苏雷 王腾腾 +2 位作者 高艳 李元博 王雷明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 探索胸腔镜治疗单发肺转移瘤(single-pulmonary metastatic tumor,SPMT)患者的恰当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行胸腔镜肺转移瘤切除术(video-assisted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VAPM)治疗的132例SPMT患者... 目的 探索胸腔镜治疗单发肺转移瘤(single-pulmonary metastatic tumor,SPMT)患者的恰当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行胸腔镜肺转移瘤切除术(video-assisted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VAPM)治疗的132例SPMT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原发肿瘤类型、病灶大小、Ki-67指数、切除边缘是否阳性和是否发生局部浸润进行分析。结果 132例SPMT患者中,男性78例(59.1%),女性54例(40.9%);年龄(62.0±6.8)岁。解剖性VAPM术式37例(28.0%),非解剖性VAPM术式95例(72.0%)。两组术式的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报告PMT源自甲状腺癌3例(2.3%)、乳腺癌19例(14.4%)、消化系统恶性肿瘤39例(29.5%)、泌尿系统恶性肿瘤48例(36.4%)、生殖系统恶性肿瘤11例(8.3%)和软组织肉瘤等其他组织来源恶性肿瘤12例(9.1%)。PMT局部浸润30例(22.7%)。脉管浸润和胸膜浸润在两个术式亚组间和不同原发肿瘤类型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MT影像学最大径(OR=4.663,95%CI:3.191~6.325,P<0.01)和病理类型(OR=2.408,95%CI:1.707~2.917,P<0.05)是PMT发生局部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而PMT影像学最大径(OR=2.294,95%CI:1.271~3.870,P<0.05)和位置(OR=4.358,95%CI:2.294~6.495,P<0.01)是术式选择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获得选择解剖性术式的PMT影像学最大径的截断值为15.5 mm,特异度为82.1%,敏感度为62.2%。结论 VAPM是治疗SPMT患者安全且有效的方法。PMT影像学最大径是选择解剖性/非解剖性VAPM术式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应该重视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转移 胸腔镜肺转移瘤切除术 后病理
下载PDF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莫靓 韦兵 +4 位作者 聂军 梁任技 胡敏杰 陈贤俊 刘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105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重建制定术前计划,研究组给予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定术前计划。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对照组FVC、FEV1、PEF、MVV、DLCO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 d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FEV1/FVC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 d、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PEF、MVV、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2%)(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与对照组(2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应用在精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技 精准治疗 胸腔切除 功能 前计划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封堵器 通气 氟比洛芬酯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机器人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卓奇 王绩钊 +4 位作者 王哲 张勇 吴齐飞 张广健 付军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48-165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纳入134例,分为机...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微创肺段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纳入134例,分为机器人组(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47例,胸腔镜组(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87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费用。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平均住院日、术后引流时间等,RATS组优于VATS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如肺炎、胸腔积液、心律失常、肺不张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5天漏气率RATS组为6.3%,低于VATS组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TS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与胸腔镜相比,术后长期漏气发生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达芬奇机器人手 电视胸腔 切除
下载PDF
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13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卫能 谷力加 +1 位作者 翁毅敏 程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应用胸腔镜技术对 13例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 ,单侧及双肺多发转移瘤均一期手术全切除。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 ,术后平均留胸腔引流管 2d ,平均住院时间 9d(7~ 12d)。 1,...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应用胸腔镜技术对 13例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术 ,单侧及双肺多发转移瘤均一期手术全切除。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 ,术后平均留胸腔引流管 2d ,平均住院时间 9d(7~ 12d)。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 ,46 %。结论 :胸腔镜术切除肺转移瘤创伤小 ,恢复快 ,效果满意 ,可一期切除双肺转移瘤及应用于高龄患者 ,扩大了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胸腔 转移 方法 适应证
下载PDF
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下双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枚禅 王耀兰 +1 位作者 郑燕 龙浩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下双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下双肺转移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10~700 mL,平均(91.6±27.0)mL,手... 目的探讨并总结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下双肺转移瘤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胸肋三角手辅助胸腔镜下双肺转移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5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10~700 mL,平均(91.6±27.0)mL,手术时间40~300 min,平均(130.3±43.0)min,手术效果满意,切除恶性肿瘤病灶178个。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特殊器械和设备的准备,熟练合理安置体位,术中严格执行无瘤和无菌操作,掌握内镜切割缝合器装卸,熟练、准确地配合完成手术各个步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辅助 胸腔 转移 配合
下载PDF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存江 武文斌 张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0,85,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肺部恶性肿瘤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43例、B组37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 目的:分析早期肺部恶性肿瘤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A组43例、B组37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组(均P<0.05)。A、B两组术后肺功能各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其中A组术后各指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8.60%低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35.29%(均P<0.05)。对患者随访1年,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68例,发生复发转移患者1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术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TNM分期为ⅠA3期是影响肺癌近期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近期预后较好,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方式、术前FEV1/MVV、TNM分期为ⅠA3期是影响近期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中对于此类因素要予以关注,并进一步分析,为该病患者的临床康复预后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下解剖性切除 切除 部恶性肿 功能 影响因素 近期预后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方 余龙海 +1 位作者 赵勇 王德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上涨(P<0.05),但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FEV1、MVV、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肺感染、肺漏气、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创伤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不严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胸腔楔形切除 解剖性切除 单孔 功能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腺癌的效果
10
作者 杨敏 王家琪 张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胸腔镜组,另选取接受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胸腔镜组,另选取接受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50例作为开胸组。胸腔镜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开胸组采用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免疫功能、血清因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NF-α、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胸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比较,采用三孔胸腔镜肺腺癌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肺腺癌患者手术创伤,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其术后恢复,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切除 淋巴结清扫 腺癌 三孔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单孔胸腔镜肺联合亚段切除术:全球首例报道(附视频)
11
作者 徐明明 朱俊 +2 位作者 杨学超 史加海 陈建乐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于2023年5月收治1例肺结节患者,应用术前三维软件,选择达芬奇机器人Xi手术系统,开展机器人辅助单孔胸腔镜右下肺联合亚段(S6b+S8a)切除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并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手术顺利,手术时长164 min,...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于2023年5月收治1例肺结节患者,应用术前三维软件,选择达芬奇机器人Xi手术系统,开展机器人辅助单孔胸腔镜右下肺联合亚段(S6b+S8a)切除术,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组织并保留了健康肺组织。手术顺利,手术时长164 min,术中出血约10 ml,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发生复发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 亚段切除 单孔胸腔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用于老年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应激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吴玮 陈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用于老年肺癌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1)采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n=...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用于老年肺癌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1)采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n=51)采用胸腔镜下常规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率[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T-Ⅱ)、淀粉样蛋白A(SAA)]、并发症(切口感染、肺漏气、乳糜胸)。结果:研究组胸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EV_(1)、FEV_(1)/FVC%、PEF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FEV_(1)、FEV_(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Cor、NE、AT-Ⅱ、SAA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Cor、NE、AT-Ⅱ、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患者中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对应激水平的影响较小,减少术后肺功能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胸腔 楔形切除 呼吸功能 应激水平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在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洪甲庚 林绍立 +1 位作者 蔡东妙 聂洋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 目的探究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复苏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间更短,且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5)。结论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时选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能够使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 结节楔形切除 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 生命体征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施进 陈磊 王熙 《微创医学》 2024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N1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清扫个数、N2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总站数、住院时间、术中耗材费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N2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总个数、术后12 h引流量、术后48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5%(7/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9/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a期NSCLC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可取得与肺叶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但肺段切除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 切除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彭艳 时静 李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FEV1%<60%、术前白蛋白<35 g/L是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心肺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70岁、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术前FEV1%<60%、术前白蛋白<35 g/L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部分切除 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田承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第2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37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法胸腔... 目的:探讨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37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详细统计两组临床指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CRP、TNT-a.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a、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还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继而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并发症,促进并请尽早康复,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法胸腔大疱切除 双孔法胸腔大疱切除 大疱 自发性气胸 炎症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董红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析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时段开展,取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指... 目的探析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时段开展,取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指导,观察组实行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包括心理(29.85±3.21)分、生理(14.56±3.12)分、社会文化和环境(15.96±3.42)分及精神(15.68±4.3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1.98±0.42)、FVC(3.39±0.12)、FEV1/FVC(76.12±8.32)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步行距离有所提升,Brog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469.15±40.13)m较对照组更远、呼吸困难程度Borg评分(7.87±1.52)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不张、呼吸衰竭、肺炎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全面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其肺功能有效改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呼吸训练 护理指导 胸腔切除 功能
下载PDF
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的疗效及对FVC、FEV1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刘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研究全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肺切除对肺小结节患者FVC和FEV1的影响。方法 选取21-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患... 研究全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肺切除对肺小结节患者FVC和FEV1的影响。方法 选取21-24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60例,按手术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显示,观察组术后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手术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64.02±8.26毫升、引流量445.11±50.36毫升、引流时间2.91±0.15天、住院时间7.45±1.60天)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46.85±14.03毫升、引流量910.55±89.96毫升、引流时间4.85±0.61天、住院时间10.24±1.80天)明显减少;术后FVC、FEV1水平71.43±4.36、76.35±7.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0±4.51、64.45±6.19;观察组并发症3.33明显较对照组36.67相比明显偏低。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全胸腔镜辅助下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用于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其整体疗效和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辅助下行解剖性切除 部小结节 疗效 FVC水平 FEV1水平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毅 廉政君 +3 位作者 拜都如拉·艾尼吐 阿卜拉·努尔麦麦提 车勇 常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手术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6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n=53)与肺叶切除组(n=53)。2组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肺叶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清扫站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EV_(1)、FVC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肺段切除组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CD4^(+)/CD8^(+)水平低于术前,且肺段切除组CD3^(+)、CD4^(+)水平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的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叶切除组与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1%和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与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单孔胸腔 切除 切除 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引导下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对肺结节的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世民 常江华 +2 位作者 荣君 张帅 胡江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引导下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对肺结节切除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行3D-CTBA引导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行3D-C... 目的:分析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引导下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对肺结节切除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行3D-CTBA引导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行3D-CTBA引导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边距宽度、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44、2.862、10.03、3.27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胸漏气、肺部感染、咯血的发生数分别为3、1、1和2、1、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BA引导下的胸腔镜亚节段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中气管和血管损伤,提高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3D-CTBA) 结节 亚节段切除 胸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